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艳梅

作品数:14 被引量:131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地震
  • 5篇冰盖
  • 4篇形变
  • 3篇差分干涉
  • 3篇差分干涉测量
  • 2篇地表形变
  • 2篇遥感
  • 2篇重轨
  • 2篇南极冰
  • 2篇南极冰盖
  • 2篇南极地区
  • 2篇雷达差分干涉...
  • 2篇极冰
  • 2篇极地区
  • 2篇DINSAR
  • 2篇ENVISA...
  • 2篇INSAR
  • 2篇长波辐射
  • 2篇大地震
  • 1篇地壳

机构

  • 9篇中国地震局地...
  • 8篇中国科学院
  • 6篇武汉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作者

  • 14篇张艳梅
  • 8篇程晓
  • 3篇李斐
  • 3篇方颖
  • 2篇邵芸
  • 2篇江在森
  • 1篇黄华兵
  • 1篇廖明生
  • 1篇王武星
  • 1篇王显威
  • 1篇李震
  • 1篇鄂栋臣
  • 1篇刘德富
  • 1篇惠凤鸣
  • 1篇李秀红
  • 1篇虢建宏
  • 1篇郭子祺
  • 1篇刘岩
  • 1篇詹志飞
  • 1篇荆凤

传媒

  • 2篇测绘通报
  • 2篇地震
  • 2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极地研究
  • 1篇遥感信息
  • 1篇遥感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2007环境...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日本9.0级大地震前长波辐射异常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日本Mw9.0地震前长波辐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8月在大范围的西太平洋海域,出现一个自北向南逐渐增强的季节性高温条带,该条带从日本海沟中北段开始,一直向南延伸到伊豆—小笠原海沟.同时日本海沟的地壳垂直运动自2010年8月份开始出现季节性运动消失的异常现象.这两种现象同时出现是否表明地球物理场在大地震发生前可能出现异常?地震发生前半年时间出现的热异常条带是否与此次地震有关?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
方颖张艳梅
关键词:日本地震长波辐射
基于雷达差分干涉技术的地震形变场测量研究
本文围绕差分干涉雷达技术测量地表形变的原理、方法,详细分析了干涉处理的计算流程和模型。选取在我国境内发生的国际上影响很大的玛尼7.9级地震(1997年11月8日)和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2001年11月14日)震区作为...
张艳梅
关键词:雷达干涉测量玛尼地震
文献传递
改进的南极洲陆地卫星影像镶嵌图被引量:4
2013年
研究改进LIMA数据处理方法,使用1073景Landsat7-ETM+数据制作了改进的南极洲陆地卫星影像镶嵌图.改进的镶嵌图较LIMA的优势体现在影像处理流程的3个方面:(1)DN值饱和溢出调整采用更高精度的线性回归方法;(2)利用每个像元的经纬度和影像中心点的拍摄时间逐像元计算太阳高度角,提高了太阳高度角的计算精度;(3)选择了更有效的GS融合方法,将更多的波段(波段5和7)加入融合产品的制作,在南极地类识别上优势更加明显.另外,以16bit进行存储的行星反射率产品很好的保持了冰雪表面的高辐射分辨率.从目视效果、信息熵以及分类等方面与LIMA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数据具有明显的优势.
惠凤鸣程晓刘岩张艳梅YuFang YE王显威Zhan LI王坤詹志飞虢建宏黄华兵李秀红郭子祺宫鹏
关键词:陆地卫星冰盖遥感
南极地区SSM/I微波辐射计亮温时间序列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简单介绍了微波辐射的原理与应用现状,利用美国国防气象卫星计划DMSP F系列卫星携带的SSM/I辐射计南极地区极投影网格亮温数据进行了分析与处理。结合微波亮温等温线图和南极等高线图分析了南极地区亮温分布的特点。选取8个特征区域,对1992-2000年的日亮温数据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分析了冰盖和冰架的亮温特性、季节和年度变化、短期波动等特征。研究表明南极大陆外围冰架和南极半岛地区的亮温呈增高趋势,而内陆冰盖地区则保持相对稳定;揭示了近年来随全球气候的变暖,南极冰架和南极半岛的融化正在加剧的趋势。
程晓张艳梅李震邵芸
关键词:SSM/I微波辐射计亮温时间序列分析冰盖
在PC机上运行GAMIT/GLOBK软件包被引量:22
2003年
GAMIT/GLOBK(GPSATMIT)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等机构研究开发设计在UNIX平台工作站上运行的一种用于GPS数据处理的软件 ,其在处理长基线和连续时段的静态定位GPS数据方面有很多的优点。一般是由客户机远程登陆到工作站上进行解算 ,近期也推出了面向微机的版本。笔者在进行南极GPS数据处理的过程中 ,进行了GAMIT/GLOBK在PC机上运行的实践 ,取得了成功。
程晓张艳梅鄂栋臣邵芸
关键词:PC机LINUXGPS全球定位系统
基于SRTM DEM的二路重轨DINSAR地震形变探测——以2001年昆仑山口西M_S8.1大地震震中为例被引量:8
2005年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能够精确测量雷达视线向的地表形变量的特性,使其成为一种新兴的地表形变遥感测量方法。2001年11月14日发生的昆仑山口西8.1级大地震是近50年来发生在我国大陆的最大规模地震。地震造成的断裂带长度约350 km。文中以断裂带最西端的震中地区为实验区,选取多时相ERS-2 SAR影像和航天飞机SRTM DEM数据,采用二路重轨雷达差分干涉处理方法提取了地震形变信息并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外部DEM的二路差分方法在地形起伏大的高山地区较为有效,且昆仑山地震太阳湖南侧地震破裂带是左旋性质的。
张艳梅程晓李斐廖明生
关键词:雷达差分干涉测量地震形变昆仑山口西地震
昆仑山口西8.1级大地震震后库赛湖地区多时相InSAR地表形变遥感探测被引量:2
2010年
利用2003年~2007年间14景欧空局ENVISAT ASAR卫星数据,结合SRTM DEM数据,采用多时相SAR协同配准方法进行二路干涉处理,对2001年11月昆仑山口西8.1级大地震宏观震中—库赛湖地区的地表形变场进行了多时相探测。结果表明:①多时相InSAR技术能够对位于高海拔山区的东昆仑断裂带库赛湖段的地表形变实施连续监测;②震后发震断裂带的调整活动经历了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2003年~2004年、2005年9月至2006年2月相对活跃,调整幅度较大,2004年11月至2005年9月间调整较小;③2006年~2007年发震断裂带地区活动逐渐减弱。
张艳梅程晓
关键词:震后形变INSAR多时相遥感
汶川8.0级大地震的长波辐射征象被引量:26
2009年
文中分析了汶川8.0级地震发生前,卫星遥感射出长波辐射(OLR)信息场的中期(年)、短期(月)和临震(日)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通过计算发现该地震震中区附近的OLR信息有异常增强的现象,这种现象可作为诊断强震蕴育地区的一种指征。
康春丽张艳梅刘德富荆凤
基于ASTER立体像对提取数字高程模型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2
2004年
ASTER是一种新型高分辨率多光谱传感器,其在可见光波段的准实时立体像对获取模式可以用于地面数字高程模型的提取。介绍ASTER立体像对提取DEM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流程,并利用ASTER立体影像进行南极内陆冰盖DEM提取的试验,取得较好的结果,为今后ASTER数据在此方面的应用提供示范。
李斐张艳梅程晓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DEM冰盖立体影像ASTER多光谱
ENVISAT ASAR重轨INSAR用于东南极冰盖格罗夫山角峰地区冰流探测的初步结果被引量:5
2006年
由于可以探测到视线向的微小形变量,重复轨道雷达干涉测量(INSAR)成为探测极地冰流的有效手段。基于ERS-1/2 SAR影像的INSAR已经成功获取了南北极许多地区的冰流信息。采用最新的ENVISAT ASAR影像,利用干涉方法获得了东南极内陆格罗夫山地区的首幅ASAR干涉条纹图(其中包括地形信息和冰流信息)。其与利用该地区1996年ERS-1和JERS-1数据所获得的干涉条纹进行对比表明,在格罗夫山角峰群内分布有两个冰流子系统,且状态较为稳定,ENVISAT ASAR数据在冰盖干涉测量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应用潜力。
程晓张艳梅
关键词:ASAR冰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