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志勇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太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外固定
  • 3篇骨折
  • 2篇跟骨
  • 1篇带血管
  • 1篇带血管蒂
  • 1篇胸腰段
  • 1篇胸腰段骨折
  • 1篇胸腰椎
  • 1篇胸腰椎骨折
  • 1篇血管蒂
  • 1篇腰段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骨折
  • 1篇张力带
  • 1篇张力带固定
  • 1篇整复
  • 1篇正骨
  • 1篇正骨手法
  • 1篇融合术
  • 1篇手法

机构

  • 5篇太和医院
  • 1篇武汉大学
  • 1篇郧县人民医院

作者

  • 5篇吴志勇
  • 5篇王平年
  • 4篇卢云
  • 3篇陈文
  • 2篇龚泰芳
  • 2篇刘仁寿
  • 2篇孙景东
  • 1篇谢易
  • 1篇陈廖斌
  • 1篇易显富
  • 1篇温国宏
  • 1篇张江
  • 1篇杨政焕
  • 1篇刘小涛
  • 1篇边竟
  • 1篇杨贤云
  • 1篇王达义
  • 1篇胡炳炎
  • 1篇邢敦凯
  • 1篇常巍

传媒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199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带血管蒂的楔骨瓣植骨张力带固定在踝关节融合术中的运用被引量:4
2006年
邢敦凯陈文卢云王平年吴志勇
关键词:张力带踝关节关节融合
手法整复加外固定治疗孟氏骨折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对孟氏骨折的复位方法、分骨垫的应用及外固定的改进作出分析评定。方法孟氏骨折87例,男71例,女16例。皆采用先整复尺骨骨折,再整复桡骨小头脱位,复位后加用特制的掌背侧双分骨垫,使其稳定不再移位,并对尺桡骨双骨折者,有防骨桥形成的作用。而外固定采用改良式防滑脱超关节夹板固定。复位后以高压氧治疗1~2个疗程(12~24d)。结果随访3~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4~60d,平均30d,无桡骨小头再脱位,无尺桡骨间骨桥形成。根据武文臣疗效评价标准优29例,良43例,可13例,差2例。结论对孟氏骨折采取先整复尺骨骨折,再整复桡骨小头脱位,加用特制掌背侧双分骨垫,外以改良式防滑脱超关节夹板固定,是提高疗效的可靠方法。
刘仁寿杨政焕薛朝晖吴志勇龚太芳卢云王平年
关键词:孟氏骨折正骨手法高压氧
跟骨外固定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跟骨外固定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3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病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5~53岁,平均36岁。根据Sanders等分型,Ⅲ型16例,Ⅳ型14例。先应用自行研制的跟骨外固定器初步进行跟骨骨折的大体复位和固定,然后通过跟骨外侧小切口充分暴露并精确复位跟骨的后关节面。比较术前、术后3d及术后6个月在跟骨侧位及轴位X线片上测得的跟骨长度、宽度、丘部高度、后关节面最大垂直移位、B6hler角的变化。根据Buckley标准,通过CT扫描评估后关节面复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45个月,平均29个月。术后3d和术后6个月时患侧跟骨侧位及轴位X线片示上述跟骨的解剖结构基本恢复至正常范围,并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与术后3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CT扫描示后关节面解剖复位27例,关节面不平整≤2mm者3例。结论此跟骨外固定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确切,具有微创、实用、并发症少的特点。
陈文边竟关韶勇陈廖斌吴志勇张江谢易刘小涛孙景东王平年卢云龚泰芳王达义易显富
关键词:外固定器跟骨骨折
采用SPR治疗胸腰段骨折并痉挛性瘫痪
1998年
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性脑瘫,国内外已有较多报道〔1~3〕。但是采用该术式治疗因胸腰段骨折并发痉挛性瘫痪,改善患者行走功能国内尚未见报道。我科采用该术式于1997年1月21日治疗1例胸12骨折并痉挛性瘫痪患者,取得初步效果。临床...
常巍刘仁寿温国宏吴志勇王平年曹文华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痉挛性瘫痪脊神经后根切断
跟骨复位外固定架
一种跟骨复位外固定架,包括两端带有正、反内螺纹的螺杆,其特征在于:在螺杆的两端对称设有万向接头,所述万向接头由球头螺钉、螺钉座、压紧柱、压紧螺钉组成,球头螺钉对应螺杆设有正反螺纹并旋入螺杆内,球头螺钉的球头位于螺钉座内,...
陈文卢云龚泰芳吴志勇杨贤云胡炳炎孙景东王平年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