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亮

作品数:7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手术
  • 4篇胃癌
  • 2篇腹腔
  • 2篇残胃
  • 2篇残胃癌
  • 1篇胆囊
  • 1篇胆囊收缩
  • 1篇胆囊收缩功能
  • 1篇性病
  • 1篇血症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炎
  • 1篇预后
  • 1篇脂血症
  • 1篇妊娠
  • 1篇妊娠晚期
  • 1篇手术前
  • 1篇手术前后
  • 1篇手术治疗
  • 1篇术后

机构

  • 7篇川北医学院附...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泸州医学院

作者

  • 7篇罗亮
  • 7篇彭方兴
  • 7篇陈进
  • 7篇吴宸
  • 4篇姜淮芜
  • 4篇陈汇
  • 3篇肖仕明
  • 2篇彭正
  • 2篇陈凛
  • 2篇刘君
  • 1篇袁三英

传媒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海南医学
  • 1篇微创医学

年份

  • 4篇2016
  • 3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妊娠晚期合并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合并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妊娠晚期合并高脂血症性重症胰腺炎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对胎肺成熟的足月胎儿及时终止妊娠,未足月者先给予保守治疗,胰腺炎病情好转者继续待产至足月,保守治疗无效者及时终止妊娠并进行外科手术。结果经治疗后患者胰腺炎症状、体征及三酰甘油、C反应蛋白、血白细胞计数及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指标均明显好转。32例患者中治愈31例,死亡1例,治愈率为96.9%。保守治疗治愈27例,孕妇及胎儿均存活;保守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5例,其中1例孕妇及胎儿均死亡,1例孕妇存活,胎儿死亡,其余3例孕妇及胎儿均存活。结论对于晚期妊娠合并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应及时制订适合该疾病的综合性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该疾病治愈率及孕妇胎儿存活率。
吴宸彭方兴罗亮陈汇陈进
关键词:胰腺炎急性病高脂血症腹腔灌洗
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D-二聚体与CA724水平测定及意义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测定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D二聚体(D-D)、糖类抗原724(CA724)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胃肠外科接受治疗的56例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另选取56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和56例健康体检者分别纳入胃良性病变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受检者的D-D及CA724水平,分析胃癌患者病理指标与D-D及CA724水平的关系,以及影响胃癌患者D-D及CA724水平升高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前,胃癌组及胃良性病变组患者的D-D及CA724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胃癌组患者的D-D及CA724水平明显高于胃良性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胃癌组患者的D-D及CA724水平仍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胃良性病变组患者的D-D及CA724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浆膜层浸润的患者D-D及CA724水平均明显高于固有层及肌层浸润者,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D-D及CA724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低分化者D-D及CA724水平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胃癌患者D-D及CA724水平升高作为因变量,将浆膜层浸润和有淋巴结转移,以及低分化作为自变量,实施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浆膜层浸润和有淋巴结转移,以及低分化均为胃癌患者D-D及CA724水平升高的相关因素(P<0.05)。CA724以6.90 U/m L为临界值时,单独CA724监测胃癌的敏感度、准确度均为83.93%,D-D以0.50 mg/L为临界值时,单独CA724监测胃癌的敏感度、准确度均为82.21%,当D-D及CA724联合监测时,其敏感度及准确度均为96.43%(54/56),提示D-D及CA724联合监测对于胃癌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单独D-D及CA724监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单独D-D=5.973,χ2单独CA724=4.940,均P<0.05)。结论胃癌患者手术前后监测外周血D-D及CA724指标水平可较好地反映其疾病情况,值得临床推荐。
彭方兴袁三英吴宸陈进罗亮陈汇
关键词:胃癌外周血D二聚体
闭合性肝脾损伤25例非手术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分析探讨闭合性肝脾损伤非手术治疗(nonoperative management,NOM)的方法、效果及适应证。方法 25例采用NOM治疗的闭合性肝脾损伤患者中,肝损伤8例,损伤程度Ⅰ级1例,Ⅱ级2例,Ⅲ级3例,Ⅳ级2例,肝右叶伤6例,肝左叶伤2例;脾损伤17例,损伤程度Ⅰ级2例,Ⅱ级4例,Ⅲ级11例。非手术治疗包括积极输液、止血、输血、抗炎、ICU监测等,部分患者辅助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结果 NOM治愈22例,成功率为88%,无并发症发生。1例因脾包膜下血肿延迟破裂出血中转手术治疗;2例因脾损伤活动性出血行经导管脾动脉栓塞治疗,其中死亡1例。结论闭合性肝脾损伤非手术治疗安全、有效,多数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NOM可治愈,但需在重症监护条件下严密观察、随访,如出现手术指征须及时中转手术治疗。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可增加NOM成功率。
陈进姜淮芜彭方兴罗亮肖仕明吴宸
关键词:外伤非手术治疗介入治疗
腹腔镜脾切除术在肝硬化巨脾患者中的应用(附21例报告)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巨脾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手术条件的肝硬化巨脾患者21例,均实施腹腔镜脾切除术,观察患者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例中转开腹。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均顺利恢复出院,术后随访脾功能亢进表现明显改善。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巨脾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良好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彭方兴吴宸罗亮陈汇陈进
关键词:腹腔镜脾切除术
残胃癌的治疗与预后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总结和分析残胃癌的治疗方式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00年3月至2008年5月期间,川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共114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其治疗方式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全组病例手术切除率和R0切除率分别为57.0%(65/114)及54.4%(62/114),行全胃切除、远端胃部分切除、近端胃部分切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及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者分别占手术切除者的73.8%(48/65)、16.9%(11/65)、3.1%(2/65)、4.6%(3/65)及1.5%(1/65),分别占R0切除者的75.8%(47/62)、16.1%(10/62)、3.2%(2/62)、4.8%(3/62)及0。7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为0.3~79.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19.5个月,1、3及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1.8%、42.3%和3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次行远端胃切除(P=0.002)、KPS评分≥80分(P=0.016),大体分型低(P=0.013)和临床无远处转移(P=0.000)者,手术切除率均较高;R0切除(P=0.000)、大体分型(P=0.005)和临床T分期(P=0.006)为残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无论是单因素还是多因素分析,原发疾病的良恶性质均不影响预后(P>0.05)。姑息性手术切除、姑息化疗、单纯剖腹手术及最佳支持治疗间的总体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疾病的性质不影响残胃癌的治疗及预后,R0切除是残胃癌最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残胃癌的最佳手术方式是切除全部残胃,应尽量避免姑息性剖腹手术。
肖仕明陈凛彭正姜淮芜彭方兴吴宸刘君陈进罗亮
关键词:残胃癌手术预后
胃癌手术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患者术后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患者术后胆囊收缩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不同分成A组(n=23)及B组(n=37)。A组给予毕Ⅰ式重建,B组给予调节型双通道重建,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胆囊容积、胆囊收缩功能、血清胆囊收缩素(CCK)水平以及两组的随访症状。结果 A组患者术后3 d、7 d、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胆囊容积分别为(20.89±3.12)ml、(21.23±8.10)ml、(23.64±7.88)ml、(24.94±5.32)ml、(27.84±8.81)ml,均较术前(17.15±8.24)ml及B组术后同时期的(17.20±7.94)ml、(17.19±7.22)ml、(17.18±7.99)ml、(17.19±8.54)ml、(17.20±8.20)ml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患者各时期的胆囊排空率分别为13.04%、17.39%、13.04%、17.39%、21.74%,均较B组同时期的37.84%、43.24%、40.54%、43.24%、48.65%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患者各时期的血清CCK水平分别为(5.32±0.84)pmol/L、(5.35±0.76)pmol/L、(5.36±0.82)pmol/L、(5.38±0.77)pmol/L、(5.36±0.79)pmol/L,均较B组同时期的(4.45±0.39)pmol/L、(4.50±0.62)pmol/L、(4.48±0.41)pmol/L、(4.47±0.84)pmol/L、(4.51±0.33)pmol/L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随访症状中的消化道症状及胆囊结石发生率分别为43.48%、34.78%,均较B组的2.70%、0%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手术中实施调节型双通道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有利于患者术后胆囊收缩功能的恢复,可提升其生存质量,值得推荐。
吴宸姜淮芜彭方兴陈进罗亮陈汇
关键词:胃癌消化道重建胆囊收缩功能
残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附114例报道)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总结分析残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至2008年5月期间川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共114例残胃癌的临床病理学资料。依据原发疾病性质分为良性疾病组和恶性疾病组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14例患者,年龄(62.6±11.3)岁,男∶女=4.7∶1.0。76.2%(64/84)的患者诊断时处于进展期(以pT分期为依据),pT1期病例仅占23.8%(20/84),60.7%(51/84)的病例达pT4期。残胃癌的一般病理特征:pT4b(27.4%,23/84)、pN+(42.9%,36/84)及cM1(27.2%,31/114)常见,93.5%(29/31)的远处转移位于腹腔,腹膜转移最高达67.7%(21/31)。组织学分化程度以低分化腺癌最常见(76.7%,79/103),Laurén分型以弥漫型最常见(78.6%,81/103)。良、恶性原发疾病间首次采用的手术方式和重建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中位发病时间(潜伏期)良性组∶恶性组=30.0年∶3.3年(P=0.000),主要受原发疾病性质、首次手术时年龄的影响(P<0.05)。良、恶性组间的病理学指标比较,除是否为印戒细胞癌(P=0.045)、是否侵犯周围脏器(P=0.049)、pN分期(P=0.025)及Borrmann分型(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病理学指标以及手术切除率、R0切除率和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残胃癌的主要临床病理学特征基本上不受原发疾病性质的影响,建立个体化的内镜随访程序是必要和可行的。
肖仕明陈凛彭正姜淮芜彭方兴陈进吴宸刘君罗亮
关键词:胃肿瘤残胃癌临床病理特征胃镜检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