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环境食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09 被引量:404H指数:10
相关作者:王驰王真真张岩梁栋田晶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6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7篇医药卫生
  • 10篇理学
  • 9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4篇化学工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5篇活性
  • 10篇抗氧化
  • 9篇柑橘
  • 8篇萃取
  • 8篇固相
  • 7篇微萃取
  • 7篇固相微萃取
  • 6篇玉米肽
  • 6篇细胞
  • 5篇色谱
  • 5篇生物转化
  • 5篇柠檬
  • 5篇活性研究
  • 5篇发酵
  • 5篇富硒
  • 4篇蛋白
  • 4篇柠檬烯
  • 4篇挥发性
  • 4篇挥发性成分
  • 4篇分子

机构

  • 109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河南工业大学
  • 2篇武汉轻工大学
  • 2篇普健生物(武...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武汉市普爱医...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医药高等...
  • 1篇湖北省畜牧良...
  • 1篇浙江省柑橘研...
  • 1篇郑州轻工业大...
  • 1篇秭归县屈姑食...

作者

  • 9篇潘思轶
  • 8篇何慧
  • 6篇张久亮
  • 5篇徐晓云
  • 5篇赵思明
  • 5篇王驰
  • 5篇侯焘
  • 4篇张岩
  • 3篇王鲁峰
  • 3篇李二虎
  • 3篇熊善柏
  • 3篇刘睿
  • 3篇尹涛
  • 2篇何进
  • 2篇赵宁宁
  • 2篇曹雪丹
  • 2篇李书艺
  • 2篇胡婉峰
  • 2篇许灿
  • 2篇刘敬科

传媒

  • 35篇华中农业大学...
  • 20篇食品科学
  • 10篇食品工业科技
  • 8篇食品科技
  • 4篇中国粮油学报
  • 4篇现代食品科技
  • 3篇第19届全国...
  • 2篇中国调味品
  • 2篇食品与发酵工...
  • 2篇营养学报
  • 2篇食品安全质量...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酿造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食品与机械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食品科学技术...
  • 1篇中国化学会·...

年份

  • 8篇2023
  • 25篇2022
  • 10篇2021
  • 7篇2020
  • 5篇2019
  • 6篇2018
  • 10篇2017
  • 11篇2016
  • 12篇2015
  • 7篇2014
  • 8篇2013
1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冷藏和热加工对鲢肌肉主要滋味活性物质的影响被引量:11
2015年
以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为原料,通过滋味活性值(taste active value,TAV)和味精当量(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EUC)2种滋味表征方法,研究冷藏和热加工对鲢肌肉中滋味活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鲢肌肉中主要滋味活性物质是谷氨酸(Glu)、组氨酸(His)、肌苷酸(IMP)、钾和钠。在5℃冷藏过程中,IMP含量迅速下降,次黄嘌呤(hypoxanthine,Hx)和Glu含量增加,His、K、Na含量基本不变。新鲜鲢肌肉在100℃加热30min后,IMP含量迅速降低,而其他滋味活性物质含量的变化相对较小。鲜味氨基酸和核苷酸及其降解产物的协同作用对加热后的鲢肌肉的鲜味贡献非常显著,EUC达到0.4g MSG/100g。冷藏不同时间后再加热,鲜味活性物质对鲢肌肉的鲜味贡献程度在冷藏3d内较缓慢下降,在第5天急剧下降。苦味活性物质对加热后的鲢肌肉的苦味贡献程度随冷藏时间延长逐渐上升。
尹涛刘敬科赵思明熊善柏
关键词:滋味
柑橘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技术、功能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2年
柑橘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是自然界存在的多酚类物质中占比最多的一类,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如抗氧化、抗癌、抗炎抑菌、抗衰老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生理作用。本综述介绍了柑橘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以及包括溶剂浸提、超临界流体萃取、超声波辅助、酶法在内的多种有效提取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其所具有的抗氧化、抗炎抑菌、抗衰老等生理功能活性以及其最新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调研总结,以期为柑橘黄酮的深度开发及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李阳曹婷安琪屈沙沙宋悦范刚任婧楠潘思轶
关键词:柑橘黄酮类化合物功能特性
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对玉米果汁饮料挥发性成分及色度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从市售异味玉米果汁饮料中分离、筛选嗜酸耐热菌,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研究分离菌株对玉米果汁饮料挥发性成分和色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售异味玉米果汁饮料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嗜酸耐热芽孢杆菌,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45~50℃,最适pH为3.54.0,16SrDNA测序鉴定为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将分离菌株接种于正常样品于45℃培养30d,气相色谱-贡谱联用技术(GasChromatograph-MassSpectrometer,GC—MS)分析表明,正常样品和接种样品挥发性成分的种类相似,但在关键胜气味物质的含量上有显著差异。接种样品中14种挥发性物质含量极显著高于正常样品,其中愈创木酚和邻乙氧基苯酚具有类似草药、消毒水等异味,且两种物质在接种样品中气味活度分别高达1696.58和398.40,为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污染该饮料产生的特征性异味物质。色差分析表明接种样品L值显著高于正常样品,表明污染饮料产生异味的同时产品白度增加。
许灿李二虎王鲁峰范刚徐晓云潘思轶
关键词:玉米饮料脂环酸芽孢杆菌挥发性成分色度
脂环酸芽孢杆菌对5种商业果汁饮料中异味物质含量的影响
2014年
将2株酸土脂环酸芽孢杆菌分别接入5种市销商业果汁饮料中,45℃培养30 d后,研究不同接种处理果汁饮料中嗜热耐酸菌的菌落总数以及2种异味物质愈创木酚和邻乙氧基苯酚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未接种的市售饮料高温培养30 d后均无嗜酸耐热菌检出。接种处理后5种果汁饮料高温培养30 d后均可检出嗜酸耐热菌,其中水蜜桃乳饮料的检出量最大,达10^6 cfu/m L,草莓复合果肉饮料和水果牛乳混合饮料的菌落数在10^3-10^6 cfu/m L之间,橙汁及苹果汁饮料中的菌落数最小,低于10^2 cfu/m L。水蜜桃乳饮料中愈创木酚和邻乙氧基苯酚的含量最高,平均值分别为2818、2036μg/L,水果牛乳混合饮料中愈创木酚和邻乙氧基苯酚的含量次之,其平均值分别为1126、161μg/L,其他果汁中愈创木酚和邻乙氧基苯酚均未检出。结合2种异味物质气味阈值进行分析,水蜜桃乳饮料和水果牛乳混合饮料中愈创木酚和邻乙氧基苯酚的气味活度(浓度与阈值的比值)均大于1。专业鉴评人员感官分析表明2种饮料具有强烈的臭袜子及浓郁的药水气味,严重影响果汁的品质。其他3种果汁饮料风味特征无明显变化。
许灿李二虎
关键词:脂环酸芽孢杆菌果汁饮料愈创木酚邻乙氧基苯酚
蓝莓花色苷及多酚提取物的结构及生物活性研究
蓝莓(blueberry),又名越橘、蓝浆果,为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橘属(Vaccinium.spp)的果实,原产北美,因其富含维生素、酚酸、花色苷、黄酮等营养功效成分,被誉为"浆果之王".本项目首先通过溶剂...
吴莹李杏徐薇张久亮
关键词:蓝莓花色苷酚酸Α-葡萄糖苷酶抗炎
指状青霉DSM62840生物转化柠檬烯生产α-松油醇过程中关键酶的分离纯化及质谱鉴定
2022年
以指状青霉DSM62840为研究对象,通过高压法破碎细胞,采用超高速离心、硫酸铵沉淀、羟基磷灰石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对指状青霉DSM62840生物转化柠檬烯生产α-松油醇过程中的关键酶进行分离纯化。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结果显示在分子质量约为50 kDa处有一条明显的蛋白条带,并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初步确定该条带中的蛋白可能是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PDIDSM;8010)。本研究为α-松油醇类香料的合成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张璐璐范刚李晓任婧楠潘思轶黄文何进
关键词:Α-松油醇分离纯化
鲜切荸荠变色机理及控制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9年
荸荠经鲜切加工后,受到机械损伤胁迫,自身抗逆机制诱发一系列生理生化异常变化,导致鲜切荸荠发生变色,货架期缩短,限制了鲜切荸荠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鲜切荸荠的变色控制方法主要集中在复合保鲜剂的使用上,也存在少量其他控制方法如热加工处理、气调处理、涂膜处理等。本文针对导致鲜切荸荠变色的原因,整理出全面的鲜切荸荠变色机理,并综述目前主要使用的鲜切荸荠变色控制方法及其效果。
滕永欣孔梦洁陈旋胡婉峰徐晓云潘思轶
关键词:鲜切荸荠
柠檬烯转化酶的提取条件优化及酶学性质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以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DSM62840为研究对象,采用高压细胞破碎法破碎菌体,对其转化柠檬烯生成α-松油醇过程中的相关酶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以柠檬烯转化酶活性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响应面试验法,确定最佳提取条件;同时,对柠檬烯转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显示,最佳提取条件为:破碎压力100 MPa、破碎6次、液料比15∶1(mL/g),在此条件下,α-松油醇的质量浓度为855.75 mg/L,酶活力达到71.31 U。柠檬烯转化酶最佳转化时间为4 h,在磷酸盐缓冲液中获得的酶活性最高;该酶可能为细胞色素P450,且不同的金属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同:Fe^2+对酶有轻微的抑制作用,而Ca^2+、Mg^2+、Mn^2+、Zn^2+、Co^2+、Ba^2+、Na^+、K^+、Fe^3+、Ni^2+则对酶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作用。粗酶液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提取工艺效果较好。
张莹莹李志张璐璐李晓范刚彭芷芊任婧楠潘思轶
关键词:柠檬烯生物转化响应面优化
鲜食番茄成熟过程中果实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被引量:3
2022年
为探究鲜食番茄生长期果实品质动态变化规律,指导栽培并确立适宜的采收期,以5个不同品种的鲜食番茄为材料,分析其成熟过程中果实色泽、硬度以及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番茄红素、矿物质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果实成熟过程中,硬度由3000~4000 g降至1000~2000 g,果皮红色逐渐加深,番茄红素增加至0.016 mg/g左右,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葡萄糖、果糖含量都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规律,且在坚熟期达到最大值;糖酸比、可溶性糖含量总体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可滴定酸、苹果酸含量则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同一品种的番茄在不同的生长期某些矿物质的含量也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坚熟期为鲜食番茄最适宜的采收时期,坚熟期NT31番茄的糖酸比在7.5左右,果糖含量为15.0 mg/g,可溶性蛋白含量为17.0 mg/g,具备更高的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
杨心彪李兴需刘睿周国林
关键词:鲜食番茄采收期成熟期果实品质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柑橘第一次生理落果中活性成分的含量
2022年
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我国柑橘主要产区如湖北宜昌、湖南怀化、广东潮州、广西南宁、福建漳州、浙江衢州等地的柑、橙、柚三种柑橘属植物第一次生理落果中川陈皮素、橘皮素、橙皮苷、柚皮苷、柠檬苦素以及辛弗林的含量,比较不同产地柑橘属植物落果中有效活性成分含量的规律特点,旨在选取营养价值高、活性成分含量丰富的柑橘落果品种,为将来从中进一步提取有效成分并将其应用到各方面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浙江衢州的椪柑落果中川陈皮素及橘皮素含量最高,分别为359.63μg/g和222.14μg/g;湖北宜昌的蜜柚落果中柚皮苷含量最高,为20.97 mg/g;湖北宜昌的脐橙落果中橙皮苷含量最高,为1485.73μg/g;福建漳州的琯溪蜜柚落果中柠檬苦素含量最高,为866.73μg/g;广西南宁的沃柑落果中辛弗林含量最高,为1004.14μg/g。
李阳李阳宋悦屈沙沙范刚任婧楠范刚
关键词:高效液相活性成分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