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多多

作品数:8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小麦
  • 3篇冬小麦
  • 2篇氮肥
  • 2篇水分
  • 2篇水分利用
  • 2篇水分利用效率
  • 2篇种植密度
  • 2篇利用率
  • 2篇利用效率
  • 2篇开花
  • 2篇开花期
  • 2篇花期
  • 2篇冠层
  • 2篇光能
  • 2篇光能利用
  • 2篇光能利用率
  • 1篇氮肥调控
  • 1篇氮肥基追比
  • 1篇氮肥基追比例
  • 1篇蛋白

机构

  • 8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8篇王多多
  • 8篇李春喜
  • 7篇张黛静
  • 5篇王真
  • 4篇马雪
  • 3篇杨杰瑞
  • 3篇马建辉
  • 3篇郭雪妮
  • 2篇陈惠婷
  • 2篇张艳艳
  • 1篇马守臣
  • 1篇张志娟
  • 1篇马守田
  • 1篇李雪梅
  • 1篇杨慎骄
  • 1篇杨明达
  • 1篇杨淑芳
  • 1篇杨逗逗

传媒

  • 2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测墒滴灌对氮肥调控下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及灌浆动态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为研究氮肥调控下测墒滴灌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及灌浆动态的影响,通过2013-2015年的大田试验,在3个施氮水平(90 kg·hm^(-2)、240 kg·hm^(-2)和350 kg·hm^(-2))下,于冬小麦的播前、拔节期及开花期通过测墒补灌至土壤相对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5%,以全生育期0灌溉及漫灌作为对照,分析了滴灌对冬小麦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及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滴灌条件下,田间耗水量随滴灌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而土壤贮水和降水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显著下降,灌溉水所占比例明显提高.施氮量为240 kg·hm^(-2)时,滴灌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的籽粒产量最大,达到10 109.79 kg·hm^(-2),WUE和IUE分别比漫灌显著提高50.52%和68.01%.在整个灌浆过程中,强势粒的灌浆速率均明显高于弱势粒,灌浆参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测墒滴灌能有效增加冬小麦的终极生长量,并且提高平均灌浆速率,提升灌浆能力.综合看来,施氮量为240 kg·hm^(-2),测墒滴灌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的产量和水分利用率较高,籽粒的灌浆能力较强.
张黛静杨逗逗马建辉王多多张艳艳郭雪妮李春喜
关键词:滴灌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灌浆动态
铜胁迫下小麦幼根转录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为探讨外源铜胁迫对小麦幼根的影响,采用水培方法,测定0~60 mg/L不同质量浓度铜处理下小麦幼苗生长发育、转录组表达和蛋白质组表达的差异,探索其抵御重金属毒害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高质量浓度的铜影响小麦生长,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小麦幼苗萎蔫发黄,幼根生长受抑。小麦幼根转录组测序检测,共得到2 283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826个DEGs表达上调,1 457个DEGs表达下调;将DEGs进行KEGG pathway注释,被注释到31个代谢途径中。双向电泳试验检测,小麦幼根中有2 049个蛋白质点,30 mg/L铜处理96 h后,与对照(0 mg/L处理)相比,约130个蛋白质点表达出现显著差异,其中56个丰度增加,74个丰度降低;质谱鉴定部分差异表达蛋白,抗性蛋白如谷胱甘肽转移酶、27K蛋白等在胁迫下表达上升,而生理代谢相关蛋白表达降低。
张黛静王多多董文马建辉杨淑芳张志娟李春喜
关键词:铜胁迫转录组蛋白组
品种与密度对豫中地区小麦光合生理特性及光能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40
2014年
为了解不同小麦品种光合生理及光能利用对种植密度响应的差异,以豫中地区两个主栽冬小麦品种周麦22和郑麦9023为材料,设置180×104、270×104、360×104和450×104株·hm-2 4个密度水平,通过大田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下两个品种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光能利用率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两个品种旗叶叶绿素含量(SPAD值)降低,叶面积指数增大,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呈现降低趋势。与郑麦9023相比,周麦22的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光能利用率较高,灌浆期旗叶叶绿素含量下降缓慢。周麦22的最终产量以密度270×104株·hm-2最高,郑麦9023以密度360×104株·hm-2最高。
张黛静马雪王晓东杨杰瑞王多多王真陈惠婷李春喜
关键词:小麦品种种植密度光合特性光能利用率
不同氮肥基追比对冬小麦群体特征、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基追比对冬小麦群体特征、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共设置4种氮肥处理,分别为CK(基肥∶追肥=10∶0)、N1(基追比为7∶3)、N2(基追比为5∶5)和N3(基追比为3∶7)。结果表明,合理追施氮肥可以提高冬小麦的有效茎数和分蘖成穂率,并能显著提高冬小麦花后叶面积,从而改善冬小麦的群体结构。增加基施氮量可以显著提高冬小麦的千粒重;随着追氮比例的增加,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过高的追氮比例不利于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提高。综合考虑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N1处理冬小麦群体结构较好,耗水量最少,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产量较高,为最合理的氮肥运筹模式。
杨明达马守臣杨慎骄李春喜张素瑜马守田王多多
关键词:冬小麦氮肥基追比例水分利用效率
不同密度下小麦群体干物质转运和开花期冠层特性研究
豫中地区是黄淮麦区的主产区.为探讨豫中地区小麦的光能资源利用情况,构建合理的小麦空间结构,本研究以半冬性小麦品种周麦22为试验材料,于2011-2012、2012-2013年在河南省许昌县小麦高产试验田进行.试验设置四个...
张黛静马雪王真王多多马建辉李春喜
关键词:小麦干物质积累冠层特性
种植密度对豫中区小麦群体构建和光能资源利用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于大田条件下,研究种植密度对半冬性小麦"周麦22"群体构建及光能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周麦22群体光能利用具有显著的调控效应,随种植密度增加,小麦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呈升高趋势,叶面积指数(LAI)先升后降,成穗率以270万hm-2密度处理(D2)最高;D2处理的小麦LAI适宜,群体受光态势良好,较其他密度处理具有明显优势,最终产量和光能利用率最高。说明,在豫中地区周麦22密度270万hm-2左右是高产创建的理想指标之一。
张黛静马雪杨杰瑞王多多王真郭雪妮李春喜
关键词:小麦种植密度光能利用率
不同耕作和培肥模式对豫中冬小麦田土壤腐殖质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了解不同耕作与培肥模式对麦田土壤的影响,对提升麦田土壤地力及促进小麦的持续高产具有重要的意义。试验于2011-2012年在许昌县陈曹乡史庄村小麦试验田进行,以周麦22为试验材料,分别于孕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取土测定土壤微生物与腐殖质含量。借助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经典统计方法研究了不同耕作模式(浅耕15~20 cm;深耕35~40 cm)和培肥模式(单施化肥;化肥增施有机肥)对麦田土壤腐殖质与微生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深耕增施有机肥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生育后期0~5和5~20 cm耕层土壤富里酸含量(p〈0.01)。增施有机肥有利于小麦生育后期各耕层土壤胡敏酸含量的积累(p〈0.05),其中20~40 cm耕层土壤增幅最为明显,成熟期深耕增施有机肥与浅耕增施有机肥和开花期相比增幅分别达253.85%与300.00%;深耕增施有机肥能够显著提高小麦孕穗期与成熟期5~20 cm耕层土壤细菌数量(p〈0.01),成熟期浅耕增施有机肥与深耕增施有机肥处理细菌数量和开花期相比增幅分别达690.38%和508.75%,其中深耕增施有机肥处理与其它三个处理相比细菌数量最多且差异极显著(p〈0.01)。增施有机肥能够显著提高小麦成熟期0~5与20~40 cm耕层土壤真菌数量(p〈0.01),深耕增施有机肥能够显著提高小麦孕穗期5~20 cm耕层土壤真菌数量(p〈0.01)。深耕增施有机肥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生育后期20~40 cm耕层土壤放线菌数量(p〈0.05)。相关分析表明,在本研究培肥和耕作模式下麦田土壤腐殖质组分的含量与微生物区系的数量呈正相关关系。
李春喜杨杰瑞张黛静王多多王真郭雪妮陈惠婷
关键词:小麦耕作培肥微生物区系腐殖质
不同群体下小麦花期干物质转运和冠层光分布特性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为研究不同群体条件下小麦开花期干物质转运及光分布特性,以半冬性周麦22和弱春性郑麦902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2个品种在不同群体条件下开花期分层干物质转运、光分布、光能利用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2个小麦品种群体中,40~60am冠层单株干物质转运量、冠层截获光合有效辐射(PAR)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优于其他冠层。半冬性周麦22地上部干物质对籽粒贡献率以及产量三要素都优于弱春性郑麦9023。
张黛静王真李雪梅马雪王多多张艳艳李春喜
关键词:小麦开花期冠层光分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