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承方

作品数:38 被引量:781H指数:1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9篇骨折
  • 13篇手术
  • 13篇透视导航
  • 13篇胫骨
  • 12篇微创
  • 10篇胫骨平台
  • 10篇髋臼
  • 10篇固定术
  • 9篇髋臼骨
  • 9篇髋臼骨折
  • 9篇骨折固定
  • 9篇骨折固定术
  • 8篇骨盆
  • 8篇关节
  • 5篇胫骨近端
  • 5篇微创手术
  • 5篇近端
  • 4篇手术治疗
  • 4篇盆骨
  • 4篇微创治疗

机构

  • 36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38篇胡承方
  • 32篇罗从风
  • 20篇曾炳芳
  • 10篇高洪
  • 8篇周凯华
  • 6篇张巍
  • 6篇姜锐
  • 4篇陈健
  • 4篇仲飙
  • 3篇孙辉
  • 3篇朱奕
  • 3篇张长青
  • 3篇罗莉
  • 2篇冯大明
  • 2篇范鑫斌
  • 2篇杨发民
  • 2篇柴益民
  • 2篇陈云苏
  • 2篇杨光
  • 1篇孙辉

传媒

  • 12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第二届华东地...
  • 2篇2013年上...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国外医学(骨...
  • 1篇中国病案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第二届国际创...
  • 1篇第八届全国创...
  • 1篇泛长江流域骨...
  • 1篇第七届全国创...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10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胫骨平台后内侧劈裂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 比较胫骨平台后内侧劈裂骨折3种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将24具人工合成右侧胫骨根据胫骨平台后内侧劈裂骨折形态学特征建立胫骨平台后内侧劈裂骨折模型,随机分成3组,每组8具,分别采用前内侧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固定(A组)、外侧锁定钢板固定(B组)、后侧T型支撑钢板固定(C组),测量不同内固定组在轴向载荷500、1000及1500 N下的垂直位移和最大失效载荷. 结果 A、B、C组500 N载荷下骨折块的相对位移分别为(0.376±0.022)、(0.268±0.024)、(0.131±0.019)mm,1000 N载倚下相对位移分别为(0.871±0.031)、(0.593±0.039)、(0.437±0.064)mm,1500 N时相对位移分别为(1.460±0.083)、(1.293±0.075)、(0.842±0.117)mm,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失效载荷分别为(2360±217)、(3083±190)、(3545±250)N,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后侧T型钢板固定组抗载荷力学性能稳定性最强,对固定胫骨平台后内侧劈裂骨折有临床意义.
曾智敏罗从风胡承方曾炳芳
关键词:胫骨骨折生物力学
三维C型臂透视导航下微创治疗髋臼骨折
罗从风张巍胡承方孙辉高洪曾炳芳
三维透视断层成像导航下微创治疗髋臼骨折初步报道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术中三维透视断层成像导航下髋臼骨折微创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8月-2010年1月,对12例无明显移位的髋臼骨折患者采取三维透视断层成像导航下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治疗。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28~57岁,平均38.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9例,高处坠落伤3例。骨折按AO分型:A2.2型1例,A2.3型3例,A3.2型2例,A3.3型2例,B2.2型1例,B3.2型1例,C2.1型1例,C2.3型1例。伤后至入院时间为4 h~3 d,平均1.2 d。结果术中共植入空心螺钉28枚,平均每枚植入时间为24.8 min。除1枚空心螺钉因术中采集图像时出现较大偏差,需重新植入,余均一次性准确植入,成功率为96.4%。术中三维透视断层成像验证所有螺钉均未突入关节间隙,与术后CT扫描结果一致。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内固定失败。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24个月,平均16.8个月。末次随访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螺钉植入位置满意。结论术中三维透视断层成像导航下对无明显移位的髋臼骨折进行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可有效重建髋臼关节面的平整性,提高螺钉植入的精确度,减少切口长度及出血量,降低手术对患者的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功能康复。
张巍罗从风胡承方曾炳芳
关键词:髋臼骨折微创技术导航技术
胫骨近端力学指标与膝关节手术被引量:2
2005年
全膝关节置换术和高位胫骨截骨术中合理运用力学指标指导膝关节手术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使远期效果更佳。该文回顾了主要胫骨近端力学指标的测量方法和参考数值,揭示了它们在膝关节手术中的实用价值所在。
胡承方罗从风
关键词:下肢膝关节膝关节手术胫骨近端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成功率
透视导航下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骨盆后环骨折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总结导航下骶髂关节螺钉固定在治疗骨盆后环骨折中的初步临床应用结果,探讨手术的应用价值及方法。方法2005年6—12月,采用透视导航设备行导航下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术18例。结果手术中每枚空心钉放置平均时间为22.5min,平均透视时间为8.8s,螺钉置入一次性成功率为96.7%,术中出血量少。螺钉位置术后1年的满意率为96.7%,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导航下行骶髂关节螺钉固定的手术方式,可以提高手术精确度,减少术中透视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明确手术适应证、把握准确的入针点和方向,以及手术团队间的密切合作是提高手术质量的重要方法。
罗从风胡承方周凯华曾炳芳
关键词:骨盆骶髂关节X线透视导航
三维“C”型臂透视导航下治疗髋臼骨折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术中使用三维“C”型臂透视导航下髋臼骨折微创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8月至2010年12月,对20例无明显移位的髋臼骨折患者采用三维“C”型臂透视导航下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治疗,男9例,女11例;年龄26-54岁,平均(37.1±1.2)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5例,高处坠落伤5例。骨折按AO分型:A1.1型2例,A2.2型3例,A2.3型4例,A3.2型2例,A3.3型2例,B1.1型2例,B2.2型2例,B3.1型1例,C2.1型1例,C2.3型1例。结果伤后至入院时间为2-46h,平均(8.6-0.2)h。入院后行骨牵引3-14d后手术。术中共置入空心钉46枚,平均每枚置入时间为(22.6±1.2)min。除1枚空心钉因术中采集图像时出现较大偏差需重新置入外,其余均一次性准确置入,成功率为97.8%。置入后术中使用三维“C”型臂进行透视成像验证所有螺钉均未进入关节间隙,与术后CT扫描验证结果一致,符合率100%。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内固定失败。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22.8±1.7)个月。末次随访X线片示骨折愈合,螺钉置入位置满意。结论术中三维透视成像导航下对无明显移位髋臼骨折进行经皮微创内固定,可有效重建髋臼关节面的平整性,提高螺钉置入的精确度,减少切口长度与出血量,降低手术对患者的损害,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功能康复。
罗从风张巍胡承方孙辉高洪曾炳芳
关键词:髋臼骨折
利用骨盆模型在三维透视导航下行骨盆骨折手术的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与二维透视导航相比,在骨盆模型上验证三维透视导航在骨盆骨折螺钉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为其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取24个人工骨盆模型,采用三维透视导航(三维透视导航组)与二维透视导航(二维透视导航组)在骨盆模型的耻骨支、坐骨支及骶髂关节分别置入空心钉。所有模型按1~24的顺序标号,其中单号的左侧和双号的打侧使用三维透视导航,其余使用二维透视导航。比较两组之间的设备注册时间、狱取图像时间、置入螺钉时间、手术总时间及置入螺钉长度等。结果二维透视导航组和二维透视导航组手术总时间平均分别为(34.8±2.9)、(29.8±4.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76,P=0.000);其中设备注册时间平均分别为(1.4±0.3)、(1.5±0.3)min,置入螺钉时间平均分别为(15.9±2.0)、(16.4±2.5)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获取图像时间平均分别为(13.0±1.8)、(8.8±1.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82.P=0.000)。两组置入螺钉长度平均分别为(94.9±7.8)、(87.8±1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31,P=0.000)。二维透视导航组有2例螺钉末端顶破皮质。结论与二维透视导航相比,三维透视导航下行骨盆骨折螺钉固定术,可以提高手术精确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能安全准确地置入尽可能长的螺钉。
胡承方罗从风张巍冯大明朱奕杨光
关键词:骨盆骨折骨折固定术骨钉
透视导航下微创手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导航技术在手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中的初步临床应用结果。方法2005年1-10月,采用C型臂透视导航设备行导航下骨盆前环骨折内固定术18例,包括27处骨折。对导航下行骨盆前环骨折手术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结果术中共置人27枚空心钉,其中每枚空心钉的平均置人时间为23.1min,X线透视时间平均为18.9s。将导航下图像与真实C型臂机摄片进行对照,放置空心钉后验证位置平均偏差距离为(3.38±1.04)mm,平均偏差角度为2.86。±1.78。。术中出血量极少(〈22.1mL/枚),术中1枚(3.7%)螺钉出现偏移。术后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6.6个月(12—18个月)。术后1年对所有患者进行短期骨骼肌肉功能调查问卷:功能评分平均为64.26分,烦恼指数评分平均为65.83分。结论使用透视导航技术手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手术更精确、安全,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和X线暴露时间;但若要在创伤骨科手术中更好地应用透视导航技术,则需制定标准化操作程序,完善术前培训。
罗从风周凯华胡承方
关键词:骨盆骨折外科手术微创
微创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被引量:48
2006年
目的应用微创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ing system,LISS)治疗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探讨其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2003年12月至2004年6月应用LISS技术治疗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41例,男29例,女12例;年龄24 ̄67岁,平均40.6岁。胫骨近端骨折28例,股骨远端骨折13例。多发伤22例(53.7%),陈旧性骨折6例(14.6%),翻修手术1例。新鲜骨折均采用关节面切开复位、干骺端闭合复位及经皮钢板固定技术;陈旧性骨折及翻修手术采用有限切开及经皮钢板固定技术。结果单侧LISS手术时间平均87.2min。全部病例随访13~21个月,平均16个月。3例股骨远端骨缺损患者平均于术后21.3周(19~24周)行植骨术,植骨术后22.3周(18~24周)骨折愈合。其余患者愈合时间平均15.1周(11~23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16.8周(12~25周)。术中发生螺钉脱落1例,提拉复位装置断裂1例,工具断裂1例,螺钉未能按计划置入2例。术后发生关节面复位丢失1例,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及失败病例。按照Rasmussen骨折复位评分标准,优31例、良10例。术后1年关节活动范围2.4°~95.6°。术后1年HSS评分平均88.4分(58~98分),其中优27例、良10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90.2%。结论LISS为膝关节周围复杂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对常规方法难以处理的骨折。但其手术理念及手术技术与传统手术不同,还需要一定病例与随访的积累才能确定其疗效。
罗从风姜锐胡承方皇甫小桥曾炳芳
关键词:膝关节骨折
导航下骨盆和髋臼骨折的微创治疗
目的:研究导航技术在手术治疗骨盆和髋臼骨折中的初步临床应用结果,探讨手术指征及方法. 方法:2005年1月至10月,采用c臂透视导航设备行导航下骨盆和髋臼骨折内固定术22例,包括36处骨折,其中耻骨支骨折15处...
罗从风周凯华高洪胡承方陈健曾炳芳
关键词:X线透视导航骨盆骨折髋臼骨折微创手术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