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盛利华

作品数:12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心肌
  • 5篇心电
  • 5篇血压
  • 5篇高血压
  • 4篇电图
  • 4篇心电图
  • 4篇心律
  • 4篇心律失常
  • 3篇心病
  • 3篇离散度
  • 3篇冠心病
  • 2篇动态心电图
  • 2篇动态血压
  • 2篇心肌病
  • 2篇心肌缺血
  • 2篇心率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高血压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机构

  • 11篇武汉大学
  • 1篇湖北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盛利华
  • 10篇邓汉华
  • 7篇葛健
  • 6篇陈葵
  • 6篇胡曙萍
  • 4篇左进
  • 3篇葛建
  • 1篇陈江斌
  • 1篇李建军
  • 1篇李建军
  • 1篇邬松林
  • 1篇邓汉华
  • 1篇赵智深
  • 1篇杨剑雪

传媒

  • 4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会心...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探讨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方法:运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比较68例糖尿病 伴高血压患者和42例原发性高血压不伴糖尿病的患者的血压资料。结果:糖尿病伴高血压组夜间收缩压明显高于对 照组(P<0.01);其血压昼夜差值、节律变化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昼夜血压差值减小或消 失足反映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血压调节功能受损的一项指标。
葛健邓汉华杨剑雪盛利华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
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2001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前后QT离散度(QTd)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105例AMI患者分为溶栓再通组、未通组和未溶栓组。测定其溶栓前及溶栓治疗1、2周后QTd变化,并与未溶栓组比较。同时比较三组治疗2周时高危室性心律失常。结果:溶栓治疗再通治疗1、2周后QTd显著缩小(P皆<0.01),高危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低.其与未通组和未溶栓组比较,差异皆有显著性(P<0.01)。而未通组、未溶栓组治疗前后QTd变化和高危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皆无差异(P<0.05)。结论:AMI后2周内QTd增大者,其溶栓再通的可能性小,发生高危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增大。
邓汉华盛利华陈江斌胡曙萍左进葛建
关键词:心电描记术心律失常QT离散度急性心肌梗死血栓溶解疗法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程度与房性心律失常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对血压控制不佳组 12 1例进行 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 ,并与 10 0例血压控制正常者对照 ,以探讨高血压病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控制不佳组房性心律失常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48.8%和 2 5 .6 % )明显高于高血压控制正常组 (2 0 .0 %和 14 .0 % )(P <0 .0 5 ) ;而两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又明显高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P <0 .0 5 ) ,且随着病程的增加 ,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结论 高血压控制水平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关系密切 。
葛健邓汉华盛利华胡曙萍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高血压心律失常
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动态血压监测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昼夜血压峰分布规律 ,评价监测血压价值。方法 采用MOBIL -GRAPH型动态血压监测仪检测 2 4h血压 ,按时间段统计峰值血压检出率。结果 男性收缩压在上、下午和傍晚检出率接近 ,而舒张压以下午检出率最高 ,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峰值检出率接近。女性收缩压以上、下午最高 ,舒张压以下午最高 ,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峰值检出率差别不大。结论 不论男女 ,在上、下午检测最高收缩压值接近 。
盛利华邓汉华胡曙萍左进葛健赵智深李建军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并发症
脉压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脉压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功能及左心室大小的影响。方法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109例冠心病患者,排除合并有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分别测定每位患者的24h的动态血压,根据24h平均脉压分为三组,A组:脉压≤45mmHg,...
盛利华陈葵邓汉华胡曙平葛建
文献传递
高血压病与心律失常关系的临床探讨
2003年
葛健邓汉华盛利华
关键词: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心室肥大年龄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分析糖尿病心率变异性(HRV)及 Q—T 离散度(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42例糖尿病患者和40例健康正常人行12导联常规心电图及24h 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糖尿病组的各项 HRV 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Q—Td 显著增大(P 均<0.01);糖尿病组室性早搏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复杂性室性早搏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糖尿病患者室性发生与 HRV 各值呈负相关。结论:糖尿病患者的 HRV 及 Q—Td,可作为评估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指标。
葛健胡曙萍盛利华陈葵
关键词:室性心律失常糖尿病患者Q-T离散度心率变异性自主神经功能异常Q-TD
原发性高血压与肾性高血压的动态血压特点及其与心肌肥厚的关系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与肾性高血压的动态血压特点,以了解其造成心肌肥厚的原因。方法 将未予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组64名,肾性高血压组64名,比较2组的脉压(PP)、血压变异性(BPV)、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彩色多普勒测定心肌重量指数(LVMI),统计分析LVMI与各动态血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肾性高血压组的PP、BPV、LHVI较原发性高血压组明显增高,2组的dSBP、dDBP、nSBP、nDBP差异无显著性;2组的LHVI均与PP、BPV明显相关。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与肾性高血压的心肌肥厚均与PP、BPV相关,提示PP、BPV可能是心肌损害的预测因子;而在平均动脉压相同的情况下,肾性高血压比原发性高血压对心肌的损害作用更大。
陈葵邓汉华胡曙萍葛健盛利华左进
关键词:动态血压高血压左室心肌肥厚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参照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动态心电图(Holter)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6例曾作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析其Holter的缺血性ST段改变。结果:Holter与冠状动脉造影的诊断符合率为51.3%,其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36.5%,特异性为82.5%。多支病变及严重狭窄的冠心病可提高Holter的敏感性。结论:Holter对冠心病的诊断特异性高,而敏感性较低,多支冠脉狭窄及严重可提高其敏感性。
陈葵邓汉华胡曙萍盛利华左进葛建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冠心病心肌缺血冠状动脉造影
T离散度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价值被引量:14
2002年
为探讨QT离散度 (QTd)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价值 ,记录 5 1例冠心病胸痛发作时 ,发作前、后的 12导联同步体表ECG ,测定并计算QTd、校正的QTd(QTcd)及ST段变化 ,判断有关指标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 :心绞痛 (AP)发作时QTd及ST段改变显著高于胸痛发作前、后的QTd及ST改变 (分别为 80 .1± 2 2 .4vs4 5 .8± 16 .2 ,4 7.8± 17.0 0ms ,P <0 .0 5 ;0 .12± 0 .0 0 8vs 0 .0 3± 0 .0 0 9,0 .0 2± 0 .0 0 7mV)。QTd增大至≥ 80ms、QTd增加≥ 5 0 %、QTd增加≥ 5 0 %兼≥ 80ms、ST段压低或抬高≥ 0 .1mV诊断心肌缺血的灵敏性分别为 86 .2 7%、80 .39%、78.4 3%、5 2 .94 % ;特异性分别为 90 .70 %、79.0 7%、10 0 %、88.37%。结论 :AP发作时QTd显著增大 ,QTd的有关定量指标可作为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良好指标 ,其中以QTd增加≥ 5 0 %兼≥ 80ms特异性最好。
邓汉华盛利华邬松林陈葵
关键词:QT离散度心肌缺血心电图冠心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