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迪

作品数:5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依那西普
  • 2篇脊柱
  • 2篇关节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药物治疗
  • 1篇神经精神
  • 1篇神经精神狼疮
  • 1篇神经系
  • 1篇神经系统
  • 1篇死因
  • 1篇强直
  • 1篇强直性
  • 1篇强直性脊柱炎
  • 1篇趋化
  • 1篇趋化因子
  • 1篇中枢神经
  • 1篇中枢神经系统
  • 1篇肿瘤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5篇詹钟平
  • 5篇付迪
  • 5篇叶玉津
  • 5篇杨岫岩
  • 5篇许韩师
  • 5篇梁柳琴
  • 1篇陈求刚
  • 1篇范瑾瑾
  • 1篇杨彦龙
  • 1篇林浩博
  • 1篇肖游君

传媒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国际内科学杂...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神经精神狼疮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
2008年
【目的】对神经精神狼疮(NPSLE)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总结。【方法】对236例NPSL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199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对神经精神狼疮命名和定义的分类标准对NPSLE患者分型,并分析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MP)及环磷酰胺(CTX)联合冲击治疗NPSLE的疗效。【结果】236例患者共表现14种神经精神症状,最常见为癫痫样发作及精神异常;21例(8.9%)首发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141例(59.7%)患者在SLE发病的1年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143例(60.6%)患者同时存在两种及以上神经精神症状;NPSLE是活动性SLE的表现;联合用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和环磷酰胺冲击治疗NPSLE组的疗效优于单用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组,且病死率亦低于单用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组;236例患者住院病死率19.5%,36.9%死于NPSLE;32.6%死于合并感染及出血。【结论】神经精神狼疮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为癫痫样发作及精神异常。用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和环磷酰胺联合冲击治疗可明显地降低NPSLE的病死率,改善预后。
梁柳琴詹钟平叶玉津付迪许韩师杨岫岩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
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评价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检测其治疗前后A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浓度的变化,为AS疗效判断寻找新的指标。方法应用依那西普治疗48例AS患者,25mg/次,每周2次,疗程12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AS的功能指数(BASFI)、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应用ELISA检测治疗前后MMP-3浓度。结果依那西普治疗后患者的脊柱痛与夜间痛程度、晨僵时间均改善,指地距、BASDAI、BASFI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S组血清MMP-3水平与正常对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依那西普治疗12周后患者的MMP-3水平显著下降(P<0.05),CRP和ESR也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进一步的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后MMP-3降低水平与ESR、CRP的下降值亦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397和0.474,P<0.05)。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注射部位反应和上呼吸道感染。结论依那西普对AS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无严重不良反应,能够显著降低AS外周血清中MMP-3水平;MMP-3可作为评价依那西普治疗AS疗效的一个有用的客观指标。
梁柳琴詹钟平叶玉津付迪许韩师杨岫岩
关键词:依那西普基质金属蛋白酶-3
RhoA/ROCK信号通路对TLR-2配体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成纤维滑膜细胞分泌趋化因子的调控作用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 研究RhoA/Rho激酶(ROCK)信号通路对Toll样受体2(TLR-2)配体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分泌趋化因子的影响.方法 RA FLS来源于活动性RA患者滑膜组织;肽聚糖被用于TLR-2配体;RhoA活性检测采用pull down方法;ROCK活性用磷酸化肌球蛋白结合亚单位1(MYPT1)蛋白表达来表示,磷酸化MYPT1蛋白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细胞活性检测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MTT)法,趋化因子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结果 肽聚糖(5 mg/L)刺激使体外培养的RA FLS分泌白细胞介素8(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2(MCP-2)和受激活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明显增高,对RhoA和ROCK活化也有显著的刺激作用,肽聚糖诱导的上述作用能被TLR-2单克隆抗体所阻抑.RhoA抑制剂C3转化酶和ROCK抑制剂Y27632对PG诱导的IL-8、MCP-2和RANTES等趋化因子分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 RhoA/ROCK信号通路对TLR2介导的RA FLS分泌趋化因子具有调控作用,通过抑制该通路活化可能有利于RA的治疗.
梁柳琴肖游君付迪林浩博杨彦龙叶玉津詹钟平范瑾瑾杨岫岩许韩师
关键词:成纤维样滑膜细胞趋化因子RHO
依那西普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评价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依那西普)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5例难治性RA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在每周口服甲氨蝶呤(MTX)15mg基础上联合应用依那西普,每周皮下注射2次,每次25mg;对照组口服相同剂量的MTX联合应用其他改变病情药(DMARDs),如柳氮磺胺吡啶或来氟米特。疗程均为12周。疗效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标准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均有改善,ACR20%改善标准(ACR20)有效率分别为37.5%和17.1%(P<0.01),ACR50%改善标准(ACR50)有效率为17.5%和2.8%(P<0.01)。治疗12周后各项指标进一步改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ACR20有效率分别为65.0%和37.1%(P<0.01),ACR50有效率为47.5%和11.4%(P<0.01)。进一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明疾病活动评分(DAS28)的变化,发现治疗组患者DAS28下降更明显,治疗后两组DAS28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注射部位反应和上呼吸道感染。结论:依那西普是安全有效的治疗RA的药物,尤其适合对MTX等DMARDs疗效不佳的患者。
梁柳琴詹钟平付迪叶玉津许韩师杨岫岩
关键词:类风湿肿瘤坏死因子类甲氨蝶呤
晚发型脊柱关节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2008年
目的总结晚发型脊柱关节病(SpA)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分析56例晚发型SpA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放射学资料,并与62例中青年发病的SpA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晚发型SpA组,以外周关节起病者和起病时有下肢炎性凹陷性水肿患者显著多于中青年发病SpA组[86%(48/56)比47%(29/62)和43%(24/56)比8%(5/62),均P<0.01];而中青年发病SpA组在发病初即有腰背痛的患者显著多于晚发型SpA组[45%(28/62)比13%(7/56),P<0.01]。随着病程的进展,晚发型SpA组出现外周关节炎的患者显著多于中青年发病SpA组[96%(54/56)比81%(50/62),P<0.01];而中青年发病SpA组出现腰背痛的患者显著多于晚发型SpA组患者[74%(46/62)比20%(11/56),P<0.01]。晚发型SpA组,关节外表现如发热显著多于中青年发病SpA组(P<0.01)、肌腱端炎及色素膜炎亦显著多于中青年发病SpA组(均P<0.05)。晚发型SpA组和中青年发病的SpA组HLA-B27的阳性率分别为86%和82%,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沉和C反应蛋白,晚发型SpA组均显著高于中青年发病SpA组(均P<0.01)。中青年发病SpA组出现骶髂关节炎的患者显著多于晚发型SpA组患者[71%比21%,P<0.01]。结论晚发型SpA和中青年发病的SpA均以男性多发,HLA-B27阳性率相近;但晚发型SpA较中青年发病的SpA有更多的外周关节炎、更广泛的下肢炎性凹陷性水肿及更多关节外表现,而中青年发病SpA则有更多腰背痛和X线证实的骶髂关节炎表现。
梁柳琴陈求刚詹钟平付迪叶玉津许韩师杨岫岩
关键词:脊柱关节病疾病特征晚发型误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