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优杰

作品数:94 被引量:561H指数:15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现代制剂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19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1篇医药卫生
  • 10篇化学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冶金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1篇中药
  • 22篇制剂
  • 19篇喷雾干燥
  • 7篇中药提取
  • 6篇药物
  • 6篇粘壁
  • 6篇制粒
  • 6篇提取物
  • 6篇热熔型
  • 6篇口服
  • 6篇辅料
  • 5篇掩味
  • 5篇药制剂
  • 5篇数值模拟
  • 5篇口服制剂
  • 4篇淫羊藿
  • 4篇色谱
  • 4篇生肌
  • 4篇提取液
  • 4篇中药提取物

机构

  • 94篇上海中医药大...
  • 16篇上海中医药大...
  • 16篇上海张江中药...
  • 2篇无限极(中国...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国家工程研究...
  • 1篇浙江省立同德...
  • 1篇上海健康医学...
  • 1篇华润三九医药...
  • 1篇上海市黄浦区...
  • 1篇苏州璞佩珊科...
  • 1篇上海宣泰医药...

作者

  • 94篇王优杰
  • 49篇冯怡
  • 30篇赵立杰
  • 28篇洪燕龙
  • 26篇吴飞
  • 23篇林晓
  • 22篇冯怡
  • 16篇徐德生
  • 15篇杜若飞
  • 13篇阮克锋
  • 13篇沈岚
  • 11篇张继全
  • 10篇鲜洁晨
  • 7篇胡佳亮
  • 4篇王源
  • 4篇杜瑞超
  • 3篇郑晓红
  • 3篇张磊
  • 2篇李姝琦
  • 2篇张宁

传媒

  • 17篇中国中药杂志
  • 8篇中国新药杂志
  • 7篇上海中医药大...
  • 6篇药学学报
  • 5篇中国医药工业...
  • 4篇中国药学杂志
  • 3篇中国实验方剂...
  • 3篇中成药
  • 3篇中草药
  • 3篇世界科学技术...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上海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中国药师
  • 1篇中药材
  • 1篇国际药学研究...
  • 1篇药学研究
  • 1篇2013中国...
  • 1篇2013年“...

年份

  • 6篇2023
  • 9篇2022
  • 12篇2021
  • 9篇2020
  • 7篇2019
  • 7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4
  • 9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7
  • 2篇2006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药锭剂的源流发展及现代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23年
锭剂是中药传统剂型之一,自东汉以来历代医书典籍均有记载,并不断发展演化,其独特的制药方式和适用范围是其出现、存在和发展的原动力。时至今日,锭剂以独立的剂型一直被收录于《中国药典》。现代中药药剂学也赋予了锭剂剂型新的涵义,值得进行溯源和价值挖掘。该文梳理了锭剂的源流与发展,对比了锭剂与类似剂型,分析了现代锭剂与古代锭剂的剂型特点,并结合现代中药制剂的需求发展,论述了锭剂的发展前景及潜力,为拓展锭剂的现代应用提供参考。
王妍鲜洁晨陈世彬陈威冯怡王优杰
关键词:锭剂栓剂
一种改善含胶剂口服液澄明度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含胶剂口服液澄明度的方法,利用禽卵活性蛋白和交联聚维酮(PVPP)首先对胶剂烊化液进行纯化,可以改善胶剂烊化液的澄明度,同时降低烊化液的粘度,且不影响胶剂本身的蛋白含量,将纯化过的烊化液与其它药物混合制...
王优杰冯怡阮克锋
文献传递
止颤颗粒联合美多芭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引起亚急性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药效学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联合应用止颤颗粒和美多芭,观察止颤颗粒是否具有增强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PD)的作用。方法采用经典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发小鼠亚急性PD模型,105只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5只,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止颤颗粒低剂量(3.5 g/kg)+美多芭(50 mg/kg)组、止颤颗粒中剂量(9.0 g/kg)+美多芭(50 mg/kg)组、止颤颗粒高剂量(22 g/kg)+美多芭(50 mg/kg)组、止颤颗粒(22 g/kg)组、美多芭(50 mg/kg)组。采用转棍法和爬杆法检测各组小鼠的行为学指标,采用HPLC法测定纹状体中多巴胺(DA)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数量。结果止颤颗粒低剂量+美多芭组与美多芭组相比,纹状体内DA的水平、TH阳性神经元数目均明显提高,而且PD模型小鼠行为学障碍改善作用较明显。与模型组相比,止颤颗粒组小鼠的行为学障碍改善作用较明显。结论止颤颗粒可增强美多芭的疗效,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止颤颗粒低剂量与美多芭合用可适当减少美多芭的用量。
阮克锋张丹洪燕龙张继全王优杰王炜为刘毅李文涛
关键词: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帕金森病美多芭多巴胺
表界面特性在药物制剂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被引量:8
2019年
表界面作为两相之间的过渡区域,属于物理化学范畴,目前在材料等科学领域广泛应用。同样,在药学研究中该性质也起着重要作用。药物制剂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界面层离不开气-液-固之间二相或三相的相互作用,界面作用会影响制剂最终的成型性以及药物在人体内的溶出、吸收等。笔者通过对比表面积、表界面张力、表面吉布斯自由能等表界面特性的概述以及润湿、增溶、乳化等界面现象在药学研究中应用的分析,从药物制剂的过程控制及制剂产品的有效性等角度阐述表界面特性在药物制剂领域的重要作用。提示表界面特性作为药物的关键物理性质之一加以重视并应用到药学研究中是必要的。
李佳璇施晓虹赵立杰冯怡杜若飞洪燕龙王优杰
关键词:药物制剂比表面积表面自由能乳化增溶
基于现代电子舌技术的传统苦味中药黄连的苦味物质基础研究被引量:40
2014年
对代表性苦味中药黄连进行色谱分离,得到小檗碱(berberine),非洲防己碱(columbamine),groenlandic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corydaldine和阿魏酸甲酯(ferulic acid methylester)7种化合物。对其中的6种生物碱进行电子舌苦度评价及抑菌活性研究,并对其结果进行相关性评价。结果显示,具有明显苦度的小檗碱,非洲防己碱,groenlandicine,药根碱同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而苦度较小的木兰花碱,corydaldine则没有抑菌活性;苦味化合物苦度与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活性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83,0.911。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黄连中苦味化合物的苦度与抑菌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并进一步证实苦味化合物应为苦味药中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
梁晓光吴飞王优杰富臻王源冯怡梁爽
关键词:苦味药苦味物质药效物质黄连电子舌
浅析专家系统在实现中药智能制造中的作用与地位被引量:5
2020年
智能制造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对我国成为制造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落后的中药制造产业迫切需要进行转型升级,而智能制药也必定是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本课题组一直致力于中药专家系统的研究,深信专家系统的研究开发是制剂质量控制的基石,构建合理的专家系统有益于实现质量标准化和可视化。本研究结合课题组近十年对中药专家系统研究的成果和感悟,分析了专家系统和中药智能制造的关系及其在实现中药智能制造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以期为我国中药制药行业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供助力。
余雅婷赵立杰杜若飞王优杰沈岚林晓冯怡
关键词:专家系统中药处方设计
一种改善中药复方苦味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中药复方苦味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中药提取物微囊化结合添加矫味剂,最终达到改善中药复方口服制剂苦味的目的。该方法载药量大,质量稳定,适合工业化生产,且口感好,应用广泛,产品特别易于老人和儿童服用。
冯怡徐德生王优杰
文献传递
物料物理性质与片剂成型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介绍物料的物理性质与其压缩成型性的相关关系。物料的物理性质如晶型、粒径及粒径分布、粒子形态、比表面积、孔隙率、含水量等影响片剂的成型性。因此,在片剂的处方筛选与制备工艺选择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物料的物理性质与其压缩成型性的相关关系,使其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朱蕾李姝琦冯怡徐德生阮克萍王优杰
关键词:物料物理性质片剂
一种含乙醇中药液体口服制剂的矫味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乙醇中药液体口服制剂的矫味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用于矫味的辅料加入含乙醇中药液体口服制剂中,溶解,混合均匀。本发明最终能达到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矫正含乙醇中药液体口服制剂不良口感的目的。该方法操作简单,...
吴飞冯怡洪燕龙王优杰林晓胡佳亮
文献传递
药物掩味技术的研发进展与应用被引量:31
2006年
目的综述近年来掩味技术的研发进展与应用。方法通过查阅十几年来的中外期刊和各国专利,对掩味技术进行分类总结。结果有多种技术可以达到掩味目的,与掩味相关的评价技术也有了一定的发展。结论人们对药物的掩味要求越来越高,制剂研究人员应大力开发更有效的掩味方法。
王优杰冯怡徐德生
关键词:味觉掩味口服制剂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