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雪枫

作品数:14 被引量:181H指数:7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肾内科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血液
  • 7篇血液透析
  • 6篇氧化应激
  • 4篇维持性
  • 3篇血液透析患者
  • 3篇透析患者
  • 3篇维持性血液
  • 3篇维持性血液透...
  • 3篇维持性血液透...
  • 3篇抗坏血酸
  • 2篇血透
  • 2篇血透患者
  • 2篇血液净化
  • 2篇炎症
  • 2篇肾病
  • 2篇肾性
  • 2篇肾性贫血
  • 2篇尿毒
  • 2篇尿毒症
  • 2篇贫血

机构

  • 14篇复旦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4篇施雪枫
  • 12篇顾勇
  • 10篇丁峰
  • 9篇薛骏
  • 8篇林善锬
  • 6篇陆福明
  • 6篇朱秋毓
  • 3篇李铭新
  • 1篇余香宝
  • 1篇毛惠娟
  • 1篇王怡
  • 1篇徐雅萍
  • 1篇潘缉圣
  • 1篇胡建明
  • 1篇张树忠
  • 1篇潘俊
  • 1篇陈香美
  • 1篇刘骏峰
  • 1篇陆伟跃
  • 1篇陈为民

传媒

  • 3篇复旦学报(医...
  • 3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年份

  • 2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静脉用右旋糖酐氢氧化铁注射液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随机及多中心对照临床研究被引量:68
2003年
目的 评价右旋糖酐氢氧化铁注射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铁缺乏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159例维持性血透患者,肾性贫血程度:血红蛋白(Hb)60~90 g/L,或红细胞压积(Hct)0.18~0.27,随机分为静脉组与口服组,分别采用静脉注射右旋糖酐氢氧化铁及口服琥珀酸亚铁进行补铁治疗,总疗程8周。检测治疗前后血清铁指标、红细胞相关指标及生化指标,并对不良反应进行监测。结果 (1)共136例完成本研究,其中静脉组70例、口服组6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贫血程度、血清铁指标及EPO用量相匹配。(2)治疗8周时,静脉组Hb及Hct显著升高,分别上升(25.5±18.7)%和(28.9±21.1)%,幅度明显高于口服组[(12.0±16.8)%和(16.7±22.5)%],P<0.001。(3)治疗8周后两组血清铁蛋白(SF)与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静脉组升高幅度[SF(316.0±398.0)%,TSAT(89.7±99.0)%】明显高于口服组[SF(157.0±454.0)%,TSAT(35.2±57.0)%】,P<0.001。(4)治疗8周后静脉组血清白蛋白及血清钾较治疗前升高,白蛋白由(36.9±5.2)g/L升至(39.3±5.9)g/L,血清钾由(4.8±0.8)mmol/L升至(5.1±0.9)mmol/L,P<0.01。两组治疗前后血WBC及其它生化指标均相近。(5)静脉组4例有不良反应,1例出现药物相关皮疹,停药后消失,1例轻微心悸,2?
杨莉王梅潘缉圣陈香美李文歌王笑云赵卫红余香宝毛惠娟胡建明顾勇薛骏施雪枫姚建王一新张政
关键词:静脉给药
CVVH疗法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脓毒血症患者内皮功能损伤标志物的影响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初步探讨连续血液净化疗法CBP(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及脓毒血症(Sepsis)患者内皮功能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肾内科15例SIRS或伴Sepsis患者,分别留取CVVH(continuous venous-venous homofiltrtion,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前后的血浆,直接检测血栓调节蛋白(sTM,soluble thrombomodulin)、E-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浓度。APACHⅡ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临床转归:8名SIRS组患者,CVVH治疗后第4天APACHⅡ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而7名Sepsis组患者的APACHⅡ评分更加恶化。SIRS组患者血浆sTM、sICAM-1、sE-选择素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epsis组患者血浆sTM、sICAM-1、sE-选择素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和SIRS组(P<0.01);CVVH治疗后1周,SIRS组患者sTM、sE-选择素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Sepsis组患者无明显降低(P>0.05)。结论SIRS/Sepsis患者内皮细胞存在明显的激活和损伤,CVVH治疗能部分改善SIRS患者内皮细胞功能,而对Sepsis患者效果不佳。
薛骏刘骏峰李铭新施雪枫丁峰陆福明顾勇林善锬
关键词:血栓调节蛋白细胞黏附分子E-选择素
大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透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观察大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rHuEPO)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 0 0 2年 2 8月期间在上海市 2 4个血透中心的 2 0 3例 (男 10 4例 ,女 99例 )血透肾性贫血患者 ,予rHuEPO 1万U ,qw ,sc ,当Hb迅速升至 10 0g·L-1时可酌情减量至每 2wk 1次 ,甚至更少 ,观察 2 0~ 2 4wk。共 185例完成验证 ,按初始Hb (Hb0 )分为A组 (5 0g·L-1≤Hb0 <70g·L-1) ,B组 (70g·L-1≤Hb0 <90g·L-1)和C组 (Hb0 ≥ 90g·L-1) ;又按透析龄分为a组 (<3mo) ,b组 (≥ 3mo ,<6 0mo)和c组 (≥ 6 0mo)。结果 :治疗后A ,B和C组的Hb均有增加 ,各组的有效率分别为 6 7.5 % ,85 .7%和 89.8% ,平均有效率为 81.6 % ;各透析龄组的Hb也有增加趋势。 16例患者于wk 4~ 12将rHuEPO减量为每 2wk 1次 ,Hb并无显著降低。验证过程中有 16例患者发生 2 2次药物不良事件 ,主要表现为高血压、头痛等 ,但与rHuEPO相关程度较低。结论 :大剂量rHuE PO可有效纠正血透患者肾性贫血 。
顾勇施雪枫
关键词: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血透患者肾性贫血安全性
维持性血透患者氧化应激指标的研究与评价被引量:26
2002年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透 (MHD)患者氧化还原指标的水平及在血透过程中的变化 ,试图建立一套反映患者体内氧化应激状态的检测方法 ,并对其临床价值作初步评价。方法 选择MHD患者 4 9例、健康人 18名 ,检测其血浆总抗坏血酸 (TAA)、脱氢抗坏血酸 /总抗坏血酸 (DHAA/TAA)、维生素E、晚期蛋白质氧化产物 (AOPP) ,血浆和红细胞丙二醛 (MDA)等氧化还原标志物并进行比较 ;监测在血透过程中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 ;对血浆AOPP、MDA及C反应蛋白 (CRP)做相关分析。结果 MHD患者血浆MDA、AOPP浓度均较正常人为高 (6 .8± 2 .2 μmol/Lvs 3.9± 0 .5 μmol/L ,P <0 .0 5 ;395 .2± 98.7μmol/Lvs 182 .3± 4 3.0 μmol/L ,P <0 .0 1) ,AOPP的增高尤为显著 ,而血浆抗坏血酸、维生素E及红细胞中MDA含量与健康人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血透过程中患者血浆TAA逐渐降低 ,AOPP、MDA值却有所升高 ,透析前、后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其余指标均未见明显改变。MHD患者血浆AOPP、MDA及CRP三者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结论 维生素族含量易受内、外源性因素干扰 ,变化范围较大 ,而以血浆AOPP和MDA作为反映MHD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指标更为可靠、稳定。
施雪枫丁峰顾勇朱秋毓薛骏林善锬
关键词:血液透析氧化应激终末期肾病
尿毒症与氧化应激被引量:11
2002年
施雪枫顾勇丁峰
关键词:尿毒症氧化应激病理
维生素C透析液血液透析滤过对氧化应激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维生素C透析液在血液透析滤过(HDF)中的应用对改善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血液净化中心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10例进行自身交叉对照研究,分别测定常规透析液和VitC透析液HDF治疗前后血浆总抗坏血酸(TAA)、维生素E(VitE)、高级蛋白质氧化产物(AOPP)、血浆和红细胞丙二醛(MDA)等氧化还原指标。应用B超检测流量依赖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FDD)。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孵育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泌或表达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单核细胞趋化分子1(MCP-1)的水平。结果常规HDF治疗后,血浆TAA、VitE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VitC透析液HDF治疗后,血浆TAA较治疗前显著升高[(39.48±27.63)比(222.18±90.09)μmol/L,P〈0.01],但VitE水平仍较治疗前显著下降[(6.80±2.08)比(4.54±2.39)μmol/L,|P〈0.05]。常规HDF治疗后,肱动脉反应性舒张最大直径增长率(%)和最大流量增长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14.3±5.35比8.96±2.66,P〈0.01;67.82±32.32比33.34±15.23,P〈0.05)。VitC透析液HDF治疗后,上述指标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44±5.49比11.42±8.61,60.29±38.15比70.53±56.05,P均〉0.05)。常规HDF治疗后的血清孵育HUVEC 24 h上清液中,sICAM-1、MCP-1浓度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而VitC透析液HDF治疗对HUVEC分泌sICAM-1、MCP-1无显著影响。结论常规HDF治疗由于大量抗氧化剂VitC的丢失,对MHD患者的内皮细胞功能有一定程度损伤。VitC透析液HDF治疗可减轻氧化应激对内皮细胞功能的损伤。
薛骏张树忠朱秋毓施雪枫陈为民王怡丁峰陆福明顾勇林善锬
关键词:血液透析滤过抗坏血酸氧化应激内皮细胞
抗坏血酸透析液和脂质体透析液在血液净化中的初步应用
该文研究尿毒症或维持性血透(MHD)患者体内氧化产物生成和还原系统防御功能之间失平衡导致“氧化应激”状态,引起各种尿毒症远期并发症,而血液透析(以下简称血透)在其维持和加重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于是各种针对透析过程的抗氧化...
施雪枫
关键词:氧化应激抗坏血酸血液透析
文献传递
抗坏血酸透析液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氧化应激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观察应用抗坏血酸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并与经静脉途径补充抗坏血酸进行比较。方法(1)单次透析:8例MHD患者进行3次透析,每次为一组,分别为①对照组(con-trol);②静脉抗坏血酸(iv-AA)组;③透析液抗坏血酸(D-AA)组:使用含抗坏血酸2g/L的浓缩酸性透析液(A液)。每小时取血标本测定血浆总抗坏血酸(TAA)、脱氢型抗坏血酸/总抗坏血酸(DHAA/TAA)、维生素E(VitE)、血浆与红细胞丙二醛(MDA)。(2)抗坏血酸透析4周:23名MH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和试验组(n=11,使用含抗坏血酸0.8g/L的浓缩A液)。检测两组对象试验前、4周后的上述氧化应激指标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高级蛋白质氧化产物(AOPP)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铁蛋白(SF)、血液学指标。结果(1)透析过程中对照组血浆TAA水平逐渐降低,血浆MDA值升高[透析后(8.47±3.45)μmol/Lvs透析前(5.12±1.15)μmol/L,P<0.05]。静脉注射抗坏血酸后血浆TAA呈现浓度峰值而DHAA/TAA相应降低,随即TAA下降,至透析结束时回复至透前水平。D-AA组中血浆TAA水平基本保持稳定,近透析结束时血浆VitE略升高[透析后(26.7±2.8)μmol/Lvs透析前(22.4±0.9)μmol/L,P<0.001]。(2)观察4周后试验组的血浆TAA水平增高[试验后(83.8±56.5)μmol/Lvs试验前(32.6±25.2)μmol/L,P<0.05]。血浆oxLDL在试验组降低[试验前(27.4±13.3)mg/dLvs试验后(16.8±9.5)mg/dL,P<0.05]。结论血透过程中大量抗坏血酸丢失,患者的氧化应激程度加重。静脉补充抗坏血酸或应用抗坏血酸透析液均能减少其损失,削弱氧化应激,但后者的抗氧化作用更趋于平稳缓和。
丁峰施雪枫顾勇朱秋毓薛骏林善锬
关键词:血液透析氧化应激抗坏血酸
危重病人的血液净化治疗
顾勇丁峰薛骏陆福明林善锬李铭新张明朱秋毓施雪枫徐雅萍
该课题应用CRRT技术治疗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患者,证实高容量CVVH能清除大量炎症因子,改善血流动力学,为治疗MODs的较佳方法。推测高容量CVVH可能通过调整全身及局部炎症反应网络而改善急性肺损伤犬的心肺...
关键词:
关键词:血液净化危重病
糖尿病肾病的药物治疗被引量:8
2004年
施雪枫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药物治疗DN并发症血糖血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