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亦斐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酶链反应
  • 2篇耐药
  • 2篇聚合酶
  • 2篇聚合酶链反应
  • 2篇合酶
  • 1篇单链
  • 1篇单链构象
  • 1篇单链构象多态...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氧化应激
  • 1篇药物耐受
  • 1篇药物耐受性
  • 1篇遗传学
  • 1篇异烟肼
  • 1篇受性
  • 1篇问号钩端螺旋...
  • 1篇细菌
  • 1篇利福
  • 1篇利福平

机构

  • 3篇浙江大学
  • 2篇杭州医学院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作者

  • 3篇吴亦斐
  • 2篇严杰
  • 2篇孙爱华
  • 1篇王欢
  • 1篇褚美芬
  • 1篇赵金方
  • 1篇葛玉梅
  • 1篇钟雅文
  • 1篇罗依惠

传媒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问号钩端螺旋体过氧化物还原酶AhpC在氧化应激中的功能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确定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赖株AhpC蛋白的过氧化物还原酶活性及其在问号钩体感染宿主细胞过程中是否具有抵抗氧化应激的功能。 方法构建问号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赖株ahpC基因原核表达系统。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目的重组蛋白rAhpC,检测其酶学活性和保护DNA不被氧化的功能。用定点突变方法验证AhpC的过氧化半胱氨酸和还原性半胱氨酸。经不同浓度的Conoidin A抑制问号钩体过氧化物还原酶活性后,比较抑制前后构体内的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和钩体存活率的变化。结果所构建的原核表达系统能有效表达rAhpC。rAhpC具有过氧化物还原酶的活性,其催化反应依赖于硫氧还蛋白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系统。AhpC分子中含有的两个半胱氨酸对维持酶的活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Cys47是AhpC的过氧化半胱氨酸,而Cys167是还原性半胱氨酸。AhpC能够保护质粒DNA免遭过氧化氢的氧化损伤。经不同浓度的Conoidin A抑制问号钩体的过氧化物还原酶的活性后,钩体在巨噬细胞内的存活率明显下降,并且呈现出剂量依赖的效应,表明钩体存活率的降低与钩体的过氧化物还原酶活性丧失从而无法有效降解构体内活性氧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问号钩体的AhpC具有过氧化物还原酶的活性,能抵抗宿主细胞引起的氧化损伤,与钩体在巨噬细胞内的存活有关。
罗依惠吴亦斐Jean-Pierre Munyampundu
关键词:问号钩端螺旋体氧化应激存活
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mPCR—SSCP建立及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INH)和利福平(RFP)耐药相关基因katG、inhA和rpoB突变的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multi PCR-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al polymorphism analysis,mPCR-SSCP)方法。方法药敏试验检测134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菌株对INH和RFP的耐药性。设计结核分枝杆菌INH和RFP耐药相关katG、inhA和rpoB基因PCR引物,建立mPCR-SSCP技术检测上述菌株katG、inhA和rpoB基因的突变,同时采用PCR直接测序技术(PCR—DS)检测上述基因片段突变情况,并对上述3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134株临床菌株均含有katG、inhA和rpoB基因,其中42株(31.3%)对INH耐药、45株(33.6%)对RFP耐药。mPCR-SSCP和PCR-DS检测结果显示,92株INH敏感菌株katG和inhA基因均未发生突变,检测特异性均为100%;89株RFP敏感菌株中rpoB基因分别有2株和1株检测出突变,检测特异性分别为97.8%和98.9%;42株INH耐药菌株中分别有33株和36株katG和/或inhA基因突变,检测灵敏度分别为78.6%和85.7%;45株RFP耐药菌株中rpoB基因分别有41株和43株发生突变,检测灵敏度分别为91.1%和95.6%。结论本研究建立的mPCR-SSCP能快速、简便、特异,并有一定的敏感性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katG、inhA和rpoB突变,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褚美芬严杰钟雅文吴亦斐王欢孙爱华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
细菌药物钝化酶基因分布及其表达诱导与抑制机制的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了解临床常见病原菌药物钝化酶基因及其优势基因携带模式,抗生素诱导药物钝化酶基因表达上调的作用及其与细菌组氨酸激酶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和测序法,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临床菌株携带的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钝化酶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了解抗生素诱导及组氨酸激酶阻断剂氯氰碘柳胺抑制药物钝化酶基因表达的作用。结果:63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4种β-内酰胺类、2种氨基糖苷类和1种大环内酯类钝化酶基因,优势基因携带模式为[TEM+CTX-M]+aac(3)-Ⅱ+mphA 16株(25.4%)和[TEM+CTX-M]+aac(6')-Ⅰb 13株(20.6%)。2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出2种β-内酰胺类、3种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基因,优势基因携带模式为aph(3')(41.7%)或aac(6)-Ⅰe-aph(2)-Ⅰa(25.0%)。28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4种β-内酰胺酶、2种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基因,优势基因携带模式为[TEM+SHV]+[aac(6')-Ⅰb+aac(3)-Ⅱ](28.6%)和[TEM+SHV]+[aac(6')-Ⅰb+aac(3)-Ⅱ]+mphA(17.8%)。鲍曼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也以携带两类或三类药物钝化酶基因为优势模式。1/4 MIC青霉素、头胞噻肟和链霉素,能诱导3种β-内酰胺类和4种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5),该诱导作用可被氯氰碘柳胺所抑制(P<0.05)。结论:上述临床常见病原菌多携带多类药物钝化酶基因并存在不同的优势基因携带模式。低浓度抗生素可能诱导药物钝化酶基因表达上调,但可被组氨酸激酶阻断剂所抑制。
吴亦斐孙爱华赵金方葛玉梅严杰
关键词:遗传学药物耐受性聚合酶链反应细菌耐药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