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奕 作品数:20 被引量:143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科委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髋部骨折术后疼痛管理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通过对髋部骨折术后患者进行疼痛评价,分析术后疼痛与骨折类型、手术方式、镇痛方法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完善髋部骨折术后疼痛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83例髋部骨折根据镇痛方法分成3组:①帕瑞昔布组;②塞来昔布组;③安慰剂组。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4组:①空心钉内固定组;②DHS内固定组;③髓内钉内固定组;④髋关节置换组。比较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3 d的疼痛缓解程度,并发症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患者的年龄及骨折类型对髋部骨折术后疼痛的影响有限,DHS和髓内钉内固定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比空心钉内固定和关节置换组要高;帕瑞昔布组在术后疼痛强度、疼痛缓解程度以及满意度方面与塞来昔布组和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重视使用DHS和髓内钉内固定髋部骨折术后的疼痛管理,且帕瑞昔布对髋部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确切,具有安全、可靠、起效快的优点。 胡承方 罗从风 陈云苏 张巍 杨光 朱奕关键词:疼痛 髋部骨折 髋关节置换 帕瑞昔布 一种内踝固定钢板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踝固定钢板,包括上钢板和下钢板,所述下钢板包括上半板和下半板,所述上钢板的下端与所述上半板的上端连接,所述上半板的下端与所述下半板的上端连接;所述上钢板设置有第一钉孔;所述上半板设置有第二钉孔,所述第... 孙辉 张彬彬 朱奕 何齐芳 罗从风文献传递 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生物力学特性 被引量:25 2010年 动力髋螺钉(DHS)系统和髓内钉(IMN)系统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常规方法,但对骨质疏松性老年患者会产生很多并发症,这与骨质疏松骨折和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点有关。经皮加压钢板(PCCP)和Talons钢板系统不适合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锁定加压钢板(LCP)-DHS能降低固定失败的危险性,可用于一般情况较差、骨质疏松和骨折稳定性较差患者;Medoff滑动钢板(MSP)具有最好的应力传导优势,但其固定强度较弱。InterTan系统髓内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转子固定钉(TFN)、可膨胀髓内钉等均有较稳定的效果。对于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尤其是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IMN系统优于DHS系统,其手术时间短,创伤较小,更适合于此类人群。 朱奕 张长青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 生物力学 内固定 骨质疏松 双套管持续负压引流治疗闭合性脱套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双套管持续负压引流在闭合性脱套伤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3例闭合性脱套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女11例,男2例;年龄19~57岁,平均32.5岁。所有闭合性脱套伤均为单侧,左侧5例,右侧8例;大转子部5例,大转子及臀部4例,大转子及腰骶部2例,大转子及大腿外侧1例,单纯腰骶部1例。损伤面积,15em x 12cm-45cm x 15cm。除2例延迟诊断者外,其余均在伤后3d内接受手术治疗。手术采用小切口清创引流,术后放置双套管持续负压引流。当24h引流量〈30ml时拔除双套管。愈合标准:损伤局部皮肤无缺血坏死,皮下积液消失,局部触诊皮肤无漂浮感,皮肤与筋膜层之间无相对滑动。结果患者术后4-12d拔除双套管,平均6.3天。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3.7个月。1例患者出现皮肤坏死,经清创、植皮后创面愈合;余12例患者损伤部位的皮下组织均与筋膜层愈合,愈合时间4-10周,平均7.2周。无一例出现深部感染或晚期血源性感染,无全身系统性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置管处切口边缘发生浅表感染,经换药后愈合。结论应用双套管持续负压引流可以有效地治疗闭合性脱套伤,具有安全、微创和经济的优点。 杨光 朱奕 王竞超 姚凌 翟启麟 罗从风关键词:软组织损伤 引流术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二例报道 被引量:1 2010年 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是股骨颈骨折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是术后患者出现髋关节疼痛及进一步发展为骨性关节炎的重要危险因素。文章报道2例股骨颈内固定术后发生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患者的诊治过程,并结合文献进行相关讨论。 殷吉旻 张长青 李广翼 朱奕关键词: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 撞击征 骨性关节炎 髋臼 足内外翻矫正时应该关注踝上截骨术 目的:足内翻或者外翻矫正时,医生通常更多关注足本身的问题,相应采取单关节(距下)、两关节(加跟骰或跟骰加距舟)或三关节融合术。然而即使采用过分切骨融合并结合肌腱转位,仍会残留有内翻、外翻畸形。这种情况多数伴有踝关节畸形,... 康庆林 阮洪江 徐佳 柴益民 朱奕关键词:马蹄内翻足 畸形矫正 外固定 截骨术 一种对传统排钉钢板固定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起加强作用的技术:“magic螺钉”技术的介绍 胫骨平台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劈裂、塌陷和移位,这些都会影响到膝关节的活动和稳定性.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在许多方面始终存在挑战.本文尝试通过在外侧钢板的排钉之外辅助一枚螺钉来增加对后外侧柱骨块的把持力,将这... 孙辉 朱奕 何其芳 张伟 柴益民 张长青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 利用骨盆模型在三维透视导航下行骨盆骨折手术的研究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与二维透视导航相比,在骨盆模型上验证三维透视导航在骨盆骨折螺钉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为其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取24个人工骨盆模型,采用三维透视导航(三维透视导航组)与二维透视导航(二维透视导航组)在骨盆模型的耻骨支、坐骨支及骶髂关节分别置入空心钉。所有模型按1~24的顺序标号,其中单号的左侧和双号的打侧使用三维透视导航,其余使用二维透视导航。比较两组之间的设备注册时间、狱取图像时间、置入螺钉时间、手术总时间及置入螺钉长度等。结果二维透视导航组和二维透视导航组手术总时间平均分别为(34.8±2.9)、(29.8±4.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76,P=0.000);其中设备注册时间平均分别为(1.4±0.3)、(1.5±0.3)min,置入螺钉时间平均分别为(15.9±2.0)、(16.4±2.5)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获取图像时间平均分别为(13.0±1.8)、(8.8±1.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82.P=0.000)。两组置入螺钉长度平均分别为(94.9±7.8)、(87.8±1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31,P=0.000)。二维透视导航组有2例螺钉末端顶破皮质。结论与二维透视导航相比,三维透视导航下行骨盆骨折螺钉固定术,可以提高手术精确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能安全准确地置入尽可能长的螺钉。 胡承方 罗从风 张巍 冯大明 朱奕 杨光关键词:骨盆 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钉 二维透视导航与三维透视导航在骨盆骨折手术中应用的模型研究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在骨盆模型上比较二维透视导航与三维透视导航在骨盆骨折螺钉置入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为指导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在10个骨盆模型上分别采用二维透视导航与三维透视导航的手术方式对双侧耻骨支、坐骨支及骶髂关节置入空心钉,记录60次操作的相关数据。结果二维透视导航手术的平均用时为(45.2±4.6)min,其中设备注册时间(1.6±0.3)min,获取图像时间(8.9±1.0)min,置入螺钉时间(26.6±2.5)min。置入螺钉长度平均为(87.7±11.4)mm,螺钉进入关节腔1次。三维透视导航手术的平均用时为(54.8±3.0)min,其中设备注册时间(1.5±0.3)min,获取图像时间(13.1±1.8)min,置入螺钉时间(26.4±2.4)min。置入螺钉长度平均为(93.7±8.5)mm,没有螺钉进入关节腔。结论导航下行骨盆螺钉固定的手术方式可以提高手术精确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产生。相对于二维透视导航手术,三维透视导航手术虽然延长了手术时间,但为手术提供了更多的帮助,可以在数分钟时间内重建出多平面的三维影像,能使手术医师在第一时间获得骨折复位和内固定的重要信息,特别在骨盆手术中,能为准确置入尽可能长的螺钉发挥重要作用。 胡承方 罗从风 冯大明 张巍 朱奕关键词:骨盆骨折 骨折固定术 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方法的选择策略 被引量:4 2023年 对于计划进行内固定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骨折端良好的对位是内固定稳定和骨折愈合的重要前提。对有移位股骨颈骨折的复位方法相关文献报告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3大类,一是单纯下肢纵向牵引为主,辅以其他如旋转、按压等手法;二是下肢纵向牵引加髋部横向牵引所形成的合力来复位;三是以屈髋垂直牵引为主的复位方法。每种复位方法各有其优势报告,但没有一种方法可以适用所有的骨折移位。本文将文献中的一些经典的复位手法作一简要综述。希望临床医生不要囿于某一复位方法,在临床工作中更应依据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骨折移位特点,分析损伤机制和骨折移位过程,灵活选用针对性的复位方法,以提高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的成功率。 朱晓中 朱奕 梅炯关键词:股骨颈骨折 骨折复位 骨折闭合复位 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