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疫苗
  • 2篇免疫规划
  • 2篇接种
  • 1篇毒效
  • 1篇疑似
  • 1篇疑似预防接种...
  • 1篇疫苗接种
  • 1篇疫苗接种率
  • 1篇诱蚊灯
  • 1篇预防接种
  • 1篇预防接种异常...
  • 1篇死亡率
  • 1篇死因
  • 1篇死因分析
  • 1篇死因监测
  • 1篇托幼机构
  • 1篇卫生状况
  • 1篇消毒
  • 1篇消毒效果
  • 1篇消毒效果监测

机构

  • 6篇江门市新会区...

作者

  • 6篇梁健华
  • 6篇李来德
  • 6篇曾庆生
  • 2篇林卫光
  • 1篇杨文青
  • 1篇陈日暖
  • 1篇罗芳

传媒

  • 3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微生物学免疫...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新会区2010—2012年居民死因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了解新会区居民死亡率和主要死因的分布及其变化趋势,为开展慢性病规范管理及行为危险因素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导出2010—2012年新会区户籍居民死亡数据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死亡率、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 2010—2012年新会区居民粗死亡率725.41/10万,标化死亡率397.68/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导致居民死亡前5种疾病主要有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和伤害,占全死因的73.5%;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9.0岁;寿命损失居前5位为恶性肿瘤、伤害、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结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和社会卫生状况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加强防治。
梁健华李来德曾庆生
关键词:死因监测死亡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新会区2004—2013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了解新会区麻疹流行特征,为今后麻疹防控工作及全面实现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8年(强化免疫前五年)和2009—2013年(强化免疫后五年)的数据采用EXCEL统计软件和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3年麻疹发病率在(0~27.59)/10万之间,平均发病率为7.45/10万;2004—2008年(强化免疫前五年)与2009—2013年(强化免疫后五年)的人群年龄分布、病例分类和流动性情况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62.870;917.254;19.170),而免疫史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49)。结论应加强麻疹防控工作,制定有效防控措施,实现全面消除麻疹。
曾庆生李来德罗芳梁健华杨文青
关键词:麻疹发病率
江门市新会区2010—201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江门市新会区2010—201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发生的情况,了解新会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布特征。方法通过国家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新会区2010—2012年AEFI监测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新会区2010—2012年共报告AEFI个案51例,年平均报告发生率为4.94/10万剂(51/1 032 888),其中2010—2012年分别报告20、13、18例,报告发生率分别为5.65/10万剂(20/353 744)、3.59/10万剂(13/361 831)、5.67/10万剂(18/317 313)。AEFI病例类型以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为主,分别为28(54.90%)和20(39.22%)例。全区11个镇(街)均有病例报告,最多的是会城镇,报告16例(31.37%)。以0岁组最多,报告13例(25.49%)。男、女病例性别比为1∶0.59。7—9月份报告病例数最多,共占47.06%(24/51)。AEFI病例发生在接种疫苗1 d及以内的有42例(占82.35%)。百白破疫苗报告发生率最高,为29.27/10万剂次。临床症状以局部红肿(14例)和过敏性皮疹(12例)为主。监测系统及时报告率为90.20%(46/51);需调查病例29例,调查率为100.00%(29/29),48 h内及时调查率为100.00%(29/29)。结论新会区2010—201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率较低,仍要加强培训和督导,以进一步提高监测的敏感性。
梁健华林卫光曾庆生李来德
关键词:免疫规划疫苗
2014年新会区城区蚊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掌握新会区城区蚊虫种群分布、密度及季节消长的规律,为蚊媒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4年3~12月采用诱蚊灯法在新会区城区随机选取4种监测生境,每月开展2次监测。结果共布放诱蚊灯80盏,共捕获成蚊846只,以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分别占捕获总数的43.97%和47.87%,其他蚊种为白蚊伊蚊、骚扰阿蚊,年平均密度为10.6只/灯。蚊虫季节消长曲线呈双峰型,高峰出现在5月和8月。不同的生境类型蚊种构成比不尽相同,城内居民区、医院、农户以致倦库蚊、白蚊伊蚊为优势种,野郊猪场则以三带喙库蚊、致倦库蚊为优势种。在4种不同的生境类型中,猪场蚊密度显著高于其他场所。结论初步掌握了新会区城区蚊虫种群的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等情况,为进一步开展系统监测、蚊虫防制和蚊媒疾病预防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李来德梁健华甄健斌曾庆生
关键词:诱蚊灯
2009—2011年江门市新会区托幼机构消毒效果监测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了解江门市新会区2009—2011年托幼机构卫生消毒质量,分析存在问题。方法连续3年对江门市新会区城区70所托幼机构进行定期抽样监测,监测项目为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玩具,监测指标为细菌总数,采样和检验方法参照卫生部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结果 2009—2011年共抽样1 758份,合格1 492份,总合格率为84.9%。监测工作人员手样本477份,合格314份,合格率为65.8%;监测空气样本385份,合格377份,合格率为97.9%;监测玩具样本536份,合格482份,合格率为89.9%;监测物体表面样本360份,合格319份,合格率为88.6%;不同监测项目的消毒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江门市新会区托幼机构卫生消毒质量情况良好,但工作人员手合格率较低,应加以改善和提高。
李来德曾庆生梁健华
关键词:托幼机构消毒卫生状况
2012年江门市新会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了解江门市新会区儿童免疫规划现状,为提高接种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PPS法)共抽取新会区30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调查1~2、3~4、7~8岁3个年龄组儿童,每个年龄组抽取5名调查对象,对每个调查对象家长进行询问并查看接种证(卡)。结果 1~2岁年龄组儿童卡介苗接种率为100.00%(150/150),脊髓灰质炎疫苗全程服苗率为100.00%(150/150),百白破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9.33%(149/150),麻疹疫苗接种率为97.33%(146/150),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9.33%(149/150),乙脑疫苗接种率为95.33%(143/150),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9.33%(134/150),"六苗"全程接种率为92.67%(139/150);3~4岁年龄组儿童A群流脑疫苗第1针接种率为92.67%(139/150),第2针接种率为96.67%(145/150),甲肝疫苗接种率为86.67%(130/150),麻疹疫苗复种接种率为90.67%(136/150),百白破疫苗加强接种率为90.67%(136/150),乙脑疫苗加强接种率为98.00%(147/150);7~8岁年龄组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服食率为92.00%(138/150),白破联合疫苗接种率为99.33%(149/150),A+C群流脑疫苗第2针接种率为94.00%(141/150)。结论江门市新会区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今后仍需进一步提高乙肝疫苗首剂及时接种率。
曾庆生林卫光陈日暖李来德梁健华
关键词:儿童免疫接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