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少奕

作品数:12 被引量:116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叶黄素
  • 5篇杂交鲶
  • 5篇饲料
  • 4篇体色
  • 3篇异育
  • 3篇异育银鲫
  • 3篇银鲫
  • 3篇棉酚
  • 3篇棉粕
  • 3篇菜粕
  • 3篇草鱼
  • 2篇血清
  • 2篇血清生化
  • 2篇血清生化指标
  • 2篇血清指标
  • 2篇脂肪沉积
  • 2篇脂肪代谢
  • 2篇脂肪代谢酶
  • 2篇着色
  • 2篇氯化胆碱

机构

  • 1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12篇史少奕
  • 10篇李小勤
  • 10篇冷向军
  • 3篇朱瑞俊
  • 3篇罗运仙
  • 3篇范英
  • 3篇蒋春琴
  • 2篇田娟
  • 2篇谢骏
  • 1篇张娟娟
  • 1篇吕利群
  • 1篇刘勇
  • 1篇刘爱君
  • 1篇石英
  • 1篇颜世伟
  • 1篇汪立平
  • 1篇刘满仔

传媒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饲料研究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中国饲料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2009年上...
  • 1篇2010年中...

年份

  • 1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饲料蛋白水平对血鹦鹉幼鱼生长、体组成和肠道蛋白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45
2009年
为考察饲料蛋白水平对血鹦鹉Cichlasomasp.幼鱼生长、体组成和肠道蛋白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以鱼粉和豆粕为主要蛋白源配制了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7%、40%、43%、46%和49%五种饲料,饲养平均体重为0.66 g的血鹦鹉6周。结果表明:血鹦鹉幼鱼摄食上述5种饲料后,增重率分别为868.51%、935.95%、1018.28%、925.16%和873.86%,饲料系数分别为1.55、1.48、1.41、1.47和1.56,摄食饲料蛋白质水平43%饲料的血鹦鹉幼鱼具有最佳生长性能。对全鱼体组成成分的分析表明:血鹦鹉幼鱼鱼体粗蛋白和粗灰分的含量随着饲料中蛋白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体脂肪含量则呈下降趋势;在肠道蛋白酶及肝脏GOT、GPT活性方面:随着饲料中蛋白含量的增加,血鹦鹉幼鱼前肠组织和内容物蛋白酶活性及肝脏GOT、GPT活性也增加,当蛋白含量达到43%时均达到最大值。研究表明血鹦鹉幼鱼对饲料蛋白的最佳需求量为43%。
石英冷向军李小勤刘满仔史少奕
关键词:血鹦鹉饲料蛋白水平体组成蛋白酶活性
饲料中菜粕和棉粕的不同配比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和棉酚残留的影响
蒋春琴冷向军李小勤范英史少奕罗运仙
关键词:异育银鲫棉粕菜粕血清生化指标棉酚
黄霉素和甘露寡糖对奥尼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及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被引量:11
2009年
本研究分两个试验考察饲料中添加黄霉素和甘露寡糖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试验Ⅰ以平均初重(1.00±0.00)g奥尼罗非鱼为试验对象,在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8 mg/kg黄霉素和5 g/kg甘露寡糖。结果表明,饲养8周后,添加8 mg/kg黄霉素和5 g/kg甘露寡糖,奥尼罗非鱼稚鱼增重率分别提高6.1%(P<0.10)和14.3%(P<0.05),饲料系数分别降低8.8%(P<0.05)和12.9%(P<0.05)。试验Ⅱ以平均初重(20.11±0.05)g奥尼罗非鱼为试验对象,试验设计与试验日粮同试验Ⅰ,饲养30 d后,添加黄霉素8 mg/kg和甘露寡糖5 g/kg,鱼体增重率分别提高10.2%(P<0.10)和19.2%(P<0.05),饲料系数分别降低10.2%(P<0.05)和13.4%(P<0.05);干物质消化率分别提高11.2%和12.9%(P<0.05),蛋白质消化率分别提高2.9%和3.4%(P<0.05);添加8 mg/kg黄霉素和5 g/kg甘露寡糖均显著提高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溶菌酶活性(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8 mg/kg黄霉素和5 g/kg甘露寡糖均可提高奥尼罗非鱼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
刘爱君冷向军李小勤刘勇史少奕汪立平
关键词:黄霉素甘露寡糖奥尼罗非鱼非特异性免疫
饲料中添加不同形式叶黄素对杂交鲶体色的影响被引量:14
2010年
通过在饲料中添加4种不同形式叶黄素考察其对杂交鲶(Silurus meridionalisChen×Silurus asotusLinnaeus)体色的影响。实验共分5个处理组,分别为基础饲料组(对照组)、添加普通叶黄素(以黄体素为主)200 mg/kg组、转化叶黄素(以玉米黄质为主)200 mg/kg组、包被普通叶黄素100 mg/kg组、包被转化叶黄素100 mg/kg组。以上述5种饲料分别饲喂平均体重为61 g的杂交鲶20 d。结果表明,各组生长指标无显著差异;各叶黄素添加组鱼体背部皮肤、腹部皮肤黄度值及皮肤、肌肉叶黄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普通叶黄素组背部皮肤、腹部皮肤叶黄素含量较转化叶黄素组显著提高20.3%、11.3%(P<0.05);添加100 mg/kg包被普通叶黄素对杂交鲶的着色效果与200 mg/kg普通叶黄素几乎相当;添加100 mg/kg包被转化叶黄素对杂交鲶的着色效果不及200 mg/kg转化叶黄素。上述研究表明,普通叶黄素对杂交鲶的着色效果优于转化叶黄素;普通叶黄素经包被处理后,在饲料中的添加量降低50%便能达到相同的着色效果。
史少奕李小勤冷向军朱瑞俊吴世林
关键词:杂交鲶体色叶黄素
饲料中菜粕和棉粕的不同配比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和棉酚残留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为考察不同菜粕和棉粕的水平组合对异育银鲫生长、饲料利用、血浆指标和棉酚残留的影响,配制了菜粕∶棉粕(菜粕与棉粕之和为60%)分别为5∶0、4∶1、3∶2、2∶3、1∶4和0∶5的6组试验饲料,投喂平均体重为5.6g的异育银鲫8周。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棉粕含量升高和菜粕含量减少,异育银鲫的增重率、饲料效率、特定生长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菜粕∶棉粕为3∶2组的鱼生长最佳,增重率和饲料系数分别为505.6%和1.33,具有最高的肥满度和最低肝体比;菜粕∶棉粕为5∶0组的鱼生长最差,增重率和饲料系数分别为430.1%和1.52,具有最低的肥满度和最高的肝体比。各组成活率,肌肉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菜粕∶棉粕为5∶0组鱼的血浆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力相对于菜粕∶棉粕分别为3∶2和2∶3组显著增加(P<0.05);菜粕∶棉粕为3∶2组鱼的血浆碱性磷酸酶活力在各组中最高(P<0.05);血浆中总蛋白在各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对异育银鲫肌肉和肝脏分析发现,游离棉酚含量随着饲料中棉粕含量的升高而升高(P<0.05)。本研究表明,在配方中菜粕和棉粕总量为60%的情况下,菜粕∶棉粕为3∶2时异育银鲫的生长性能最佳,具有最高的增重率和最低的饲料系数,过高的菜粕或棉粕均会降低鱼体的生长性能,使鱼体血浆ALT和AST活力升高。
蒋春琴冷向军李小勤范英史少奕罗运仙
关键词:异育银鲫棉粕菜粕血浆生化指标棉酚
饲料中菜粕和棉粕的不同配比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和棉酚残留的影响
为考察不同菜粕和棉粕的水平组合对异育银鲫生长、饲料利用、血清指标和棉酚残留的影响,配制了菜粕棉粕之比(菜粕与棉粕之和为60%)分别为5∶0、4∶1、3∶2、2∶3、1∶4和0∶5的6组试验饲料,投喂平均体重为5.6g的异...
蒋春琴冷向军李小勤范英史少奕罗运仙
关键词:异育银鲫棉粕菜粕血清生化指标棉酚
饲料中添加氯化胆碱对草鱼成鱼生长、脂肪沉积和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6
2010年
选用初始体质量为(314.7±9.9)g的草鱼(Ctenophary ngodon idella)24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20尾鱼,分别饲喂氯化胆碱添加量为0%(对照组)、0.2%、0.4%和0.6%(占饲料的质量分数)的4组饲料(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为28.01%和4.54%),胆碱实测含量分别为1010mg/kg、2516mg/kg、4184mg/kg、5852mg/kg,养殖77d后,考察氯化胆碱对草鱼成鱼生长性能、脂肪沉积及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添加0.4%和0.6%氯化胆碱可显著提高鱼体增重率(P<0.05)、特定生长率(P<0.05),降低饲料系数(P<0.05);添加0.2%~0.6%氯化胆碱可显著降低肝胰脏和全鱼脂肪含量(P<0.05);添加0.4%和0.6%氯化胆碱,肌肉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添加0.2%~0.6%氯化胆碱可显著提高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P<0.05),添加0.4%和0.6%氯化胆碱可显著降低肝胰脏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P<0.05);在脂肪代谢酶方面,添加0.2%~0.6%氯化胆碱可显著提高前肠脂肪酶活性(P<0.05),添加0.6%氯化胆碱显著提高脂蛋白脂酶活性(P<0.05),添加0.4%~0.6%氯化胆碱可显著升高肝脂酶和总脂酶活性(P<0.05)。综上所述,适量添加胆碱能改善草鱼成鱼生长性能,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肝胰脏、全鱼和肌肉的脂肪含量,提高脂肪代谢酶活性。建议草鱼实用饲料中氯化胆碱添加量为0.4%~0.6%。
朱瑞俊李小勤谢骏冷向军田娟史少奕
关键词:草鱼成鱼氯化胆碱脂肪沉积脂肪代谢酶
叶黄素添加和制粒方式对杂交鲶体色的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00mg/kg叶黄素,并对添加叶黄素的饲料分别采用挤压机制粒和绞肉机制粒。设3个处理组,1组为对照组(挤压机制粒),2组为添加叶黄素挤压机制粒组,3组添加叶黄素绞肉机制粒组。饲养平均体质量(61.03±0.90)g的杂交鲶20d,观察叶黄素添加和制粒方式对杂交鲶体色的影响。结果表明:2组和3组鱼体体色明显变黄,背部皮肤和腹部皮肤的+b*值(代表黄色度)显著高于对照组;3组鱼体背部皮肤叶黄素含量分别为1.20、13.17和13.38mg/kg鲜组织,腹部皮肤叶黄素含量分别为0.78、7.76和7.83mg/kg鲜组织,肌肉叶黄素含量分别为0.48、3.14和3.15mg/kg鲜组织。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200mg/kg叶黄素可在短期内有效改善杂交鲶体色,挤压机制粒和绞肉机制粒对叶黄素的着色效果无显著影响。
史少奕冷向军李小勤颜世伟张娟娟
关键词:杂交鲶叶黄素体色
叶黄素添加和制粒方式对杂交鲶体色的影响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叶黄素200 mg/kg,并对添加叶黄素的饲料分别采用挤压机制粒和绞肉机制粒,共3个处理组,即对照组(挤压机制粒)、添加叶黄素挤压机制粒组和添加叶黄素绞肉机制粒组,饲养平均体重(61.03±0.90)g的...
史少奕
关键词:杂交鲶叶黄素体色变化着色效果
文献传递
叶黄素对杂交鲶着色研究及三聚氰胺对草鱼、杂交鲶生长的影响
杂交鲶是以南方大口鲶为父本,鲶鱼为母本杂交而得,由于市场对其体色要求通常为黄色,而有关杂交鲶体色改善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以杂交鲶这个新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在饲料中添加几种不同形式叶黄素,考察叶黄素对杂交鲶的着色效果,为饲...
史少奕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