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川川

作品数:20 被引量:176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辽宁省教育厅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气候
  • 7篇冰川
  • 5篇冰期
  • 4篇地貌
  • 3篇年代学
  • 3篇气候变化
  • 3篇末次冰期
  • 3篇冰缘
  • 2篇宇宙核素
  • 2篇石英砂
  • 2篇抬升
  • 2篇晚更新世
  • 2篇火山
  • 2篇更新世
  • 2篇构造抬升
  • 2篇冰川地貌
  • 2篇冰川作用
  • 2篇冰缘地貌
  • 2篇冰碛
  • 1篇地层

机构

  • 14篇北京大学
  • 9篇辽宁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20篇李川川
  • 12篇张梅
  • 10篇刘耕年
  • 9篇陈艺鑫
  • 8篇张威
  • 7篇崔之久
  • 6篇闫玲
  • 6篇穆克华
  • 6篇牛云博
  • 3篇李英奎
  • 2篇孙才奇
  • 2篇聂振宇
  • 2篇潘仁义
  • 2篇张敬春
  • 1篇孔屏
  • 1篇周尚哲
  • 1篇崔鹏
  • 1篇葛永刚
  • 1篇郭善莉
  • 1篇陈剑

传媒

  • 3篇第十一届全国...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冰川冻土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山地学报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佳木斯大学学...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海洋地质动态
  • 1篇2013年全...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7篇2008
  • 1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白山现代理论雪线和古雪线高度被引量:21
2008年
根据冰川地貌和地形特征、岩性、冰川沉积物的风化程度以及OSL测年结果,认为长白山地区发育两期冰川作用,即末次冰盛期和晚冰期,测年结果分别为20.0±2.1ka和11.3±1.2ka。根据平衡线(ELA)处6~8月多年平均气温(T)和年降水量(P)的关系,计算长白山现代理论雪线高度为3380±100m。通过积累区面积比率AAR(accumulation-arearatio)、冰川末端到山顶高度TSAM(the terminal to summit altitudinal),冰川末端至分水岭平均高度Hofer(the terminal to average elevation of the catchment area)、末端至冰斗后壁比率THAR(toe-to headwall altitude ratios)、冰斗底部高程CF(cirque-floor altitudes method)、侧碛堤最大高度法MELM(maximum elevation of lateral moraines)等方法计算该区末次冰盛期雪线高度为2250~2383m,平均值2320±20m。考虑到末次冰盛期后地壳上升20m,当时雪线的实际高度为2300±20m,冰盛期的雪线降低值为1080±100m。晚冰期北坡和西坡的雪线高度分别为2490m和2440m,平均值2465m,考虑新构造运动后的雪线实际高度2454m,降低值926±100m。长白山新构造运动(LGM上升约20m,晚冰期上升约11m)在末次冰盛期以来对冰川发育的影响不明显。
张威闫玲崔之久穆克华李川川牛云博
喜马拉雅山冰川启动及冰期演化的宇宙核素年代学研究
喜马拉雅山希夏邦马峰地区是青藏高原现代冰川作用中心之一,古冰川遗迹亦十分丰富,是研究喜马拉雅山第四纪冰川发生、演化及驱动机制的关键区.尤其是最老的希夏邦马冰期,代表了喜马拉雅山冰川启动的时间,可为深入探讨青藏高原气候和构...
陈艺鑫李英奎崔之久张梅李川川刘耕年
关键词:第四纪冰川
喜马拉雅山佩枯岗日冰川地貌的年代学、平衡线高度和气候研究被引量:29
2011年
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希夏邦马峰地区是青藏高原南部现代冰川集中发育区之一,古冰川遗迹亦十分丰富,是研究第四纪青藏高原冰川形成和演化的关键区,一直备受地貌和第四纪环境研究者的关注.应用原地宇宙核素10Be暴露年龄测试技术,对采自希夏邦马峰西北佩枯岗日拉曲谷地冰碛垄上的冰川漂砾进行年代学研究;结合冰川地貌分析方法,对古冰川平衡线高度(ELA)和气候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末次冰期时,拉曲谷地冰川扩张,发育了山麓冰川,拉曲Ⅰ冰川面积99.9 km2,平衡线海拔5 620 m;拉曲Ⅱ冰川面积97.6 km2,平衡线海拔5 600 m;与现代平衡线高度相比,拉曲Ⅰ和拉曲Ⅱ的平衡线分别下降380 m、400 m.拉曲在末次冰期存在多次冰进,拉曲Ⅰ的10Be暴露年龄在42.1~22.3 ka;拉曲Ⅱ的10Be暴露年龄在18.6~14.8 ka.根据地貌法恢复末次冰期拉曲Ⅰ平衡线高度的温度为-10.7℃,拉曲Ⅱ为-10.6℃,降水量分别为251~461 mm和261~480 mm,显示出当时雪线高度的温度状况和现代冰川雪线高度的温度状况接近,但是降水比现在少得多,冰川气候类型为亚大陆型,印度季风减弱带来的水气变少.
刘耕年Li Yingkui陈艺鑫张梅李川川孔屏Harbor J.Caffee M.W.
关键词:冰川地貌宇宙核素年代学气候
长白山白河千年来气候环境变化与河流沉积被引量:1
2008年
气候变化是近年来全球变化研究关注的热点内容,尤其是气候异常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性损失,是山区发生灾害地貌的主导外因。对长白山松江水文站阶地剖面的粒度参数和孢粉进行分析,结合AMS14C测年数据并与历史记录相校验,重建该区的气候环境演化特点与河流沉积物的相变过程。结果显示,研究区自千年来经历了3次明显的气候波动,即800—686 a B.P.气候凉湿;686—428 a B.P.气候暖干;428 a B.P.—至今气候以凉湿为主,但有明显向温暖偏干方向发展的趋势,与近几年全球变暖相一致。剖面沉积结构显示,在几百年时间内发生三期河床波动,与气候的快速转变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加强上游河流的水土保持工作并注意对两岸采石与就地取沙的管理。
张威穆克华李川川闫玲牛云博
关键词:河流沉积孢粉分析气候变化
中国第四纪冰期历史、特征及成因探讨被引量:69
2011年
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史,经历了初创阶段、以研究东部为主的争论阶段和以研究西部为主的创新阶段3个发展时期,建立了中国第四纪冰期系列,深入地认识了冰川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否定了长久以来的"中国东部第四纪古冰川"和"青藏高原统一大冰盖"两大争论问题。中国第四纪冰期最早可能起源于早更新世的希夏邦马冰期,有确切年代学证据的最早冰期为望昆冰期(0.7~0.5Ma),随后还有中梁赣冰期、倒数第二次冰期、末次冰期和全新世冰进,共6次主要冰川作用期。中国第四纪冰期启动时间远晚于极地和高纬地区;冰期系列也与极地和高纬地区不同步,尤其是存在大量MIS 3阶段冰川前进的证据。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育强烈地依赖于山地的海拔高度,是构造抬升-冰期气候耦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影响最大的为"昆仑-黄河运动"和"共和运动",前者使青藏高原整体抬升到3000m的临界高度以上,导致青藏高原全面开始发育冰川;后者则直接导致了MIS 3b阶段冰进以及青藏高原东缘山地冰期的启动。
崔之久陈艺鑫张威周尚哲周力平张梅李川川
关键词:第四纪冰期MIS3阶段构造抬升
冰缘地貌与气候的拟合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冰缘地貌属于一种气候作用地貌,全球有60多种冰缘地貌类型。冰缘的研究对我们了解气候变迁有着重要意义,但我国对冰缘地貌与气候的拟合关系方面缺少研究成果,这无疑阻碍了冰缘地貌应用于气候重建领域的研究进展。通过进一步分析冰缘地貌类型与气候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冰缘地貌按照其与气候相关性程度大小划分成4个等级,建立了冰缘地貌与气候拟合关系的金字塔模型。
牛云博张威闫玲穆克化李川川
关键词:冰缘地貌气候
资源环境因素对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的影响被引量:9
2006年
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在客观上要求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社会三者的关系,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认真研究国内外城市化过程中建设用地扩张与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对于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生态承载力、资源环境胁迫作用,以及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资源整合等方面提出理性思考。同时从资源环境的视角对城市快速扩展过程中城市规划的调控、引导和管制作用加强,严格对土地利用进行约束的土地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制定提供一些合理化建议。
张威郭善莉穆克华李川川
关键词:城市化资源环境建设用地土地管理
吉林长白山地晚更新世冰川作用被引量:9
2008年
长白山(2749m)是中国东部晚更新世以来存在冰川作用典型山地之一,在天池周围海拔2000m以上保存着良好的冰川侵蚀与堆积地貌,在火山锥体内侧与外侧构成“口内口外”模式的冰斗冰川.冰川的发育依托独特的火山地质与地貌大背景,保存完好的冰斗、槽谷、冰坎、磨光面以及冰碛垄等,显示研究区在末次冰期有过多次冰川作用.通过对冰碛物光释光(OSL)年代测定,结合冰川地层与火山地层的相互关系以及火山岩的K-Ar、高精度铀系不平衡测年(TIMS)、电子自旋共振(ESR)等年代结果,确定长白山地区发生两次冰进作用,即黑风口冰进,分布于火山锥体的西坡和北坡海拔2000~2100m处,冰进时段为距今20ka左右,属于末次冰盛期(LGM)的产物;气象站冰进,分布的海拔高度为2400~2600m处,冰川作用发生在11ka前后,属于晚冰期的产物,其发生可能受到全球性新仙女木降温事件的影响.末次冰盛期冰川发育的规模大于晚冰期.在相似的季风系统影响下(冬雨雪型),长白山末次冰期的冰川序列与东亚沿海其他冰川发育地区,如中国台湾、日本等地具有一定的时空耦合性.
张威牛云博闫玲崔之久李川川穆克华
关键词:冰川作用末次冰期火山地层
吉林长白山晚更新世以来火山作用与冰川演化的关系
长白山火山是我国最大的一座休眠火山,其喷发历史,可以分出以玄武质岩浆喷发为主的造盾阶段,以粗面岩、碱流岩熔岩喷发为主的造锥阶段,和以布罩尼式造伊格尼姆岩喷发(爆炸式喷发)为主的近代喷发和历史喷发三个阶段,其锥体由数十层在...
李川川
关键词:长白山火山火山作用冰川演化晚更新世
文献传递
格尔木河小干沟坡积沉积特征与古环境重建被引量:4
2011年
格尔木河小干沟坡积剖面的地质地貌环境、宏观沉积构造、石英砂SEM结构特征及年代学研究揭示出该区坡积的沉积特征和坡地环境演化过程。格尔木河流域普遍存在坡积上覆风尘堆积,下部坡积代表坡面片流过程盛行,反映较湿润的气候环境,上部风尘堆积则代表风沙过程盛行,反映较干旱多风的气候。小干沟坡积物石英砂SEM结构特征组合不同于其它沉积环境,具有自己典型的特征组合,反映了青藏高原干剥蚀环境下石英砂特有表面结构特征组合。石英砂SEM结构特征中出现许多高起伏的颗粒外形,普遍出现次棱角、次棱脊、贝壳状断口、平行解理、溶蚀坑与溶蚀缝、硅质球、硅质鳞片、SiO2结晶特征。石英砂表面结构特征的颗粒频率曲线揭示坡积物成因以风化作用和化学作用为主,无冰川作用。颗粒外形特征表明坡积物为近源堆积;机械特征主要由强烈的风化作用及搬运过程中的碰撞造成;其中强烈的化学作用特征与该地区具有碱性、冷暖变化及局部良好供水的环境条件以及后期稳定沉积环境有关。小干沟剖面揭示出末次冰期以来经历冷湿(30~17 ka)到暖干(14 ka~至今)的环境变化过程。与格尔木河上游小南川剖面比较,不同的岩性、地貌、水热条件导致坡积沉积特征的差异,反映地貌过程垂直地带性。
张梅陈艺鑫银森录张敬春李川川刘耕年
关键词:石英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