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少鸿

作品数:114 被引量:595H指数:13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9篇电子电信
  • 24篇理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3篇发光
  • 74篇电致发光
  • 57篇发光器件
  • 51篇电致发光器件
  • 27篇薄膜电致发光
  • 25篇有机电致发光
  • 22篇有机薄膜电致...
  • 21篇有机电致发光...
  • 15篇二极管
  • 15篇发光二极管
  • 14篇有机发光
  • 11篇光致
  • 11篇光致发光
  • 11篇薄膜电致发光...
  • 10篇有机薄膜电致...
  • 10篇稳定性
  • 10篇掺杂
  • 9篇空穴
  • 9篇光材料
  • 8篇光谱

机构

  • 95篇上海大学
  • 10篇上海科学技术...
  • 6篇上海科技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南通师范学院
  • 3篇日本东北大学
  • 3篇厦门大学
  • 2篇香港城市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中国科学院长...

作者

  • 114篇许少鸿
  • 113篇张志林
  • 109篇蒋雪茵
  • 66篇朱文清
  • 35篇张步新
  • 33篇赵伟明
  • 27篇郑新友
  • 26篇刘祖刚
  • 23篇吴有智
  • 17篇唐春玖
  • 13篇孙润光
  • 9篇王林军
  • 8篇丁邦东
  • 7篇曹进
  • 6篇委福祥
  • 6篇张晓波
  • 4篇汪东明
  • 4篇张积梅
  • 3篇吴玉琦
  • 3篇张宝文

传媒

  • 40篇发光学报
  • 16篇光学学报
  • 9篇半导体光电
  • 8篇上海大学学报...
  • 5篇功能材料与器...
  • 4篇物理学报
  • 4篇功能材料
  • 3篇光电子.激光
  • 3篇厦门大学学报...
  • 2篇量子电子学报
  • 2篇化学学报
  • 2篇无机材料学报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第二届全国有...
  • 1篇稀土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材料研究学报
  • 1篇液晶与显示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 1篇光电子技术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12篇2004
  • 7篇2003
  • 13篇2002
  • 12篇2001
  • 15篇2000
  • 3篇1999
  • 11篇1998
  • 8篇1997
  • 4篇1996
  • 4篇1995
  • 3篇1994
  • 2篇1993
  • 4篇1992
  • 2篇1991
  • 2篇1990
  • 2篇1989
1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陶瓷厚膜为绝缘层的电致发光器件研究被引量:14
1997年
研制了以四元系组分PMNPTPFNPCW陶瓷厚膜为绝缘层的电致发光器件,对陶瓷厚膜的制备条件和制得的厚膜与器件的发光性能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特别对基片要求和印刷烧制等工艺进行了探讨。
刘祖刚赵伟明唐春玖沈鸿亮蒋雪茵张志林许少鸿
关键词:陶瓷厚膜绝缘层陶瓷电致发光器件
有空穴传输层的双层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1992年
制备了由有机空穴传输层和有机发光层组成的双层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的发光亮度相对于单层器件有了很大的提高。并用不同深度区域的掺杂方法,对其电致发光机理作了探讨。对单、双层器件的不同的亮度电流关系、不同的发光区域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刘祖刚沈悦蒋雪茵张志林赵伟明许少鸿
关键词:电致发光器件发光层
新型高色纯度弱电流猝灭性蓝色有机发光器件被引量:9
2006年
以ADN为基质,分别以不同掺杂剂制备了四种蓝色有机发光器件,器件结构为:CuPc(12 nm)/NPB(40 nm)/AND∶Dopant(50 nm)/Alq(12 nm)/LiF(4 nm)/Al。掺杂剂有:BCzVB(amino-substituted distyrylarylenederivatives)、TBPe、BCzVBi和DSA-ph四种。研究了最佳掺杂浓度以及器件的亮度、电流密度、效率和色坐标等电学特性和光学特性。其中掺杂BCzVB制备了色纯度高、低电流猝灭性的蓝色有机发光器件,色坐标达到x=0.146,y=0.162,最大亮度为11600 cd/m2(15 V),电流效率为2.8 cd/A,流明效率为1.79 lm/W;以ADN为基质,分别以TBPe、BCzVBi和DSA-ph为掺杂剂,制备了另外三种对比器件。器件ADN∶TBPe色坐标为x=0.162,y=0.222(蓝绿光),效率随电流的增加而降低很快;器件ADN∶BczVBi有较好的色纯度(色坐标:x=0.164,y=0.146),但电流效率较低:2.03 cd/A,效率随电流的增加降低幅度也较快。器件ADN∶DSA-ph效率较高为8 cd/A,效率随电流增加变化幅度不大,但色纯度比较差(x=0.153,y=0.306),适合于做白色有机发光器件。
曹进张晓波委福祥蒋雪茵张志林朱文清许少鸿
关键词:光电子学有机发光器件
以陶瓷厚膜为绝缘层的电致发光器件
2001年
使用PbMg1/3Nb2/3O3-PbTiO3-PbCd1/2W1/2O3三元系电容器瓷料,采用流延工艺成膜,丝网印刷内电极,低温烧结的方法制备了陶瓷衬底。陶瓷衬底的烧结温度为930~9500C。测量了陶瓷厚膜的基本特性,在室温时的相对介电常数εr大于14000,损耗tanδ约为1%,具有极高的品质因素(≥80μC/cm2)。用SEM技术观察了陶瓷衬底的横断面和陶瓷厚膜表面形貌,内电极连续,厚膜层致密且表面起伏较小,可直接沉积发光层。制备了陶瓷厚膜为绝缘层的ZnS:Mn低压驱动电致发光器件,在50Hz正弦波驱动下,阈值电压仅为41V。
朱文清刘祖刚唐春玖赵伟明蒋雪茵张志林许少鸿
关键词:陶瓷厚膜低压驱动电致发光器件
混合发光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多重成分发射被引量:5
2005年
以等摩尔空穴传输材料TPD和电子传输材料PBD组成结构为ITO/TPD/TPD∶PBD/PBD/Al的混合物发光层有机电致发光(EL)器件,观察到了相对于组成材料的荧光光谱红移的宽发射带。通过比较EL光谱,光致发光光谱及EL光谱分解,表明电致发光中同时包含单体发射、激基复合物和电荷对复合物的发射。激基复合物为TPD的激发态TPD 与PBD的基态相互作用形成TPD PBD类型的复合物,电荷对复合物是带电荷的空穴传输分子(D+ )的空穴和电子传输分子(A-)的电子交叉复合而形成的(D+ -A-) 复合物。各激发态在电场作用下呈现不同的形成机理和复合过程,并且单体发射和激发态复合物的比例随电场而变化,导致发射光谱随电场增强而蓝移。该器件的最高亮度和最大外部量子效率分别为2 4 0cd·(cm2 ) -1和0 .4 9%。有机固态界面激基复合物或电荷对复合物的发射常出现宽的红移发射带,是调节发光颜色的有效手段。
朱文清吴有智郑新友蒋雪茵张志林孙润光许少鸿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激基复合物电子传输材料空穴传输材料光致发光光谱TPD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矩阵显示技术的研究
张步新张志林朱文清蒋雪茵许少鸿
关键词:电致发光器件显示技术矩阵显示屏驱动电路
文献传递
陶瓷厚膜和薄膜混合电致发光器件被引量:7
2001年
使用PbMg1/ 3Nb2 / 3O3 PbTiO3 PbCd1/ 2 W1/ 2 O3三元系电容器瓷料 ,采用流延工艺成膜 ,丝网印刷内电极 ,在 930~ 950℃下低温烧结的方法制备了陶瓷衬底。陶瓷厚膜在室温下的相对介电常数εr>1.4× 10 4 ,损耗tanδ≈ 1% ,具有极高的品质因素 (大于等于 80 μC/cm2 )。理论分析了电致发光器件的阈值电压与绝缘介质特性的关系。直接在陶瓷厚膜上制备了MIS结构和MISIM结构的以陶瓷厚膜为绝缘层的ZnS
朱文清刘祖刚唐春玖赵伟明蒋雪茵张志林许少鸿
关键词:陶瓷厚膜介质材料电致发光器件
SrAl_2O_4:Eu^(2+)的长余辉发光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33
1995年
本文研究了SrAl2O4:Eu2+材料的发光及长余辉特性.首次得到了这一材料的发光衰减由初始的快衰减和后期的慢衰减过程所组成,以及热释发光光谱出现两个热释发光峰值的实验结果.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了这一材料的发光衰减是由两个足够深的电子陷阱所引起.
唐明道李长宽高志武许少鸿蒋雪茵蔡锟
关键词:长余辉发光
联苯乙烯类蓝色发光材料DPVBi的合成及发光性质研究被引量:11
2003年
合成了联苯乙烯类蓝色有机发光材料DPVBi[4,4′ 二(2,2 二苯乙烯基) 1,1′ 联苯],用1H NMR,IR,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DPVBi作发光层制备了电致发光器件,其结构为:ITO/CuPc/NPB/DPVBi/Alq3/LiF/Al,研究了器件的电致发光性质。器件最高亮度达4373cd/cm2,最大流明效率为1 24lm/W,在20mA/cm2电流密度驱动下的亮度为434cd/cm2,CIE色坐标为x=0 15,y=0 16,器件的蓝色发光具有较好的色纯度。重点对器件发光色度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电流密度(4~4000mA/cm2)的变化,器件色度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郑新友吴有智朱文清蒋雪茵张志林许少鸿
关键词: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平板显示发光性质
不同频率声子参与的氟玻璃中Ho^(3+)离子的多声子弛豫
1993年
测量了掺Ho^(3+)离子的氟玻璃的吸收光谱,激发光谱、发射光谱,_(10)K~_(660)K不同温度下的激发态寿命及氟玻璃的拉曼光谱.根据Judd-ofelt理论计算了辐射跃迁几率,进而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无辐射联迁几率.利用Huang-Rhys多声子跃迁理论分析了无辐射跃迁几率与温度的关系.在分析中考虑到不同频率声子的参与,并考虑到黄昆因子,得到与实验很好的符合.由理论和实验的拟合中估计了黄昆因子的大小,讨论了黄昆因子在无辐射跃迁中的作用.
蒋雪茵张志林许少鸿
关键词:无辐射跃迁钬离子声子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