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海峰

作品数:82 被引量:219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文联合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4篇天文地球
  • 31篇电子电信
  • 7篇航空宇航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77篇激光
  • 65篇激光测距
  • 42篇卫星激光测距
  • 12篇望远镜
  • 10篇卫星
  • 9篇上海天文台
  • 9篇天文
  • 9篇天文台
  • 8篇重复频率
  • 7篇单光子
  • 7篇单光子探测
  • 7篇光子
  • 6篇重复率
  • 6篇激光测距系统
  • 6篇测距
  • 6篇测距系统
  • 5篇散射
  • 5篇脉冲
  • 5篇后向散射
  • 5篇激光器

机构

  • 81篇中国科学院上...
  • 32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中国科学院大...
  • 9篇华东师范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上海大学
  • 2篇华北光电技术...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2篇北京环球信息...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测绘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国...
  • 1篇中国电子科技...
  • 1篇北京航天飞行...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北京卫星导航...

作者

  • 82篇张海峰
  • 74篇张忠萍
  • 61篇吴志波
  • 40篇邓华荣
  • 29篇李朴
  • 21篇程志恩
  • 20篇汤凯
  • 18篇孟文东
  • 18篇陈菊平
  • 14篇秦思
  • 10篇杨福民
  • 7篇陈婉珍
  • 6篇王元明
  • 4篇黄勇
  • 3篇赵罡
  • 3篇耿林
  • 2篇胡伟
  • 2篇杨华峰
  • 2篇陈檬
  • 2篇于涌

传媒

  • 16篇中国科学院上...
  • 10篇红外与激光工...
  • 6篇激光与红外
  • 5篇光学学报
  • 3篇中国激光
  • 2篇红外与毫米波...
  • 2篇飞行器测控学...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物理学报
  • 1篇激光与光电子...
  • 1篇光子学报
  • 1篇测绘科学
  • 1篇光电技术应用
  • 1篇测绘科学与工...
  • 1篇数字通信世界
  • 1篇标准科学
  • 1篇航天器环境工...
  • 1篇空间碎片研究
  • 1篇地球与行星物...

年份

  • 5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9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11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6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多望远镜激光测距系统及其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望远镜激光测距系统及方法,用于测量空间目标的距离,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一激光发射器,用于向空间目标发射激光;多个望远镜,用于接收从空间目标反射回的激光回波;多个与望远镜一一对应连接的接收控制装置,用于...
张忠萍吴志波张海峰李朴孟文东陈菊平
文献传递
卫星激光测距中观测数据热备份和实时传输技术
2008年
本文论述了采用磁盘阵列技术和双交换机双网卡方式实现数据热备份和实时传输的方法,并在卫星激光测距的实测中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可有效提高激光测距系统的稳定性,并能够实现观测数据的安全存储和实时传输。
张海峰张忠萍汤海明党舒煜
关键词:卫星激光测距热备份磁盘阵列WINSOCK控件
单向激光测距及其测量试验被引量:28
2013年
激光测距是空间飞行器轨道测定精度最高的一种技术。传统激光测距是测量激光信号的往返传输时间实现空间飞行器距离和轨道的测定。对于超月球距离的空间飞行器,该测量方式已不适用,必须采用单向激光传输,激光能量随距离平方衰减,其作用范围可超过月球达到行星际空间,这将是行星际激光测距的重要测量方式。利用地面激光测距系统,对一颗载有光子探测器和时间计时器的同步轨道卫星成功进行了单向激光测距实验,并与该卫星激光往返传输所测量的卫星距离进行了比较和分析,验证了单向激光测距的可行性。该测量实验为进一步研究单向激光测距技术及我国行星际空间飞行器激光测量终端系统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张海峰孟文东吴志波陈菊平张忠萍
关键词:激光技术激光测距
IFPUG功能点分析法在激光测距软件中的建模和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功能点分析法是国际上软件开发组织广泛采用的一种软件规模度量方法。它因发展较早、技术成熟而备受关注,已成为我国军用软件度量的标准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IFPUG功能点分析法在某激光测距软件中的建模和应用。首先根据软件需求,确定了该软件的应用边界,并识别了度量的数据功能和事务功能。同时,根据数据功能单元和复杂性来计算功能点数,并以此推算出激光测距软件的规模。研究表明,IFPUG功能点分析法测量的软件规模在理想范围之内。本文初步验证了功能点分析法在激光测距软件中的有效性,为进一步量化软件项目的开发、提高软件质量提供参考和依据。
俞冬梅秦思张海峰
关键词:功能规模度量IFPUG
1064 nm波段白天背景噪声分析及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卫星激光测距(SLR)是目前卫星单点距离测量精度最高的技术,已成为高精度测量领域不可或缺的手段。国际上大多数SLR台站采用532nm的工作波长,在白天测距中存在天空背景噪声大、有效回波识别困难等问题,影响了台站的白天测距数据产出。鉴于白天1064nm波段天空背景亮度低,理论上对比分析计算了1064nm波段与532nm波段的系统噪声强度。并在晴好白天开展了1064nm波段的噪声测量,并与532nm波段的测距系统噪声进行了比较,数据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晨昏时段的1064nm卫星激光测距实验,并获得了多圈次卫星的有效回波数据,为1064nm的白天卫星激光测距打下了技术基础。
王楠邓华荣张海峰吴志波张忠萍
关键词:卫星激光测距噪声红外探测器
一种高功率双波长激光自准直出射角相同的发射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功率双波长激光自准直出射角相同的发射装置,包括:波长分束镜,反射镜,自准直延时控制器,波长合束镜,PSD位移传感器,光电探测器,消色差望远镜。双波长激光经波长分束镜分束,由PSD位移传感器对各光束进行采...
吴志波张海峰龙明亮邓华荣程志恩汤凯张忠萍
1064 nm波长白天卫星激光测距试验被引量:6
2020年
1 064 nm波长大气透过率高、天空背景辐射小,采用该波长激光开展卫星测距,有助于提升测距系统的探测能力,已成为国际测距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采用2.2 nm窄带滤光片,计算并测试了白天情况下1 064 nm波长测距系统的噪声,验证了该滤光片在白天对背景噪声的抑制效果。基于圆心光路调节方法,夜间借助红外相机实现了1 064 nm波长激光发射光路与机械轴的重合度调节,保证了全天区优于5″的激光指向精度,解决了白天观测条件下1 064 nm波长激光精确指向问题。采用重复频率为1 kHz、功率为5 W的1 064 nm激光器,建立了1 064 nm波长白天卫星激光测距试验系统,最远获得了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有效回波数据,实现了1 064 nm波长白天激光测距。试验研究将为我国1 064 nm在远距离卫星激光测距、空间碎片漫反射激光测距方面的应用与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邓华荣龙明亮张海峰吴志波汤凯张忠萍
关键词:卫星激光测距
白天卫星激光测距望远镜指向误差修正方法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白天卫星激光测距时,由于望远镜机架受太阳辐照和温度变化等因素影响,指向误差时变性较大,影响了对白天卫星的精确跟踪指向。针对卫星过境天区,提出了一种通过白天恒星监视,实现望远镜局部指向误差快速修正的方法,消除环境温度变化效应,实现高精度望远镜指向。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60 cm口径卫星激光测距系统为平台,应用短波截止滤光技术,实现了对亮于3等恒星的白天监视;并在卫星过境天区选择到6到7颗恒星进行观测,建立望远镜局部指向误差修正模型,以满足白天激光观测需求。该方法对白天卫星测距特别是高轨卫星等具有一定应用价值,也可推广到其他需白天目标观测的望远镜系统。
翟术然张忠萍张海峰吴志波邓华荣王亮亮孟文东
关键词:卫星激光测距
一种脉冲群式重复频率可调的激光测距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脉冲群式重复频率可调的激光测距方法,包括:计算机终端,距离门控器,事件计时器,激光器,光电探测器,反射镜组,发射望远镜,接收望远镜,单光子探测器。计算机终端输出卫星距离预报值给距离门控器,点火脉冲群触发激...
龙明亮张海峰邓华荣程志恩吴志波张忠萍
文献传递
卫星激光测距中光束亮度的偏振影响及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卫星激光测距(Satellite Laser Ranging,SLR)常利用激光大气后向散射所形成的图像来引导光束指向,而光束图像亮度随天区变化的现象在SLR站普遍存在,影响了激光对卫星的瞄准。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现有SLR系统为研究平台,阐明了该现象的成因,即光束图像成像光路中分光镜的效率会随偏振方向改变而变化。据此提出偏振方法,通过建立出射激光偏振方向随望远镜位置变化模型,改变发射光路中新引入半波片的角度,实现了光束图像于不同亮度的实时控制。相比使用消偏振分光镜的方案,该方法具有应用灵活、系统简单且成本低的优势,研究成果在提高激光对卫星的瞄准精度及星象图像信噪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吴志波邓华荣张海峰汤凯张忠萍
关键词:卫星激光测距偏振方向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