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劲

作品数:204 被引量:330H指数:9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2篇会议论文
  • 89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70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7篇心病
  • 37篇冠心病
  • 35篇疗效
  • 33篇血压
  • 32篇高血压
  • 31篇心绞痛
  • 31篇绞痛
  • 28篇动脉
  • 27篇疗效观察
  • 22篇心动过速
  • 22篇消融
  • 22篇病患
  • 21篇纤溶
  • 21篇纤溶系统
  • 19篇室性
  • 18篇蛋白
  • 18篇射频消融
  • 18篇起搏
  • 16篇型心
  • 14篇型心绞痛

机构

  • 199篇海南省人民医...
  • 15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海南医学院附...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201篇林劲
  • 123篇张敬文
  • 117篇吴明
  • 91篇苏哲坦
  • 89篇马建林
  • 73篇李斌
  • 62篇王圣
  • 58篇陈关良
  • 50篇李新明
  • 44篇王卫
  • 37篇吴忠
  • 27篇马立宁
  • 19篇刘时武
  • 16篇王青
  • 16篇张家明
  • 13篇廖旺
  • 13篇乔平
  • 11篇王裕岱
  • 9篇王天松
  • 9篇李大主

传媒

  • 14篇海南医学
  • 10篇中国医药
  • 7篇第16届中国...
  • 6篇心脏杂志
  • 6篇中国热带医学
  • 5篇江苏实用心电...
  • 5篇第15届中国...
  • 4篇岭南心血管病...
  • 4篇中国综合临床
  • 4篇THE 22...
  • 4篇THE 23...
  • 3篇医学新知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临床心血管病...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实用心电学杂...
  • 3篇中华老年心脑...
  • 3篇中国循证心血...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21篇2014
  • 10篇2013
  • 29篇2012
  • 19篇2011
  • 14篇2010
  • 14篇2009
  • 6篇2008
  • 24篇2007
  • 12篇2006
  • 11篇2005
  • 6篇2003
  • 9篇2002
  • 6篇2001
2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小板膜糖蛋白和血小板聚集率变化与冠心病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测冠心病(CHD)患者体内血小板膜糖蛋白(GP)、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T)以及血脂水平的变化及相关性,探讨其在CHD冠状动脉事件发生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HD患者122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5...
马建林林劲张敬文王圣吴明苏哲坦李斌陈关良王卫
文献传递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
1998年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新技术。我们1996年12月以来采用RFCA治疗50例快速心律失常,其中包括14例安装起搏器后房扑和房颤,均获得成功,现总结报告如下:
吴明张敬文苏哲坦林劲王天松李斌陈慧琼吉田弘明
关键词:起搏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心律失常后房游离壁
全文增补中
纤溶系统与纤维蛋白原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病中的临床意义
马建林李斌林劲王卫王圣张敬文陈关良王青李海涛
索他洛尔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索他洛尔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将12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索他洛尔治疗组61例,普罗帕酮组60例,疗程4周。结果索他洛尔治疗组有效率75%,普罗帕酮组有效率63%,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
林劲吴明张敬文
文献传递
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栓形成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栓形成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并分析其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住院UAP患者48例和UAP合并高血压患者56例,另选排除器质性心脏病的住院老年人48名为对照组。分别测定3组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Ⅲ(ATⅢ)、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纤维蛋白原(Fb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UAP组vWF、GMP-140、Fbg、PAI-1水平低于UAP合并高血压组,高于对照组[分别(60.0±15.1)%比(68.8±16.3)%、(48.1±13.0)%;(14.4±3.5)比(16.8±3.9)、(12.3±2.9)μg/L;(4.7±1.1)比(5.3±1.1)、(3.6±0.9)g/L;(460±97)比(501±95)、(389±88)AU/L,均P<0.05];UAP组ATⅢ、t-PA水平高于UAP合并高血压组,低于对照组[(192.9±42.1)比(178.0±44.2)、(244.1±48.9)mg/L;(210±49)比(186±44)、(285±90)U/L,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与PTS各分子标志物密切相关。结论 UAP合并高血压患者较单纯UAP患者体内存在更明显的PTS,高血压是加重UAP患者体内PTS的独立危险因素。
马建林马立宁张银环张家明李大主林劲刘时武王圣苏哲坦李斌陈关良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血栓形成前状态分子标志物
Brugada宽QRS波群心动过速分步式诊断标准对伴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应用价值——附147例分析
2001年
目的:探讨Brugada宽QRS波群心动过速分步式诊断标准是否适用于鉴别原伴有束支传导阻滞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与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的患者。方法:选择窦性心律呈束支传导阻滞的147例患者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97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50例的心电图资料,用Brugada宽QRS波群心动过速分步式诊断标准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各有1例误诊为室速,误诊率为1.4%。结论:Brugada宽QRS波群心动过速分步式诊断标准也适用于原有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
吴明马虹邓昭文林劲张敬文李新明
关键词:心动过速室性室上性束支传导阻滞
血清肌钙蛋白T测定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评估
目的 探讨肌钙蛋白T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价值.方法 选择9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和10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分别在入院后0~4h及12~24h检测血清肌钙蛋白T(cTnT)水平,并随访其...
马建林李斌苏哲坦林劲陈关良王卫
糖尿病并发冠心病误诊为嗜铬细胞瘤1例报告
2005年
吴忠王卫王圣林劲张敬文吴明苏哲坦李新明
关键词:糖尿病冠心病误诊嗜铬细胞瘤病例报告硝酸甘油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功能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近代研究表明,CHD发病机制与血小板黏附、聚集力增强及高脂血症密切相关,为了观察CHD尤其是发生冠状动脉事件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状态以及聚集率变化情况,分析其与血脂的关系,本文对CHD体内GP、PAgT、血脂水平进行系...
马建林李新明苏哲坦李斌陈关良王圣王卫林劲
文献传递
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 观察尿激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病人的溶栓效果。方法 将 92例经静脉造影确诊为DVT的病人分为溶栓组 (n =5 1) :静脉滴注尿激酶 (10 0~ 15 0万U/d) ,持续 5~ 7d ,之后持续静脉滴注肝素钠 (5 0 0~ 10 0 0U/h) 5~ 7d ,再服用华法林 3~ 6个月 ;常规治疗组 (n =4 1) :静脉滴注肝素钠 (5 0 0~ 10 0 0U/h)持续 5~ 7d ,再服用华法林 3~ 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溶栓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P <0 0 5 ) ;疗效与病程关系密切 ,病程小于 2周者疗效显著 ,且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静脉内应用尿激酶治疗DV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林劲吴明李新明苏哲坦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尿激酶肝素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