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秋婷

作品数:11 被引量:46H指数:5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大连市卫生局资助项目辽宁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4篇细胞
  • 4篇疗效
  • 4篇肠癌
  • 3篇直肠
  • 3篇直肠癌
  • 3篇结直肠
  • 3篇结直肠癌
  • 2篇信号
  • 2篇信号通路
  • 2篇伊立替康
  • 2篇通路
  • 2篇晚期
  • 2篇小细胞
  • 2篇疗效观察
  • 2篇非小细胞
  • 2篇肺癌
  • 2篇肺癌组织
  • 2篇癌组织
  • 2篇奥沙利铂

机构

  • 11篇大连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曹秋婷
  • 8篇韩竞春
  • 7篇姜媛
  • 6篇于剑
  • 1篇代晓楠
  • 1篇濮娜
  • 1篇孙英明
  • 1篇李川
  • 1篇张超
  • 1篇张振勇
  • 1篇俞红女
  • 1篇彭延芳
  • 1篇翁文采
  • 1篇高英杰
  • 1篇吴莹
  • 1篇吴荣
  • 1篇赵燕林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环球中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药物经济...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他克莫司对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8抑制作用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对肠道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8抑制潜能,这种抑制作用被推测是导致他克莫司与酚酸(MPA)相互作用的潜在原因。方法重组的肠道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8用来作为酶源,4-甲基伞形酮(4-MU)用来作为非特异性底物。结果抑制动力学研究表明,他克莫司对肠道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8的抑制作用更趋向于竞争性抑制型的抑制类型,并且抑制剂常数Ki被确定为6.1uM。结论他克莫司对肠道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8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解释他克莫司与酚酸的相互作用。
韩竞春于剑彭延芳姜媛代晓楠曹秋婷孙英明高英杰张超
关键词:他克莫司
右美托咪定在重症监护患者镇静中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在重症监护患者镇静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需要镇静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30例)和咪达唑仑组(30例)。调整药物剂量使Ramsay评分控制在3~4分,分别记录镇静起效的时间、停用镇静药物后苏醒时间、谵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留住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咪达唑仑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起效迅速,唤醒所需时间短,谵妄发生率低,治疗剂量内不诱发临床意义的呼吸抑制。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留住时间,血流动力学影响发生率相似。结论右美托咪定在重症监护病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镇静剂。
濮娜吴莹曹秋婷
关键词:咪达唑仑重症监护病房
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与卡培他滨联合治疗晚期结肠癌的效果。方法60例晚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情况,血清指标[缺失基因2(DOC2)蛋白、癌基因ras产物P21(rasP21)蛋白、原癌基因(c-Fos)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8.32±3.25)个月、总生存时间(17.89±4.29)个月均长于对照组的(6.51±2.48)、(13.62±3.48)个月,1年生存率86.67%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DOC2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rasP21蛋白、c-Fos蛋白、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显著降低结肠癌患者血清rasP21蛋白、c-Fos蛋白及IL-6水平,促进DOC2蛋白表达,安全性较高。
曹秋婷
关键词: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晚期结肠癌临床疗效安全性
放射性肺损伤中核因子κB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放射性肺损伤中核因子κB(NF-κB)、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情况及其在放射性肺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对象为Wistar大鼠,照射组接受X线照射(分为15 Gy照射组和20 Gy照射组),未照射组不接受照射。照射后饲养28 d,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NF-κB和ICAM-1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NF-κB在未照射组少量表达,在15 Gy照射组和20 Gy照射组中表达均增强,与未照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且2个照射组比较NF-κB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未照射组ICAM-1几乎不表达,15 Gy照射组和20 Gy照射组与未照射组相比ICAM-1表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但2个照射组比较ICAM-1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NF-κB和ICAM-1是导致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重要因素。通过减少NF-κB的活化调控ICAM-1的表达,可能减少放射性肺损伤,这为放射性肺损伤的预防和治疗可能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张振勇曹秋婷吴荣
关键词:核因子ΚB细胞间黏附分子1放射性肺损伤
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为主方案治疗胃癌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4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局部复发或转移性晚期胃癌一线化疗失败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为主的FOLFIRI方案治疗,连续治疗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不良反应或患者主动要求退出研究。根据WHO标准评价客观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54例患者均属于二线治疗,疗效均可评价。完全缓解率为1.9%(1/54),部分缓解率为31.5%(17/54),疾病稳定率为50.0%(27/54),疾病进展率为16.7%(9/54)。客观有效率为33.3%,疾病控制率为83.3%。54例患者均得到完整随访。疾病进展时间3.5~5.7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4.6个月。总生存期7.3~9.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8.6个月。本研究治疗方案安全性良好,未出现治疗相关死亡事件。不良反应主要有血液毒性和非血液毒性两种。血液毒性中,Ⅲ/Ⅳ度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51.9%(28/54),Ⅲ/Ⅳ度贫血发生率为29.6%(16/54),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发生率为13.0%(7/54);非血液毒性中,腹泻发生率为5.6%(3/54),皮疹发生率为9.3%(5/54)。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为主方案在晚期胃癌患者二线治疗中有效,除痤疮样皮疹外,不良反应较单用伊立替康无显著增加。
张晓飞韩竞春于剑曹秋婷姜媛邹玲
关键词:西妥昔单抗伊立替康胃癌
沉默解旋酶BLM基因对结直肠癌细胞伊立替康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2022年
目的:探讨沉默结直肠癌(CRC)细胞中布卢姆综合征解旋酶(BLM)基因表达对伊立替康(即CPT-11)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并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T-29、Lovo、HCT-116、RKO和DLD1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筛选高表达BLM mRNA和蛋白的RKO和DLD1细胞。将携带shRNA的慢病毒载体感染细胞以沉默RKO与DLD1细胞中的BLM表达,CCK-8法检测感染后各组CRC细胞存活率和CPT-11半数抑制浓度(IC_(50))值。将RKO或DLD1细胞分为LV-shNC组(感染LV-shNC的细胞)、CPT-11+LV-shNC组(CPT-11处理感染LV-shNC的细胞)和CPT-11+LV-shBLM组(CPT-11处理感染LV-shBLM的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细胞周期各组CRC细胞百分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CRC细胞中兔抗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关联死亡启动子(Bad)、裂解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6(CDK6)和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1A(p21)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构建异体移植瘤模型,检测各组小鼠肿瘤体积和肿瘤组织中BLM、K-i67及TUNEL的阳性表达率。结果:与HT-29、Lovo或HCT-116细胞比较,RKO和DLD1细胞中BL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感染LV-shNC的RKO或DLD1细胞比较,感染LV-shBLM慢病毒后,RKO或DLD1细胞中BLM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LV-shNC组比较,CPT-11+LV-shNC组和CPT-11+LV-shBLM组细胞存活率和IC_(50)值降低(P<0.05)。与LV-shNC组比较,CPT-11+LV-shNC组和CPT-11+LV-shBLM组G_(0)/G_(1)期和S期细胞百分率及细胞凋亡率均升高(P<0.05),而G_(2)/M期细胞百分率降低(P<0.05),细胞中Cyclin D1,CDK4、CDK6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而p21、Bax、Bad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CPT-11+LV-shNC组比较,CPT-11+LV-shBLM组G_(0)/G_(1)期和S期细胞百分率及细胞凋亡率均升高(P<0.05),而G_(2)/M期细胞百分率降�
曹秋婷韩竞春张晓飞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化疗敏感性
Wnt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活化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Wnt-2、β-catenin和TCF-4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肺癌临床组织分型、分化程度以及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4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1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Wnt-2、β-catenin和TCF-4的表达情况;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这三个指标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1)Wnt-2、β-catenin和TCF-4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4.4%、75.6%和80%,β-catenin和TCF-4在低分化和中高分化间存在差异(P<0.05),β-catenin在淋巴结转移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定位于Wnt信号通路中的三个关键因子Wnt-2、β-catenin和TCF-4之间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Wnt-2、β-catenin和TCF-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异常高表达,提示其代表的Wnt信号通路活化。
韩竞春赵燕林李川姜媛曹秋婷翁文采
关键词:Β-CATENIN肺肿瘤
Wnt信号通路及靶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研究Wnt信号通路中β-catenin、TCF-4和Wnt-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活化状态及其与靶基因VEGF和Survivin表达的相关性,探讨Wnt信号通路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以及对靶基因表达的影响,为非小细胞肺癌多靶点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RT-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β-catenin、TCF-4和Wnt-2的表达,以及在Wnt信号通路的活化状态下靶基因VEGF和Survivin表达情况。结果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β-catenin、TCF-4和Wnt-2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Wnt^-组与Wnt^+组在癌旁正常组织和NSCLC组织中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VEGF和Survivin在Wnt^+组中的表达频率均明显高于Wnt^-组。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Wnt信号通路被活化,其通路活化可能是导致非小细胞肺癌各靶基因表达增加的重要因素,并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韩竞春于剑俞红女姜媛曹秋婷
关键词:WNT信号通路靶基因VEGFSURVIVIN
CPG岛甲基化表型结直肠癌治疗进展被引量:3
2020年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消化道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我国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1]。表观遗传改变是指基因表达的遗传性状改变而同时不伴有DNA序列的变化,导致转录基因沉默或者DNA修复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失活对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2]。近30年来,国际上越来越多的报道指出表观遗传改变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核小体定位,染色质环,小非编码RNA等在癌症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3]。
张晓飞于剑曹秋婷姜媛邹玲(综述)韩竞春
关键词:肠系膜畸胎瘤卵巢肿瘤
奥沙利铂联合雷替曲塞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雷替曲塞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日本东北大学病院肿瘤内科接受治疗的晚期直结肠癌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奥沙利铂联合雷替曲塞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亚叶酸钙与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治疗。两组患者至少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安全性,每个周期为21 d。至患者出现毒性不耐受或出现疾病进展停止,两组治疗不超过4个周期。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11.5%,观察组为38.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65.4%,对照组为42.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5.6个月(95%CI:4.83~5.84);观察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8.9个月(95%CI:6.41~10.9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位总生存期为10.9个月(95%CI:9.52~12.64);对照组中位总生存期为9.4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呕吐发生率为66.7%,观察组为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雷替曲塞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疗效及安全性良好。
张晓飞韩竞春于剑姜媛曹秋婷邹玲
关键词:奥沙利铂雷替曲塞结直肠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