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毕

作品数:31 被引量:15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3篇房颤
  • 11篇动脉
  • 11篇心房
  • 11篇心房颤动
  • 9篇主动脉
  • 9篇主动脉夹层
  • 9篇夹层
  • 6篇预后
  • 6篇急性主动脉夹...
  • 4篇心肌
  • 4篇血压
  • 4篇死亡率
  • 3篇心房颤动患者
  • 3篇心肌梗死
  • 3篇心血管
  • 3篇血管
  • 3篇中国急诊
  • 3篇入院
  • 3篇随访
  • 3篇主动脉夹层患...

机构

  • 20篇中国医学科学...
  • 7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自贡市第四人...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作者

  • 30篇黄毕
  • 25篇杨艳敏
  • 19篇朱俊
  • 18篇田力
  • 12篇王娟
  • 12篇张晗
  • 10篇邵兴慧
  • 10篇梁岩
  • 8篇樊晓寒
  • 4篇谭慧琼
  • 3篇冯广迅
  • 3篇张澍
  • 2篇张良
  • 2篇陈昭然
  • 2篇路天怡
  • 2篇苏文君
  • 2篇王晓建
  • 2篇万槐斌
  • 1篇李晓飞
  • 1篇李秀君

传媒

  • 6篇中国心脏大会...
  • 5篇中国循环杂志
  • 4篇中国分子心脏...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临床药物治疗...
  • 1篇西南军医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1篇2014
  • 10篇2013
  • 1篇2012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增加房颤患者中长期全因死亡
黄毕杨艳敏朱俊张晗王娟田力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血栓栓塞症34例临床分析及长期随访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APTE)的临床资料和长期随访结果,讨论该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评价抗栓药物的疗效及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4年5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确诊的34例AMI合并APTE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电话随访,并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患者年龄≥60岁、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史、长期卧床的比例较高,以胸闷、呼吸困难、胸痛、大汗等表现为主,临床体征以肺部湿啰音为主,主要通过肺动脉CT增强扫描确诊。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三联抗栓)组出血率较高,但均为非致命性出血,无血栓事件发生,与其他组比较,相对安全、有效。患者总死亡率为20.6%,预后差。结论 AMI合并APTE患者多合并多个危险因素,临床预后差,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大汗症状突出,主要通过肺血管CT增强扫描明确诊断,三联抗栓治疗是相对安全有效的。
王玉珏黄毕高展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血栓栓塞症随访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心房颤动相关
目的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冠心病和房颤(AF)发生相关,然而在明确诊断的冠心病患者,RDW和AF的关系尚不明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同期两组急诊留观连续病例共190例: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OMI)合并AF97例,单...
万槐斌王娟黄毕张晗田力邵兴惠杨艳敏朱俊
心房颤动伴或不伴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3
2018年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伴或不伴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2008-11至2011-10在全国20家医院连续入选急诊的房颤患者2 015例,根据是否伴有心衰将患者分为伴心衰组(n=753)和不伴心衰组(n=1 263)。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及院内治疗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随访,记录全因死亡事件。使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不伴心衰组比,伴心衰组男性少,心率慢,体重指数(BMI)低,既往高血压史及甲状腺功能亢进史患者比例低,钙拮抗剂及胺碘酮使用率低,CHADS2积分高,既往心肌梗死、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左心室肥厚、吸烟史、左心室功能障碍、痴呆/认知功能障碍、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瓣膜手术及大出血史患者比例高,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地高辛、阿司匹林及华法林的使用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 991例随访成功,随访期间,与不伴心衰组比,伴心衰组节律控制药物及氯吡格雷使用率低,室率控制药物及华法林使用率高,死亡及大出血发生率高(P均<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心衰是房颤患者1年死亡事件的危险因素(HR=1.50,95%CI:1.17~1.92,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不伴心衰组中,年龄(HR=1.09,95%CI:1.07~1.11,P<0.001)、心率(HR=1.011,95%CI:1.005~1.017,P<0.001)、房颤作为入院次要诊断(HR=1.63,95%CI:1.13~2.35,P=0.01)及合并COPD(HR=2.18,95%CI:1.47~3.22,P<0.001)与1年死亡率呈正相关;而在伴心衰组中,年龄(HR=1.05,95%CI:1.03~1.07,P<0.001)、BMI(HR=0.92,95%CI:0.88~0.96,P<0.001)、收缩压(HR=0.991,95%CI:0.984~0.998,P=0.012)及房颤作为入院次要诊断(HR=2.50,95%CI:1.48~4.21,P=0.001)与1年死亡率呈正相关。结论 :伴或不伴有心衰的房颤患者在基线资料及院内治疗方面存在差异,心衰是房颤患者1年死亡事件的危险因素,两组患者1年死亡事�
冯广迅杨艳敏朱俊梁岩张晗邵兴慧王娟田力黄毕
关键词:心房颤动心力衰竭死亡率
ββ高血压病史及基线血压水平对中国急诊心房颤动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2014年
该文探讨高血压病史及基线血压水平对心房颤动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脑卒中、心肌梗死和非中枢神经系统栓塞发生)的影响。
王娟杨艳敏朱俊张晗邵兴慧田力黄毕
关键词:主要心血管事件心房颤动患者高血压病史血压水平中国急诊基线
入院时收缩压水平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入院时收缩压水平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组2012-02至2013-05就诊于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并经CT证实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183例,采集患者入院时的基...
黄毕杨艳敏樊晓寒朱俊梁岩田力张晗邵兴慧王娟万槐彬
不同BMI水平对心房颤动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体重指数(BMI)对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情况及1年随访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2009年至2011年在全国20家医院连续入选急诊就诊的所有心房颤动患者,无论心房颤动是否为急诊就诊的主要原因均可入选.记录患...
王娟邵兴慧张晗黄毕田力杨艳敏朱俊梁岩谭慧琼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院时血压增高对短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血压增高对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004年中国多中心注册的STEMI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的收缩压(SBP)水平,将患者分为血压正常组(S...
黄毕杨艳敏朱俊梁岩谭慧琼于丽天高鑫李建冬
中国急诊心房颤动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我国急诊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1年随访的全因死亡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2008年11月至2011年10月在全国20家医院连续入选任何原因急诊就诊中有房颤诊断的患者。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治疗情况,并进行1年随访,记录全因死亡事件,根据是否生存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房颤患者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人选2016例房颤患者,其中死亡组279例,生存组1737例,1年全因死亡率为13.8%。死亡组年龄显著高于生存组[(76.1±11.6)比(67.2±13.1)岁,P〈0.01],而体质指数显著低于生存组[(23.7±3.6)比(22.3±3.4)kg/m2,P〈0.01];永久性房颤在死亡组所占的比例高(62.1%比44.6%,P〈0.01),房颤血栓危险度(CHADS:)评分2分以上者在死亡组所占比例更高(71.8%比47.5%,P〈0.01);既往心力衰竭病、脑血管意外、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糖尿病、痴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史在死亡组所占比例更高(51.2%比35.1%、26.3%比17.6%、26.7%比17.9%、21.0%比14.6%、6.0%比1.6%、21.4%比10.1%,均P〈0.01)。死亡组患者利尿剂、地高辛、其他抗凝药(肝素等)的应用比例高于生存组(50.9%比42.2%、41.3%比34.7%、10.0%比5.9%,均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随着CHADS:评分的增高,患者死亡率亦随之增高。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HR=1.053,95%CI:1.040~1.066)、永久性房颤(HR=1.374,95%CI:1.003~1.883)、心力衰竭史(HR:1.385,95%CI:1.009—1.901)、脑血管意外史(HR=1.345,95%CI:1.009~1.795)、既往COPD史(HR=1.379,95%CI:1.030—1.848)、未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治疗(HR=1.955,95%CI:1
王娟杨艳敏朱俊张晗邵兴慧黄毕田力
关键词:心房颤动死亡率急诊室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临床资料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就诊于阜外医院并经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确诊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收集患者入院时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并分析有无高血压病史以及是否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入选74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平均年龄52.47岁,男性65例(87.8%)。合并高血压病史53例(71.6%),与无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比较,其平均年龄、性别比例、体重指数、个人史、入院重要生命体征、临床表现、主要实验室检查及药物、手术治疗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入院后接受腔内修复手术治疗的患者45例(60.8%),入院时白细胞计数(13.1±4.6 vs.10.7±4.3×109/L,p=0.035)显著高于未接受腔内隔绝术患者,其他临床资料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结论高血压仍是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但主动脉夹层发病后呈现的临床特征与无高血压病史者无显著差异。腔内隔绝术已成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较常见的治疗方法。
陈昭然黄毕刘斯思田力樊晓寒杨艳敏惠汝太
关键词: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手术腔内隔绝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