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舒曼

作品数:30 被引量:379H指数:11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9篇哲学宗教
  • 6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0篇儿童
  • 6篇少年
  • 6篇青少年
  • 5篇症状
  • 4篇大学生
  • 4篇精神卫生
  • 4篇健康
  • 3篇心理
  • 3篇心理健康
  • 3篇抑郁
  • 3篇手机
  • 3篇睡眠
  • 3篇问卷
  • 3篇问卷调查
  • 3篇便携式电话
  • 2篇学龄
  • 2篇学龄前
  • 2篇抑郁症
  • 2篇抑郁症状
  • 2篇因特网

机构

  • 29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阜阳职业技术...
  • 2篇深圳市宝安区...
  • 2篇皖西卫生职业...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安徽省疾病预...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29篇陶舒曼
  • 22篇陶芳标
  • 18篇伍晓艳
  • 7篇许韶君
  • 7篇郝加虎
  • 6篇张诗晨
  • 5篇苏普玉
  • 4篇万宇辉
  • 3篇付继玲
  • 3篇张昱堃
  • 3篇张曼
  • 2篇孙莹
  • 2篇孙健
  • 2篇王惠
  • 2篇张强
  • 2篇张静
  • 2篇张新东
  • 2篇张志华
  • 2篇朱琳
  • 2篇荣峰

传媒

  • 14篇中国学校卫生
  • 5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安徽预防医学...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6篇2020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8篇2014
  • 3篇2013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编制及其在大学生中的应用被引量:68
2013年
目的编制"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评价初步在大学生中进行调查时的信度和结构效度,为进一步研究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行为提供有效工具。方法在文献综述基础上,确定戒断症状、渴求性和身心效应3个维度,拟定16个项目;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合肥市某医科大学一~三年级学生2 376名进行调查。结合两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法、因子分析等多种统计学方法对问卷的项目进行筛选,应用验证性因子分析评价问卷的结构效度。结果 "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符合3个维度组成,共13个项目,方差累积贡献率为59.13%;总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7,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在0.58~0.83之间;相关性分析显示,各项目与总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均在0.3以上,与所属维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均在0.4以上,具有较好的信、效度。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问卷的近似均方根残差(RMSEA)为0.067,规范拟合指数(NFI)、相对拟合指数(RFI)、比较拟合指数(CFI)、拟合优度指数(GFI)、调整拟合优度指数(AGFI)均在0.9以上,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结论 "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符合心理统计学评价标准,可以用来评价大学生手机使用依赖症状。
陶舒曼付继玲王惠郝加虎陶芳标
关键词:便携式电话问卷调查统计学
孕期环境暴露与儿童发育和健康被引量:6
2016年
孕期环境暴露对胎儿生长及儿童发育的负面效应已经得到证实,国内外研究均表明孕期环境暴露对胎儿生长发育、出生结局和儿童心理、行为及神经发育具有较大的影响。本文根据暴露的不同类型,重点从环境化学物、孕期不良生活方式及行为、孕期应激和其他因素等四个方面对环境暴露条件下胎儿或儿童的关键问题进行综述,探讨了环境因素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儿童心理、行为、社会及认知方面的不良影响,如出生缺陷、孤独症谱系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情绪问题、学习障碍及智力发育等,并提出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环境暴露对儿童健康负面影响的发生机制研究。
陶舒曼陶芳标
关键词:环境暴露内分泌干扰物应激
《青少年心理健康评定简明问卷》的心理学评价及应用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将《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心理领域39个条目简化为《青少年心理健康评定简明问卷》(Brief Instrument on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Youths,BIOPHY),并进行预测效度评价,为青少年心理健康评定体系提供证据支持。方法于2012年,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沈阳、新乡、广州、重庆14 221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合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度评价等方法对问卷进行筛选;同时利用2017年深圳、南昌、郑州和贵阳4地青少年健康监测数据库14 500名中学生的资料对BIOPHY的划界值进行界定,评价其预测效度。结果通过项目分析,最终确定BIOPHY由15个项目组成,方差累积贡献率为57.39%。总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为0.928,分半系数为0.909。采用P90作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划界标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中学生抑郁症状(OR=10.53,95%CI=9.28~11.94)、自杀意念(OR=5.77,95%CI=5.15~6.46)、自杀计划(OR=6.09,95%CI=5.39~6.89)和自杀未遂(OR=4.80,95%CI=4.04~5.69)的发生风险均高于正常学生(P值均<0.01)。结论《青少年心理健康评定简明问卷》符合心理学评定标准,预测效度较好,未来可在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中推广使用。
陶舒曼万宇辉万宇辉伍晓艳孙莹许韶君郝加虎张诗晨
关键词:精神卫生问卷调查抑郁自杀未遂青少年
大学生情绪症状饮酒行为与手机使用依赖的关联性分析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了解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及手机使用依赖的影响因素,为探讨情绪症状和饮酒行为与手机使用依赖的关联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阜阳市某职业技术学院3 130名大学生的手机使用情况及手机使用依赖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0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男生手机使用3 a以上、连续24 h开机、手机月消费60元以上、拥有智能手机报告率分别为59.2%,63.5%,25.9%和51.2%,均高于女生的50.9%,43.7%,17.4%,3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单因素分析显示,焦虑、抑郁、吸烟、饮酒均与手机使用依赖密切相关(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有焦虑、抑郁症状及有饮酒行为的大学生手机使用依赖的OR值分别为2.831,2.131,1.433。结论大学生普遍使用手机,情绪症状和饮酒行为与手机使用依赖存在关联。
刘凤云许韶君侯方丽陶舒曼伍晓艳陶芳标
关键词:情绪饮酒便携式电话
文献快报(15):体力活动干预对青春期前儿童肥胖的影响
2014年
在发达国家,肥胖是儿童健康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目前,美国有30%以上的2~19岁儿童青少年超重,极度肥胖的发病率是1980年的3倍。研究证明,体力活动减少、静坐行为增加是成年期肥胖的独立预测因素,而童年期保持良好的体育活动和生活方式能够防止成年期向心性肥胖的增加。为调查9个月体力活动干预对青春期前儿童心肺功能和肥胖的影响,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运动功能和社区卫生学系的Khan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在伊利诺斯州东中部招募7所学校中的8~9岁儿童,参加为期9个月的课后体力活动研究试验(fitness improves thinking in kids,FITKids)。
KHAN NARAINE LBDROLLETTE ES陶舒曼苏普玉
关键词:青春期前童年期THINKING儿童肥胖
中国12省份中小学生视屏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1
2016年
目的:分析中国中小学生学习日和周末视屏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2年4月至6月,按照中国地理区域分布,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东、中、西部分别选取4个省份。采用方便抽样,在上述每个省份抽取城市、农村小学各2所,城市、农村初中各2所,每所学校每个年级各抽取2个班级,共调查了51866名学生,最终收回有效问卷43771份。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及学习情况,以及最近1周内学习日(周一至周五)和周末(周六至周日)平均每天看电视、使用电脑、使用手机的时间。比较学习日与周末视屏时间及视屏时间过长(〉2 h/d)检出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视屏时间过长的影响因素。结果中小学生学习日、周末视屏时间过长检出率分别为16.2%(7082/43771)、41.5%(18141/43771)(χ2=6280.14,P〈0.001);学习日和周末视屏时间P50(P25~P75)分别为0.9(0.4~1.6)、1.8(1.0~3.0)h(Z=-131.2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学习日,相对于小学、女生、家庭所在地为农村、居住在东部地区、足量大强度体力活动〉3d/周的学生,中学、男生、家庭所在地为城市、居住在西部地区、足量大强度体力活动≤2d/周的学生视屏时间过长的风险较高,OR值分别为2.01、1.54、1.21、1.09、1.07,P值均〈0.05;相对于自评成绩好的学生,自评学习成绩中等、差的学生视屏时间过长的风险较高,OR值分别为1.24、1.73,P值均〈0.05;相对于父亲文化程度为大专以上的学生,父亲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或中专的学生视屏时间过长的风险较高,OR值分别为1.41、1.47、1.52,P值均〈0.05;相对于母亲文化程度为大专以上的学生,母亲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或中专的学生视屏时间过长的风险较高,OR值分别为1.40、1.52、1.
伍晓艳陶舒曼张诗晨张昱堃黄锟陶芳标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
高职学生述情障碍与网络成瘾关联性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了解高职学生网络成瘾行为及其与述情障碍的关联强度,为干预高职学生网络成瘾行为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整群抽选安徽省3所高职学校学生4 147名作为研究对象,选用网络成瘾量表(IAT)、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分别评定研究对象网络成瘾行为和述情障碍状况。结果高职学生网络成瘾总检出率为8.3%,男生检出率(13.0%)高于女生(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0,P〈0.01)。网络成瘾组高职学生的述情障碍总分、缺乏识别感情能力维度得分均高于非网络成瘾组(t值分别为-11.76,-9.17,P值均〈0.01)。控制性别、年龄、家庭居住地等变量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述情障碍症状的高职生发生网络成瘾的风险更高(OR=3.85,95%CI=2.93-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职学生网络成瘾行为较为普遍,有述情障碍的高职学生应作为网络成瘾行为干预的重点人群。
陶磊荣峰张静朱琳张蕾蕾陶舒曼张曼苏普玉张志华郝加虎
关键词:网络精神卫生
深圳市6~18岁儿童青少年随迁时间与近视的关联研究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分析深圳市6~18岁儿童青少年随迁时间与近视的关联。方法于2019年4—5月,以深圳市宝安区为研究现场,选取宝安区福永、沙井、新安、西乡、松岗、石岩6个街道共14所学校为调查点,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最终纳入26618名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对象的人口统计学特征、随迁状况、自我报告近视状况、最近7 d视屏时间、最近1个月户外活动情况等信息。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儿童青少年近视差异,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青少年随迁时间与近视的关系。结果26618名研究对象年龄为(12.37±3.49)岁,总体近视率为49.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随迁1~2年的随迁子女相比,随迁时间≥6年的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近视风险更高[OR(95%CI)值为1.48(1.14~1.92)]。经学段分组后,小学低年级组中,相比于随迁1~2年的农民工随迁子女,随迁时间≥6年的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近视风险更高[OR(95%CI)值为1.96(1.20~2.74)];高中组中,相比于随迁时间1~2年的农民工随迁子女,随迁时间3~5年以及随迁时间≥6年的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近视风险更高[OR(95%CI)值分别为6.03(1.29~28.15)、6.52(1.51~28.11)]。结论随迁时间与农民工随迁子女近视有关联。
王仁杰张强伍晓艳张新东许韶君孙健张诗晨王熙宗巧陶舒曼李丹琳刘雯雯童娟李婷婷汪倩玲张一陶芳标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近视户外活动
学龄前儿童健康危害行为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联研究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多种健康危害行为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联。方法于2017年10-11月,选取长江中下游地区江苏、安徽、湖北3个省份的11个城市为研究现场,采用整群抽样方法,纳入109所幼儿园全部的27987名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7200份。通过问卷调查父母及儿童人口社会学特征、视屏时间和户外活动情况、饮食行为、睡眠时间及情绪与行为问题等信息,并对学龄前儿童的多种健康危害行为和情绪与行为问题进行判定。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学龄前儿童多种健康危害行为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联。结果长江中下游地区学龄前儿童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同伴交往、SDQ困难总分、亲社会行为异常检出率分别为9.5%(2587例)、9.5%(2590例)、18.2%(4958例)、24.5%(6670例)、11.2%(3058例)、10.2%(2770例)。多种健康危害行为累加得分的低、中、高分组3组所占比例分别为30.6%(8316名)、60.9%(16568名)和8.5%(2316名)。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得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与多种健康危害行为累加得分较低分组相比,中、高分组学龄前儿童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同伴交往异常、困难总分、亲社会行为出现异常的风险均较高(P值均<0.05)。结论学龄前儿童健康危害行为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发生风险存在关联。
刘雯雯伍晓艳陶舒曼丁鹏耿梦龙陶芳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数字媒体使用与焦虑症状的关联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大学生数字媒体使用情况,为缓解大学生焦虑情绪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计并发放结构化自填电子问卷,2020年2月4—12日收集疫情期间中国16个省、市、自治区大学生数字媒体使用时间与焦虑症状自评等信息,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类型数字媒体使用时间与焦虑症状的关联。结果11787名大学生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7.8%,视屏时间≤2、>2~4和>4 h/d的比例分别为21.3%,31.4%和47.3%;手机使用时间≤2、>2~4和>4 h/d的比例分别为14.6%,33.2%和52.3%;浏览COVID-19相关信息≤1、>1~2和>2 h/d的比例分别为66.6%,19.4%和1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视屏时间≤2 h/d组,>2~4 h/d的大学生焦虑症状检出率更低(OR=0.70,95%CI=0.61~0.81),>4 h/d的大学生更容易发生焦虑症状(OR=1.13,95%CI=1.00~1.28);相比于手机使用时间≤2 h/d组,>2~4 h/d的大学生焦虑症状检出率更低(OR=0.78,95%CI=0.66~0.91),>4 h/d的大学生更容易发生焦虑症状(OR=1.20,95%CI=1.04~1.39);随着浏览时间的增加焦虑症状检出风险增高,浏览COVID-19相关信息时间>1~2和>2 h/d组[OR值(OR值95%CI)分别为1.55(1.38~1.75),2.15(1.89~2.44)]。结论疫情期间>2~4 h/d数字媒体使用有助于减少焦虑症状的发生,但电脑和手机使用时间>4 h/d均会增加大学生焦虑症状的发生风险,每日浏览COVID-19相关信息的时间越少越好。
吴天浩张一王仁杰伍晓艳陶舒曼许韶君陶芳标
关键词:冠状病毒属因特网焦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