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庆国

作品数:26 被引量:136H指数:8
供职机构: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年山西省研究生优秀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动脉
  • 5篇动脉瘤
  • 5篇手术
  • 4篇外科
  • 4篇细胞
  • 3篇血管
  • 3篇手术治疗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祖细胞
  • 3篇显微外科
  • 3篇颅内
  • 3篇颅内动脉
  • 3篇颅内动脉瘤
  • 3篇内皮
  • 3篇内皮祖细胞
  • 2篇蛋白
  • 2篇动脉内
  • 2篇动脉内膜
  • 2篇动脉内膜切除...

机构

  • 16篇长治医学院附...
  • 8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长治医学院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市环湖医...
  • 1篇临沂市人民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长治医学院附...
  • 1篇鄂尔多斯市中...
  • 1篇邢台市人民医...
  • 1篇邯郸市第一医...
  • 1篇天津市第五中...
  • 1篇遵化市人民医...
  • 1篇天津市神经病...
  • 1篇大港油田集团...
  • 1篇永州市中心医...
  • 1篇山西大医院

作者

  • 22篇刘庆国
  • 9篇王龙
  • 9篇宋志斌
  • 8篇高建伟
  • 8篇李旭光
  • 7篇张建宁
  • 7篇武云利
  • 4篇郭强
  • 3篇王亮
  • 3篇王东
  • 3篇王晓楠
  • 2篇张文治
  • 2篇张文平
  • 2篇李正
  • 2篇苏心
  • 2篇郭兵
  • 2篇魏铭
  • 2篇徐德生
  • 2篇刘华
  • 2篇尉辉杰

传媒

  • 5篇中国现代神经...
  • 3篇长治医学院学...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耳科学杂...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医院物品信息化管理系统及方法
医院物品信息化管理系统及方法,属于信息化管理技术领域,包括管理系统终端、数据处理器、通讯终端和信号发射器,信号发射器依次通过通讯终端和数据处理器然后与管理系统终端连接,信号发射器安装在每台需要定位的设备上,数据处理器和通...
刘庆国张文平李正陈俊芳李苗睿冯李慧刘华张亚楠张煜佳张晓东郝文延史宏睿
文献传递
伽玛刀照射后胶质细胞CX43和GFAP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研究伽玛刀照射后胶质细胞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和胶质纤维酸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 protein,GFAP)表达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原代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Ast)分为正常对照组和γ刀照射组,后者经γ刀照射(边缘剂量4~36Gy),培养72小时后检测GFAP,Cx43。结果4~12Gy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至16Gy组胶质细胞开始增生GFAP表达阳性细胞数大于正常对照组且呈剂量依赖性增高至32Gy组GFAP表达达最大值。Cx43表达在12Gy组即开始明显下降且Cx43表达呈计量依赖性减低,在24~32Gy降低尤为显著至32Gy组达最低值。结论原代培养Ast经伽玛刀照射后GFAP表达增高,同时Cx43表达减低。Cx43的异常低表达可能是胶质增生及放射损伤的重要原因。
魏铭徐德生张建宁张文治苏心刘庆国
关键词:伽玛刀缝隙连接蛋白
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分离培养与鉴定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的实验方法,为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外周血10ml,密度梯度离心获得单个核细胞,经体外培养后于倒置相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及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CD133、CD34和凝血因子Ⅷ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133-FITC和CD34-PE双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及CD34-PE单阳性细胞所占比例。结果倒置相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体外培养至第2天时,呈贴壁生长;至第4~6天时细胞集落形成,集落周围有内皮样细胞,细胞质和细胞膜呈红色和绿色双色荧光,细胞核呈蓝色荧光,提示内皮祖细胞特异性吸附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和FITC标记的Ⅰ型荆豆凝集素,具有内皮细胞功能。免疫荧光染色CD133、CD34和凝血因子Ⅷ表达阳性;流式细胞术检测CD133-FITC和CD34-PE双阳性细胞所占比例为38.30%,CD34-PE单阳性细胞所占比例为82.60%。结论初步确立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的实验方法,为内皮祖细胞的移植研究奠定了基础。
郭新宾崔维韵刘庆国张建宁刘丽
关键词:干细胞内皮细胞细胞分离细胞培养技术
64层螺旋CTA和3D-DS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比较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研究背景目前尚无研究显示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CT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3D—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效能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旨在评价64层螺旋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以64层、64排、CT、颅内动脉瘤、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隙)出血等词组作为检索词,检索荷兰医学文摘(EMBASE)、美国国家图书馆医学在线(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学术期刊库,并辅助手工检索,收集以3D—DSA为金标准的关于64层螺旋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中英文文献。采用诊断准确性研究质量评价工具和Meta—discVersion1.4统计软件,对所纳入的临床试验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项l临床试验,经Meta分析显示,64层螺旋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95%CI:0.950~0.980)和91%(95%CI:0.860~0.950),诊断优势比为269.640(95%cI:137.250~529.720),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得出曲线下面积为0.993。结论多层螺旋CTA诊断颅内动脉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的重要诊断方法。由于本研究所纳入的样本量较小,尚有待设计严谨且样本量审女的高后骨研有诽一击评价.
刘庆国郭兴宋志斌高建伟李旭光武云利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META分析
腰椎间盘镜手术和显微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系统评价腰椎间盘镜手术和显微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别以椎间盘镜、显微镜、腰椎间盘突出等相关中英文关键词作为检索词,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学术期刊库,并对部分杂志进行手工检索,收集椎间盘镜手术和显微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采用Jadad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数据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由两名评价员独立进行,RevMan5.O.24统计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项临床研究计106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Oswestrv功能障碍指数比较,两种术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170,95%CI:-3.590~3.260;P=0.920)。椎间盘镜手术患者术中硬脊膜撕裂(RR=3.040,95%CI:1.170—7.890;P=0.020)、神经根损伤(RR=5.130,95%CI:0.890~29.420;P=0.070)等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RR=2.320,95%CI:0.970~5.520;P=0.060)均高于显微手术;两种手术所用时间(MD=10.780,95%CI:7.180~14.370;P=0.000)、手术切口长度(MD=.0.950,95%CI:-1.840~0.070;P=0.030)和术后住院时间(MD=0.210,95%CI:-0.080~0.340;P=0.002)具有统计学差异,但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27.420,95%CI:一8.840~63.680;P:0.140)。结论椎间盘镜手术和显微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相当,但椎间盘镜手术术后复发率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显微手术。鉴于所纳入临床研究的整体质量较低且数量较少,应谨慎引用本研究结果,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刘庆国宋志斌高建伟李旭光武云利
关键词:内窥镜检查腰椎椎间盘移位显微外科手术椎间盘切除术
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Meta分析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比较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MEDLIN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和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0-2008年发表的关于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文献共计426篇,最终纳入11篇,进行Meta分析。结果11篇文献共纳入3267例患者,其中颈动脉血管成形术组1637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组1630例。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显示,颈动脉血管成形术组患者手术后30d脑卒中发生率和病死率高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组(RR=1.300,95%CI:1.010—1.680,P=0.040);脑神经损伤发生率低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组(RR=0.090,95%CI:01040~0.220,P=0.000);两组患者手术后30d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60,95%CI:0.310—1.370,P=0.260)。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手术后30d脑卒中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300,95%CI:0.880—1.920,P=0.180);颈动脉血管成形术组患者手术后30d脑神经损伤发生率低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组(RR=0.110,95%CI:0.040—0.290,P=0.000);两组患者手术后1年脑卒中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50,95%CI:0.590—1.890,P=0.860)。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仍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首选方法。除脑神经损伤发生率降低外,尚无循证医学证据显示颈动脉血管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优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由于所纳入的部分研究存在异质性,应谨慎对待本研究的结果。正在进行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为颈动脉狭窄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更佳的循征医学证据。
刘庆国王亮王晓楠王东张建宁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META分析
颈动脉支架与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 系统评价颈动脉支架(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以及万方医学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收集CAS和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2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个研究,6903例患者,其中(、AS纽3460例,CEA组3443例。cAS组术后30d脑卒中或死亡联合发生风险(RR=1.64,95%CI:1.33~2.03,P〈0.00001)以及脑卒中风险(RR=1.70,95%CI:1.34~2.14,P〈0.00001)高于CEA组;CEA组术后30d心肌梗死风险(RR=0.62,95%CI:0.39~0.97,P=0.04)和颅神经损伤风险(RR=0.07,95%CI:0.03~0.16,P〈20.00001)高于CAS组;两组术后30d死亡风险(RR=1.33,95%CI:0.78~2.28,P=0.29)、致残性脑卒中风险(RR=1.27,95%CI:0.82~1.96,P=0.29)和术后1年脑卒中或死亡联合发生风险(RR=0.96,95%C:0.63~1.46,P=0.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从安全性方面考虑,对于一般手术风险的颈动脉狭窄患者,CEA仍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首选治疗手段。具有手术高危因素或不适合手术的患者,CAS治疗更具有优势。
刘庆国周宁宋志斌高建伟李旭光武云利王龙郭强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循证医学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内皮祖细胞生物学特点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背景:内皮祖细胞是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可参与新生血管的形成。研究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骨髓内皮祖细胞有动员作用,促进血管的新生和损伤组织修复。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提取Wistar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单核细胞进行培养,分别在培养基中加入0,4,8U/mL不同浓度的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培养。培养7d后,对内皮祖细胞利用FITC-UEA-1和Dil-Ac-LDL共同染色方法进行鉴定;同时利用CD34和CD133共同标记,以流式细胞仪进行鉴定;采用黏附实验、迁移实验及MTT实验对其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与结论:培养到7d左右,细胞形态变化完全,细胞之间形成联接,并可以围成似管腔状形态,十二三天时,细胞融合,形成铺路石样。培养细胞荧光染色显示内皮祖细胞呈双阳性染色,经流式细胞仪鉴定培养的内皮祖细胞可以结合CD133和CD34。黏附实验、迁移实验及MTT实验显示,促红细胞生成素呈剂量依赖性提高内皮祖细胞的黏附、迁移和增殖能力。说明在0~8U/mL浓度内,促红细胞生成素呈剂量依赖性提高内皮祖细胞的黏附、迁移和增殖功能。
王东王亮刘庆国王晓楠尉辉杰张建宁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细胞培养血管组织工程
脑损伤大鼠内皮祖细胞与早期血管新生的关系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大鼠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的变化及创伤区早期动态血管新生情况。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创伤组及假手术组,每组各35只,两组于伤前及伤后3、6、24、48、72、168h随机取7只大鼠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同时于伤前及伤后1、4、7、14d各随机取5~7只大鼠取脑,行血管内皮标志物CD3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创伤区血管的新生情况。结果脑创伤大鼠外周血中的内皮祖细胞表现于3h先降低(P<0.01),在6h升高达峰(P<0.05),后逐渐降低达基础水平。创伤区周围CD31+细胞与对照组相比于1d开始增多(P<0.01),于7d左右达到平台高峰;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变化与创伤区周围血管的数量变化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同时微血管呈逐渐增多的趋势。结论脑创伤后外周血中的内皮祖细胞明显增加,归巢到创伤区,参与了创伤区血管的新生和损伤组织的修复。
王亮焦俊峰王晓楠王东刘庆国尉辉杰刘丽张建宁
关键词:脑创伤内皮祖细胞血管新生血管发生
微创神经外科发展的思考被引量:7
2009年
神经外科的发展历史就是一个不断追求微创的过程。微创神经外科狭义的理解,更多侧重于微创技术手段的应用;而广义的理解,则是指微创理念。微创神经外科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在微创神经外科的实践和发展中,不仅应重视微创技术的应用,更要注意应用微创理念。
刘庆国张建宁
关键词:微创神经外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