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妍
-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承气汤对脓毒症大鼠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对脓毒症大鼠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大承气汤治疗脓毒症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0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以及大承气汤低剂量和高剂量组,每组2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模型,大承气汤低剂量和高剂量组于术前2 h和术后(每日两次,相隔8 h)分别灌胃大承气汤5 mL/kg、10 mL/kg,其余3组以生理盐水10 mL/kg灌胃。各组于制模后6、12、24、48 h分别随机处死5只大鼠,经腹主动脉采血并取肝脏组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浆TREM-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REM-1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TREM-1、IL-6、TNF-α含量及肝组织TREM-1 mRNA表达均升高;大承气汤低剂量和高剂量组上述各检测指标均较模型组下降,且以高剂量组变化更显著,TREM-1及IL-6于术后6 h起、TNF-α及TREM-1 mRNA于术后24 h起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 h TREM-1(ng/L):179.19±4.43比213.86±2.84,6 h IL-6(ng/L):136.80±7.70比162.90±3.87;24 h TNF-α(ng/L):71.61±5.07比108.53±6.29,24 h TREM-1 mRNA:24.33±3.16比27.22±3.34,均P<0.05〕。结论大承气汤治疗脓毒症的部分机制可能与其抑制TREM-1表达有关。
- 张慧妍朱文献苏文利王毅鑫
- 关键词:大承气汤脓毒症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中西医结合疗法
- TREM-1与中药治疗脓毒症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2年
- 髓细胞触发受体-1(TREM-1)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新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受体,主要表达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髓样细胞表面,其在触发和放大炎症反应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脓毒症(Sepsis)是机体在感染后发生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研究证实脓毒症的发生与TREM-1表达上调密切相关。而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一部分,在治疗急症方面具有其独特优势,本文就中药治疗脓毒症与髓细胞触发受体-1关系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 张慧妍苏文利王毅鑫
- 关键词:中药脓毒症
- 丙酮酸乙酯对脓毒症大鼠肠组织保护和HMGB1表达的影响
- 2014年
- 目的:通过观察丙酮酸乙酯对脓毒症大鼠肠组织HMGB1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丙酮酸乙酯治疗脓毒症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将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组、低剂量丙酮酸乙酯治疗组(LET组)、高剂量丙酮酸乙酯治疗组(ET组),以盲肠结扎穿刺法复制大鼠脓毒症模型。LET组(20 mg/kg)及ET组(40 mg/kg)即刻腹腔内注射EP注射液4 mL,每6 h重复注射一次,直至实验结束,假手术组及脓毒症组在相同时间用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2 h、8 h、24 h、48 h 4个时间点随机处死6只大鼠,经腹主动脉取血,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TNF-α、IL-6、HMGB1水平。术后24 h,取大鼠末端回肠,用RT-PCR法检测回肠组织HMGB1mRNA表达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方法观察肠组织HMGB1蛋白表达,在光镜下观察大鼠肠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脓毒症组血浆HMGB1在术后8 h、24 h、48 h显著增高,脓毒症组回肠组织HMGB1mRNA及蛋白表达在术后24 h显著增高(P<0.05)。与脓毒症组相比,ET组、LET组血浆HMGB1在术后8 h、24 h、48 h显著降低,ET组、LET组回肠组织HMGB1mRNA及蛋白表达在术后24h显著降低(P<0.05)。结论:脓毒症大鼠血浆HMGB1出现时间晚,作用时间长,提示HMGB1是脓毒症的重要晚期炎症介质。丙酮酸乙酯可抑制脓毒症大鼠血浆及肠组织HMGB1的表达,提示丙酮酸乙酯对脓毒症的治疗机制可能与其直接或间接抑制HMGB1的表达有关。
- 王艳华张慧妍苏文利王毅鑫赵钢
- 关键词:丙酮酸乙酯脓毒症高迁移率族蛋白B1MOBILITY
- 洗涤回收式自体输血对腹部创伤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2年
- 目的:探讨洗涤回收式自体输血对腹部创伤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2006年6月—2011年5月收治需手术治疗并输血的腹部创伤患者共386名。应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193例。研究组采用洗涤回收式自体输血,对照组用同种异体输血。记录腹部创伤患者急救期的回收血量、洗涤血量和回输血量,分别监测其输血前、输血后1 h及输血后24 h生命体征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动态变化;输血前、输血后24 h及输血后5 d T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研究组193例患者腹腔内积血和术中出血全部回收和回输成功,患者术中平均回收血量(2 196±620)mL,平均洗涤红细胞悬液量(5 172±615)mL,回收率为89.3%。对照组193例患者输血量400-2 200 mL,平均(910+276)mL。2组患者术中和术后生命体征平稳,研究组和对照组各项监护指标值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CD8+、CD4+/CD8+显著减少,研究组CD8+、CD4+/CD8+也有所减少,但减少幅度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IL-6、IL-8均升高,但研究组与术前比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IL-6、IL-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洗涤回收式自体输血对腹部创伤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并推广。
- 朱文献王毅鑫苏文利金戈陆景伟张慧妍
- 关键词:自体输血创伤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