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雪茵

作品数:218 被引量:769H指数:13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0篇期刊文章
  • 38篇专利
  • 18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6篇电子电信
  • 38篇理学
  • 3篇化学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8篇发光
  • 112篇电致发光
  • 91篇发光器件
  • 76篇电致发光器件
  • 57篇有机电致发光
  • 42篇有机电致发光...
  • 29篇薄膜电致发光
  • 27篇有机发光
  • 25篇有机薄膜电致...
  • 19篇有机发光器件
  • 19篇空穴
  • 19篇二极管
  • 19篇发光二极管
  • 18篇晶体管
  • 15篇OLED
  • 14篇光谱
  • 12篇光致
  • 11篇绝缘层
  • 10篇电子传输
  • 9篇电极

机构

  • 200篇上海大学
  • 11篇上海科学技术...
  • 10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矿业大学
  • 5篇上海科技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3篇南通师范学院
  • 3篇日本东北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长...
  • 2篇香港城市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南通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埼玉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长...

作者

  • 217篇蒋雪茵
  • 204篇张志林
  • 109篇许少鸿
  • 95篇朱文清
  • 39篇张步新
  • 32篇赵伟明
  • 28篇张建华
  • 27篇李俊
  • 27篇郑新友
  • 25篇吴有智
  • 22篇刘祖刚
  • 21篇委福祥
  • 18篇曹进
  • 16篇唐春玖
  • 15篇孙润光
  • 13篇周帆
  • 12篇林华平
  • 12篇刘向
  • 11篇张晓波
  • 10篇张良

传媒

  • 48篇发光学报
  • 20篇光电子.激光
  • 18篇光学学报
  • 12篇半导体光电
  • 9篇上海大学学报...
  • 6篇物理学报
  • 6篇功能材料与器...
  • 5篇功能材料
  • 4篇Journa...
  • 4篇化学学报
  • 4篇光谱学与光谱...
  • 4篇第四届全国发...
  • 3篇半导体技术
  • 3篇液晶与显示
  • 3篇现代显示
  • 3篇第二届全国有...
  • 2篇量子电子学报
  • 2篇无机材料学报
  • 2篇2010中国...
  • 1篇稀土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12篇2011
  • 4篇2010
  • 9篇2009
  • 16篇2008
  • 13篇2007
  • 9篇2006
  • 9篇2005
  • 13篇2004
  • 8篇2003
  • 15篇2002
  • 15篇2001
2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具有含氮的氧化物薄膜的场效应晶体管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含氮的氧化物薄膜的场效应晶体管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薄膜场效应晶体管器件技术领域。含氮的氧化物的主要通过反应溅射、共溅射来实现,N元素相对总的摩尔百分比含量控制在0.1到3%之间。本器件依次由基板、栅...
李俊张建华蒋雪茵张志林
文献传递
高色饱和度的微腔结构蓝色顶发射有机发光器件的光谱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制作了具有微腔结构的蓝色有机顶发射电致发光器件。利用TBADN∶3%DSAPh为发光材料,结构为Ag/ITO/CuPc/NPB/TBADN∶3%DSAPh/Alq3/LiF/Al(Ag)。在玻璃基片上,制备Ag为阳极反射层,CuPc作为空穴注入层,NPB作为空穴传输层,ITO为光程调节层;Al/Ag作为半透明阴极,电极的透射率在30%左右。得到了半高宽仅为17 nm发光光谱,实现了窄带发射。通过改变ITO的厚度,得到了纯度较高的蓝色发光光谱,色坐标为(0.141,0.049),实现了高色饱和度的发射。在文章中,作者研究了微腔器件的发光强度,当选择合适的阴极透射率时可以使发光强度达到最大。根据相关的公式,计算出了发光强度随阴极透射率(或者反射率)变化的近似曲线。
刘向白钰曹进委福祥张晓波朱文清蒋雪茵张志林
关键词:微腔结构
Plasma处理对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6
1998年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是双极注入的发光器件,电极及注入界面是影响器件性能的重要因素,采用高功函数透明电极及低功函数金属电极是普遍使用的方法,人们还采用高离化势的有机透明电极[1],低离化势的CuPcBufer层[2],plasma处理ITO的方法[3]来改...
张志林蒋雪茵赵伟明赵伟明李述汤许少鸿
关键词:电致发光器件等离子体处理稳定性
红色有机发光二极管被引量:9
2001年
制备了以芳香族二胺类衍生物TPD为空穴传输层、8 羟基喹啉铝Alq3掺杂红光染料DCJTB作为发光层、LiF/Al为复合电极的红色发光二极管。研究了不同掺杂质量分数对器件发光光谱、亮度电流电压特性的影响。发现由于DCJTB的自极化作用 ,发光峰值位置有 30nm的移动。当掺杂质量分数为 0 2 %和 3 %时 ,器件的最高亮度分别为 1740 0cd/m2 和 2 90 0cd/m2 ,2 0mA/cm2 时其亮度又分别为 10 80cd/m2 和 15 0cd/m2 ,量子效率分别为 2 %和 0 5 %。
赵伟明张步新朱文清蒋雪茵张志林许少鸿
关键词:红色发光发光二极管
彩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及动态矩阵显示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OEL)作为新型平板显示器件是当前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虽然绿色器件已达实用化水平,然而在器件的稳定性,彩色化,及显示方式等仍有大量课题有待研究。本文就我们在多色器件性能的研究进展及单色矩阵显示的进展综...
张志林蒋雪茵张步新朱文请郑新友吴有智许少鸿
文献传递
基于新型共基质电子传输层的有机发光器件
2008年
研究了Liq:Bphen混合层的电子传输特性。采用该混合层作为共基质电子传输层制备了结构为[ITO/m-MTDATA/NPB/Alq3/Liq(33%)∶Bphen/LiF/Al]的有机发光器件,基于共基质电子传输层的器件驱动电压比传统器件降低了13%而效率却提高了21%。研究表明通过优化混合层的掺杂浓度,可以显著提高电子传输层的导电率,降低驱动电压,从而提高器件的效率。
委福祥方亮蒋雪茵张志林
关键词:有机发光器件电子传输
效率增强的新型蓝色有机发光器件被引量:9
2004年
使用一种新型空穴传输材料J0 5 0 3制备了不同结构、不同发光层厚度的两组蓝色发光器件 ,其结构为 :ITO/CuPc/J0 5 0 3 /JBEM∶perylene/Alq3 /LiF/Al和ITO/CuPc/J0 5 0 3 /JBEM∶perylene/TPBi/Alq3 /LiF/Al,这里CuPc(Copperphthalocyanine)和LiF分别为空穴注入层 (HIL)和电子注入层 (EIL) ,J0 5 0 3为空穴传输层 (HTL) ,JBEM( 9,1 0 bis( 3 5 diaryl)phenylanthracene)为发光层 (EML) ,TPBi( 1 ,3 ,5 tri(phenyl 2 benzimidazole) benzene)为空穴阻挡层 (HBL) ,Alq3 (tris( 8 quinolinolato)aluminiumcomplex)为电子传输层 (ETL)。两种结构中前者为无阻挡层的普通型结构 ,后者在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中加入了空穴阻挡层 ,是新型阻挡层结构。研究了空穴阻挡层的引入在不同厚度发光层时对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新型阻挡层结构能明显提高器件的亮度和效率 ,但依赖于发光层厚度 ,利用能级图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张积梅蒋雪茵张志林朱文清吴有智许少鸿姜标付克洪
关键词:阻挡层空穴传输材料空穴注入层电子注入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电致发光器件
具有复合空穴传输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复合空穴传输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光器件依次由ITO玻璃基板、ITO修饰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复合阴极构成。各结构层均采用真空蒸发方法制备,其中复合空穴传输层是采用双源共蒸...
俞东斌蒋雪茵周帆陈雪王蕊张志林
文献传递
白色有机发光器件及其稳定性被引量:13
2005年
报道了一种稳定的白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电流效率6cd/A,在电流密度20mA/cm2驱动下,亮度为1 026cd/m2;最高亮度21 200cd/m2,色度(x=0. 32,y=0. 40 )。该器件具有较平稳的效率电流关系,即具有弱的电流荧光猝灭。初始亮度100cd/m2 下, 半亮度寿命达22 245h。
张志林蒋雪茵朱文清许少鸿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白光器件稳定性
两种不同结构的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被引量:4
2001年
制备了两种不同结构的蓝色发光器件。其中阻挡层结构的器件为 :ITO CuPc NPB TPBi Alq MgAg ;夹心型结构的器件为 :ITO CuPc NPB DPVBi:perylene Alq MgAg。两种器件的发射光谱分别为NPB和perylene的特征光谱 ,最高亮度和最大效率分别为 370 0cd cm2 、6 12 3cd cm2 和 0 781m W ,0 831m W。然而 ,两种器件稳定性差异较大。
朱文清张步新郑新友蒋雪茵张志林许少鸿
关键词:蓝色发光阻挡层稳定性发光二极管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