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申琦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Scientific Research Foundation for the Returned Overseas Chinese Scholars, State Education Ministry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秦岭羚牛
  • 4篇圈养
  • 4篇昼间活动节律
  • 4篇羚牛
  • 4篇活动节律
  • 2篇英文
  • 2篇夏季
  • 2篇笼养
  • 2篇活动时间分配
  • 1篇多样性
  • 1篇行为时间分配
  • 1篇药理
  • 1篇药理作用
  • 1篇药用
  • 1篇药用真菌
  • 1篇区系
  • 1篇区系研究
  • 1篇朱鹮
  • 1篇猕猴
  • 1篇繁殖

机构

  • 7篇成都中医药大...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武汉大学
  • 2篇武汉大学东湖...
  • 1篇榆林学院

作者

  • 7篇申琦
  • 6篇陈炜
  • 5篇田瑞
  • 4篇雷初朝
  • 3篇陈宏
  • 1篇严铸云
  • 1篇李新春

传媒

  • 3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经济动物学报
  • 1篇Journa...

年份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设施条件下秦岭羚牛昼间活动节律与时间分配研究(英文)被引量:3
2007年
2006年7月,在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SPCBCRW)内采用瞬时扫描取样和全事件抽样法对13头圈养秦岭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的昼间(自早09:00至下午04:00)活动规律进行了观察。获得以下结论:首先,羚牛的夏季白昼活动以休息为主,采食及其他活动次之;同时,羚牛的饮水、排尿、排便量均较低,依次为每头每天1.92次、0.54次、0.92次。其次,羚牛每天的活动节律与气温的变化相关。最后,年龄对羚牛活动节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羚牛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方面的差异。此外,对羚牛群体进行观察发现,同一群羚牛的个体活动有不完全同步性。表4参24。
陈炜申琦马清义潘广林雷初朝
关键词:圈养昼间活动节律秦岭羚牛
人工饲养朱鹮种群繁殖前期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为了增强朱鹮种群的人工繁殖能力和有效的保护这种濒危物种,2007年2月中下旬,在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内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笼养的61只朱鹮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进行了观察。结论为:(1)在朱鹮繁殖前期的日活动中,静栖约占55%,运动占15%,其次为取食12%、理羽10%和其他8%。(2)朱鹮静栖的高峰时间在13:00~14:00;取食有2个较为明显的高峰,分别出现在9:00~10:00和14:00~15:00;运动的高峰在10:00~11:00;理羽的高峰在9:00~11:00;其他行为主要分布在10:00~12:00。(3)朱鹮的活动节律呈现上午强下午弱的趋势。(4)朱鹮繁殖前期交尾的高峰期在上午和下午,中午的交尾次数最少。
陈炜申琦马清义李新春张强田瑞陈宏
关键词:朱鹮笼养昼间活动节律
秦岭药用真菌区系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旨在积累秦岭山区药用真菌资源的基础资料,同时,也是该地区野生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前提。此次研究采用野外踏查、室内查对标本和校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方法对秦岭山区药用真菌种质资源及其区系特点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结果显示,秦岭共有药用真菌196种,其中隶属于39科90属,含10种以上的科有4科,共107种,占全部种数的54.59%,分别为多孔菌科、红菇科、口蘑科和马勃科;含5种及5以上的属有8属,共5 9种,占总种数的30.09%,依次为红菇属、乳菇属、栓菌属、木层孔菌属、鬼伞属、马勃属、粘盖牛肝菌属、秃马勃属;从属的区系地理成分上可划分为广布成分(67.78%)、泛热带成分(4.44%)、热带亚洲-热带非洲成分(1.59%)和北温带成分(26.67%)4个分布型,其中以广布成分为主,表现典型温带区系特征。从其药理作用上分析,主要有抗癌、抗菌消炎、舒筋活络、止血、调节免疫力、养胃、补益等作用。
申琦陈炜解振锋严铸云
关键词:药用真菌区系药理作用多样性
圈养秦岭羚牛冬季和夏季活动规律的比较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揭示圈养条件下秦岭羚牛冬夏季昼间活动的时间分配状况,以进行有效的迁地保护。【方法】分别于2006-07和2007-02在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内,采用全天观察和瞬时扫描取样法对13头圈养秦岭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的行为活动规律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夏、冬季白昼秦岭羚牛的活动时间具有相同的趋势,均以休息为主,采食次之;夏季秦岭羚牛的饮水、排尿、排便分别为每头每天1.92,0.54和0.92次,冬季分别为每头每天1.23,0.31和0.85次;秦岭羚牛每天的活动状况与气温的变化相关。【结论】圈养秦岭羚牛的活动节律受气温影响较大,与野外生存的群体有一定差异。
陈炜申琦马清义潘广林田瑞雷初朝陈宏
关键词:秦岭羚牛圈养昼间活动节律
圈养秦岭羚牛夏季昼间活动时间分配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为了对秦岭羚牛进行有效的迁地保护和揭示圈养条件下秦岭羚羊的夏季昼间的时间分配状况,更好地加强饲养管理,2006年7月,在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内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13头圈养秦岭羚牛(Budorcas taxicolor bedfordi)的活动规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夏季白昼羚牛的活动以休息为主,采食次之,同时,羚牛的饮水、排尿、排便量均较低,分别为每头每天1.92次、0.54次、0.92次。羚牛每天的活动节律与气温的变化相关。年龄对羚牛活动节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羚牛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方面的差异。此外,从羚牛群体进行观察,同一群中的羚牛个体的活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陈炜申琦马清义田瑞雷初朝
关键词:秦岭羚牛圈养昼间活动节律
秦岭羚牛序位等级关系分析(英文)被引量:2
2008年
为了对我国珍稀濒危物种—秦岭羚牛进行有效的保护,于2006年7月和2007年2月在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SPCBCRW)对13头秦岭羚牛的白昼行为进行了观察。通过全事件扫描法和抽样法,对秦岭羚牛的日行为活动状况做了分析,结果显示(1)在秦岭羚牛的幼仔和雌性群体中,随着年龄的增加其社会等级越高。(2)在雄性秦岭羚牛群体中,相对年轻的个体占有主动和享有群体便利条件的权利。(3)秦岭羚牛的群体识别能力极强,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周边环境进行熟悉。
陈炜申琦马清义田瑞刘刚陈宏
关键词:秦岭羚牛圈养
笼养猕猴(Macaca mulatta)夏季昼间活动时间分配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2006年7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的17只笼养猕猴的昼间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笼养猕猴昼间行为时间分配表现为休息时间最多,其次是摄食和活动,梳理、社交、游戏及其他等行为最少。在白昼各时间段内的活动规律为:摄食的高峰期在11:00-12:00,休息的高峰期在14:00-15:00,活动的高峰期在15:00-16:00,梳理、社交、游戏及其他行为在全昼趋于平缓。笼养猕猴的性别对活动时间分配影响不大,但母猴群体的梳理行为较雄猴群体多1倍以上。年龄对活动时间分配有较为明显的影响,成年猴、幼年猴休息行为最多,青年猴摄食行为最多,幼年猴运动时间明显高于成年猴和青年猴。
陈炜申琦马清义田瑞雷初朝
关键词:猕猴笼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