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72 被引量:253H指数:8
相关作者:孟庆来卢伟霞李振军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病毒
  • 13篇艾滋病
  • 8篇细胞
  • 8篇HIV-1
  • 8篇HIV感染
  • 7篇艾滋病病毒
  • 6篇抗药
  • 6篇抗药性
  • 5篇杀虫
  • 5篇杀虫剂
  • 5篇黏膜
  • 5篇抗病毒
  • 5篇抗病毒治疗
  • 5篇基因
  • 5篇HIV
  • 5篇病毒治疗
  • 5篇传染
  • 5篇传染病
  • 4篇性行为
  • 4篇染病

机构

  • 70篇中国疾病预防...
  • 11篇复旦大学
  • 9篇中国疾病预防...
  • 7篇四川省疾病预...
  • 7篇复旦大学上海...
  • 5篇上海市公共卫...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西昌市疾病预...
  • 4篇西昌市皮肤病...
  • 3篇广西壮族自治...
  • 3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温州医学院
  • 2篇卫生部
  • 2篇山东省疾病预...
  • 2篇上海市疾病预...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丹阳市疾病预...
  • 2篇徐州市疾病预...
  • 2篇梧州市红十字...

作者

  • 12篇阮玉华
  • 11篇徐建青
  • 10篇张晓燕
  • 7篇梁姝
  • 7篇宋本莉
  • 6篇李亮助
  • 6篇刘起勇
  • 5篇刘倩萍
  • 5篇孟凤霞
  • 4篇张翔
  • 3篇王环宇
  • 3篇刘玄华
  • 3篇沈智勇
  • 3篇付士红
  • 3篇吴秀玲
  • 3篇汤敏中
  • 3篇景怀琦
  • 3篇朱秋映
  • 3篇张万里
  • 3篇许松涛

传媒

  • 6篇疾病监测
  • 6篇病毒学报
  • 5篇预防医学情报...
  • 5篇中国艾滋病性...
  • 3篇中国媒介生物...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新华文摘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遗传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贵州医药
  • 1篇中华医学信息...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3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3
  • 12篇2012
  • 10篇2011
  • 9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VP1蛋白结构特征预测及功能分析
2009年
目的本文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对EV71VP1(enterovirus type71viral protein1)蛋白进行系统结构与功能预测分析。方法应用GOR4(Garnier-Osguthorpe-Robson方法)、HNN(Hierarchical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法)、PHD(多重比对人工神经网络比对预测结构法)、Predator(单序列分析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结构法)、SOPMA(改进型自我优化预测结构法)等方法预测EV71VP1外壳蛋白的二级结构,SWISSMODEL服务器的同源建模方法构建EV71VP1的三级结构模型,并分析亲水性、柔韧性、抗原指数、表面可能性。结果预测结果表明EV71VP1的二级结构以无规卷曲为主,其次为β-片层和α-螺旋,无β-转角。同源建模获得与VP1具有42%的序列一致性的已知结构的编号为1bev的蛋白质,进行VP1的同源建模并得到良好的建模评估效果;预测了可能的EV71VP1抗原性区域。结论综合多种策略预测EV71VP1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为进一步研究开发相关药品以防治EV71感染提供理论基础。
朱才众熊鸿燕崔步云李振军任谦马翔宇
关键词:同源建模生物信息学
171株小肠结肠耶尔森菌的病原学特征
目的:研究徐州地区分离的171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EA,Y.E)的病原学特征及其动态变化.方法 通过血清学分型,生物分型,毒力基因检测,分析不同时代分离株的致病性.通过脉冲场凝...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山东省历城区三带喙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
目的研究山东省历城区三带喙库蚊成蚊和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了解其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三带喙库蚊的化学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三带喙库蚊的发生高峰期,大量采集野外三带喙库蚊成蚊,用小白鼠供血获得子一代幼虫和现场...
陈云孟凤霞王学军卢慧明李袁飒刘起勇康殿民景晓王君张世水宫学诗岳克三赵云
关键词:三带喙库蚊抗药性
文献传递
HIV-1潜伏感染人Jurkat T细胞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建立Ⅰ型艾滋病病毒(HIV-1)潜伏感染人Jurkat T细胞的模型,为进一步研究HIV-1潜伏感染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一种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HIV-1假病毒感染人Jurkat 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出GFP-细胞群,之后经激活剂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刺激后,再次采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出GFP+细胞,并通过有限稀释法制备获得单克隆细胞系。利用流式细胞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单克隆细胞系在TSA刺激前后的GFP+细胞比例及HIV-1病毒抗原p24;并用Alu-长末端重复序列(LTR)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检测单克隆细胞系中HIV-1基因组的整合情况。结果获得了5株HIV-1潜伏感染的Jurkat单克隆细胞系,对这5株单克隆细胞系分别进行激活剂处理,发现无论是GFP表达细胞比例或HIV-1病毒蛋白p24抗原的表达,皆显著高于激活剂处理前的背景表达水平(P<0.05);并能从这5个单克隆细胞系基因组中扩增出针对HIV-1基因组的特异条带。结论已获得的5株单克隆细胞系具有HIV-1潜伏细胞的生物学特点,表明已成功地建立了HIV-1潜伏感染细胞模型。该模型可用于各种药物或激活剂的筛选和检测,也为进一步研究HIV-1潜伏感染机制奠定了工作基础。
李琳仇超李亮助刘爱平邱趁丽周明哲张晓燕徐建青朱焕章
关键词:JURKATT细胞系绿色荧光蛋白
黏膜保护与HIV-1黏膜疫苗策略被引量:1
2009年
黄杨黄相刚徐建青徐建青
关键词:胃肠道黏膜HIV-1疫苗黏膜免疫系统微生物入侵
四川省西昌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者生活状况和高危行为调查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了解四川省西昌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前、后的生活状况和高危行为的变化情况。方法对四川省西昌市2009-2012年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146名艾滋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配对检验比较抗病毒治疗前、后的生活状况和高危行为的变化情况。结果在调查的146人中抗病毒治疗后的病毒抑制率(<400拷贝/ml)为84.1%。抗病毒治疗前、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量有:CD4+T淋巴细胞数水平、服药副反应、平均体重、家庭经济贫困状况、医疗保险、对社会及情感支持的需要、生活满意度、健康状况、对自己人际关系满意度、平均月收入以及同配偶或固定性伴有无保护性性行为、同临时性伴有无保护性行为。结论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且而无保护性行为的发生明显降低。
刘倩萍张万里孙喆娅段元会姚芝梅高旭东邓瑾宋本莉张恒张灵麟梁姝阮玉华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生活质量高危行为
北京市男男性行为者HIV快速检测及检测服务方式需求的调查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男男性行为者(MSM)对HIV快速检测与HIV检测服务方式的需求情况。方法 2012年8至10月,在北京对262名MSM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使用SAS 9.2统计软件包,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262名MSM中,分别有125(47.71%)、68(25.95%)和69(26.34%)人选择血液快检、唾液快检和ELISA检测;154(58.78%)、68(25.95%)和40(15.27%)人选择在医院VCT、疾控中心VCT和在家进行检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5岁(AOR:2.62,95%CI:1.24~5.55),月收入>3000元(AOR:2.65,95%CI:1.43~4.90),曾经听说过HIV快速检测(AOR:2.89,95%CI:1.08~7.71)是MSM选择HIV快速检测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积极推广HIV快检、加强医院VCT门诊服务建设以满足MSM对HIV检测服务的需求,从而扩大MSM人群HIV检测的覆盖面。
罗凤基李东亮许瑜楠肖冬齐啸刘英杰王波张政邵一鸣阮玉华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中国重要病媒生物的抗药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解我国媒介生物的抗药性发展情况,制定抗药性治理策略,自2007 年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应全国疾控系统抗药性监测工作需求,在18 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抗药性监测点.监测显示,登革热媒介伊蚊、疟疾媒介中华按蚊...
刘起勇孟凤霞靳建超
关键词:VECTORCOMMONINSECTICIDEINSECTICIDEFACTOR
黏膜淋巴细胞归巢、HIV感染与艾滋病疫苗策略
2010年
黏膜组织是HIV感染机体的天然门户,也是大量的HIV病毒的存储库,因此在黏膜部位诱导有效的HIV特异性抗体和CTL免疫反应对预防和清除HIV感染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无论是在HIV入侵黏膜的过程中还是在特定黏膜部位诱导有效的保护性免疫反应,黏膜淋巴细胞的归巢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深入了解黏膜淋巴细胞的归巢和HIV感染以及诱导保护性免疫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发展有效的艾滋病疫苗策略意义重大。
李亮助徐建青张晓燕
关键词:HIV感染黏膜归巢疫苗策略
江苏省丹阳市2005—2020年初始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死亡和脱失情况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了解江苏省丹阳市初始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死亡和脱失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选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中江苏省丹阳市2005—2020年首次开始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共纳入413例HIV感染者进行研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初始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的死亡和脱失情况,探索影响抗病毒治疗HIV感染者病死率和脱失率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最终结局为正在治疗314例,转出28例,死亡58例,失访1例和停药12例。413例HIV感染者,平均年龄为45岁(18~84岁),男女比例为3.8∶1,共随访1516.75人年,总体病死率为3.82/100人年,总体脱失率为0.86/100人年。主要流行病学特征为已婚或同居占64.6%,异性性传播占63.0%,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 cells/μL占52.3%,抗病毒治疗初始方案为EFV+3TC+TDF占50.9%。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使抗病毒治疗患者死亡风险增加的因素有:年龄≥40岁(AHR=4.21,95%CI:1.58~11.17)、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 cells/μL(AHR=2.63,95%CI:1.37~5.08)和未检测CD4^(+)T淋巴细胞(AHR=3.66,95%CI:1.13~11.84);而女性的风险降低(AHR=0.37,95%CI:0.15~0.92)。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 cells/μL(AHR=0.21,95%CI:0.04~0.99)和已婚或同居(AHR=0.20,95%CI:0.04~0.93)脱失率风险较低。结论江苏省丹阳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死亡率较高和脱失率较低,仍需提高治疗前CD4^(+)淋巴细胞检测和抗病毒治疗及时性以及治疗管理服务质量来进一步减少死亡。
丁彧曾祥荣朱艳燕郑洪韩丽涛陈礼阮玉华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病死脱失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