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

作品数:745 被引量:1,676H指数:15
相关作者:谭理彭正羽余红秀王芳林成招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子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3篇期刊文章
  • 199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90篇医药卫生
  • 114篇生物学
  • 52篇理学
  • 17篇文化科学
  • 10篇农业科学
  • 9篇化学工程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经济管理
  • 4篇机械工程
  • 4篇电子电信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冶金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58篇细胞
  • 144篇蛋白
  • 88篇基因
  • 80篇白质
  • 79篇蛋白质
  • 71篇肿瘤
  • 68篇蛋白质组
  • 48篇免疫
  • 48篇病毒
  • 45篇蛋白质组学
  • 43篇肝癌
  • 42篇质谱
  • 33篇分子
  • 30篇肝炎
  • 28篇甲基化
  • 26篇疫苗
  • 24篇心肌
  • 23篇癌细胞
  • 19篇乙型
  • 19篇乙型肝炎

机构

  • 727篇复旦大学
  • 70篇复旦大学上海...
  • 31篇上海市公共卫...
  • 2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4篇广西医科大学...
  • 12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中国疾病预防...
  • 9篇复旦大学附属...
  • 8篇上海理工大学
  • 7篇上海市疾病预...
  • 6篇广西医科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上...
  • 6篇上海市黄浦区...
  • 5篇晋中学院
  • 5篇山西省疾病预...
  • 5篇南通大学
  • 5篇上海大学
  • 5篇运城市疾病预...
  • 4篇哈佛大学
  • 4篇军事医学科学...

作者

  • 45篇徐建青
  • 31篇杨芃原
  • 29篇张晓燕
  • 29篇刘银坤
  • 25篇葛均波
  • 24篇邹云增
  • 23篇钦伦秀
  • 19篇马端
  • 19篇仇超
  • 17篇孙爱军
  • 17篇安宇
  • 15篇郭坤
  • 15篇康晓楠
  • 13篇万延民
  • 12篇秦雪
  • 12篇金红
  • 11篇汪萱怡
  • 10篇魏勋斌
  • 8篇孙璐
  • 8篇汤其群

传媒

  • 59篇复旦学报(医...
  • 19篇中国临床医学
  • 19篇中国产前诊断...
  • 17篇中国分子心脏...
  • 16篇中国循证儿科...
  • 15篇微生物与感染
  • 14篇中华微生物学...
  • 9篇生物化学与生...
  • 8篇病毒学报
  • 8篇色谱
  • 8篇中华肝脏病杂...
  • 7篇高等学校化学...
  • 7篇中华检验医学...
  • 7篇遗传
  • 7篇生命的化学
  • 6篇中国癌症杂志
  • 6篇复旦学报(自...
  • 6篇生物工程学报
  • 6篇质谱学报
  • 6篇中国艾滋病性...

年份

  • 23篇2023
  • 22篇2022
  • 22篇2021
  • 20篇2020
  • 28篇2019
  • 23篇2018
  • 41篇2017
  • 61篇2016
  • 52篇2015
  • 48篇2014
  • 57篇2013
  • 40篇2012
  • 89篇2011
  • 61篇2010
  • 65篇2009
  • 43篇2008
  • 18篇2007
  • 12篇2006
  • 2篇2005
7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产800系列液质联用仪的开发和发展
2007年
国产800系列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是为解决食品安全、农药残留、水质监测等领域的迫切需要而研制的通用型色质联用仪。技术先进、性能稳定。通过装配不同配件,国产800系列质谱平台可以开发出包括液质联用仪、高分辨等离子质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等多种高、低档产品或实验室仪器;通过软件和硬件的优化可以改装为多种专用仪器;真正实现仪器核心技术的通用化和系列化,以及用户操作的简便化。深入研究市场定位,掌握核心专利技术,增强基础部件的工艺水平,国产质谱仪器才能在未来5年占据市场一席之地。
徐国宾单琦韩文念杨芃原李钧
关键词:质谱LC-MSICP-MS
1-甲基-4-苯基吡啶时程依赖性改变PC12细胞内氧基-鸟嘌呤DNA糖苷酶和着色性干皮病蛋白F的表达(英文)
2010年
目的探讨离体条件下DNA剪切修复相关蛋白酶氧基-鸟嘌呤DNA糖苷酶 (OGG1) 和着色性干皮病蛋白F(XPF) 是否参与帕金森病 (PD) 的病理过程。方法用1 mmol/L 1-甲基-4-苯基吡啶 (MPP+) 处理PC12细胞不同时间,诱导细胞产生DNA氧化损伤,建立PD细胞模型。在此模型上,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8-氧基-7,8- 双氢脱氧鸟嘌呤 (8-oxodG) 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细胞DNA氧化损伤;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内OGG1和XPF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PP+ 时程依赖性地降低细胞活力,18 h 和24 h 后细胞活力分别降至对照组的78.6% 和70.3%。MPP+ 显著增加了 8-oxodG 免疫阳性反应,在 3 h 时 8-oxodG 主要分布于细胞质,在 24 h 时其主要位于细胞核内。此外,MPP+ 显著改变了 OGG1 和 XPF 的蛋白表达水平。在 MPP+ 处理 1 h 后,OGG1 和 XPF 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分别于3 h和18 h达到顶峰,随后依次下降,且OGG1的峰值几乎是XPF的两倍。结论MPP+时程依赖性地增加了PC12细胞内XPF和OGG1的表达水平。本研究提示,在MPP+致PD的病理模型早期,碱基切除修复和核苷酸剪切修复可能被代偿性地激活。
刘红梅杨善争孙凤艳
关键词:1-甲基-4-苯基吡啶
以多肽为抗原的HIVELISA检测试剂的研究与开发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采用四种特异性化学合成多肽抗原(HIV-Ⅰgp41、gp120、p24和HIV-Ⅱgp36)作为包被主要原材料,制备成检测HIV-Ⅰ/Ⅱ抗体的试剂盒。方法用棋盘滴定法选择合适的抗原包被浓度及酶标抗原的工作浓度,经过优化检测系统后,对本试剂盒进行相关的性能验证,并以上海科华、厦门英创及珠海丽珠试剂作为对照。结果研究得出合适包被抗原浓度为5μg/ml,酶标抗原工作浓度为1∶160。经过优化检测系统试剂的检测,CUT-OFF值为0.207,灵敏度为97.2%,特异性为98.6%。试剂主要活性成分的稳定性及检测的重复性良好,与对照试剂检测结果一致。结论以化学合成多肽抗原为主要包被原材料制备成检测HIV抗体的试剂盒具有可行性,试剂盒主要活性成分稳定,且具有较好的检测敏感度和特异性。
吴君荣李山申卫东丁佩明魏勋斌闭柳燕秦雪王建黄珊伍惠玲李海炜陈学杰邓燕
关键词:抗原ELISA
牙龈卟啉单胞菌刺激树突状细胞激活炎症反应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树突状细胞在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后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牙周炎的致病机制。方法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体外诱导分化的树突状细胞在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情况下的差异基因表达、基因集及相关功能。结果本实验总计发现7 305个至少有两倍变化的差异表达基因。基因本体结果显示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后树突状细胞的生物过程、细胞成份、分子功能均发生较大变化。基因集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坏死因子基因集、细胞因子及炎症反应基因集、白介素1及转录因子NF-k B家族基因集、干扰素信号基因集、B细胞受体信号基因集、T细胞受体信号基因集富集明显。结论树突状细胞在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后会导致基因水平的变化,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及炎症反应的发生,趋化因子配体(Chemokine(C-X-C motif)ligand,CXCL)及细胞因子信号抑制物(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的水平及作用可作为日后研究的方向。
宋亮徐斌刘阳刘柳慧郑义彩肖国岫施晓军
关键词:牙龈卟啉单胞菌树突状细胞牙周炎免疫反应
The conformational transition pathway in the multidrug transporter AcrB revealed by targeted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王贝贝王文宁
关键词:ACRBTARGETEDMULTIDRUGEFFLUXPUMP
一株产1-脱氧野尻霉素(DNJ)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的诱变育种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DNJ)是一种哌啶生物碱,是α-葡萄糖苷酶的强抑制剂,具有降低餐后血糖、抗肿瘤转移和抗病毒等作用.目前工业生产的DNJ主要是从桑叶中提取的,价格昂贵.为了获得DNJ的稳定高产菌株,本文通过对产DNJ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Bacillus subtilis var.niger)分别采用紫外线诱变、亚硝基胍诱变和60 Coγ射线诱变方法,得到发酵培养液DNJ表达量达20.7mg/L的菌株,其表达量较初始菌株产量提高了27.7%,并对细菌的DNJ合成代谢相关基因进行了克隆和测序,菌株命名为B-231.
白豆龙玲朱乃硕
关键词:1-脱氧野尻霉素诱变育种
Allosteric auto-inhibition and activation of the Nedd4 family E3 Iigase Itch
The Nedd4 family E3 ligases are key regulators of cell growth and proliferation,and are often misregulated in ...
温文玉
索拉菲尼对肝癌细胞蛋白糖基化的影响
<正>目的肝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多途径的复杂过程。索拉菲尼作为一种多激酶抑制剂可以显著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的预后,但是其对蛋白糖基化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目的在于发现和验证索拉菲尼对肝癌细胞蛋白糖基化的影响并对其中部...
刘天华张舒郭坤刘银坤
文献传递
我国甲型肝炎疫苗免疫的影响与思考
2016年
甲型肝炎是由HAV 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甲型肝炎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曾被认为由飞沫传播。1923年Blumer总结分析了美国1812—1922年间的63次暴发报告,开始确认了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是该病的主要传播方式。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Hollinger等[1-2]详细研究了MS-1肝炎病原体在成人志愿者中的表现,证明了甲型肝炎的粪-口传播途径。1973年,Feinstone与Kapikian运用免疫电镜技术在甲型肝炎暴发患者的粪便中首次发现了HAV颗粒[3-4]。1979年,Provost与Hilleman在体外细胞培养HAV成功,对HAV的研究与疫苗的研制具有决定性意义[1-2]。
莫兆军汪萱怡
关键词:甲型肝炎暴发疫苗免疫免疫电镜技术体外细胞培养HAV飞沫传播
卵巢交界性肿瘤的共识和争议被引量:9
2007年
郑文新王慧君
关键词:卵巢肿瘤病理学
共7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