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健华
- 作品数:13 被引量:62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门市新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19年江门市新会区成年居民慢性病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了解江门市新会区常住成年居民主要慢性病流行现状和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新会区11个镇乡/街道的1440名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新会区成年居民中高血压患病率为23.71%,糖尿病患病率为9.83%,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28.03%、9.00%,吸烟、饮酒、身体活动不足检出率分别为26.36%、24.13%、23.50%。吸烟、超重2种危险因素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高,各年龄组间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饮酒和超重3种危险因素发生率在男女性别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高于女性。肥胖率在男女性别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高于男性。结论新会区慢性病防控形势较为严峻,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降低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发生。
- 梁健华罗沛甜英若娴苏巧云
- 关键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
- 2007~2013年江门市新会区医疗机构死因报告质量分析
- 2015年
- 目的评估江门市新会区医疗机构死因报告质量,为改进报告质量、提高数据利用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新会区2007~2013年网络报告数据,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计算医疗机构报告率、报告及时率、审核率、及时审核率、死因编码错误率、医疗机构死亡报告占人群死亡总数比例、县及以上医疗机构死亡报告占医院总死亡比例等指标,对新会区2007~20l3年各医疗机构及2013年死因网络报告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2007~2013年,新会区死因网络报告数从2007年的3 728例增长到2013年的5 481例,年报告死亡率从359.68/10万上升到634.11/10万(按常住人口测算),医疗机构单位报告率从66.67%上升到91.30%,医疗机构报告及时率从62.93%提高到83.05%;疾控机构的报卡审核率均为100.00%,及时审核率维持在较高水平(93.93%~100.00%),死因编码错误率从36.07%下降到11.82%。2013年全区户籍死亡网络报告数占全区户籍死亡总数的94.68%,县及以上医院死亡报告数占医院总死亡数的85.40%。结论江门市新会区死因网络报告质量启动初期较低,2009年开始呈现逐年提升的特点。
- 梁健华陈银芳
- 2014年新会区城区蚊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的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掌握新会区城区蚊虫种群分布、密度及季节消长的规律,为蚊媒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4年3~12月采用诱蚊灯法在新会区城区随机选取4种监测生境,每月开展2次监测。结果共布放诱蚊灯80盏,共捕获成蚊846只,以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分别占捕获总数的43.97%和47.87%,其他蚊种为白蚊伊蚊、骚扰阿蚊,年平均密度为10.6只/灯。蚊虫季节消长曲线呈双峰型,高峰出现在5月和8月。不同的生境类型蚊种构成比不尽相同,城内居民区、医院、农户以致倦库蚊、白蚊伊蚊为优势种,野郊猪场则以三带喙库蚊、致倦库蚊为优势种。在4种不同的生境类型中,猪场蚊密度显著高于其他场所。结论初步掌握了新会区城区蚊虫种群的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等情况,为进一步开展系统监测、蚊虫防制和蚊媒疾病预防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 李来德梁健华甄健斌曾庆生
- 关键词:诱蚊灯
- 2001-2006年广州市麻疹病例血清学检测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2001-2006年麻疹血清学监测的状况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广州市2001-2006年疑似麻疹病例的流行病学和实验室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6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7064例,麻疹IgM抗体阳性4498例,阳性率为63.67%。发病年龄以少儿和青年为主,大多数病例麻疹疫苗免疫史不详。结论应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口MV接种率,加强麻疹实验室的监测,才能有效消除麻疹。
- 张伟狄飚吴新伟梁健华傅传喜谭慧峰谢华萍
- 关键词:麻疹发病率
- 2009—2011年江门市新会区托幼机构消毒效果监测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了解江门市新会区2009—2011年托幼机构卫生消毒质量,分析存在问题。方法连续3年对江门市新会区城区70所托幼机构进行定期抽样监测,监测项目为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玩具,监测指标为细菌总数,采样和检验方法参照卫生部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结果 2009—2011年共抽样1 758份,合格1 492份,总合格率为84.9%。监测工作人员手样本477份,合格314份,合格率为65.8%;监测空气样本385份,合格377份,合格率为97.9%;监测玩具样本536份,合格482份,合格率为89.9%;监测物体表面样本360份,合格319份,合格率为88.6%;不同监测项目的消毒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江门市新会区托幼机构卫生消毒质量情况良好,但工作人员手合格率较低,应加以改善和提高。
- 李来德曾庆生梁健华
- 关键词:托幼机构消毒卫生状况
- 新会区2010—2012年居民死因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了解新会区居民死亡率和主要死因的分布及其变化趋势,为开展慢性病规范管理及行为危险因素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导出2010—2012年新会区户籍居民死亡数据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死亡率、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 2010—2012年新会区居民粗死亡率725.41/10万,标化死亡率397.68/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导致居民死亡前5种疾病主要有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和伤害,占全死因的73.5%;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9.0岁;寿命损失居前5位为恶性肿瘤、伤害、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结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和社会卫生状况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加强防治。
- 梁健华李来德曾庆生
- 关键词:死因监测死亡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 新会区2004—2013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了解新会区麻疹流行特征,为今后麻疹防控工作及全面实现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8年(强化免疫前五年)和2009—2013年(强化免疫后五年)的数据采用EXCEL统计软件和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3年麻疹发病率在(0~27.59)/10万之间,平均发病率为7.45/10万;2004—2008年(强化免疫前五年)与2009—2013年(强化免疫后五年)的人群年龄分布、病例分类和流动性情况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62.870;917.254;19.170),而免疫史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49)。结论应加强麻疹防控工作,制定有效防控措施,实现全面消除麻疹。
- 曾庆生李来德罗芳梁健华杨文青
- 关键词:麻疹发病率
- 2012年江门市新会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了解江门市新会区儿童免疫规划现状,为提高接种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PPS法)共抽取新会区30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调查1~2、3~4、7~8岁3个年龄组儿童,每个年龄组抽取5名调查对象,对每个调查对象家长进行询问并查看接种证(卡)。结果 1~2岁年龄组儿童卡介苗接种率为100.00%(150/150),脊髓灰质炎疫苗全程服苗率为100.00%(150/150),百白破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9.33%(149/150),麻疹疫苗接种率为97.33%(146/150),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9.33%(149/150),乙脑疫苗接种率为95.33%(143/150),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9.33%(134/150),"六苗"全程接种率为92.67%(139/150);3~4岁年龄组儿童A群流脑疫苗第1针接种率为92.67%(139/150),第2针接种率为96.67%(145/150),甲肝疫苗接种率为86.67%(130/150),麻疹疫苗复种接种率为90.67%(136/150),百白破疫苗加强接种率为90.67%(136/150),乙脑疫苗加强接种率为98.00%(147/150);7~8岁年龄组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服食率为92.00%(138/150),白破联合疫苗接种率为99.33%(149/150),A+C群流脑疫苗第2针接种率为94.00%(141/150)。结论江门市新会区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今后仍需进一步提高乙肝疫苗首剂及时接种率。
- 曾庆生林卫光陈日暖李来德梁健华
- 关键词:儿童免疫接种
- 新会区乡镇预防接种人员与服务现状调查
- 2015年
- 目的:了解新会区乡镇免疫规划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为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加强预防接种队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和新会区统计局人口信息调查,分析乡镇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的基本信息和预防接种服务情况。结果:2013年新会区免疫规划人员为95人,占常住人口的1.25/万。年龄以30~49岁最多,占63.16%;职称以初级职称为主,占78.95%;学历以大专以上学历最多,占61.05%;从事免疫规划工作5年以内最多,占30.53%;平均工作强度7.69剂次/(h·人)。结论:新会区乡镇预防接种人员现状不能满足目前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发展和需求。
- 曾庆生梁健华杨文青张宝珍
- 关键词:预防接种人员
- 广州市3岁及以下儿童监护人肠道病毒71型认知及其灭活疫苗自费接种意愿调查被引量:30
- 2017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3岁及以下儿童监护人肠道病毒71型(EV71)认知情况及EV71灭活疫苗自费接种意愿、原因及影响因素,为制定EV71灭活疫苗接种策略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根据广州市2011-2015年全市12个行政区手足口病年均发病水平(按高、中、低划分),随机抽取广州市3个区6家预防接种门诊作为调查点,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对EV71灭活疫苗自愿接种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次共调查946名监护人,有效调查903人。本次调查中21.15%(191/903)的监护人听说过EV71,10.08%(91/903)的监护人知道EV71会引起多种疾病;12.18%(110/903)的监护人听说过EV71灭活疫苗。自费接种EV71灭活疫苗意愿率为76.19%(688/90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非父母身份的监护人(OR=6.87)、听说过手足口病者(OR=4.41)、听说过EV71灭活疫苗者(OR=2.44)自费接种疫苗的意愿率较高。结论广州市3岁及以下儿童监护人EV71灭活疫苗自费接种意愿率较高,但存在错误认知;监护人对手足口病及EV71灭活疫苗的认知会影响接种意愿;身份为父母的接种意愿较非父母身份的接种意愿低;前一阶段的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对本次的意愿调查有一定影响。建议加强手足口病及EV71灭活疫苗的大众宣传,尤其是针对儿童家长要进行精准宣传,并做好疫苗在疾病防控方面的正面宣传。
- 叶新何剑峰孙立梅康敏张萌谢东生梁健华倪锡河张小婉胡乐叶小华
-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