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在森

作品数:275 被引量:1,779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5篇期刊文章
  • 77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6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145篇地震
  • 74篇地壳
  • 73篇形变
  • 57篇GPS
  • 41篇块体
  • 38篇断层
  • 29篇地壳运动
  • 24篇强震
  • 23篇青藏块体
  • 22篇东北缘
  • 22篇震前
  • 22篇北缘
  • 21篇断裂带
  • 21篇最小二乘配置
  • 21篇裂带
  • 20篇地震前
  • 19篇地壳形变
  • 17篇反演
  • 16篇地震活动
  • 16篇断层形变

机构

  • 181篇中国地震局
  • 162篇中国地震局地...
  • 32篇中国地震台网...
  • 22篇中国地震局地...
  • 18篇国家地震局
  • 10篇四川省地震局
  • 7篇河北省地震局
  • 6篇武汉大学
  • 5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山东省地震局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日本九州大学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北京市地震局
  • 1篇福建省地震局
  • 1篇青海省地震局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作者

  • 275篇江在森
  • 79篇武艳强
  • 70篇王双绪
  • 65篇张希
  • 39篇刘晓霞
  • 32篇陈兵
  • 30篇张晓亮
  • 30篇方颖
  • 28篇赵静
  • 28篇魏文薪
  • 27篇杨国华
  • 23篇邹镇宇
  • 18篇牛安福
  • 16篇祝意青
  • 14篇王琪
  • 13篇陈文胜
  • 12篇张四新
  • 12篇王敏
  • 12篇张晶
  • 11篇崔笃信

传媒

  • 40篇大地测量与地...
  • 18篇地震
  • 17篇国际地震动态
  • 16篇中国地震
  • 15篇地球物理学报
  • 14篇地震学报
  • 13篇地震研究
  • 11篇地壳形变与地...
  • 8篇武汉大学学报...
  • 6篇西北地震学报
  • 5篇地震地质
  • 5篇高原地震
  • 4篇地球物理学进...
  • 4篇2014年中...
  • 4篇中国地震学会...
  • 3篇四川地震
  • 3篇地震地磁观测...
  • 3篇中国八级大震...
  • 3篇庆祝中国地震...
  • 3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7篇2019
  • 9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12篇2015
  • 19篇2014
  • 9篇2013
  • 16篇2012
  • 9篇2011
  • 8篇2010
  • 14篇2009
  • 6篇2008
  • 23篇2007
  • 10篇2006
  • 17篇2005
  • 12篇2004
  • 16篇2003
2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富里叶本征变换的数值方法研究及其在地震序列谱分析中的应用
1997年
对富里叶本征变换(FET)的数值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详细分析了本征基厄米函数的数值特性.采用非等间隔采样的高斯-厄米积分法计算本征系数an,取得良好结果.通过对基本信号函数幅频特性的讨论,证明本文所采用的数值方法具有精度高,计算量小的特点.最后,利用本方法对地震活动性资料进行拟实时FET分析,初步探讨了FET应用于地震预报工作的可行性。
陈兵郑治真江在森
关键词:地震
2016年门源M_(S) 6.4地震震前短期微动态位移特征
2022年
1研究背景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块体向大陆内部扩展的前缘部位。该区遍布第四纪活动逆冲断裂、走滑断裂和活动褶皱,地壳水平向长趋势运动以NEE向运动为主,新生代以来构造变形强烈,受挤压缩短和左旋剪切作用,历史上发生多次7级以上地震。2016年1月21日,青海省门源县附近(37.68°N,101.62°E)发生M_(S) 6.4地震,震中距西宁西北约115 km,震源深度11.5±2.0 km,地震导致600户房屋受损,9人避险时受轻伤,各项经济损失预计达7600万元,未造成人员死亡。
冯蔚江在森
关键词:GNSS微动态
华北地区应变潮汐加卸载响应比研究
地震观测研究表明,地震孕育过程是一个非线性、不可逆的过程,震源区介质的加载响应不同于卸载响应,这种加载响应与卸载响应的差别可以定量地刻画地震的孕育过程。基于此物理概念,尹祥础提出
刘晓霞江在森
文献传递
断裂带变形分析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和小震精定位结果,对小江断裂带3条断层参数地质分段进行合理选取,并设定一定的差异范围,利用GPS区域网资料分析各断层段的变形状态。结果表明,断层参数的设定对反演结果影响很大(导致断层的位错量差异高达3 mm)。在断层参数难以确定的情况下,扫描线段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断层的变形状态。
方颖江在森
关键词:断层参数小江断裂GPS
昆仑山地震前后基线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应用中国地壳观测网络GPS基准站连续观测资料,研究了昆仑山地震前后基线长度及方向的变化特征;根据昆仑山地震破裂方向,讨论了不同方位基线变化特征的差异性,并从理论上探讨了基线长度与基线方向变化的灵敏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当基线方向与地震破裂方向近于一致时,基线长度的灵敏性要高于基线方向的灵敏性;2)当基线方向与地震破裂方向近于垂直时,基线方向的灵敏性要高于基线长度的灵敏性;3)当基线方向与地震破裂方向成45°时,基线长度和基线方向在震前有可能发生显著的变化。
闫伟牛安福江在森A Ponomarev
关键词: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GPS基线长度位错
利用GPS时间序列分析汶川震后形变时空分布特征
<正>1.研究内容GPS时间序列在震后地壳形变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解算获得的震后13个科考站和相邻块体上连续站的GPS时间序列单日解中含有各种噪声,采用欧拉滤波算法获取欧拉结果,以便消减较完整的共模误差提高信噪比...
熊小慧江在森武艳强王启欣
文献传递
芦山地震同震位错反演研究
<正>2013年4月20日,位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雅安市芦山县发生Ms 7.0地震,不仅造成较重灾害,也引起地震同行广泛的关注。首先,此次地震与汶川地震同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且时间间隔较短,两次地震的关系也就成了争论的焦...
王启欣江在森武艳强熊小慧
利用GPS数据研究小江断裂带的运动特征与应变积累
<正>小江断裂带构成青藏亚板块和南华亚板块的部分边界,是著名川滇菱形块体东南边界主干断裂。其北起巧家以北,南至建水东南,全长400多km,总体走向南北。小江地震带是云南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震构造带,其主控断裂就是小江地震断...
魏文薪江在森武艳强刘晓霞赵静
关键词:震害预测地震数据小江断裂带
文献传递
汶川8.0级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孕震构造运动特征分析
2014年
根据弹性回跳理论,利用1999至2007年相对中国大陆的三期GPS水平运动速度场资料,着重对每一期跨龙门山断裂带的GPS站点运动速度,在平行龙门山断裂带上的投影速度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以图示和幂函数拟合方式,分析了龙门山断裂带两侧地面相对运动变形情况。结果显示:汶川8.0级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两侧地面相对运动出现了右旋剪切运动,且这种右旋剪切运动受阻于龙门山断裂带。这对于识别判定孕震弹性应变能积累变形异常,进而开展地震预测与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平建军江在森冯向东平彩鹏单连君王夏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GPS汶川8.0级地震
青藏高原东北缘块体边界带现今地壳运动与地震特征
<正>1研究概要 近年启动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项目,以“活动地块动力学假设为主线”提出了建立大陆强震理论的设想,将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作为重点实验区,设立了“青藏块体东北缘活动地块及其边界带地壳运动高分...
王双绪江在森张希张四新
文献传递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