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家祥

作品数:18 被引量:77H指数:4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血管
  • 6篇栓塞
  • 4篇介入
  • 3篇导管
  • 3篇动脉
  • 3篇动脉栓塞
  • 3篇栓塞治疗
  • 3篇取栓
  • 3篇咯血
  • 3篇放射学
  • 2篇导管插入
  • 2篇导管插入术
  • 2篇血管造影
  • 2篇造影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动脉
  • 2篇中动脉
  • 2篇钳夹
  • 2篇腔静脉
  • 2篇取栓治疗

机构

  • 15篇扬州市第一人...
  • 4篇东南大学
  • 2篇扬州大学附属...

作者

  • 17篇王家祥
  • 13篇刘振生
  • 10篇匡雄伟
  • 8篇周龙江
  • 8篇孙勇
  • 8篇李澄
  • 6篇王凌云
  • 5篇傅文宏
  • 5篇蒋奇峰
  • 5篇王苇
  • 3篇卢丹
  • 2篇滕皋军
  • 2篇吴峰
  • 2篇杜先懋
  • 1篇薛贞龙
  • 1篇张新江
  • 1篇丁岩斌
  • 1篇张新江

传媒

  • 2篇现代医用影像...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4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消化道出血介入治疗近期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经导管超选择性出血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消化道出血27例,25例用明胶海绵或钢圈超选择性栓塞治疗,其中2例内窥镜指导下相应出血动脉栓塞;2例动脉内灌注垂体后叶素。结果25例栓塞后出血停止,其中1例栓塞治疗后6个月后再出血;2例灌注后1例出血停止,1例再出血。所有被栓塞病人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1例栓塞后腹痛,内窥镜检查提示肠管局部缺血性表现,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消化道出血的栓塞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在内窥镜已明确出血部位,实施相应供血动脉的栓塞也是有效可行的方法。
王家祥卢丹丁岩斌蒋奇峰刘振生王凌云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
选择性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胆系术后大出血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评价选择性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胆系术后大出血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胆道术后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患者急诊行腹腔动脉、选择性肝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并以明胶海绵颗粒或钢圈栓塞治疗。结果血管造影显示肝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肝动脉分支出血3例、胃十二指肠分支出血2例、空肠动脉分支出血1例。所有患者均经血管造影迅速明确诊断,并成功栓塞出血动脉8例。1例患者因出血复发行二次栓塞止血成功。经3个月~2年的随访未见出血复发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1例患者因血管加压素灌注止血失败改行手术治疗。结论选择性血管造影及栓塞安全、可靠、创伤小,是诊断和治疗胆系术后大出血的有效方法。
蒋奇峰刘振生王家祥王凌云傅文宏卢丹滕皋军
关键词:胆道出血血管造影栓塞
CT平扫预测咯血患者非支气管动脉体循环侧支供血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评价CT平扫预测咯血患者非支气管动脉体循环侧支供血的价值。方法对56例咯血患者术前行螺旋CT平扫。将邻近病变肺实质的胸膜增厚大于3mm作为咯血患者存在侧支供血的标准。以血管造影结果为参照,与患者胸部CT扫描进行比较,对CT预测不同部位肺部病变存在侧支供血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进行评价。结果CT预测侧支供血总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72.73%、95.00%及91.11%。其敏感性于上外侧及后外侧病变相对较高,而于前内侧、肺底及下内侧病变相对较低;特异性及准确性于以上各部位均较好。结论CT平扫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咯血患者侧支供血,对选择性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刘振生王家祥匡雄伟薛贞龙李澄
关键词:侧支循环
腰椎间盘MRI高信号区在诊断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中的意义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研究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腰椎间盘纤维环后方MRI高信号区(HIZ)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005年行MRI检查的下腰痛患者123例,合并有腰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炎、腰椎结核、滑脱、椎管狭窄等能引起下腰痛疾病的患者排除在本研究之外。对照组60例无典型的下腰部慢性疼痛,或有下腰部疼痛症状但临床检查已明确诊断为其它疾病。卡方检验比较两组HIZ出现率差异是否有显著性意义。结果:实验组出现HIZ患者67例(54%),明显多于对照组(9例,15%),P<0.001。结论:MRI显示的HIZ是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重要征象。
刘振生李澄王家祥王苇滕皋军
关键词:椎间盘腰痛磁共振成像
部分回收支架夹栓在急性脑梗死Solitaire支架取栓术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4
2017年
近年来应用支架型取栓装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大型临床研究(ESCAPE、EXTEND-IA、SWIFTPRIME、MRCLEAN)取得重大进展,进一步证实了支架取栓的有效性。对于急性前循环梗死伴有近段大血管闭塞的患者,在静脉溶栓的基础上应用支架取栓装置进行血管内治疗已成为主流治疗方式,
刘振生孙勇匡雄伟周龙江王家祥张新江李澄
关键词:SOLITAIRE急性脑梗死取栓术回收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高信号血管征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血管再通治疗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5
2016年
目的探讨MR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高信号血管征(HV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间经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患者纳入标准:(1)发病8h内;(2)MR检查资料完整,包括常规平扫、液体衰减反转恢复、DWI、MRA,DWI阿尔伯特早期CT评分(DWI-ASPECTS)评分≥7分;(3)血管内治疗术中脑血管造影证实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术后充分再通(2b和3级);(4)术后1周内接受与术前相同序列的MR检查。根据HVS信号强弱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HVS评分〈5分)和B组(HVS评分≥5分)。比较两组间临床和影像特征及预后。结果A组15例,B组33例,两组间发病至MR检查时间分别为(4.8±0.7)、(4.6±0.6)h,MR检查至血管再通时间分别为(2.1±0.5)、(2.2±0.5)h,术前DWI-ASPECTS评分分别为(7.8±0.9)、(8.2±1.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组较A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更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分别为(10.1±2.2)、(14.6±2.6)分;侧支循环分级评分更高(2.4±0.4)、(1.6±0.3)分;术后DWI-ASPECTS评分更高,分别为(7.3±0.9)、(5.6±O.8)分,DWI—ASPECTS评分进展更轻[分别为(0.9±0.2)、(2.2±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此外,术后B组脑出血转化发生率(12.1%)及3个月mRs评分(2.3±0.4)分均低于A组的26.7%和(3.2±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HVS评分与脑侧支代偿级别密切相关,HVS评分高者预示血管内治疗效果更好。
刘振生孙勇周龙江匡雄伟王家祥王苇李澄
单纯支架植入术治疗颅内段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的疗效评估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分析颅内椎基底动脉未破裂夹层动脉瘤单纯支架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不适合栓塞治疗的颅内段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夹层患者,仅接受支架植入,评估其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随访结果。结果所有支架成功释放,位置满意。1例复查发现非症状性、局灶性、腔隙性新发梗死,其余未出现治疗相关并发症。其中9例植入单支架,6例植入双重叠支架。术后造影随访(7~50个月,平均14个月)结果显示,假腔完全闭塞10例,部分闭塞3例,稳定1例,增大1例。其中双支架组患者瘤腔完全和部分闭塞6例(6/6),单支架组7例(7/9)。结论单纯支架置入术对合适的椎基底动脉未破裂夹层动脉瘤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孙勇刘振生王苇李澄周龙江匡雄伟王家祥
关键词:未破裂支架植入
钳夹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大血管栓塞与传统Solitaire支架取栓对照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 通过与传统支架取栓(CSRT)比较,评价钳夹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经Solitaire支架取栓治疗的42例急性颅内大血管栓塞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依取栓方法不同分为CSRT组与钳夹取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取栓次数、单次取栓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及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等资料.结果 钳夹取栓组20例,CSRT组22例,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90.0%(18/20)和90.9%(20/22),术后SAH的发生率分别为10.0%(2/20)和13.6%(3/22),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患者的比例分别为60.0%(12/20)和59.1%(13/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钳夹取栓组的平均取栓次数[(1.7±0.5)次与(2.6±0.8)次,t=2.118,P=0.040]、手术时间[(36.8±8.6)min与(55.5±10.5)min,t=-3.493,P=0.001]明显低于CSRT组,钳夹取栓组患者的单次取栓成功率明显高于CSRT组[60.0%(12/20)与22.7%(5/22),χ^2=6.041,P=0.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钳夹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可行,也许能够提高颅内大血管栓塞的机械取栓效率.
刘振生孙勇周龙江匡雄伟王家祥张新江
关键词:放射学介入性导管插入术
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肝内特殊部位恶性肿瘤
目的 探讨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肝内特殊部位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可行性...
周龙江王家祥刘振生孙勇匡雄伟王凌云李广凤
关键词:肝恶性肿瘤射频TACE
急性大咯血责任血管来源的DSA分析及临床栓塞治疗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大咯血责任血管的来源以及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46例急性大咯血患者进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及相关动脉造影,寻找到咯血的责任血管,对其用明胶海绵(GS)、海藻酸钠微球(KMG)、聚乙烯醇(PVA)、弹簧圈等材料进行栓塞。结果所有患者经动脉栓塞后全部即时止血,术后24h内无活动性出血41例,l例再次明显咯血经手术切除右上肺陈旧性病灶止血,4例少量咯血经内科保守治疗而止血。结论急性大咯血的责任血管来源较为复杂,除主要来源于支气管动脉外,还有相当的病例来源于其他动脉血管,如肋间动脉、隔下动脉、内乳动脉、腋动脉、甲颈干动脉等。急性大咯血血管内栓塞治疗是快速有效的、安全的。对急性大咯血内科治疗效果不佳而又无法耐受外科手术者,应及时行咯血责任血管造影和血管内栓塞治疗。
傅文宏杜先懋王家祥吴峰蒋奇峰王凌云
关键词:大咯血责任血管DSA栓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