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刚

作品数:58 被引量:312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吴阶平医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前列腺
  • 22篇肿瘤
  • 16篇前列腺癌
  • 16篇腺癌
  • 15篇切除
  • 15篇腺肿瘤
  • 11篇切除术
  • 10篇前列腺肿瘤
  • 10篇细胞
  • 9篇肾癌
  • 9篇静脉
  • 9篇腹腔
  • 9篇腹腔镜
  • 8篇手术
  • 6篇膀胱
  • 5篇肾上腺
  • 5篇肾上腺肿瘤
  • 5篇特异
  • 5篇前列腺特异
  • 5篇抗原

机构

  • 57篇北京大学第一...
  • 6篇北京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57篇宋刚
  • 48篇周利群
  • 37篇何志嵩
  • 25篇李学松
  • 17篇宋毅
  • 13篇李宁忱
  • 13篇张争
  • 13篇蔡林
  • 10篇何群
  • 10篇龚侃
  • 9篇金杰
  • 8篇姚鲲
  • 8篇张晓春
  • 8篇那彦群
  • 8篇张崔建
  • 7篇张骞
  • 6篇郭应禄
  • 6篇郝金瑞
  • 6篇唐琦
  • 5篇张仲一

传媒

  • 10篇中华医学杂志
  • 7篇北京大学学报...
  • 7篇中华泌尿外科...
  • 6篇中华临床医师...
  • 4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GTAUF2...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泌尿外科杂志...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8篇2007
  • 3篇2006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列腺癌近距离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接受近距离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01~2010年接受近距离治疗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67例。随访术后PSA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 64例(95.5%)获得平均33.9(4~112)个月的随访。术前PSA平均为20.04ng/mL,术后最低PSA值平均为1.15ng/mL,40例(62.5%)患者最低PSA值<1ng/mL,26例(40.6%)患者最低PSA值<0.5ng/mL,达最低PSA值时间平均为术后11(1~26)个月。术后常见短期不良反应有:发热4例,血尿8例,便血3例。长期不良反应有:尿路刺激症状19例,便血7例,血尿2例,尿失禁2例,尿潴留1例。结论近距离治疗是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有效治疗方法,疗效肯定,并发症发生率低,严重不良反应少见。
王天昱陈晓鹏李学松陈翔宋刚蔡林何志嵩周利群郭应禄
关键词:前列腺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癌放射性粒子近距治疗被引量:3
2007年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放射性粒子近距治疗近年在国外发展迅速,因方法简便、疗效显著,已成为治疗早期PCa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选择。
宋刚周利群那彦群
关键词:放射性粒子前列腺癌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对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手术病理和生化复发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了解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HT)对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手术病理和生化复发的影响。方法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的52例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NHT之后行手术治疗,26例)和单纯手术组(26例),均由同一医师行开放性经耻骨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统计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PSA水平、穿刺组织和手术标本的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和病理分期及无生化复发生存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PSA水平。用秩和检验比较2组穿刺和术后病理的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和病理分期。用配对t检验比较联合治疗组NHT治疗前后PSA水平的变化。用配对秩和检验比较穿刺组织和手术标本分期和Gleason评分的变化。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2组Gleason评分和分期变化的比例。用Kaplan-Meier法分析术后无生化复发生存率。结果联合治疗组和单纯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84.3、183.2min,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275.0、14111.5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1、13.2d,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就诊时的平均PSA水平分别为28.11、18.40ng/ml(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经平均6.58个月NHT治疗后,平均PSA水平降至0.53ng/m[(P〈0.01)。联合治疗组穿刺组织和手术标本平均Gleason评分分别为7.46和7.62(P〉0.05),单纯手术组分别为6.46和7.31(P〈0.01),联合治疗组穿刺Gleason评分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而2组手术标本Glesao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临床分期为T2 12例(46%)、T3 14例(54%),单纯手术组T1 1例(4%)、T2 21例(81%)、T3 4例(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病理分期T2 19例(73%),T3 7例(27%),单纯
周利群姚鲲蔡林宋刚宋毅李宁忱何志嵩
关键词:肿瘤辅助疗法无病生存
首次前列腺穿刺阴性患者行重复穿刺临床前列腺癌预测模型的建立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 结合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 v2)评分系统,分析影响前列腺再次穿刺活检结果的临床病理因素,建立预测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7年4月(北京第一大学第一医院收治前列腺再次穿刺活检病例资料共231例,根据PI-RADS v2评分系统对前列腺可疑病灶进行评分,对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图形及决策曲线分析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 在231例前列腺再次穿刺活检患者中,有临床意义肿瘤的检出率为25.5%(59/2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前列腺体积、直肠指检及PI-RADS v2评分是有临床意义肿瘤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分析列线图模型在诊断有临床意义肿瘤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927(P<0.001).校准图形显示模型在预测有临床意义肿瘤风险上表现出较好的预测符合度.决策曲线分析显示结合PI-RADS v2后列线图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结论 结合PI-RADS v2评分系统建立前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明显提高,可以提高前列腺再次再次穿刺时有临床意义肿瘤风险的检出,减少不必要的穿刺及无临床意义前列腺癌的检出.
黄聪宋刚王鹤纪光杰陈宇珂何群周利群
关键词:前列腺癌
基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对前列腺重复穿刺活检结果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初次前列腺穿刺活检阴性再次穿刺结果的预测因素,建立基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预测前列腺重复穿刺活检结果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择2001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国家泌尿男生殖系研究中心初次穿刺活检诊断为前列腺良性病变的237例患者行重复穿刺,记录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BMI)、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PSA/总PSA(f/t)、前列腺体积(PV)、PSA密度(PSAD)、PSA速率(PSAV)、直肠指检(DRE)、经直肠超声(TRUS)和mpMRI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变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预测前列腺重复穿刺活检结果的列线图模型,再通过内部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在237例前列腺重复穿刺活检的患者中,前列腺癌(Pca)的检出率为32.07%(76/237)。患者的年龄、PSA、PV、DRE和mpMRI结果是重复穿刺活检阳性的独立预测因素。内部验证该模型的AUC值为0.910,同时有较好的校准度。结论我们建立了一个基于mpMRI结果,用于预测前列腺重复穿刺活检结果的列线图模型,经内部验证显示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黄聪纪光杰宋刚王鹤陈宇珂周利群
关键词: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间歇性内分泌治疗的临床观察及其疗效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观察间歇性内分泌治疗在不同分期及分级的前列腺癌患者中的效果,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对45例不同分期及分级的前列腺癌患者进行间歇性内分泌治疗:首先行激素诱导治疗即药物去势和/或抗雄激素治疗,停止治疗的时机为保持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0.2μg/L(ng/mL)水平持续3个月,以后根据每月PSA的检测结果决定是否再行内分泌治疗。随访观察患者治疗的轮数和治疗期及间歇期的时间。根据治疗效果将上述患者分为治疗耐受较好和治疗耐受较差两组,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人口统计学、临床、生化、影像、病理等方面的差异,并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治疗耐受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40.7±13.4个月。45例患者中,41名患者进入第2轮治疗,其中8例患者在第2轮治疗期间进展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8例中7例患者均为T3-4M0或M1期且Gleason评分≥8分。16名患者进入第3轮治疗,其中有14名分期为Ⅲ期以内,有13名患者Gleason评分≤7分。第1到第4周期平均间歇期(分别占第1到第4疗程时间的百分比)分别为8.7±5.4个月(47.1%),8.4±4.9个月(49.3%),7.0±3.4个月(43.7%),3.7±0.6个月(42.5%)。5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骨转移,目前没有患者死亡。按照评价标准将患者分为治疗耐受较好(n=16)与治疗耐受较差两组(n=29),与治疗耐受较差的患者相比,治疗耐受较好的患者Gleason评分较低(P=0.002),PSA值较低(P=0.053),Ⅳ期患者较少(P=0.001)。相反,年龄、有无骨转移、淋巴结转移及有无复发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Ⅳ期患者所占比例是唯一影响治疗的独立相关因素(OR=12.113,95%CI1.330~110.312,P=0.027)。结论:能坚持较多治疗周期的患者多为肿瘤分化较好的Ⅲ期及以内的病患,而较快进展为激素非依赖性的患者多为�
姚林周利群何志嵩李学松宋刚张争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
后腹腔镜下解剖性肾切除术405例经验总结被引量:34
2010年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解剖性肾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规范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术式. 方法回顾性分析后腹腔镜下解剖性肾切除术405例患者资料.男232例,女173例.平均年龄(57.2±14.2)岁.肾癌行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228例,肾盂癌及输尿管癌分别行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96例及49例,肾脏良性疾病致肾功能丧失行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32例.根治性切除在Gerota筋膜外进行,切除界限背侧为Gerota筋膜与侧椎筋膜问、腹侧为Gerota筋膜与肾前融合筋膜间的潜在间隙;良性肾切除则直接切开Gerota筋膜,于Gerota筋膜与肾周脂肪囊问的疏松纤维组织间进行游离.在肾脏外周数个相对无血管平面间进行分离、切割,完整切除肾脏、肾周脂肪囊. 结果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和单纯肾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132±48)min,肾盂癌和输尿管癌平均手术时间(245±62)min.失血量中位值100(10~2500)ml,术后引流量中位值150(0~1152)ml.输血15例(3.70%),输血量中位值400(400~1650)ml.中转开放4例(0.99%),黏连严重2例,肾蒂暴露困难及出血各1例.平均拔管时间(3.9±1.8)d,术后平均进食时间(2.7±1.2)d,术后平均住院日(8.6±3.8)d. 结论后腹腔镜下解剖性肾切除术利用后腹腔镜下的放大优势,在肾脏周围的数个相对无血管平面进行游离,解剖层次清楚,符合外科原则,手术时间短,出血量较少,术后引流量较少,是后腹腔镜下肾切除的首选术式和发展方向.
周利群宋刚姚鲲何志嵩李宁忱宋毅王刚席志军吴士良张晓春金杰郝金瑞潘柏年郭应禄
关键词:肾切除术解剖学腹腔镜腹膜后间隙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成功完成1例单孔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2010年
宋刚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后腹腔镜单孔腔镜手术麻醉科
核小体结合蛋白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和意义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通过检测核小体结合蛋白1(NSBP1)在膀胱癌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膀胱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PCR检测NSPB1在20例膀胱癌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中RNA水平的表达差异,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NSBP1在80例膀胱癌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SBP1在20例膀胱癌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差异。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组织的逆转录PCR和Western blot的结果,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种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率的差异。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验证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与膀胱癌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膀胱癌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中,NSBP1的mRNA平均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55±0.146和0.411±0.111(t=5.647,P<0.01)。膀胱癌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阳性率、弱阳性率和阴性率分别为58.8%(47/80)、26.2%(21/80)和15.0%(12/80),正常膀胱黏膜组织染色均为阴性,两种组织的染色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χ2=66.55,P<0.01)。Western blot提示两种组织中NSBP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27±0.044和0.089±0.019(t=5.615,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NSBP1的表达与膀胱癌的病理分期及组织学分级存在正相关(P<0.01)。结论NSBP1在膀胱癌中高表达,其表达与膀胱癌的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可能参与了膀胱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姚鲲周利群李学松宋刚宋毅李宁忱何志嵩
关键词:膀胱肿瘤基因表达
肾嗜酸细胞瘤26例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10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6例肾嗜酸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病理特征以及长期随访结果和预后。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5±14)岁,肿瘤平均最大径(4.1±1.3)cm,肿瘤平均体积(24±21)cm3。所有病例都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5例行肾部分切除术,21例行肾根治性切除术。平均随访(47±34)个月(4~144个月),无复发、进展或死亡病例。结论肾嗜酸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肾脏良性肿瘤,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肾脏肿物穿刺活检是术前获得肾嗜酸细胞瘤病理诊断的惟一方法。肾嗜酸细胞瘤的预后良好,保留肾单位的手术或者射频消融、冷冻消融等微创治疗也许能取得满意效果。
刘佳林建韩文科金杰何群宋刚谌诚
关键词:肾切除术导管消融术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