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宇
- 作品数:26 被引量:68H指数:6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乙型肝炎病毒抑制巨噬细胞TLR3、Mda-5和RIG-I表达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与巨噬细胞上模式识别受体(PRR)的相互作用。方法以不同载量HBV刺激佛波酯(PMA)诱导的单核源巨噬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刺激2、4、12及24h后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3(TLR3)、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视黄酸诱导基因I(RIG-I)表达;以poly I:C刺激与HBV共培养12h的巨噬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poly I:C刺激4h后培养上清液中β干扰素(IFNβ-)的分泌水平。结果不同病毒载量组巨噬细胞TLR3表达在2、4、12、24h较对照组下调,且高病毒载量组表达低于低病毒载量组(F值分别为123.64、24.50、6.69、7.61,P均<0.01);Mda-5和RIG-I在上述4个时间点的表达为高病毒载量组低于低病毒载量组(F值分别为36.44、48.58、46.59、12.77;67.68、74.54、18.18、17.76;P均<0.01)。IFNβ-的表达为:阳性对照组>低病毒载量组>高病毒载量组>阴性对照组(F=78.42,P<0.01),表达量分别为(497.2±43.7)、(294.2±48.4)、(92.5±12.3)、(40.4±9.9)pg/mL。结论 HBV能抑制巨噬细胞TLR3、Mda-5和RIG-I表达,致IFN-β分泌下降,可能是其逃逸机体天然免疫的机制之一。
- 钱志平李宁郑建铭朱梦琪王新宇陈明泉王介非施光峰
- 关键词:TOLL样受体3
- 恙虫病东方体超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 2024年
- 目的:建立一种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使用的超快速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 tsutsugamushi,Ot)核酸检测方法。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通过比对分析数据库中恙虫病东方体全基因组序列确定靶基因,设计qPCR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建立超快速多重qPCR检测方法;利用经过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定量后的样本核酸作为标准物质,评价该方法的灵敏度、重复性以及最低检出限;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验证恙虫病东方体与同科属的易引起类似症状的病原体的特异性,通过检测24种(共45例)易引起类似症状的其他病原体核酸评价特异性;利用116例来源于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人民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临床全血样本,通过四格表卡方检验对多重qPCR超快速检测方法和传统qPCR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方法间的一致性。结果:恙虫病东方体与同科属的易引起类似症状的病原体的同源性较低,与常见的易引起类似症状的24种病原体无交叉反应,具有很好的特异性;最低检出限为156 copies/mL;具有很好的重复性,检测Ct值的变异系数≤3.13%;多重qPCR超快速检测方法和传统qPCR检测方法同时检测116例临床全血样本,检测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Kappa=0.9392,P<0.001),总符合率97.42%(CI:92.67%~99.12%),检测时间可缩短至30 min。结论:建立的多重qPCR超快速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重复性和特异性,可以快速诊断临床全血样本中的恙虫病东方体核酸,在基层医疗机构实现及时快速诊疗。
- 金捷陆洪斌张怡王新宇吴晶李涛姜宁
- 关键词:恙虫病恙虫病东方体
- 一种测定乙型肝炎病毒阿德福韦耐药变异的方法
- 本发明属医学检验领域,涉及药物耐药基因的检测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测定乙型肝炎病毒阿德福韦耐药变异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通过设计特定引物,采用套式PCR方法进行扩增,所获扩增产物使用BglI、BseDI进行酶...
- 张继明毛日成尹有宽王新宇
- 文献传递
- RNA干扰抑制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5年
- 王新宇尹有宽张继明
- 关键词:病毒复制丙型肝炎RNA干扰技术转录后基因沉默碱基配对
- 抗菌药是一把“双刃剑”
- 2011年
- 抗菌药是指一类对细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除一部分是来自于自然界某些微生物的抗生素外。还包括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抗菌药,比如磺胺类、喹诺酮类等.
- 王新宇
- 关键词:抗菌药杀灭作用喹诺酮类自然界半合成
- 云南省腾冲市623例疟疾住院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
- 2017年
- 我国流行的疟疾主要由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引起。疟疾年发病人数已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2400万例降至90年代末的数万例。2010年,我国政府启动了全国消除疟疾活动,目标是到2020年在全国消除疟疾。
- 江涛杨琳琳王淑清吴兴芬王天胤李艳琳刘敏彭权邦王新宇张文宏
- 关键词:疟疾流行病学住院患者发病人数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
- 小蜱虫,大危害
- 2015年
- 近几年,关于蜱虫咬人致死的新闻屡见报端。这种原本不起眼的小虫子俨然成了人们夏季户外运动的心头大患。那么,蜱虫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虫子?会传播什么疾病?有没有预防手段呢?蜱虫是一种怎样的虫子 蜱虫俗称草爬子,属于寄螨目、蜱总科,有硬蜱和软蜱之分。
- 王新宇
- 关键词:软蜱户外运动
- 国境口岸重要病原微生物检测溯源关键技术和跨境传染病防控体系
- 蒋原田桢干戴俊王新宇刘玮李深伟张子龙申进玲艾静文张宏
- 属于预防医学领域。口岸作为中国传染病防控第一道防线,跨境传染病输入性风险日益增大。上海作为中国出入境人员最多的口岸,每天出入境人数高达12万。病原微生物检测通量低、时间长、溯源和防控体系不完善等技术难题和挑战,严重制约快...
- 关键词:
- 关键词:传染病
- 27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27例诊断为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8.89%(24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以头痛为首发症状;脑脊液糖(1.81±0.69 mmol/L)降低尤为显著;若并发颅神经损害,多累及视神经和听神经;头颅CT或MR可见脑缺血病灶(37.04%)及软脑膜不同程度强化灶(59.26%);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病原学脑脊液墨汁染色阳性患者22例(占81.48%),隐球菌培养阳性患者20例(占74.07%),荚膜多糖抗原检测(乳胶凝集试验)阳性占100%;两性霉素B(Amp B)联合5-氟胞嘧啶(5-FC)治愈好转率100%(17/17),Amp B+5-FC+氟康唑治疗的4例患者中好转3例。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早期误诊率较高,脑脊液墨汁染色、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及培养有助于确诊;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仍是目前经典的抗真菌治疗方案,两性霉素B与伊曲康唑联合治疗方案有待大样本的临床验证;早期控制真菌及颅高压是改善预后关键,必要时可尽早外科干预。
- 俞冲秦艳丽朱利平王新宇
-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干扰素浓度及其抗体水平的变化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干扰素浓度和干扰素抗体水平的变化,以及其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41例CHB患者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罗氏公司)180μg,每周1次,在0、4、12、24和48周时用ELISA法检测干扰素浓度和干扰素抗体水平,并在停药后24周检测干扰素浓度。结果干扰素浓度在0、4、12、24、48周和停药24周时分别为22.9(3.1~45.8)pg/mL、2734(9.2~4224)pg/mL、4025(269~4462)pg/mL、3884(14.5~4567)pg/mL、3978(76.9~5227)pg/mL和62.1(52.3~74.6)pg/mL。干扰素浓度在4、12、24、48周和停药24周与0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81,P<0.01;Z=-6.862,P<0.01;Z=-6.969,P<0.01;Z=-6.477,P<0.01;Z=-4.204,P<0.01);12、24与4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16,P<0.01;Z=-3.830,P=0.0001);24周与12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67,P=0.7136)。干扰素抗体水平在4、12、24、48与0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35,P=0.3007;Z=0.101,P=0.9192;Z=0.158,P=0.8748;Z=1.779,P=0.0752)。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过程中,患者血清干扰素浓度在12周达到稳定浓度,停药24周血清干扰素浓度仍略高于治疗前,而干扰素抗体浓度变化不大,二者无明显相关性。
- 郑建铭朱梦琪陈明泉李宁李谦王新宇施光峰
- 关键词:干扰素干扰素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