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娟

作品数:22 被引量:87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肺癌
  • 9篇细胞
  • 8篇化疗
  • 7篇小细胞
  • 6篇晚期
  • 6篇细胞肺癌
  • 6篇小细胞肺癌
  • 6篇非小细胞
  • 5篇肿瘤
  • 5篇恶性
  • 5篇非小细胞肺癌
  • 4篇晚期非小细胞
  • 4篇基因
  • 4篇骨转移
  • 4篇ERCC1
  • 3篇顺铂
  • 3篇酸酶
  • 3篇切除
  • 3篇切除修复
  • 3篇切除修复交叉...

机构

  • 17篇成都大学
  • 5篇成都铁路中心...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22篇白娟
  • 17篇郑玲
  • 15篇伍建蓉
  • 6篇王晓毓
  • 5篇谷焰
  • 5篇邬仁华
  • 3篇刘都礼
  • 3篇姜佳明
  • 3篇杨红
  • 2篇李玲
  • 2篇李佽
  • 1篇唐万平
  • 1篇蒲萍
  • 1篇张鸿彬
  • 1篇刘继彦
  • 1篇郑梦颖
  • 1篇徐云莹
  • 1篇伍健蓉
  • 1篇刘哲
  • 1篇李次

传媒

  • 5篇现代肿瘤医学
  • 3篇西部医学
  • 2篇实用癌症杂志
  • 2篇肿瘤预防与治...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中国老年学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临床肿瘤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被引量:9
2020年
针对目前肿瘤学教学模式滞后与现代肿瘤学发展迅速的矛盾,本研究在临床肿瘤学教学中提出将精准医学原则、整合医学(MDT治疗)及基于问题、循证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指南学习用于教学中,通过具体案例、指导学生进行指南学习及培养学生循证医学理念等措施,培养了学生参与肿瘤学教学的兴趣,使其初步形成基本的治疗策略;并从创建临床肿瘤学课程体系、建立单病种诊疗的教学环境和教师团队、加强学生基础实验和临床数据循证的交叉应用学习及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提出了展望。
邬仁华唐万平白娟卿毅
关键词:临床肿瘤学循证医学临床教学
PD-1免疫治疗联合贝伐单抗进行抗血管生成双靶治疗Ⅳ期肺腺癌疗效、短期生存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观察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免疫治疗联合贝伐单抗进行抗血管生成双靶治疗Ⅳ期肺腺癌的疗效,并分析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短期预后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成都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Ⅳ期肺腺癌患者67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33)和联合组(n=34),对照组予以化疗+PD-1抑制剂治疗,联合组予以化疗+PD-1抑制剂+贝伐单抗治疗,比较2组患者近期治疗疗效、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及无进展生存期。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29.41%和79.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9%和54.55%(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CD3^(+)、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患者KPS评分增加稳定率为73.5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5.45%(P<0.05);联合组患者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血液毒性、肝肾功能损害及周围神经毒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9.73个月,对照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0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1免疫治疗联合贝伐单抗进行抗血管生成双靶治疗Ⅳ期肺腺癌,可明显提高近期治疗疗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延长其无进展生存时间。
邬仁华卿毅李林白娟李玲朱海波伍建蓉
关键词: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生存预后
阿帕替尼结合顺铂对结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结合顺铂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以及对结肠癌细胞的作用与分子机制。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确诊为结肠癌的80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阿帕替尼与顺铂联合治疗,对照组只采用阿帕替尼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癌细胞的增殖率、凋亡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药物浓度越大,细胞抑制率越高,并且不同浓度下,研究组的细胞抑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P<0.05);两组细胞凋亡率随着时间延长不断增加,并且研究组细胞24 h、48h、72 h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帕替尼阿帕替尼结合顺铂治疗结肠癌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诱导癌细胞的凋亡,此外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徐云莹向军英刘哲白娟
关键词:结肠癌细胞顺铂分子机制
血清骨型碱性磷酸酶在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骨型碱性磷酸酶(B-ALP)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83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进行骨显像并测定血清ALP、B-ALP水平。对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骨显像不同级别者...
伍建蓉郑玲杨红白娟
关键词:恶性肿瘤骨转移骨型碱性磷酸酶骨显像血清诊断
文献传递
腔内置管引流并灌注香菇多糖治疗恶性体腔积液50例
2010年
目的观察香菇多糖腔内灌注对治疗恶性体腔积液的有效性。方法入选患者共50例,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经皮行腔内置管引流积液,并给予腔内局部灌注香菇多糖1mg+生理盐水40ml,每周给药2次。结果两周后给药有效率44%,4周后有效率68%,且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腔内置管引流并灌注香菇多糖对恶性体腔积液治疗有效,副反应可以耐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姜佳明白娟郑玲张鸿彬
关键词:香菇多糖中心静脉导管恶性体腔积液
ERCC1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铂类化疗敏感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3例Ⅲ期、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RCC1表达情况,分析化疗疗效,并作生存分析。结果 10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ERCC1阳性表达率为46.6%(48/103),其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第1组[ERCC1(+)TP组]:ERCC1阳性表达者采用TP化疗方案;第2组[ERCC1(+)GP组]ERCC1阳性表达者采用GP化疗方案;第3组[ERCC1(-)TP组]ERCC1阴性表达者采用TP化疗方案;第4组[ERCC1(-)TP组]ERCC1阴性表达者采用GP化疗方案。第1、2、3、4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16.7%(4/24)、50.0%(12/24)、52.0%(13/25)和33.3%(10/30),第1组与第3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化疗有效率为50.0%,与第3组和第4组疗效相当(52.0%和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显示,4组总体生存曲线相同,χ2=1.3589,P=0.7152,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ERCC1阳性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铂类耐药,吉西他滨能提高铂类耐药患者的化疗有效率。
郑玲伍建蓉白娟李佽谷焰王晓毓刘都礼
关键词:铂类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血清骨型碱性磷酸酶对于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血清骨型碱性磷酸酶(B-ALP)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83例恶性肿瘤患者按照有无骨转移分为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分别行骨显像检查并测定血清ALP、B—ALP水平。对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以及骨显像不同级别者的血清ALP、B—AL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1)在83例患者中,骨转移者43例、无骨转移者40例,转移率51.81%。(2)骨转移组血清ALP水平为(140.488±105.265)U/L,与无骨转移组的(88.075±27.200)U/L相比,差异显著(P=0.000),骨转移组血清B—ALP水平为(152.326±40.390)U/L,与无骨转移组的(107.5±15.191)U/L相比,差异显著(P=0.000)。骨显像0~3级各组B—ALP分别为(108.108±15.650)、(111.364±13.056)、(135.417±127.091)和(171.739±42.174)U/L,除0级组与1级组、1级组与2级组之间B.ALP值无差异外,其它各组间的差异显著(P〈0.05):(3)在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的比较中,骨显像诊断的敏感度最高,可以达到95.4%,但其特异度最低87.5%;而骨显像+B—ALP敏感度为53.5%,但特异度达到100.0%。结论同时测定血清B—ALP有助于明确恶性肿瘤患者核素骨显像异常表现的病变性质,骨显像联合B—ALP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特异度。血清B—ALP对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及肿瘤骨转移的病情判断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伍建蓉郑玲杨红白娟
关键词:恶性肿瘤骨转移骨型碱性磷酸酶骨显像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疗效的相关性
2011年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内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表达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Ⅱb~Ⅳ期NSCLC患者肿瘤组织内ERCC1的表达。所有患者接受至少2个周期以上的GP方案化疗,对患者化疗后的中位生存期(MST)及化疗后反应率(RR)进行评估。结果 51例患者ERCC1的阳性表达率为43.14%(22/51)。ERCC1表达阳性组化疗后的RR和MST分别为50.0%、17个月,与阴性组RR(31.04%)、MST(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877,P=0.1695;χ2=1.6767,P=0.1954)。结论 ERCC1表达阳性的NSCLC患者能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的化疗中受益,调控ERCC1表达逆转耐药的策略,将为肿瘤治疗带来新的方法和途径。
伍建蓉郑玲李次刘都礼白娟谷焰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ERCC1
ERCC1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1年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8例Ⅲ期、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的表达情况。所有患者均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化疗。将患者化疗疗效和生存资料与ERCC1的表达进行比较。结果:78例患者ERCC1的阳性表达率为47.4.4%(37/78),ERCC1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鳞癌、腺癌)及临床分期无关;ERCC1阴性组化疗临床受益率是73.17%(30/41),ERCC1阳性组为51.35%(19/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643,P=0.0465)。ERCC1阳性组生存期为(21.1852±22.1134)月,ERCC1阴性组生存期为(12.375±10.0827)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79)。结论:ERCC1的表达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铂类药物化疗临床受益相关,检测ERCC1的表达对化疗药物的选择有一定指导意义。
伍建蓉郑玲李佽刘都礼白娟谷焰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基因表达ERCC1免疫组织化学
置管引流并灌注治疗高龄肺癌恶性胸腔积液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胸腔内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灌注治疗高龄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07年7月-2009年7月,对46例高龄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引流,并随机分为A组(23例)和B组(23例)。A组予生理盐水60ml加卡铂400mg胸腔灌注,每周1次,共2次;B组予鸦胆子油乳60ml胸腔内灌注,每周2次,共4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胸水的变化、胸水中癌胚抗原(CEA)浓度变化、K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B组有效率分别为86.9%和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Karnofsky评分升高率分别为52.2%和43.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胸水中CEA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A组较B组明显降低(P<0.05),A组骨髓抑制较B组严重,其余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内置管引流并灌注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方法简便易行、创伤小、安全,卡铂疗效优于鸦胆子油乳。
白娟姜佳明邬仁华郑玲伍建蓉
关键词:肺癌恶性胸腔积液中心静脉导管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