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茂权

作品数:51 被引量:171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1篇细胞
  • 33篇造血
  • 33篇造血干
  • 33篇造血干细胞
  • 32篇干细胞
  • 30篇干细胞移植
  • 29篇造血干细胞移...
  • 22篇儿童
  • 12篇异基因
  • 12篇异基因造血干...
  • 12篇基因
  • 11篇疗效
  • 9篇疗效分析
  • 9篇白血
  • 9篇白血病
  • 8篇移植后
  • 8篇异基因造血干...
  • 8篇急性
  • 7篇治疗儿童
  • 7篇神经母细胞

机构

  • 46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北京军区总医...
  • 2篇河南省中医院
  • 2篇河南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原子能科...
  • 1篇香港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郑州市第三人...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广州市妇女儿...
  • 1篇巴中市人民医...

作者

  • 51篇秦茂权
  • 22篇王彬
  • 21篇周翾
  • 19篇朱光华
  • 15篇杨骏
  • 9篇吴敏媛
  • 8篇吴润晖
  • 8篇李斯丹
  • 6篇杜振兰
  • 6篇张传仓
  • 6篇司英健
  • 6篇马晓莉
  • 5篇贾晨光
  • 5篇金眉
  • 4篇冯涛
  • 4篇张晓妹
  • 4篇封志纯
  • 4篇张大伟
  • 4篇刘玉环
  • 4篇张蕊

传媒

  • 12篇中国小儿血液...
  • 7篇中华实用儿科...
  • 4篇中华儿科杂志
  • 4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罕见病研究
  • 1篇2012年斜...
  • 1篇第十七届全国...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19
  • 5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9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LA配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细胞免疫治疗儿童难治复发白血病的研究
司英健秦茂权陈惠仁张传仓杜振兰张晓妹刘玉环岳燕封志纯
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变化与炎性指标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研究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变化与炎性指标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医院诊治的IBD活动期患者15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溃疡性肠炎(UC组)106例,克罗恩病(CD组)45例,根据患者的4项炎性指标检测结果继续划分亚组,将≤1项指标水平高于正常范围者作为炎性对照组,共58例,≥2项指标水平高于正常范围者作为高炎性指标组,共93例,另选同期医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名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人员的肠道菌群进行培养分析,研究炎症指标和菌群数目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UC组肠球菌属、酵母菌属、拟杆菌、双歧杆菌、消化球菌、乳杆菌属及小梭菌的数目多于对照组,真杆菌的数目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肠球菌属、酵母菌属、拟杆菌、双歧杆菌、消化球菌及乳杆菌属的数目显著多于对照组,真杆菌及肠杆菌属的数目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组拟杆菌、双歧杆菌、消化球菌及乳杆菌属的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酵母菌属、双歧杆菌、消化球菌及乳杆菌属的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真杆菌的培养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BD患者的肠道内肠球菌、真杆菌等菌群结构变化与之炎性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临床治疗时应予以重视。
蔡尚党陈建设娄宁彭冬先秦茂权蔡满地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肠道菌群炎性指标
X连锁高IgM综合征4例报告
2013年
1临床资料 例1,男,1岁1个月,因舌溃烂20d,牙龈溃烂10余天第一次就诊。入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肛周皮肤略充血。口腔检查,上下中切牙及乳侧切牙萌出,左上乳中切牙及乳侧切牙牙龈及右下乳中切牙至左乳侧切牙唇侧牙龈坏死脱落,牙槽骨暴露,色灰白。左下及右下乳中切牙松动I°。左侧舌尖部舌体缺损约五分之一,创面暴露,灰白色伪膜覆盖,部分脓性分泌物。
贺建新胡英惠陈冠荣秦茂权丁召路贾鑫磊申昆玲江载芳刘宇隆
关键词:高IGM综合征X连锁浅表淋巴结脓性分泌物中切牙侧切牙
二次移植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儿童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二次单倍体移植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儿童急性白血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4年3月1日—2022年5月30日儿童急性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复发后接受二次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7例病例资料,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分析二次移植后总体生存率、无病生存率、移植相关死亡率。结果7例患儿均完成造血重建,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11(9-17)天,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13(9-18)天,随访至2022年5月30日,1例因原发病未缓解死亡,1例于移植+86天原发病复发,且合并休克、呼吸衰竭,家属放弃治疗死亡。2例合并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为皮肤局限型。1年总生存率(OS)71%(5/7),1年无病生存率(DFS)43%(3/7)。结论二次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白血病疗效较好,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儿童白血病患儿的治疗方法之一。
井远方王彬秦茂权杨骏朱光华王凯
关键词:儿童急性白血病
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过程中CMV感染的预防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3月间于我科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47例患儿,按照患儿移植前是否常规应用更昔洛韦预防CMV...
司英健秦茂权张传仓杜振兰张晓妹刘玉环岳燕封志纯
婴儿恶性石骨症的临床表现与遗传学特点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婴儿恶性石骨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和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选择2013年1月至2022年9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37例婴儿恶性石骨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基因突变位点将患儿分为CLCN7组和TCIRG1组,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预后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使用Kaplan-Mer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进行组间比较。结果37例患儿男22例、女15例。诊断时年龄0.5(0.2,1.0)岁。CLCN7基因突变13例(35%),TCIRG1基因突变24例(65%)。CLCN7基因突变组患儿诊断时年龄[1.2(0.4,3.6)比0.4(0.2,0.6)岁,Z=-2.60,P=0.008]、起病时血磷[1.7(1.3,1.8)比1.1(0.8,1.6)mmol/L,Z=-2.59,P=0.010]、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457(143,610)比56(37,82)U/L,Z=-3.38,P=0.001]、白细胞计数水平[14.0(9.9,18.1)比9.2(6.7,11.1)×10^(9)/L,Z=-2.07,P=0.039]均高于TCIRG1基因突变组;CLCN7组起病时D二聚体[2.7(1.0,3.1)比6.3(2.5,9.7)μg/L,Z=2.83,P=0.005]低于TCIRG1组。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两组患儿5年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3±7.4)%比(83.3±7.6)%,χ^(2)=0.56,P=0.456]。结论婴儿石骨症患儿以TCIRG1基因突变更常见,有此基因突变的患儿发病年龄小、发病初期血磷、CK-MB、白细胞计数水平低,但D二聚体水平高。不同基因型患儿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预后相似。
魏昂朱光华秦茂权贾晨光王彬杨骏骆燕辉井远方闫岩周翾王天有
关键词:骨硬化症
亲缘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疗效分析
2013年
目的评价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AL)的疗效。方法收集自2006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移植病房进行的亲缘haplo-HSCT治疗儿童AL共23例,总结临床特征,观察haplo-HSCT后植入情况、无病及总体生存率、白血病复发及相关并发症,分析影响生存率的因素。结果 23例AL患儿中,男16例,女7例,中位年龄8.0(4.0~13.5)岁。供者中父亲8例,母亲9例,兄弟姐妹6例,HLA配型3/6相合11例,4/6相合8例,5/6相合3例,6/6相合1例(来自患儿母亲)。回输CD34+细胞平均数10.59(2.90~39.44)×106/kg,回输MNC平均数16.58(6.06~27.49)×108/kg。所有患儿均获得完全植入。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Ⅰ°~Ⅱ°20例,占87%;Ⅲ°~Ⅳ°3例,占13%;慢性GVHD发生率59%(13/23)。中位随访时间896(62-2443)d。死亡病例中5例为白血病复发,6例死于移植相关并发症,12例无病存活。5年总生存率52.2%。复发率21.7%。仅复发为影响生存率的因素,与白血病类型、病人性别、年龄、移植前状态,预处理方案、aGVHD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haplo-HSCT治疗儿童AL总生存率可达到50%以上,复发率相对较低,GVHD以轻度为主,重度GVHD可控制理想。多因素分析影响生存率的主要原因为原发病复发,但是GVHD仍是可能影响因素,由于病例数较少,需要扩大样本量再评估。
朱光华秦茂权王彬周翾杨骏吴润晖郑胡镛吴敏媛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白血病儿童疗效
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内皮损伤的研究进展
2023年
儿童造血细胞移植(HSCT)术后可能会导致内皮细胞持续活化,诱导促凝、促炎及促凋亡,从而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及损伤,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有效管理内皮细胞活化、损伤和功能障碍对于改善HSCT后患者的预后很重要。现就HSCT术后静脉闭塞/窦阻塞综合征及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及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魏昂王天有秦茂权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内皮损伤发病机制儿童
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Uo.HSCT)过程中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预防及治疗经验。方法将47例接受allo-HSCT患儿根据移植前是否常规应用更昔洛韦预防CMV感染分为预防组(33例)和非预防组(14例),分别比较两组的CMV感染情况、治疗情况及转归。结果预防组33例患儿中5例发生CMV感染,非预防组14例患儿中6例发生CMV感染,两组CMV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发生CMV感染患儿均进行了积极治疗,预防组5例CMV感染患儿中,1例死亡;非预防组6例CMV感染患儿中,2例死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中位随访时间37(4~60)个月,所有供者造血干细胞在受者体内均完全植活。结论儿童allo—HSCT期间应用更昔洛韦能预防CMV感染。
司英健秦茂权张传仓杜振兰张小妹胡波
关键词: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巨细胞病毒感染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Ⅳ期神经母细胞瘤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对以CEM(卡铂+依托泊苷+马法兰)为预处理方案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20例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方法 2007年5月-2009年11月我科收治的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20例,中位年龄4.3岁(1.8~8.7岁),中位体重15.5 kg(9~22.5 kg);原发灶4例为纵隔,16例为肾上腺。14例患儿存在骨髓转移。5例经强化疗、手术减积治疗后仍存在残留病灶,为带瘤移植。预处理方案为CEM方案。结果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为17.35个月(2~36个月),1例失访,带瘤移植组(n=5)中3例死亡,1例颅内复发放疗后仍存活,1例无疾病进展存活。移植前完全缓解组(n=15)随访14例,4例死亡,8例无疾病进展存活,2例复发仍存活。回输的CD34+细胞中位数为5.346(1.54~10.3)×106/kg,全部患儿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在骨髓空巢期均出现发热,4例出现败血症,致病菌分别为少酸链球菌、近平滑念珠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髓外毒性包括:18例Ⅱ度肝功能损害,16例Ⅰ度口腔黏膜炎,13例Ⅰ度腹泻,5例Ⅱ度腹泻,2例Ⅰ度心脏不良反应。无移植相关性死亡。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对移植前达到完全缓解的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有较好疗效,对部分缓解期患儿可提高缓解率,不良反应可逆,耐受性可。
廉红云王彬周翾马晓莉张永红朱光华杨骏秦茂权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诱导化疗儿童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