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端午
- 作品数:45 被引量:355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手术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07年
- 脊髓栓系综合征是由于脊髓末端的正常回缩被病理改变束缚,致使圆锥低位,脊髓牵张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患儿主要表现为运动、感觉及大小便功能障碍,可分为终丝粗大型、脂肪瘤型等,其中以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手术最为困难,且疗效不肯定。现将我科1995年1月2005年7月间收治的35例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临床资料报道如下,分析影响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手术疗效的因素。
- 陈风华刘景平秦天森姜维喜罗端午
- 关键词:脊髓栓系综合征脂肪瘤型手术疗效疗效分析小便功能障碍
- 61例大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治疗体会被引量:11
- 2004年
- 陈立华刘运生袁贤瑞方加胜马建荣罗端午奚健
- 关键词: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面神经听神经
- 颞下经岩骨前部入路的显微解剖观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 对颞下经岩骨前部入路的解剖结构进行观测 ,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 模拟临床手术过程 ,在显微镜下对 1 0具 (2 0侧 )成年国人灌注头颅标本进行解剖观测。结果 除弓状隆起外 ,另可见中颅窝底有两个较恒定的骨性突起 ,一个位于中颅窝底的中央部 ,其对应的颅外颅底无解剖结构 ;另一个位于岩骨基底部 ,其颅外颅底对应为颞下颌关节。颈内动脉岩骨段水平部位于Kawase三角下方的骨质中 ,鼓膜张肌位于Glasscock三角下方的骨质中 ,咽鼓管位于颈内动脉岩骨段水平部和鼓膜张肌之间。上半规管延长线与岩骨嵴的交点至内耳孔前缘的距离相对恒定。结论 对中颅窝底恒定骨性突起的观测及命名 ,有利于扩大手术视野、减少对颞叶的牵拉和保护颞下颌关节。在Kawase三角中定位、显露颈内动脉岩骨段水平部 ,不会伤及鼓膜张肌和咽鼓管。熟悉解剖、术前CT扫描及术中对“蓝线”的识别 ,有助于保护骨迷路。
- 沈沉浮袁贤瑞姜维喜罗端午
- 关键词:颈内动脉骨迷路
- 多中心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0
- 2018年
- 目的 调查多中心神经重症患者应激性溃疡(SU)出血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等中国12个医学中心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1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后≤14 d的成年人神经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 416例.采集患者的年龄、诊断、既往史等基本信息,以及机械通气时间,消化道溃疡或出血病史,入院24h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手术时间,颅内感染,卒中,脑外伤,脑出血,脑肿瘤手术,心、脑、肺复苏后,休克,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酸碱平衡失调,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应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17个与溃疡出血可能有关的潜在危险因素.采用Log-rank法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 416例患者中,182例发生SU出血,发生率为12.9% (95%CI:11.2-14.7),其中10例为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出血,发生率为0.7% (95% CI:0.3-1.3).潜在的危险因素中,机械通气〉48 h(RR=0.526,95% CI:0.381-0.726,P〈0.0001)、使用抗凝剂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RR=0.458,95% CI:0.327 -0.643,P〈0.0001)是影响SU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消化道溃疡或出血病史(RR=0.082,95% CI:0.016 -0.411,P=0.0023)的患者出血风险较高.结论 成年人神经重症患者SU出血并不少见,应当重视预防,尤其要重视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
- 魏俊吉常健博江荣才康德智李立宏游潮张建民赵刚高亮黄齐兵罗端午张宏义吴昊王硕王任直
- 关键词:重症监护神经外科手术应激性溃疡
- 神经桥接与导管套接修复猫动眼神经形态学观察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 探求导管修复颅内段动眼神经的可行性。方法 20只健康家猫随机分为2组。将右侧动眼神经于脑池段切断后,分组采用自体神经桥接和导管套接的方法修复。术后14周末光镜、电镜观察神经纤维的连续性、再生纤维数目和直径。结果 神经修复14周后,神经桥接组67%、导管套接组75%的动物其动眼神经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形态学显示两组均取得较好的神经再生效果,两组间再生纤维直径差异无显著性(P>0. 05),但导管套接组再生神经纤维数目较多,差异有显著性(P<0. 05)。结论 导管套接法可作为颅内段动眼神经损伤后的一种修复方法,其疗效近似或稍优于神经桥接法。
- 黄军袁贤瑞姜维喜罗端午刘峰
- 关键词:动眼神经神经修复神经桥接神经导管
- 人脑星形细胞瘤中肿瘤相关抗原RCAS1的表达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表达于SiSo细胞系上的受体结合癌抗原(RCAS1)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RCAS1的表达,研究对象为6例正常脑组织、13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25例弥漫型星形细胞瘤、20例间变型星形细胞瘤、13例胶质母细胞瘤。结果RCAS1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总表达率为60.1%,RCAS1的表达与肿瘤级别呈正相关(P<0.001),间变型星形细胞瘤与胶质母细胞瘤之间的阳性表达细胞计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RCAS1是人脑星形细胞瘤的新的肿瘤相关抗原,其表达与胶质母细胞瘤的形成相关。
- 沈沉浮袁贤瑞罗端午曾而明
- 关键词:肿瘤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
- 累及鞍区不同部位之脑膜瘤经颅手术入路的选择与评价被引量:15
- 1996年
- 目的:探讨累及鞍区不同部位之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以四级分类法评价经颅不同手术入路切除累及鞍区不同部位的脑膜瘤43例所获显露程度。结果:经眶颧额颞下入路对鞍旁脑膜瘤显露最佳;经额鼻眶入路对鞍上脑膜瘤显露最佳,其次为经翼点入路。结论:鞍旁脑膜瘤首选经眶颧额颞下入路;鞍上脑膜瘤大型者首选经额鼻眶入路,中小型者可首选经翼点入路;向一侧桥小脑角发展的鞍后脑膜瘤可选用枕下入路。
- 袁贤瑞方加胜罗端午姜维喜陈立华周艳红侯永宏
- 关键词:脑膜瘤鞍区显微外科手术入路
- 胶质瘤术后预后因素的分析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探讨胶质瘤治疗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的分析547例胶质瘤手术病人,对预后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病人5年生存率44.6%,Ⅰ级、Ⅱ级、Ⅲ级、Ⅳ级胶质瘤的5年生存率依次为86.8%、54.8%、21.8%和11.4%,Ⅰ级和Ⅱ级,Ⅰ级和Ⅲ级,Ⅰ级和Ⅳ级,Ⅱ级和Ⅲ级,Ⅱ级和Ⅳ级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全切与未全切的5年生存率各为55.2%和25.3%(p<0.05),术前KPS评分≥80与<80的5年生存率各为51.8%和26.5%(p<0.05),年龄≤40岁与>40岁的5年生存率各为54.8%和28.6%(p<0.05)。COX模型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级别肿瘤、肿瘤全切、年龄较小、术前KPS评分≥80是预后较好的有利因素,而性别、肿瘤位置、肿瘤直径、有无囊变、手术至放疗时间对预后影响不明显,有无辅助化疗对高级别肿瘤无明显改善。结论:年龄大小、术前KPS评分、肿瘤切除程度、肿瘤级别的高低是影响预后的显著因素。
- 毛捷黄军黄纯海罗端午袁贤瑞
- 关键词:胶质瘤
-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原则被引量:17
- 1998年
- 目的:对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CH)的临床和影像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早期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DTICH。32例经头颅X线检查发现颅骨骨折23例,全部病例均经CT复查证实,其中在伤后12小时内经CT证实者17例,12~24小时者14例,24~72小时者8例,72小时以上者3例。结果:42例DTICH占颅脑外伤住院病人的5.3%,非手术治疗9例,手术清除血肿33例。总死亡率为11.9%,致残率为16.7%,良好率为71.4%。结论:DTICH好发于伤后24小时内,占73.8%;脑挫裂伤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DTICH发生的基础。正确认识DTICH的早期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DTICH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 陈立华刘运生何正文候永宏罗端午霍雷
- 关键词:DTICH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致残率影像学特征总死亡率
- 经眉锁孔入路切除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初步报告被引量:28
- 2001年
- 目的 介绍经眉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14例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的经验。方法 对14例病人于一侧眉毛内作长约6cm的切口,眶上作一直径为2.5cm的圆形骨瓣,抬起额叶,进入鞍区,全切肿瘤实质部分,尽可能切除鞍上肿瘤壁,电灼处理残留鞍上及鞍内的瘤壁,保护好视神经、视交叉及垂体柄等重要结构。结果 13例(92.9%达到全切肿瘤及上述各种要求,1例为次全切。12例病人次日下床活动,恢复良好。 结论 采用经眉锁孔入路,能够切除直径在55mm以下的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而且病人恢复快,并发症少。
- 刘运生袁贤瑞刘景平罗端午侯永宏陈立华王君宇刘志雄陈凌
- 关键词:锁孔入路开颅手术垂体腺瘤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