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建新

作品数:60 被引量:445H指数:11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临床肿瘤学科学基金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4篇肿瘤
  • 11篇细胞
  • 9篇蛋白
  • 9篇冷冻
  • 8篇免疫
  • 7篇晚期
  • 7篇胃癌
  • 7篇腺癌
  • 7篇疗效
  • 7篇癌症
  • 6篇抑郁
  • 6篇生活质量
  • 6篇前列腺
  • 6篇氩氦靶向
  • 6篇消融
  • 6篇活质量
  • 6篇靶向
  • 5篇疗效观察
  • 5篇冷冻治疗
  • 5篇恶性

机构

  • 60篇第二军医大学
  • 8篇同济大学
  • 4篇上海市疾病预...
  • 2篇解放军第81...
  • 2篇解放军第45...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南京军区总医...
  • 1篇荆州市第一人...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60篇钱建新
  • 42篇王杰军
  • 26篇顾小强
  • 22篇武清
  • 16篇曹传武
  • 15篇骆益宙
  • 15篇于观贞
  • 14篇许青
  • 11篇焦晓栋
  • 9篇邹建军
  • 7篇李睿
  • 7篇柳珂
  • 6篇娄成
  • 6篇张家兴
  • 6篇原凌燕
  • 5篇郭子姮
  • 4篇高勇
  • 3篇秦叔逵
  • 3篇李荣
  • 3篇王喜

传媒

  • 8篇临床肿瘤学杂...
  • 4篇肿瘤
  • 4篇第三届中国抗...
  • 3篇海军医学杂志
  • 3篇生物医学工程...
  • 3篇第一届中国肿...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蚌埠医学院学...
  • 2篇中国肿瘤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癌症进展
  • 2篇第二届国际肿...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安徽医学
  • 1篇肿瘤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8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1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内皮前体细胞与肿瘤新生血管的关系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了解骨髓来源的内皮前体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与肿瘤新生血管的关系。方法:通过分离、培养骨髓来源的EPCs,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GFP质粒以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法将其导入EPCs,并检测其表达;建立小鼠Lewis肿瘤移植模型,回输基因修饰EPCs,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肿瘤新生血管局部GFP表达情况并计数。结果:pcDNA3.1/GFP真核表达载体转染EPCs后,EPCs表达GFP片断。部分GFP标记的EPCs在肿瘤新生血管定位,计数结果提示约14.0%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来源于EPCs。结论:骨髓来源的EPCs参与肿瘤新生血管形成。
骆益宙秦叔逵王喜钱建新顾小强王杰军
关键词:内皮前体细胞绿色荧光蛋白血管生成肿瘤骨髓
氩氦刀治疗恶性黑色素瘤对小鼠T细胞免疫的影响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研究氩氦刀治疗小鼠恶性黑色素瘤后激活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免疫效应。方法12只C57/BL小鼠分3组,A组4只接种B16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并行氩氦刀治疗;B组4只建立荷瘤模型;C组4只为对照。利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增殖。结果氩氦刀治疗后可显著刺激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氩氦刀治疗可有效激活小鼠肿瘤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
骆益宙钱建新顾小强于观贞王战武清王杰军
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氩氦刀T细胞免疫
慢性心理应激对小鼠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影响的观察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通过建立慢性心理应激C57/B6小鼠荷瘤模型,观察应激反应对肿瘤生长、转移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肿瘤组织MVD、KDR和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C57/B6雄性小鼠40只分为A组(16只)、B组(16只)和C组(8只),A组移植肿瘤后每天行束缚应激;B组移植肿瘤后未行应激诱导;C组为正常对照。2周后检测肿瘤大小、质量、肺部和肝脏转移病灶数量,免疫组化(IHC)检测肿瘤新生血管局部CD31阳性细胞,计数微血管密度(MVD);ELISA法检测VEGF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肿瘤组织局部VEGFR2(KDR)表达水平;RT-PCT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转录水平。结果:A组荷瘤小鼠的肿瘤质量和体积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病灶数量上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肿瘤局部MVD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水平A组较B组、B组较C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肿瘤组织KDR表达水平及HIF-1α转录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慢性心理应激能诱导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促进肿瘤增长。
骆益宙王杰军郭子姮钱建新顾小强曹传武武清秦叔逵
关键词:肿瘤内皮生长因子
羟考酮控释片作为止痛背景用药在中重度癌痛滴定中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3
2015年
目的评价羟考酮控释片在中重度癌痛滴定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81例既往未接受阿片类药物治疗的中重度癌痛(疼痛评分>3)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42例)接受吗啡即释片10 mg q4 h滴定;B组(39例)接受羟考酮控释片10 mg q12 h为背景止痛药的滴定。后按照NCCN疼痛治疗指南的要求滴定,24 h后2组均根据吗啡使用总量调整羟考酮控释片用量。观察期为24 h,服药后1 h开始根据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进行评分,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24 h观察期内吗啡即释片组的疼痛缓解率为82.9%,羟考酮控释片组为87.2%;滴定4 h,吗啡即释片组的疼痛缓解率为58.3%,羟考酮控释片组为7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滴定12 h,两组疼痛缓解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便秘、恶心呕吐、头晕、口干、嗜睡、尿潴留,经过对症处理均可耐受。结论羟考酮控释片作为止痛背景用药在中重度癌痛滴定中与吗啡即释片的疗效及安全性相当,但止痛治疗的稳定性更佳。
原凌燕柳珂王湛娄成钱建新王杰军
关键词:肿瘤羟考酮控释片癌性疼痛
疼痛、抑郁与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被引量:29
2005年
目的:总结癌症患者疼痛和抑郁的发生率,分析癌痛与肿瘤患者抑郁发生的相关性,探讨癌痛和抑郁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36例癌症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癌症生活质量自评量表FACTG、抑郁自评量表(SDS)、疼痛数字分级法(NRS)以及一般状况评定量表分析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236例经病理确诊的癌症患者疼痛的发生率为65.3%,轻、中度痛占57%,重度痛占8.3%;抑郁的发生率为34.3%。疼痛与肿瘤患者抑郁的发生明显相关(R2=0.473,P<0.001)。不同疼痛程度的患者之间其身体状况、情感状况和功能状况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01,0.047,0.008);而有、无抑郁患者之间的身体状况,情感状况和功能状况也有显著差异(P=0.001,0.025,0.002)。结论:癌症患者的疼痛与抑郁的发生密切相关,两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均产生重要影响。
邹建军郑莹曹传武骆益宙钱建新顾小强王杰军
关键词:疼痛抑郁症生活质量
产极高甲胎蛋白胃癌二例被引量:1
2007年
甲胎蛋白(AFP)是原发性肝癌较为特异的血清标志物,已经广泛用于肝癌诊断。研究发现,其他内胚层肿瘤也有AFP产生,如卵黄囊肿瘤、胃癌、胰腺癌、直肠癌,其中以胃癌相对多见,被称为产甲胎蛋白胃癌(AFP-producing gastric carcinoma,AFPCC)。近年我们遇到产极高AFP胃癌2例,现报告如下。
蔡洪培高勇杨秀疆包军蒋彩凤钱建新
关键词:胃肿瘤甲胎蛋白血清标志物
FHL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肿瘤抑制因子FHL1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72例胃癌术后癌组织中FHL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癌浸润深度、分化、分期等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FHL1在分化高、中和低、未分化的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4%和24.9%(P<0.001);FHL1在T1、T2期和T3、T4期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3%和38.3%(P<0.001);FHL1在淋巴结转移阴性和阳性的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0%和37.6%(P<0.001);FHL1在TNM分期中Ⅰ、Ⅱ期和Ⅲ、Ⅳ期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8%和35.3%(P<0.001);生存分析表明FHL1是判断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结论 FHL1表达与人胃癌的浸润深度、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预后相关,并可能参与人胃癌发生发展的过程。
吴成利周洲钱建新潘军柳珂于观贞王杰军
关键词:FHL1胃癌组织芯片
氩氦靶向消融治疗盆腔转移性肿瘤30例分析
目的:探讨美国氩氦刀消融术在盆腔转移性肿瘤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术中直视下或在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靶向冷冻消融。结果:30例中术后 CT 显示25例瘤体未完全冷冻灭活,5例完全冷冻灭活,随访最短4月,最长39月。1...
武清钱建新张家兴曹传武顾小强许青王杰军
关键词:盆腔肿瘤
文献传递
大数据对舰艇医疗保障的启示被引量:3
2015年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获得、储存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日益提高,大数据时代已经悄然来临。2008年9月,《Nature》出版了一个专刊,讨论大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分析等问题,昭示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1-2]。在大数据时代,人类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都会发生重大的变革。笔者探讨如何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变革,将大数据的"红利"用于提升我军舰艇的医疗保障能力。现报道如下。
焦晓栋舒海荣钱建新王湛秦文星于观贞
关键词:大数据舰艇
氩氦靶向冷冻消融治疗盆腔转移性肿瘤30例分析被引量:6
2005年
探讨冷冻消融术在盆腔转移性肿瘤中的应用及效果.术中直视下或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靶向冷冻消融.结果表明30例中术后CT显示25例瘤体未完全冷冻灭活,5例完全冷冻灭活,随访最短4月,最长39月.1年生存率80%(24/30),3年生存率13.3%(4/30).其中5例完全性冷冻者,1年生存率100%(5/5),3年生存率80%(4/5);不完全性冷冻者最长生存22月.完全性冷冻者术后经CT增强扫描,动脉造影显示肿瘤区为一低密度区和无血管区,1月后肿瘤坏死区逐渐吸收缩小,5~6月后完全吸收形成纤维化疤痕点.不完全性冷冻25例中冷冻范围达70%以上者19例,冷冻范围达50%左右者6例.术后发热反应3~10天,为肿瘤吸收热;会阴部皮肤冻伤1例,臀部化脓2例.骶尾部转移瘤冷冻后一过性大小便失禁2例.难治性盆腔转移瘤氩氦靶向冷冻消融术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肿瘤消融手段,若能完全冷冻灭活局限性肿瘤组织可显著提高生存率.不完全性冷冻范围大于70%以上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武清钱建新张家兴曹传武顾小强许青王杰军
关键词:盆腔肿瘤转移性肿瘤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