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伟国

作品数:124 被引量:541H指数:12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5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9篇轻工技术与工...
  • 69篇化学工程
  • 23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8篇发酵
  • 22篇选育
  • 19篇棒杆菌
  • 17篇诱变
  • 17篇谷氨酸棒杆菌
  • 17篇发酵条件
  • 17篇产生菌
  • 15篇育种
  • 14篇酵母
  • 11篇氨酸
  • 10篇发酵液
  • 9篇响应面
  • 9篇黄色短杆菌
  • 9篇L-精氨酸
  • 9篇L-缬氨酸
  • 8篇代谢工程
  • 8篇诱变育种
  • 8篇生物合成
  • 8篇L-丝氨酸
  • 7篇曲霉

机构

  • 123篇江南大学
  • 5篇教育部
  • 2篇光明乳业股份...
  • 2篇中粮生物化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江苏汉邦科技...
  • 1篇上海大陆酿造...

作者

  • 123篇张伟国
  • 24篇徐建中
  • 19篇钱和
  • 14篇葛向阳
  • 6篇韩梅
  • 5篇严为留
  • 4篇张义萍
  • 4篇郭燕风
  • 4篇高伟
  • 4篇康传利
  • 3篇秦浩
  • 3篇卢发
  • 3篇杨梅
  • 3篇陈青山
  • 3篇刘清华
  • 3篇程功
  • 3篇刘冬冬
  • 3篇刘立明
  • 3篇鲁洋
  • 2篇贾全栋

传媒

  • 18篇食品与生物技...
  • 15篇食品工业科技
  • 12篇食品与发酵工...
  • 11篇微生物学通报
  • 9篇生物技术
  • 8篇生物加工过程
  • 6篇无锡轻工大学...
  • 5篇工业微生物
  • 5篇2004年氨...
  • 4篇第四届全国发...
  • 3篇发酵科技通讯
  • 3篇2005年全...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2篇微生物学报
  • 2篇食品与机械
  • 2篇化工进展
  • 1篇氨基酸和生物...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酿酒科技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5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7篇2016
  • 4篇2015
  • 9篇2014
  • 6篇2013
  • 10篇2012
  • 14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11篇2008
  • 5篇2007
  • 11篇2006
  • 9篇2005
  • 7篇2004
  • 1篇2003
1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曲霉产菊粉酶菌株的选育及培养基优化被引量:3
2014年
为获得高产菊粉酶的黑曲霉菌株,以Aspergillus niger YH-1为出发菌株,经过亚硝基胍(NTG)诱变,以高温高菊芋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梯度驯化,选育出一株产菊粉酶菌株YH-3,并运用响应面实验方法对该菌株的培养基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培养基组成:菊芋粉25.2 g/L、豆饼粉40 g/L、蔗糖酯4.9 g/L、NaCl 5.5 g/L。发现内切菊粉酶活力(I)由60.9 U/mL提高到165.0 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7倍。研究证明蔗糖酯对于黑曲霉YH-3发酵产菊粉酶是一种有效的促进剂。
徐艳新张伟国葛向阳
关键词:黑曲霉驯化菊粉酶诱变响应面
纳豆芽孢杆菌发酵液中嘌呤碱基的检测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反相离子对色谱法对纳豆芽孢杆菌发酵液中的嘌呤碱基进行检测,优化后的检测条件为:色谱柱,Hitachi La Chrom C18(4.6mm×250mm,5μm);紫外检测波长254nm;流动相:甲醇∶四丁基氢氧化氨∶乙酸∶水=10∶1.485∶1.485∶987.03(v/v/v/v);流速:0.7mL/min;柱温:25℃。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标准曲线良好:A、G、H、X四种嘌呤碱基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5~20.0、1.0~50.0、1.0~50.0、0.5~20.0mg/L,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1,方法回收率为96.9%~102.4%。基于优化后的检测方法,检测得出纳豆发酵前后发酵液中总嘌呤含量分别为41.33、84.99mg/L,说明嘌呤碱基含量在发酵过程中有所增加。
鲁洋钱和张伟国严为留
关键词:反相离子对色谱法纳豆芽孢杆菌液态发酵
利用根霉和酿酒酵母转化生玉米粉为高浓度酒精被引量:10
2007年
利用从自然界中新分离得到的生淀粉酶产生菌-根霉W-08,并首次采用固态和液态相结合的培养方法,使生淀粉糖化酶活量达到72IU/mL,然后以生玉米粉为底物,利用根酶W-09和酿酒酵母Z-06采用同步糖化与发酵工艺,30℃,48h,发酵醪酒精浓度达到21%(V/V),转化率为理论转化率的94.5%。
葛向阳王丽森张伟国
关键词:酒精糖化酶根霉酿酒酵母
供氧对L-异亮氨酸分批发酵的影响被引量:10
2001年
对黄色短杆菌L 异亮氨酸高产菌XQ 4 (AHVrAECrSucgSGrEthrα ABrIleHxr)分批发酵供氧需求进行了研究 .在 2L台式发酵罐中进行分批发酵 ,当体积传氧系数 (Kla)为 385h 1左右时 ,供氧比较适宜 ,在 138g/L的葡萄糖溶液中可产生 2 3.5 g/LL
张伟国陈坚伦世仪
关键词:L-异亮氨酸分批发酵黄色短杆菌
高产L-乳酸干酪乳杆菌的选育及发酵条件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以一株产L-乳酸的干酪乳杆菌G-02为出发菌,采用硫酸二乙酯(DES)和亚硝基胍(NTG)进行诱变,利用高温高糖培养基选育出一株L-乳酸发酵活力较强的菌株G-04。并且对该株菌7L发酵罐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溶氧、中和剂、补料方式对发酵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发酵条件下,该菌株可积累L-乳酸浓度达到188g/L,糖转化率大于90%,发酵周期小于44h。
秦浩张伟国葛向阳康传利
关键词:L-乳酸菌种选育干酪乳杆菌发酵条件
ARTP诱变选育高产海藻糖菌株及酶促反应条件优化被引量:2
2017年
以实验室保藏的节杆菌属菌株Arthrobacter sp.SH为出发菌株,经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选育后,筛选到一株以淀粉为原料Tre Y-Tre Z途径生产海藻糖的高产突变菌株Arthrobacter sp.SH-52。该突变菌株酶催化能力达到129.6 U/m 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46.1%。对菌株Arthrobacter sp.SH-52的酶促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酶促反应最适温度45℃,最适反应时间30 h,最适初始p H 6.5,最适底物为浓度20%的淀粉液化液(DE值为11.9)。经酶促反应优化后,采用未经纯化的粗酶液进行催化,转化率达到37.6%。实验结果表明ARTP诱变是选育高酶活海藻糖生产菌的有效方法,研究结果对工业化生产海藻糖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田成福张伟国徐建中刘冬冬史仲平
关键词:海藻糖
L-苏氨酸工业研究进展
L-苏氨酸是哺乳动物必需氨基酸,因此在工业上有广泛的推广应用,有着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生产L-苏氨酸的主要方法是微生物发酵法.提高L-苏氨酸产量最基本的解决方法是开发高生产率和稳定性的优良微生物菌株,同时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王颖妤徐建中张伟国
关键词:生产管理
一株产甲萘醌-7(MK-7)菌的分离鉴定及产物合成条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本文从豆豉中分离出了一株高产MK-7的菌株并对其进行了鉴定,同时对该菌合成MK-7的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在参照《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并根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并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该菌属于解淀粉芽孢杆菌。该菌合成MK-7的最佳条件为:发酵温度37℃、装液量为30 m L/250 m L、接种量为2%和摇瓶培养时间为3 h。研究发现,菌株Y-2合成的MK-7主要存在于细胞内。以上结果可为基于菌株Y-2选育高产MK-7菌株和实现MK-7的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
徐建中王颖妤严为留张伟国
关键词:解淀粉芽孢杆菌
产丁二酸谷氨酸棒状杆菌基因缺失代谢工程菌株的构建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提高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ATCC13032厌氧条件下的丁二酸产量,并降低发酵产物中副产物的含量。【方法】以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ATCC13032为出发菌,首先敲除乳酸形成的关键酶乳酸脱氢酶基因(ldh),构建ldh缺失株谷氨酸棒状杆菌ATCC13032Δldh;然后以缺失株谷氨酸棒状杆菌ATCC13032Δldh为出发菌,敲除该菌的丙酮酸脱氢酶系的E1p酶基因(aceE),构建一株双缺失突变菌株谷氨酸棒状杆菌ATCC13032ΔldhΔaceE。【结果】与供试菌比较,谷氨酸棒状杆菌ATCC13032Δldh的丁二酸产量和转化率分别提高了94.9%和32%,并且主要的副产物乳酸产量由出发菌产量的63.5 g/L降低到很微量的程度。丙酮酸脱氢酶的失活并不能完全消除副产物乙酸的形成,但乙酸的产量较ATCC13032Δldh降低了37.9%,丁二酸的产量略有提高。【结论】该重组菌具有较强的丁二酸生产工业化潜力,并且该研究方法为微生物代谢育种提供参考。
刘学胜贾全栋张伟国
关键词:谷氨酸棒状杆菌丁二酸基因敲除
发酵过程优化与控制技术
发酵工程发酵工业产品发酵工业产品生产研究中国发酵工业一一优势过去十年成就中国是发酵工业大国生产规模大酱油.醋.啤酒等产量世界第一 一抗生素,如青霉素等产量世界第一维生素C(10-13万吨).氨基酸(味精240万吨.赖氨酸...
张伟国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