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志波

作品数:76 被引量:189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文联合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天文地球
  • 25篇电子电信
  • 7篇航空宇航科学...
  • 3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3篇激光
  • 64篇激光测距
  • 41篇卫星激光测距
  • 9篇上海天文台
  • 9篇天文
  • 9篇天文台
  • 8篇重复频率
  • 8篇望远镜
  • 7篇单光子
  • 7篇单光子探测
  • 7篇散射
  • 7篇重复率
  • 7篇后向散射
  • 7篇光子
  • 6篇回波
  • 6篇测距系统
  • 5篇皮秒
  • 5篇脉冲
  • 5篇激光测距系统
  • 5篇激光器

机构

  • 76篇中国科学院上...
  • 31篇中国科学院
  • 9篇华东师范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6篇上海大学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华北光电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国...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北京卫星导航...

作者

  • 76篇吴志波
  • 70篇张忠萍
  • 61篇张海峰
  • 41篇邓华荣
  • 25篇李朴
  • 24篇汤凯
  • 21篇陈菊平
  • 18篇孟文东
  • 16篇秦思
  • 16篇程志恩
  • 9篇杨福民
  • 4篇陈婉珍
  • 3篇王元明
  • 3篇黄勇
  • 2篇陈檬
  • 2篇韩虹
  • 2篇耿林
  • 2篇丁仁杰
  • 1篇郑敏
  • 1篇赵罡

传媒

  • 14篇中国科学院上...
  • 7篇红外与激光工...
  • 7篇激光与红外
  • 4篇光学学报
  • 3篇中国激光
  • 2篇电子学报
  • 2篇红外与毫米波...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光子学报
  • 1篇飞行器测控学...
  • 1篇测绘科学
  • 1篇时间频率学报
  • 1篇光电技术应用
  • 1篇航天器环境工...
  • 1篇空间碎片研究
  • 1篇地球与行星物...

年份

  • 7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8篇2020
  • 5篇2019
  • 7篇2018
  • 4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高重复频率孔径同轴望远镜卫星激光测距装置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重复频率的孔径同轴卫星激光测距装置,包括主波探测器、孔径反射镜、望远镜、导星CCD、缩束系统、窄带滤光片和单光子探测器等。本发明采用孔径反射镜,激光通过反射镜中的孔径进入望远镜系统向目标卫星发射,反射的回...
阳宇龙明亮张海峰邓华荣程志恩吴志波张忠萍黄勇
一种激光测距的激光回波信号信噪比增强装置及增强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激光测距的激光回波信号信噪比增强装置,该装置用于接收发射激光的激光回波或后向散射光,包括沿激光回波的光路走向在一光轴上依次排布的望远镜、增益泵浦放大模块、声光偏转调制器、小孔光阑、准直镜和探测器。本发明采用...
龙明亮程志恩邓华荣王楠汤凯吴志波张忠萍
文献传递
一种全方位无划圈的激光测距发射装置
本发明属于激光测距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方位无划圈的激光测距发射装置,包括电动调节镜,分光镜,PSD位移传感器,驱动控制器,45°反射镜,发射望远镜,接收望远镜,探测接收终端;激光经电动调节镜反射至分光镜,部分光经分光镜反...
龙明亮程志恩邓华荣张海峰吴志波秦思张忠萍
文献传递
多脉冲激光的微弱信号探测能力分析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激光测距雷达方程分析表明,多脉冲的包络总能量与脉冲能量相等单脉冲具有相同的测距能力。由偏振分束,增加两路光的光程,再由偏振合束的方法以及根据再生放大的特性,实现单个脉冲、双脉冲、四脉冲的2 kHz重复频率及等功率的532 nm皮秒多脉冲输出,以上海天文台千赫兹卫星激光测距系统为平台,实现各多脉冲下的卫星激光测距。分析卫星回波的有效点数,以及各脉冲的回波叠加后的精度,结果表明各输出方式的有效回波点数基本接近,精度与单脉冲的误差小于1 mm,验证了多脉冲总能量与脉冲能量相等单脉冲具有相同的测距能力。多脉冲相对单脉冲能够更好地提高整个脉冲包络的能量,增大激光测距的脉冲发射能量,有利用微弱信号激光的探测。
门琳琳龙明亮张海峰邓华荣吴志波张忠萍
关键词:激光测距皮秒激光多脉冲单光子探测
1064 nm波长白天卫星激光测距试验被引量:6
2020年
1 064 nm波长大气透过率高、天空背景辐射小,采用该波长激光开展卫星测距,有助于提升测距系统的探测能力,已成为国际测距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采用2.2 nm窄带滤光片,计算并测试了白天情况下1 064 nm波长测距系统的噪声,验证了该滤光片在白天对背景噪声的抑制效果。基于圆心光路调节方法,夜间借助红外相机实现了1 064 nm波长激光发射光路与机械轴的重合度调节,保证了全天区优于5″的激光指向精度,解决了白天观测条件下1 064 nm波长激光精确指向问题。采用重复频率为1 kHz、功率为5 W的1 064 nm激光器,建立了1 064 nm波长白天卫星激光测距试验系统,最远获得了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有效回波数据,实现了1 064 nm波长白天激光测距。试验研究将为我国1 064 nm在远距离卫星激光测距、空间碎片漫反射激光测距方面的应用与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邓华荣龙明亮张海峰吴志波汤凯张忠萍
关键词:卫星激光测距
白天卫星激光测距望远镜指向误差修正方法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白天卫星激光测距时,由于望远镜机架受太阳辐照和温度变化等因素影响,指向误差时变性较大,影响了对白天卫星的精确跟踪指向。针对卫星过境天区,提出了一种通过白天恒星监视,实现望远镜局部指向误差快速修正的方法,消除环境温度变化效应,实现高精度望远镜指向。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60 cm口径卫星激光测距系统为平台,应用短波截止滤光技术,实现了对亮于3等恒星的白天监视;并在卫星过境天区选择到6到7颗恒星进行观测,建立望远镜局部指向误差修正模型,以满足白天激光观测需求。该方法对白天卫星测距特别是高轨卫星等具有一定应用价值,也可推广到其他需白天目标观测的望远镜系统。
翟术然张忠萍张海峰吴志波邓华荣王亮亮孟文东
关键词:卫星激光测距
一种脉冲群式重复频率可调的激光测距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脉冲群式重复频率可调的激光测距方法,包括:计算机终端,距离门控器,事件计时器,激光器,光电探测器,反射镜组,发射望远镜,接收望远镜,单光子探测器。计算机终端输出卫星距离预报值给距离门控器,点火脉冲群触发激...
龙明亮张海峰邓华荣程志恩吴志波张忠萍
文献传递
卫星激光测距中光束亮度的偏振影响及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卫星激光测距(Satellite Laser Ranging,SLR)常利用激光大气后向散射所形成的图像来引导光束指向,而光束图像亮度随天区变化的现象在SLR站普遍存在,影响了激光对卫星的瞄准。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现有SLR系统为研究平台,阐明了该现象的成因,即光束图像成像光路中分光镜的效率会随偏振方向改变而变化。据此提出偏振方法,通过建立出射激光偏振方向随望远镜位置变化模型,改变发射光路中新引入半波片的角度,实现了光束图像于不同亮度的实时控制。相比使用消偏振分光镜的方案,该方法具有应用灵活、系统简单且成本低的优势,研究成果在提高激光对卫星的瞄准精度及星象图像信噪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吴志波邓华荣张海峰汤凯张忠萍
关键词:卫星激光测距偏振方向
偏振调能技术对SLR数据偏差的改善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改善激光观测数据偏差对推动毫米级精度卫星激光测距(Satellite Laser Ranging,SLR)技术在全球大地测量观测系统中应用具有重要作用。系统时延标定误差是激光观测数据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其中地面靶目标测量与卫星测量时的系统差异,以及单光子探测中激光回波强度所引起的光子探测时间游动误差是主要因素。以上海天文台SLR系统为平台,对上述两种测量模式下系统时延及激光回波强度差异进行了分析和修正。利用激光偏振特性,应用半波片-偏振片组合调能技术,实现两种测量模式下光路的"零差异"切换以及回波强度的实时控制,有效减少光路不同和探测器时间游动效应,激光数据偏差改善了10~20 mm,达到了国际SLR数据质量标准要求。激光偏振技术也可用于高重复率激光测距的激光后向散射规避,提高激光回波数,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邓华荣吴志波李朴汤凯张海峰
关键词:卫星激光测距数据质量
基于1.06 μm波长的空间合作目标及碎片高精度激光测距试验被引量:17
2020年
常规卫星激光测距大多数采用532 nm波长激光,但受激光能量和大气透过率低等瓶颈制约,在微弱目标探测如碎片激光测距、月球激光测距中使用难度较大.本文介绍了基于1.06μm波长的激光测距技术,分析了1.06μm测距技术在激光能量、大气传输、背景噪声、单光子探测等方面相对于532 nm激光测距的优势,分析了其应用于微弱目标激光测距的前景,提出了针对1.06μm激光测距系统的改造方案,在上海天文台532 nm卫星激光测距系统的基础上,完成了系统改造,国内首次利用1.06μm增强的In Ga As探测器实现对合作目标的高精度厘米级激光测距,证明了1.06μm波长激光测距技术在系统噪声和测量效率等方面的优势,并且实现了该波长对1500 km空间碎片目标的高精度激光测距,为未来远距离微弱目标高精度近红外波段激光测距提供了紧凑、低成本、易操作的测量技术方案.
孟文东张海峰邓华荣汤凯吴志波王煜蓉吴光张忠萍陈欣扬
关键词:卫星激光测距近红外单光子探测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