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雪

作品数:6 被引量:47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小麦
  • 3篇利用率
  • 3篇光能
  • 3篇光能利用
  • 3篇光能利用率
  • 2篇种植密度
  • 2篇小麦品种
  • 2篇开花
  • 2篇开花期
  • 2篇花期
  • 2篇冠层
  • 1篇冬春
  • 1篇冬春性
  • 1篇伤流
  • 1篇伤流强度
  • 1篇生理特性
  • 1篇同密
  • 1篇资源利用
  • 1篇籽粒
  • 1篇籽粒含水量

机构

  • 6篇河南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张黛静
  • 6篇马雪
  • 6篇李春喜
  • 4篇杨杰瑞
  • 4篇王多多
  • 4篇王真
  • 1篇陈惠婷
  • 1篇邵云
  • 1篇李雪梅
  • 1篇马建辉
  • 1篇郭魏
  • 1篇张艳艳
  • 1篇姜丽娜
  • 1篇刘普婷
  • 1篇杨淑芳
  • 1篇郭雪妮

传媒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品种与密度对豫中地区小麦光合生理特性及光能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40
2014年
为了解不同小麦品种光合生理及光能利用对种植密度响应的差异,以豫中地区两个主栽冬小麦品种周麦22和郑麦9023为材料,设置180×104、270×104、360×104和450×104株·hm-2 4个密度水平,通过大田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下两个品种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光能利用率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两个品种旗叶叶绿素含量(SPAD值)降低,叶面积指数增大,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呈现降低趋势。与郑麦9023相比,周麦22的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光能利用率较高,灌浆期旗叶叶绿素含量下降缓慢。周麦22的最终产量以密度270×104株·hm-2最高,郑麦9023以密度360×104株·hm-2最高。
张黛静马雪王晓东杨杰瑞王多多王真陈惠婷李春喜
关键词:小麦品种种植密度光合特性光能利用率
高产小麦灌浆籽粒含水量及茎节伤流强度的昼夜变化被引量:1
2013年
为给小麦高产栽培提供依据,以两个半冬性高产小麦品种周麦22和豫农202为材料,研究了灌浆盛期小麦籽粒含水量、基部茎节和穗茎节伤流强度昼夜变化动态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籽粒有效含水量白昼低,夜间高,呈"U"型变化趋势,强势粒有效含水量高于弱势粒;两个小麦品种茎节伤流强度的昼夜变化趋势大体相同,表现为白昼高、夜间低;基部茎节与穗茎节伤流强度差异显著,前者约是后者的1.83~4.84倍,且存在品种间差异。高产小麦灌浆盛期籽粒含水量、茎节伤流强度均表现出昼夜变化趋势和较高活力。
张黛静郭魏刘普婷马雪杨杰瑞杨淑芳李春喜
关键词:小麦籽粒含水量
不同密度下小麦群体干物质转运和开花期冠层特性研究
豫中地区是黄淮麦区的主产区.为探讨豫中地区小麦的光能资源利用情况,构建合理的小麦空间结构,本研究以半冬性小麦品种周麦22为试验材料,于2011-2012、2012-2013年在河南省许昌县小麦高产试验田进行.试验设置四个...
张黛静马雪王真王多多马建辉李春喜
关键词:小麦干物质积累冠层特性
不同冬春性小麦品种对豫中补灌区光能利用率的比较研究
[目的]豫中补灌区为河南省小麦重要产区.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方法,通过不同冬春性小麦品种(周麦22与郑麦9023)及其种植密度(180×104/hm2、270×104/hm2、360×104/...
马雪张黛静姜丽娜邵云杨杰瑞李春喜
关键词:小麦冬春性光能利用率
不同群体下小麦花期干物质转运和冠层光分布特性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为研究不同群体条件下小麦开花期干物质转运及光分布特性,以半冬性周麦22和弱春性郑麦902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2个品种在不同群体条件下开花期分层干物质转运、光分布、光能利用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2个小麦品种群体中,40~60am冠层单株干物质转运量、冠层截获光合有效辐射(PAR)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优于其他冠层。半冬性周麦22地上部干物质对籽粒贡献率以及产量三要素都优于弱春性郑麦9023。
张黛静王真李雪梅马雪王多多张艳艳李春喜
关键词:小麦开花期冠层光分布
种植密度对豫中区小麦群体构建和光能资源利用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于大田条件下,研究种植密度对半冬性小麦"周麦22"群体构建及光能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周麦22群体光能利用具有显著的调控效应,随种植密度增加,小麦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呈升高趋势,叶面积指数(LAI)先升后降,成穗率以270万hm-2密度处理(D2)最高;D2处理的小麦LAI适宜,群体受光态势良好,较其他密度处理具有明显优势,最终产量和光能利用率最高。说明,在豫中地区周麦22密度270万hm-2左右是高产创建的理想指标之一。
张黛静马雪杨杰瑞王多多王真郭雪妮李春喜
关键词:小麦种植密度光能利用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