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伊

作品数:15 被引量:38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动脉
  • 6篇术后
  • 6篇冠状
  • 6篇冠状动脉
  • 4篇动脉旁路
  • 4篇动脉旁路移植
  • 4篇动脉旁路移植...
  • 4篇移植术
  • 4篇旁路移植
  • 4篇旁路移植术
  • 4篇冠状动脉旁路
  • 4篇冠状动脉旁路...
  • 4篇冠状动脉旁路...
  • 3篇心肌
  • 3篇心肌病
  • 3篇心血管
  • 3篇血管
  • 3篇移植术后
  • 3篇肾损
  • 3篇肾损伤

机构

  • 14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青岛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15篇陈伊
  • 8篇杜娟
  • 7篇杨立猛
  • 7篇邹亮
  • 6篇张志鹏
  • 5篇施野
  • 5篇王继征
  • 5篇邹玉宝
  • 5篇王怡璐
  • 5篇冯新星
  • 5篇宋雷
  • 4篇吴亚杰
  • 3篇张茵
  • 3篇宋云虎
  • 3篇孙凯
  • 3篇宋莹
  • 2篇邵一兵
  • 2篇刘盛
  • 2篇赵新涛
  • 2篇卞瑾

传媒

  • 5篇中国分子心脏...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心血管外科杂...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踝臂指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2012年
目的探讨踝臂指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入选在我院住院的837例患者,其中男553例,女284例,平均年龄59.31±9.85岁.行冠造动脉造影术,以Gensini评分评价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检测ABI,以ABI≤0.9作为诊断外周血管病的标准。结果 ABI的高低与冠脉狭窄程度显著相关,随着ABI值的降低,Gensini评分会增加,两者呈负相关关系。同时,ABI值与动脉粥样硬化累积的冠脉支数也相关,伴有PAD冠心病患者的较外周血管正常的患者,三支病变和左主干病变所占的比例高。结论 ABI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生物标记,能够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张茵卞瑾孙羽宋颖吴亚杰陈伊冯新星王怡璐高硕王继征邹玉宝宋雷袁晋青惠汝太孙凯
关键词:踝臂指数冠状动脉
改良扩大Morrow手术治疗主动脉瓣膜下梗阻合并左心室中部梗阻伴室壁瘤一例
2016年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2岁,因活动后胸闷气短10年加重1年于2016年8月29日入院。患者10年前出现活动后胸闷、心悸、气短伴胸痛,至当地医院就诊行心脏超声检查提示'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给予内科药物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1年前患者症状明显加重,活动耐量逐渐减低,为进一步治疗至我院门诊就诊,以'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拟行手术入院。患者入院后行超声心动图(图1a)提示:
杨立猛杜娟陈伊宋云虎刘盛邹亮施野张志鹏
关键词:心脏室壁瘤
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 Pro731 Ser 突变与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致病基因突变,分析基因型与表型的联系。方法研究病例资料收集于2009年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门诊。利用高通量测序对1个中国汉族肥厚型心肌病家系的26个致病基因进行筛查,发现的变异通过Sanger测序验证。在家系成员中筛查发现的致病突变,对突变携带者的表型进行分析。结果包括先证者在内13例携带MYH7基因Pro731Ser错义突变,疾病与突变共分离。其他家系成员和307名正常对照未发现此突变。携带者中10例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例为无症状携带者,患者中有8例伴有呼吸困难、心悸、胸痛、黑矇、晕厥等症状,先证者已出现严重的心力衰竭,5例患者发病年龄小于16岁,家系中至少有1人猝死。结论MYH7基因Pro731Ser错义突变为肥厚型心肌病的致病基因突变,能够产生恶性的临床表现,但也呈现明显的临床异质性。
赵新涛吴亚杰陈伊冯新星宋莹王怡璐邹玉宝王继征邵一兵惠汝太宋雷王旭
关键词:心肌病肥厚性肌球蛋白重链表型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与术后心血管并发症风险的关系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水平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术后心血管并发症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250例行CABG患者,术前检测血清FFA水平,观察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I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延长及术后早期和随访1a内心血管相关并发症等不良结果的发生情况。绘制ROC曲线,根据AUC评估术前血清FFA水平对不良结果风险的预测能力。结果术前血清FFA水平预测CABG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最佳诊断界值为0.615,AUC为0.76(95%CI:0.62~0.91,P=0.003);预测术后1a再发心绞痛的最佳诊断界值为0.415,AUC为0.72(95%CI:0.63~0.82,P<0.001);预测术后1a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最佳诊断界值为0.615,AUC为0.71(95%CI:0.57~0.84,P=0.006);多因素分析调整后的术前血清FFA水平对术后1a再发心绞痛、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及术后1a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AUC值分别为0.69(95%CI:0.57~0.81,P=0.042)、0.75(95%CI:0.57~0.93,P=0.130)、0.70(95%CI:0.54~0.85,P=0.096)。结论术前血清FFA水平可较好预测CABG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术后1a再发心绞痛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陈伊杜娟郑哲邹亮张志鹏杨立猛王新洁王欣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游离脂肪酸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情况与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明确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CABG)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11 年9 月~2013 年11 月间接受单纯CABG 的1615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DIGO(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诊断标准评估患者术后7 天发生肾损伤情况。应用Logistic 二元回归分析方法,最终明确CABG 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研究最终收集1574 例患者完整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为(60.3±8.4)岁,女性占20.5%,CABG 患者术后总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为70.2%。其中891 例(56.6%)患者符合急性肾损伤1 级标准,182 例(11.6%)患者符合急性肾损伤2 级标准,32 例(2.0%)患者符合急性肾损伤3 级标准。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4,95%CI:1.02~1.05,P<0.001)、体外循环技术的应用(OR=1.53,95% CI:1.23~1.92,P<0.001)及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50%(OR=1.46,95% CI:1.01~2.09,P=0.042)是CABG 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前最后一次肌酐水平(OR=0.98,95% CI:0.97~0.99,P<0.001)越低将更容易达到KDIGO 急性肾损伤的诊断标准。结论CABG 术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较高,需引起临床医师关注。年龄、应用体外循环、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50%是CABG 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肌酐水平较低患者更容易达到KDIGO急性肾损伤的诊断标准。
杨立猛施野张志鹏陈伊邹亮杜娟
关键词:冠状动脉分流术急性肾损伤
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与早期临床结果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明确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ONCABG)患者术后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ssociated with cardiac surgery,CSA-AKI)发生的危险因素及肾损伤对患者早期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2011年9月至2013年11月接受体外循环下单纯ONCABG的7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012年KDIGO肾损伤诊断标准明确患者术后肾损伤情况并分为CSA-AKI组与无CSA-AKI组。应用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方法,明确ONCABG患者术后CSA-AKI的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并评估CSA-AKI发生对ONCABG患者早期临床结果的影响。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59.8±8.5)岁,女性占18.9%,术中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为(102.1±33.8)min。术后总的CSA-AKI发生率为74.1%。CSA-AKI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12.8%vs 7.4%,P=0.038)、呼吸机通气时间(22.8 mins vs 17.2 mins,P=0.003)、ICU停留时间(63.0 vs 44.5h,P<0.001)、术后住院天数(8.8 d vs 8.0 d,P=0.011)均显著高于无CSA-AKI组。CSA-AKI组与无CSA-AKI组术中应用体外循环时间(103.3 min vs 98.8 min,P=0.101)无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ONCABG患者术后CSA-AKI的独立影响因素(OR:1.02,95%CI:1.00~1.04,P=0.040),患者年龄越大愈加容易发生术后CSA-AKI。同时术前最后一次肌酐水平越低患者容易达到急性肾损伤的诊断标准。结论ONCABG患者术后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的发生显著影响患者早期预后,高龄是ONCABG患者术后发生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肌酐水平较低患者更容易达到急性肾损伤的诊断标准。
杨立猛杜娟张海涛施野邹亮陈伊张志鹏
关键词:体外循环冠状动脉分流术急性肾损伤
糖化血红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相互关系的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相互关系。方法入选在我院住院的患者1375例,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并行冠脉造影术,以Gensini评分评价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冠脉病变特点以冠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狭窄程度来表示。结果糖化血红蛋白与冠脉病变支数显著相关。糖化血红蛋白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在校正了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饮酒、收缩压、舒张压、肌酐、尿酸、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脂、空腹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等危险因素后,糖化血红蛋白与Gensin积分的相关性仍存在。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升高与冠脉狭窄程度加重相关,同时与累及的冠脉支数增加相关。
冯新星吴亚杰宋莹王东张茵陈伊王怡璐王继征巩秋红邹玉宝宋雷袁晋青孙凯陈燕燕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围手术期心房颤动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患者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后新发房颤(Post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POAF)的临床特点以及其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2016年10月至2019年06月期间在阜外医院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除外术前阵发性及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及相关检查结果收集,分析POAF的临床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患者发生POAF的危险因素。结果共498例患者入选,其中132例(26.5%)患者发生POAF,POAF首次发作于术后(50.9±27.2)h,即77.3%的患者在术后2~3 d内(24~72h)首次发作;平均发作(2.0±1.6)次,54.5%的患者发作1次;房颤平均发作持续时间(42.0±67.5)h,50.8%的患者房颤发作≤24h;发作POAF的患者平均年龄(54.0±9.7)岁,术后房颤发生率随着年龄段增长而增加,50~60岁、60~70岁、70~80岁的发生率分别为28.3%、36.0%、62.5%;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将患者依据有无POAF分为术后房颤组(n=132)及术后无房颤组(n=366),两组患者在手术年龄[(54.0±9.7)岁比(49.3±10.1)岁]、发病年龄[(46.8±10.4)岁比(43.1±10.8)岁]、病程时间[(84.1±78.0)m比(69.0±64.7)m]、X线提示肺淤血、术前左心房内径[(44.0±7.5)mm比(41.2±6.7)mm]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43.2±6.1)mm比(41.3±5.1)mm]、合并左心室中部狭窄、术中合并冠状动脉狭窄、主动脉瓣病变及二尖瓣病变、进入ICU时心率[(73.9±12.3)次/min比(77.2±13.2)次/min]、术后左心房内径[(38.4±5.5)mm比(35.4±5.0)mm]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合并左心室中部狭窄和进入ICU时心率是POAF的保护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051,95%CI 1.027~1.075,P=0.000)、术前左心房内径(OR=1.045,95%CI 1.007~1.083,P=0.019)和术后左心房内径(OR=1.077,95%CI 1.029~1.128,P=0.001)是POAF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术前和术后左心房扩大是室间�
陈伊王新洁郭炜邹亮杨立猛张啸杜娟宋云虎
关键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伊布利特转复心血管外科术后早期阵发性房颤的临床观察
目的:心血管外科术后早期阵发性房颤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循环功能,同时也显著延长患者术后监护治疗和住院时间.目前常规的胺碘酮等药物治疗方法,在缩短和实现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时间和成功率上,效果均不理想.
刘平李运涛齐奇陈伊
左房脂肪灰度值与胸腔镜外科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心外膜脂肪灰度值与胸腔镜外科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18年在阜外医院行胸腔镜外科射频消融97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5例、女22例,平均年龄(57.8±9.4)岁。左房增强CT计算左房脂肪体积和平均灰度,根据左房脂肪组织的平均灰度将患者分为高、中、低灰度三组。患者于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随访终点为窦性心律恢复率。采用生存分析方法分析心外膜脂肪增强CT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校正了患者的体重指数、体表面积、性别、左房舒张末期内径后,回归分析显示,左房增强CT脂肪灰度与房颤类型相关(OR=0.30,95%CI 0.12~0.79,P=0.01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左房CT脂肪灰度值可预测胸腔镜外科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OR=0.92,95%CI 0.85~0.99,P=0.027)。Kaplan-Meier曲线显示,不同左房脂肪组织灰度值患者术后房颤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左房脂肪增强CT灰度值越低,远期房颤复发率越高。结论左房脂肪增强CT灰度值可以有效预测胸腔镜外科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
崔闫李浩杰杜娟施野邹亮陈伊张志鹏徐丹青杨立猛侯志辉侯剑峰姚焰郑哲
关键词:心房颤动胸腔镜外科射频消融心外膜脂肪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