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鸿雁

作品数:17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文学
  • 4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艺术

主题

  • 5篇文艺
  • 3篇叙事
  • 3篇叙事诗
  • 3篇文学
  • 3篇教学
  • 2篇新媒体
  • 2篇新媒体时代
  • 2篇言志
  • 2篇实践教学
  • 2篇文艺学
  • 2篇媒体
  • 2篇媒体时代
  • 2篇美学
  • 2篇教学研究
  • 1篇电影
  • 1篇新闻
  • 1篇新闻媒介
  • 1篇叙事情感
  • 1篇叙事转向
  • 1篇学科

机构

  • 16篇黑龙江大学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作者

  • 16篇李鸿雁
  • 1篇张奎志
  • 1篇彭波
  • 1篇熊元义

传媒

  • 3篇绥化学院学报
  • 2篇黑龙江社会科...
  • 2篇黑龙江教育(...
  • 1篇天津大学学报...
  • 1篇学术交流
  • 1篇绥化师专学报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古籍整理研究...
  • 1篇黑龙江高教研...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继续教育研究
  • 1篇艺术评论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7
  • 1篇200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艺创作的价值追求——以电影《扬名立万》为例
2023年
小成本电影《扬名立万》受人津津乐道的除了使用“剧本杀”元素和密室逃脱的悬疑模式外,更在于电影主创者们在面临种种人性的拷问和诘难时所展现出的苦寻真相、惩恶扬善和守护美好等诸种正向的价值品质,立足于当下文艺创作的现状,对文艺创作者们身担的责任和使命做出的有力的具有现实性的思考和回应。
李鸿雁张嵩
关键词:文艺创作
中西审美主体比较被引量:3
2007年
先秦两汉儒家美学与古希腊罗马美学在审美主体的认识上存在着巨大差异。先秦两汉儒家美学常常把审美活动看成是传授教化乃至移风易俗的功利行为,要求审美主体应该是具有纯粹高尚的道德感的君子,并注重审美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古希腊罗马美学常常把审美活动看成是追求真理的活动,并不以伦理道德的限制为前提,强调使人的心理感官得到愉悦,心灵得到净化,进而使个体意识提到普遍性的伦理原则,故而作为审美主体并不要求他的道德感,有时他甚至只是一个替神代言的迷狂者。
李鸿雁
关键词:审美主体
新时期美学现代转型的演化述评被引量:1
2003年
任何一个生活在现实中的人都是历史的守护者、传承者,又是历史地批判者。任何美学都是时代的美学,任何时代的美学都有客观性和历史性。随着社会生活和艺术实践的变革,原有的美学便会失去昔日的光芒而变得黯然无华,一种新的美学会应运而生,取代旧的美学视界。本文概要地阐述新时期美学现代转型的历史淡化过程。
李鸿雁
关键词:艺术实践实践论美学文学创作生命美学文艺美学
新闻媒介实践教学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文章在新媒体环境下,分析新闻媒介面临的现实冲击,尝试新闻媒介的实践教学,并阐释新闻媒介的实践教学的现实价值与意义,使新闻媒介课程建设朝着更加专业、深入和实用的方向发展。
李鸿雁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媒介实践教学
高校文艺学的实践性教学探析
2014年
在当下语境中,高校文艺学教学面临着诸多难题和困境,文章从文艺学教学的现状、文艺学的实践教学以及文艺学实践教学的意义三个方面探究高校文艺学的实践性教学,尝试解决文艺学教学所面临的困境。
张奎志李鸿雁
关键词:实践教学
新媒体时代文学理论教学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在分析新媒体环境下文学理论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阐释文学和文学理论面临的危机、文学理论教学的困境,并提出文学理论教学的改革路径,应把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使文学理论课程建设向更加专业、深入和实用的方向发展。
李鸿雁
关键词:新媒体文学理论教学
中西审美范畴比较
2007年
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审美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审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在审美这一问题上先秦两汉儒家与古希腊罗马美学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先秦两汉美学强调优美这种审美范畴,古希腊罗马美学更多的强调崇高这种审美范畴。
李鸿雁彭波
关键词:审美范畴崇高优美
文化研究视域下的文艺理论理性反思与未来建设——“文学研究、文化政治与人文学科”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09年
李鸿雁
关键词:中国文艺理论人文学科文学研究文化政治
中西审美客体比较
2007年
中西美学在审美客体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国儒家美学主张天人合一,肯定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统一,力求从这种统一中去寻求美,也就是说,在中国美学中,审美客体决不是纯粹的自然,它应该是内容(伦理道德)与感性形式(自然形式)的统一;在西方美学中,审美客体更多的指向自然世界,更多地注重外在的感性形式,即便是指向人,也主要是指向人的外在感性形体,而不关乎伦理道德层面,是一种纯粹客观的美学。
李鸿雁
关键词:儒家美学西方美学审美客体
汉魏叙事诗“讲述”与“显示”的政治立场
2015年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一直是文学研究无法回避的话题,文学与政治的联姻与疏离也深刻地反映着中国文学的演进与变革。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围绕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选择了中西方文学不同时段、从不同角度加以论证。张奎志教授的《大时代·小时代·微时代:中国当代文学政治诉求的变迁》,提出将中国当代文学分为"大时代""小时代""微时代"三个时期,并依次考察了其与政治不可分割的关系;郭玉生副教授的《西方现代性伦理困境与审美政治话语的建构》以西方审美政治话语作为考察对象,以康德和席勒的政治主张为切入点,得出西方现代性伦理陷入困境的原因;王熙恩副教授的《文学公共性:话语场域与意义增殖》从文学公共性的角度考察了文学话语的场域和意义增殖问题,得出公共话语不能提供文本意义全部敞开的条件,文本意义的增殖只是假象的结论;李鸿雁和王凯波副教授则分别以汉魏叙事诗和汉代屈骚评论作为考察对象,认为它们都具有强烈的情感倾向与政治倾向,是实际政治进程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射和回声。
李鸿雁
关键词:叙事诗政治立场中国诗歌抒情言志叙事情感情感倾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