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玲

作品数:9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气候
  • 4篇冰川
  • 3篇气候变化
  • 2篇地貌
  • 2篇末次冰期
  • 2篇冰期
  • 2篇冰缘
  • 2篇冰缘地貌
  • 1篇地层
  • 1篇雪线
  • 1篇山地冰川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偶合
  • 1篇气候变迁
  • 1篇气候环境
  • 1篇气候环境变化
  • 1篇全新世
  • 1篇孢粉
  • 1篇孢粉分析

机构

  • 9篇辽宁师范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作者

  • 9篇闫玲
  • 8篇张威
  • 6篇牛云博
  • 6篇李川川
  • 5篇穆克华
  • 4篇崔之久
  • 1篇杨建强
  • 1篇穆克化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佳木斯大学学...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冰川冻土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海洋地质动态

年份

  • 1篇2009
  • 8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长白山现代理论雪线和古雪线高度被引量:21
2008年
根据冰川地貌和地形特征、岩性、冰川沉积物的风化程度以及OSL测年结果,认为长白山地区发育两期冰川作用,即末次冰盛期和晚冰期,测年结果分别为20.0±2.1ka和11.3±1.2ka。根据平衡线(ELA)处6~8月多年平均气温(T)和年降水量(P)的关系,计算长白山现代理论雪线高度为3380±100m。通过积累区面积比率AAR(accumulation-arearatio)、冰川末端到山顶高度TSAM(the terminal to summit altitudinal),冰川末端至分水岭平均高度Hofer(the terminal to average elevation of the catchment area)、末端至冰斗后壁比率THAR(toe-to headwall altitude ratios)、冰斗底部高程CF(cirque-floor altitudes method)、侧碛堤最大高度法MELM(maximum elevation of lateral moraines)等方法计算该区末次冰盛期雪线高度为2250~2383m,平均值2320±20m。考虑到末次冰盛期后地壳上升20m,当时雪线的实际高度为2300±20m,冰盛期的雪线降低值为1080±100m。晚冰期北坡和西坡的雪线高度分别为2490m和2440m,平均值2465m,考虑新构造运动后的雪线实际高度2454m,降低值926±100m。长白山新构造运动(LGM上升约20m,晚冰期上升约11m)在末次冰盛期以来对冰川发育的影响不明显。
张威闫玲崔之久穆克华李川川牛云博
吉林长白山地晚更新世冰川作用被引量:9
2008年
长白山(2749m)是中国东部晚更新世以来存在冰川作用典型山地之一,在天池周围海拔2000m以上保存着良好的冰川侵蚀与堆积地貌,在火山锥体内侧与外侧构成“口内口外”模式的冰斗冰川.冰川的发育依托独特的火山地质与地貌大背景,保存完好的冰斗、槽谷、冰坎、磨光面以及冰碛垄等,显示研究区在末次冰期有过多次冰川作用.通过对冰碛物光释光(OSL)年代测定,结合冰川地层与火山地层的相互关系以及火山岩的K-Ar、高精度铀系不平衡测年(TIMS)、电子自旋共振(ESR)等年代结果,确定长白山地区发生两次冰进作用,即黑风口冰进,分布于火山锥体的西坡和北坡海拔2000~2100m处,冰进时段为距今20ka左右,属于末次冰盛期(LGM)的产物;气象站冰进,分布的海拔高度为2400~2600m处,冰川作用发生在11ka前后,属于晚冰期的产物,其发生可能受到全球性新仙女木降温事件的影响.末次冰盛期冰川发育的规模大于晚冰期.在相似的季风系统影响下(冬雨雪型),长白山末次冰期的冰川序列与东亚沿海其他冰川发育地区,如中国台湾、日本等地具有一定的时空耦合性.
张威牛云博闫玲崔之久李川川穆克华
关键词:冰川作用末次冰期火山地层
山地冰川冰斗发育的控制因素与气候变化被引量:7
2008年
对比分析我国12个地区的冰斗发育特征,对冰斗的长宽比、岩性、冰斗朝向以及冰斗发育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冰斗在不同的气候条件、构造因素、地形地貌、坡度坡向、岩性条件控制下,即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也显示了彼此之间的差异特点,冰斗研究的气候意义主要体现在冰斗的长宽比、冰斗发育方位、冰斗转向以及冰斗底部高程等与气候之间关系方面,研究显示:冰斗的长宽比介于0.6~1.47之间,在平面上具有近似等距性;良好的水热条件能促进冰斗积极成长,并使其长宽比偏小,而水热条件不利环境下的冰斗只能是消极适应,并使其长宽比偏大,冰斗方位在西北大陆性气候区受朝向的影响明显,是主导因素,而其它地区的主导因素中,既有朝向的影响,也有水汽来源方向的影响;点苍山、螺髻山、拱王山发生转向的寄生冰斗数量多,高密度转向的寄生冰斗群的出现可能是海洋性冰川区的又一大特点,冰斗发育的岩性条件在中国东部沉积岩占50%,火成岩占30%,变质岩占20%,在火成岩和变质岩中发育的冰斗规模普遍较大;冰斗的方向性不一,但N、NE、NW这3个方向所发育的冰斗比例占绝对优势,即76%,而其它方向所占的比例仅为24%,这与我国西部有现代冰川发育地区统计结果基本一致,在新构造运动活跃区,冰斗古雪线确定方面应考虑后期构造抬升影响。
张威闫玲崔之久
关键词:冰斗山地冰川气候变化
东亚沿海山地末次冰期冰川与环境被引量:10
2009年
对东亚沿海山地末次冰期冰川发育的气候条件、构造背景、冰进时序、发育规模等研究表明,台湾山地保存着3期冰川作用遗迹,冰川的最大前进规模发生在MIS3b阶段.其规模大于MIS2阶段:日本山地冰期系列齐全,包含了末次冰期的早(MIS4)、中(MIS3)、晚(MIS2)3个阶段的冰进.其规模是MIS4/3阶段大于MIS2阶段:而长白山存在2期冰川作用的遗迹,即末次冰盛期(MIS2)和晚冰期。在相似的冬雨(雪)型季风影响区,冰川发育的时序与规模也有一定不同.反映出在大气候背景下的区域性差异,在东亚季风影响范围内.末次冰期的环流变化在各地也很不一致。最新推算的现代理论雪线自北(日本)向南(台湾)依次递增.范围是2750---4245m.除日本北部的高纬地区雪线降低值400m之外.末次冰盛期(LGM)的雪线降低值在800~1300m之间.平均值1000m左右。东亚沿海山地冰川发育与新构造运动密切相关.更新世山体的快速抬升为冰川发育的内因.如台湾山地在末次冰期的MIS3b阶段.山体的抬升量约为250ml.对山体的高度和雪线变化有很大影响。
张威闫玲崔之久杨建强
关键词:末次冰期
长白山白河千年来气候环境变化与河流沉积被引量:1
2008年
气候变化是近年来全球变化研究关注的热点内容,尤其是气候异常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性损失,是山区发生灾害地貌的主导外因。对长白山松江水文站阶地剖面的粒度参数和孢粉进行分析,结合AMS14C测年数据并与历史记录相校验,重建该区的气候环境演化特点与河流沉积物的相变过程。结果显示,研究区自千年来经历了3次明显的气候波动,即800—686 a B.P.气候凉湿;686—428 a B.P.气候暖干;428 a B.P.—至今气候以凉湿为主,但有明显向温暖偏干方向发展的趋势,与近几年全球变暖相一致。剖面沉积结构显示,在几百年时间内发生三期河床波动,与气候的快速转变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加强上游河流的水土保持工作并注意对两岸采石与就地取沙的管理。
张威穆克华李川川闫玲牛云博
关键词:河流沉积孢粉分析气候变化
长白山冰川演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中国东部第四纪期间确切发育过古冰川的山地中,长白山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自然生态系统保存相当完整,在纬向上是联系黄土高原-日本海及其岛屿的关键部位,在经向上又是联系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中国广大海域-台湾的特殊地点。研...
闫玲
关键词:冰川演化生态环境
文献传递
冰缘地貌与气候的拟合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冰缘地貌属于一种气候作用地貌,全球有60多种冰缘地貌类型。冰缘的研究对我们了解气候变迁有着重要意义,但我国对冰缘地貌与气候的拟合关系方面缺少研究成果,这无疑阻碍了冰缘地貌应用于气候重建领域的研究进展。通过进一步分析冰缘地貌类型与气候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冰缘地貌按照其与气候相关性程度大小划分成4个等级,建立了冰缘地貌与气候拟合关系的金字塔模型。
牛云博张威闫玲穆克化李川川
关键词:冰缘地貌气候
东北地区全新世气候变迁被引量:2
2008年
东北地区是全球变化的敏感地区,对气候变化的反映尤为敏感。通过分析东北地区的气候以及气候和植被的关系,对东北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作以综合描述;将全新世时期的气候划分为此前10000~此前8000年的早全新世、此前8000~此前2500年的中全新世和此前2500至今的晚全新世时期3个阶段;提出了今后一定时间内关于气候变化应关注环境指标的分析研究、气候分期界限研究、人类活动影响研究以及其它手段的研究。
穆克华张威牛云博闫玲李川川
关键词:全新世气候变化环境指标
冰缘地貌与气候的偶合关系研究
2008年
冰缘地貌属于一种气候作用地貌,全球有60多种冰缘地貌类型.冰缘地貌的研究对我们了解气候变迁有着重要意义.我国对冰缘地貌与气候的偶合关系方面已取得一定研究成果,但缺乏进一步的分析.通过对冰缘地貌类型与气候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冰缘地貌按照其与气候相关性程度大小划分成四个等级,建立了冰缘地貌与气候偶合关系的金字塔模型.
牛云博张威闫玲穆克华李川川
关键词:冰缘地貌气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