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诗晨

作品数:52 被引量:513H指数:15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18篇文化科学
  • 14篇哲学宗教
  • 6篇经济管理
  • 6篇社会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9篇中学生
  • 10篇症状
  • 10篇青少年
  • 10篇精神卫生
  • 9篇健康
  • 8篇少年
  • 8篇童年
  • 8篇童年期
  • 8篇自伤
  • 7篇自杀
  • 7篇城市中学生
  • 6篇心理
  • 6篇抑郁
  • 6篇虐待
  • 6篇自伤行为
  • 6篇健康教育
  • 5篇抑郁症
  • 5篇抑郁症状
  • 5篇虐待儿童
  • 5篇虐待经历

机构

  • 49篇安徽医科大学
  • 6篇安徽医学高等...
  • 4篇教育部
  • 4篇安庆医药高等...
  • 2篇崇城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池州职业技术...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深圳市宝安区...
  • 1篇阜阳职业技术...
  • 1篇淮北市卫生局
  • 1篇皖西卫生职业...
  • 1篇熊本大学

作者

  • 49篇张诗晨
  • 31篇万宇辉
  • 29篇陶芳标
  • 13篇许韶君
  • 7篇伍晓艳
  • 6篇陶舒曼
  • 5篇马双双
  • 4篇宋先兵
  • 4篇郝加虎
  • 4篇汪瑞
  • 4篇王锦
  • 3篇张辉
  • 3篇徐亮
  • 3篇张昱堃
  • 3篇刘婉
  • 3篇翟露露
  • 2篇孙莹
  • 1篇陈亚军
  • 1篇王建青
  • 1篇朱鹏

传媒

  • 18篇中国学校卫生
  • 8篇中华预防医学...
  • 7篇卫生研究
  • 3篇中国心理卫生...
  • 2篇中国健康教育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江苏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科教文汇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基础医学教育

年份

  • 2篇2023
  • 6篇2022
  • 6篇2021
  • 7篇2020
  • 7篇2019
  • 5篇2018
  • 7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2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童年期虐待经历和亲子关系与中学生自伤行为的关联被引量:16
2020年
目的了解童年期虐待经历和亲子关系与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关联,为中学生NSSI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深圳、郑州、南昌和贵阳4个地区14500名在校中学生,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亲子关系问卷、NSSI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NSSI检出率为14.81%,男生(15.95%)高于女生(1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9,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中、高水平童年期虐待(OR值分别为2.23,3.27)以及低水平的父亲/子女和母亲/子女关系(OR值分别为1.80,1.36)均与中学生高NSSI检出率相关联(P值均<0.01)。在低、中、高童年期虐待水平组,低水平的父亲/子女关系与中学生高NSSI检出率相关联(OR值分别为1.36,1.34,1.56,P值均<0.05);在高水平童年期虐待组,低水平的母亲/子女关系与中学生高NSSI检出率相关联(OR=1.20,P<0.05)。男生在高水平童年期虐待组中,低水平的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均与中学生高NSSI检出率相关联(OR值分别为1.46,1.35,P值均<0.01);女生在各童年期虐待水平组中,低水平的父女关系均与其NSSI的检出率相关联(OR值分别为1.64,1.54,1.68,P值均<0.01)。结论童年期虐待经历和不良亲子关系均与中学生NSSI相关联,并表现为一定的性别差异。预防童年期虐待,改善亲子关系,有益于中学生NSSI的防控。
蒋志成徐慧琼汪姗姗李书琴宋先兵张诗晨万宇辉万宇辉
关键词:虐待儿童亲子关系自我伤害行为
深圳市6~18岁儿童青少年随迁时间与近视的关联研究被引量:14
2021年
目的分析深圳市6~18岁儿童青少年随迁时间与近视的关联。方法于2019年4—5月,以深圳市宝安区为研究现场,选取宝安区福永、沙井、新安、西乡、松岗、石岩6个街道共14所学校为调查点,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最终纳入26618名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对象的人口统计学特征、随迁状况、自我报告近视状况、最近7 d视屏时间、最近1个月户外活动情况等信息。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儿童青少年近视差异,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青少年随迁时间与近视的关系。结果26618名研究对象年龄为(12.37±3.49)岁,总体近视率为49.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随迁1~2年的随迁子女相比,随迁时间≥6年的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近视风险更高[OR(95%CI)值为1.48(1.14~1.92)]。经学段分组后,小学低年级组中,相比于随迁1~2年的农民工随迁子女,随迁时间≥6年的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近视风险更高[OR(95%CI)值为1.96(1.20~2.74)];高中组中,相比于随迁时间1~2年的农民工随迁子女,随迁时间3~5年以及随迁时间≥6年的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近视风险更高[OR(95%CI)值分别为6.03(1.29~28.15)、6.52(1.51~28.11)]。结论随迁时间与农民工随迁子女近视有关联。
王仁杰张强伍晓艳张新东许韶君孙健张诗晨王熙宗巧陶舒曼李丹琳刘雯雯童娟李婷婷汪倩玲张一陶芳标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近视户外活动
中日全科医学教育及医疗服务现状的比较被引量:2
2014年
通过分析日本和中国全科医学教育及医疗服务的特点,研究两国的全科医学发展和医师培养模式,揭示全科医疗在两国所面对的挑战,并在借鉴日本全科医学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和思考,希望能促进我国全科医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张诗晨
关键词:全科医学教育模式社区卫生服务
青少年健康素养评定需要向多维度发展被引量:14
2014年
近10a来,健康素养(health literacy)已经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研究领域。健康素养不仅对成人健康状况具有预测作用m引,也是识别青少年健康问题和健康危险行为的标志阻引。健康素养研究领域发展迅速,逐渐扩大至更广泛的、跨学科的研究范围。
张诗晨陈亚军陶芳标
关键词:问卷调查青少年保健服务
淮北市中学生自伤与自杀行为关系分析被引量:30
2012年
目的了解中学生自伤与自杀心理行为的流行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为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方便抽样方法,对安徽省淮北市6所中学2 707名中学生的自伤和自杀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 707名中学生最近1 a内自伤行为的总报告率为35.2%,62.4%的自伤行为者具有反复性(≥3次),排名前3位的自伤行为分别为故意打自己(19.0%)、故意掐伤自己(15.7%)、故意拽头发(12.2%);自杀行为总报告率为16.8%,32.5%的自杀行为者具有反复性(≥3次),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分别为16.2%,7.4%,3.1%。女生总自伤行为、自杀意念、自杀计划的报告率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初中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均高于高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有自伤行为的中学生自杀行为报告率明显高于无自伤行为者(P值均<0.01),有自伤行为中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未遂风险分别是无自伤行为者的5.571,7.735,8.020倍。结论自伤是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应及早对青少年实施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
雷修龙许韶君刘祥云祖萍张诗晨赵玉秋蔡传兰陶芳标
关键词:自我伤害行为自杀
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问卷的信度和结构效度评价被引量:44
2014年
目的编制“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评定问卷”并评价其在中学生中应用时的信度和结构效度,为研究中国青少年健康素养提供有效的测评工具。方法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构建的互动性健康素养问卷分为6个维度40个项目;并将跨理论模型引入评定问卷,设计5个阶段变化计分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重庆市初中和高中各2所,对初一至高三学生3287名进行问卷调查。结合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法、因子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问卷的项目进行筛选,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评价问卷的结构效度。结果“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评定问卷”由6个维度31个项目组成,方差累积贡献率为63.847%;总问卷的Cronbaeh仪系数为0.937,各维度的Cronbach仪系数在0.752~0.898之间;相关性分析显示,各项目与总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均在0.4以上,与所属维度的Pearson相关系数均在0.5以上,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各拟合度指标均在0.9以上,χ2/df值为11.729(P〈0.01),近似均方根残差为0.058,模型拟合优度良好。结论“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评定问卷”符合心理统计学要求,可以作为测量青少年健康素养水平的定量评价工具。
张诗晨万宇辉陶舒曼陈静陶芳标
关键词:健康教育问卷调查青少年
中学生童年期虐待经历与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关联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了解中学生童年期虐待的流行特征及其与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的关联,为深入认识童年期虐待的不良健康效应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17年12月选取沈阳市某中学911名在校生为研究对象,现场问卷调查其童年期虐待经历,收集晨起空腹血样检测IL-6水平。结果童年期虐待总体检出率为21.0%,躯体、情感和性虐待检出率分别为21.8%,20.3%,9.5%。初中男生躯体虐待、情感虐待和总虐待与高水平的IL-6相关(χ~2值分别为3.88,6.78,9.10,P值均<0.05),初中女生和高中生虐待经历与IL-6的水平相关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躯体虐待、情感虐待和总虐待经历与初中男生IL-6升高均呈正性相关(OR值分别为2.23,3.49,1.58,P值均<0.05)。结论童年期躯体虐待和情感虐待是初中男生IL-6水平升高的重要影响因素,炎症因子水平异常可能是初中男生童年期虐待不良健康效应的潜在基础。
王伟姜璇万宇辉徐慧琼曾寒君杨蓉张诗晨许韶君许韶君
关键词:虐待儿童精神卫生白细胞介素6
中国3个城市中学生颈肩症状及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调查中学生颈肩症状的分布情况并探讨引起中学生颈肩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立意抽样,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在沈阳、郑州和深圳进行横断面调查,共抽取24所中学.采用单纯随机方法,在每所中学每个年级抽取3~4个班级,对抽取的班级全体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颈肩症状、体育锻炼时间、学业压力、视屏行为、静坐行为等信息.共发放了问卷10566份,收回有效问卷10270份.比较不同特征中学生颈肩症状检出率的差异;建立多因素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视屏行为和静坐行为对青少年颈肩症状的影响.结果 中学生颈肩症状检出率为19.2%(1968/10270),女生颈肩症状的检出率[22.6%(1137/5039)]高于男生[15.9%(831/5231)](P&lt;0.001);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和高三学生颈肩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13.3%(253/1901)、16.8%(326/1942)、18.5%(299/1617)、21.8%(417/1915)、21.4%(345/1611)和25.5%(328/12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最近3个月以来总是持续玩手机≥40 min(OR=4.66,95%CI:3.95~5.49)、持续看电视≥40 min(OR=4.01,95%CI:3.39~4.73)、持续使用电脑≥40 min(OR=3.61,95%CI:3.09~4.23)、持续做家庭作业≥60 min(OR=3.25,95%CI:2.79~3.79)、平均每天端坐时间累计≥10 h(OR=4.95,95%CI:4.25~5.77)、持续端坐≥90 min(OR=5.18,95%CI:4.42~6.06)者检出颈肩症状的风险较高.结论 中国中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女生)颈肩症状的检出率较高,长时间、高频率的视屏行为、静坐行为与中学生颈肩症状发生有关.
徐亮万宇辉刘婉张诗晨马双双许韶君翟露露张辉曹秀菁陶芳标
中国3个城市中学生童年期不良经历和社会支持与身心亚健康状态的关联研究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 探讨中国郑州、贵阳和蚌埠3个城市中学生童年期不良经历(ACEs)和社会支持与身心亚健康状态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郑州、贵阳和蚌埠3个城市20所学校的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ACEs、社会支持和身心亚健康状态情况.共调查了15278名中学生,收回有效问卷14820份.比较不同特征调查对象ACEs、社会支持水平和身心亚健康检出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CEs和社会支持水平与身心亚健康状态发生的关联.结果 14820名中学生生理和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检出率分别为26.4%(3917例)和24.1%(3572例),女生生理和心理亚健康检出率分别为28.1%(2092/7443)、26.0%(1932/7443),均高于男生[24.7%(1825/7377)、22.2%(1640/7377)](P值均〈0.001).共有89.4%(13247例)的中学生有ACEs.无ACEs中学生生理和心理亚健康的检出率分别为15.4%(243/1573)和10.4%(163/1573),ACEs为5~6分中学生生理和心理亚健康的检出率分别为40.9%(636/1556)和43.6%(678/1556).高社会支持水平中学生生理和心理亚健康的检出率分别为19.9%(724/3635)和13.0%(474/3635),低社会支持水平中学生生理和心理亚健康的检出率分别为35.9%(1403/3913)和39.0%(1528/3913).随ACEs得分增加及社会支持水平降低,中学生身心亚健康状态的检出率呈增高趋势(P〈0.001).在无ACEs中学生中,低社会支持水平的调查对象发生生理和心理亚健康的风险增加,OR(95%CI)值分别为3.04(1.91~4.83)和3.97(2.33~6.76).在ACEs 5~6分的中学生中,低社会支持水平组发生生理和心理亚健康的风险高于高社会支持水平组,OR(95%CI)值分别为1.79(1.23~2.56)和3.77(2.57~5.52).结论 ACEs是中学生身心亚健康状态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低社会支持会增加中学生身心亚健康状态的发�
万宇辉马双双许韶君张诗晨郝加虎陶芳标
关键词:社会支持
中学生户外活动与自我报告近视的关联研究被引量:27
2017年
目的 分析中学生户外活动与自我报告近视的关联,探讨中学生自我报告近视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选取深圳、南昌、郑州和沈阳4个城市的12979名中学生为调查对象,使用自编问卷调查中学生人口学特征、自我报告近视状况、最近一周户外活动情况等信息.共收回有效问卷12603份.比较不同特征中学生自我报告近视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户外活动频率与中学生自我报告近视的关系.结果 中学生自我报告近视率为69.6%(8766/12603),初一至高三自我报告近视率分别是52.1%(1216/2335)、61.6%(1459/2369)、69.0%(1470/2129)、80.0%(1812/2265)、79.4%(1622/2042)、81.1%(1187/1463),随着年级升高呈上升趋势(χ2趋势=639.67,P〈0.001);双亲均不近视、单亲近视、双亲均近视的中学生自我报告近视率分别是63.5%(4927/7756)、78.0%(2664/3415)、82.1%(1175/1432)(χ2趋势=328.28,P〈0.001).户外活动行为与中学生自我报告近视之间存在关联,课外时间总是待在家中不外出的中学生自我报告近视发生风险较高(OR=1.58,95%CI:1.36~1.82);放学后总是在校外进行户外体育锻炼及放学后总是在校外进行休闲娱乐活动中学生自我报告近视发生风险较低,OR(95%CI)值分别为0.67(0.57~0.78)、0.77(0.64~0.92).按照父母近视情况进行分层分析,双亲均不近视的中学生中,放学后总是在校外进行户外体育锻炼和户外休闲娱乐活动者自我报告近视发生风险较低,OR(95%CI)值分别为0.68(0.55~0.82)、0.76(0.61~0.95);单亲近视的中学生,放学后总是在校外进行户外体育锻炼和户外休闲娱乐活动者自我报告近视发生风险也较低,OR(95%CI)值分别为0.65(0.47~0.90)、0.68(0.47~0.98).结论 户外活动与中学生自我报告近视
翟露露伍晓艳许韶君万宇辉张诗晨徐亮刘婉马双双张辉陶芳标
关键词:近视青少年日常生活活动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