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小平

作品数:384 被引量:1,744H指数:18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州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4篇期刊文章
  • 9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3篇病毒
  • 84篇肝炎
  • 79篇艾滋病
  • 75篇综合征
  • 65篇细胞
  • 53篇免疫缺陷
  • 44篇急性呼吸
  • 42篇严重急性
  • 41篇严重急性呼吸
  • 38篇呼吸综合征
  • 37篇急性呼吸综合...
  • 37篇丙型
  • 36篇严重急性呼吸...
  • 36篇肝炎病毒
  • 35篇淋巴
  • 34篇乙型
  • 34篇慢性
  • 31篇干扰素
  • 28篇肺炎
  • 27篇感染者

机构

  • 349篇广州市第八人...
  • 19篇广州医科大学
  • 12篇中山大学附属...
  • 9篇广州医学院
  • 7篇中山大学
  • 6篇广州医学院第...
  • 6篇佛罗里达大学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广州市胸科医...
  • 4篇广州市第一人...
  • 4篇暨南大学附属...
  • 4篇中山医科大学...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广东省妇幼保...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广东省中医院

作者

  • 380篇唐小平
  • 122篇蔡卫平
  • 80篇李凌华
  • 69篇尹炽标
  • 66篇胡凤玉
  • 59篇张复春
  • 53篇陈谐捷
  • 41篇雷春亮
  • 39篇陈万山
  • 37篇唐漾波
  • 37篇杨湛
  • 36篇贾卫东
  • 33篇兰芸
  • 33篇陈伟烈
  • 30篇袁小珍
  • 25篇卢业成
  • 24篇刘晋新
  • 20篇邓西龙
  • 20篇关玉娟
  • 17篇江松峰

传媒

  • 46篇中华传染病杂...
  • 19篇国际流行病学...
  • 18篇中华实验和临...
  • 14篇广东医学
  • 13篇实用医学杂志
  • 1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1篇中华临床感染...
  • 9篇中华放射学杂...
  • 9篇中华肝脏病杂...
  • 7篇中国病毒病杂...
  • 7篇中华医学会第...
  • 6篇2010年全...
  • 6篇中华医学会全...
  • 5篇国际医药卫生...
  • 5篇中华内科杂志
  • 5篇中国呼吸与危...
  • 4篇中华微生物学...
  • 4篇中华检验医学...
  • 4篇中国抗感染化...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7篇2018
  • 14篇2017
  • 9篇2016
  • 16篇2015
  • 18篇2014
  • 6篇2013
  • 12篇2012
  • 18篇2011
  • 23篇2010
  • 23篇2009
  • 17篇2008
  • 24篇2007
  • 29篇2006
  • 28篇2005
  • 31篇2004
3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东省HIV-1毒株亚型分析及其意义
目的:对广东省HIV-1病毒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广东省HIV-1亚型的流行状况并探讨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对47例广东省HIV-1感染者/AID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
陈伟烈刘国莲唐小平唐漾波钟活麟
文献传递
丙型肝炎病毒准种多样性与病毒血症水平、疾病活动度及干扰素疗效的关系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 了解丙型肝炎病毒 (HCV)准种变异与病毒血症水平、疾病活动度及干扰素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针对HCVE2高变区 1 (HVR1 )的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法 (SSCP)对 6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HCV准种检测 ,分析准种数目与HCVRNA、ALT、AST水平及肝组织活动指数 (HAI)的相关性。对其中 48例给予干扰素治疗 ,分析准种数目对干扰素应答效果的影响。结果  61例HVR1SSCP阳性 ,HCV准种数目为 (6 2± 2 4)条。准种数量与HCVRNA水平显著相关 (P <0 0 1 ) ,与ALT、AST及HAI无明显相关 (P >0 0 5)。干扰素治疗患者中 ,43例HVR1阳性 ,持续应答者治疗前HCV准种数量 (3 3± 1 2 ,n =1 1 )显著少于获得治疗终点应答 (ETR)伴复发者 (6 3± 2 2 ,n =1 2 ,P <0 0 5)或无应答者 (8 0± 3 3 ,n=2 0 ,P <0 0 1 )。治疗结束时 ,干扰素组仍有 1 6例检测出HCV准种 ,但准种条数降为 (3 4± 1 2 )条 ,与未接受干扰素治疗病例的准种数目 (6 8± 2 5)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且其中 1 0例准种模式发生了改变。结论 HCV准种多样性可引起较高的病毒血症水平 ,但与疾病活动度无关 ;准种数目可作为预测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疗效的指标。
唐小平袁小珍钱可平Jhonson YN Lau
关键词:准种病毒血症干扰素Α
230例HIV/AIDS患者肝脏损害的临床研究
985年中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人以来,中国的艾滋病病人越来越多,据专家估计,目前我国现存活的HIV感染者约84万,AIDS患者约8万。在我国,HIV/AIDS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政府非常重视艾滋病的疫情,加...
陈谐捷蔡卫平张坚生陈劲锋贾卫东唐小平
关键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肝脏损害
54例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临床与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临床特征及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4例重症SAR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年龄、基础疾病、并发症、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因素与死亡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4例患者均有发热,其中963%为持续高热;全部有明显呼吸困难。796%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低于020(占50%);981%的患者嗜酸粒细胞显著降低;血小板降低者占204%。35例患者外周血CD+4淋巴细胞降低至400/μL以下。血清ALT、AST、LDH及CK升高者分别为648%、630%、574%和481%,有肾功能损害者占129%。48例患者双肺受累,833%(10/12)的病例死亡前胸片可见双肺广泛的磨玻璃样改变。经综合治疗,778%的患者临床治愈出院;死亡12例,病死率为222%。出院后随访4周,333%有不同程度的肺纤维化。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基础疾病、并发症、血小板减少、CD+4降低、BUN升高与死亡显著相关(P值均<001)。结论重症SARS患者多表现为持续高热,呼吸困难,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及CD+4显著降低,胸部X线片主要表现为大片状密度增高影、大范围肺实变及磨玻璃样改变等。高龄、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继发感染、血小板下降、CD+4降低、BUN升高是影响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尹炽标唐小平张复春唐漾波许敏陈燕清王健陈谐捷邓西龙刘晋新贾卫东谢敏
关键词:并发症基础疾病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CD4^+持续高热嗜酸粒细胞
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肝损害的相关因素被引量:6
2010年
由于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相似,HIV合并HCV感染相当常见。HAART虽然改善了患者的寿命和预后,但在HIV合并HCV感染者中长期的用药会使得肝损害的发生率增加,不仅导致治疗费用支出增多,还妨碍了对HIV的长期抑制作用。目前对于HIV合并HCV感染者HAART过程中肝损害的机制了解不多,此文对可能的损害因素,包括HIV/HCV合并感染的双重影响、HAART引起的免疫重建、抗病毒药物的肝毒性、肝脏相关的超敏反应、合并其他机会性感染及酒精暴露等进行综述。合理有效的HAART和抗HCV治疗,可减缓HAAT过程中肝损害的发生。
李凌华唐小平蔡卫平
关键词:肝炎病毒丙型肝损害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艾滋病患者马尔尼菲青霉菌rDNA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
2012年
目的了解广东省和广西地区AIDS患者马尔尼菲青霉菌(PM)分离株rDNA转录间隔区(ITS)序列的特征和变异。方法AIDS患者PM分离株15株,其中12株来源于广东,3株来源于广西。运用真菌核糖体通用引物ITSl和ITS4,对其rDNAITS进行扩增和测序,测序结果在GenBank核酸序列数据库中进行同源序列搜索,构建NJ系统树。结果15株PM分离株rDNAITS序列长度为578bp,包括18SrRNA、ITSl、5.8SrRNA、ITS2及28SrRNA,与来源于日本和泰国的PM的rDNAITS序列一致性高达97%~100%,同源性100%;11株广东来源PM和1株广西来源PM菌株rDNAITS序列完全相同,1株广东来源PM和2株广西来源PM菌株的rDNAITS序列存在1个碱基差异;分子进化树显示,PM与毛霉菌、稻根霉菌rDNAITS序列的遗传距离最远,与支顶孢菌、组织胞浆菌及青霉属其他菌种如嗜松青霉、棘孢青霉的rDNAITS序列的种间遗传距离较小。结论广东和广西地区AIDS患者PM分离株的rDNAITS序列非常保守,可作为靶基因来设计PM的种特异性引物,用于菌种鉴定。
李凌华胡凤玉陈万山宋伟南邝燕玲蔡卫平唐小平
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合并HCV感染者抗HCV最佳时机和方案的探讨
目的 探讨HIV合并HCV感染者开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NF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CV的最佳时机和方案.方法 采取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方法,以HIV合并HC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A组合并感染,CD4+>35...
李凌华柯迎春胡凤玉兰芸钟海丹唐小平蔡卫平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聚乙二醇干扰素CD4+T淋巴细胞
230例HIV/AIDS患者肝脏损害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9
2006年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的肝脏损害情况。方法检测230例住院的HIV/AIDS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标志,分为单纯HIV感染、HIV/HCV、HIV/HBV、HIV/HCV/HBV合并感染4组,对这4组患者的肝脏病理、CD4+淋巴细胞计数、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IV合并HCV感染的患者住院时的CD4+计数216±195/mm3,与单纯HIV感染者及合并HBV感染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单纯HIV感染者的肝脏病理呈非特异性改变,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酸转氨酶(AST)呈轻度升高,白蛋白(ALB)降低;HIV/HCV、HIV/HBV合并感染者的肝脏损害表现为肝脏病理的炎症分级和纤维化程度比单纯HIV感染者高,ALT、AST呈轻度升高,ALB降低,以HIV/HBV合并感染者为明显,达27.7±7.5g/L;HIV/HCV/HBV合并感染者的肝脏损害最严重,表现为总胆红素(TB)明显增高,达61.0±100.6μmol/mm3,ALT、AST呈轻至中度升高,ALB降低,胆碱脂酶明显降低,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除ALB外,与单纯HIV感染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单纯HIV感染患者的肝脏损害呈非特异性,HIV合并HCV或/和HBV感染,可加重患者的肝脏损害,以同时合并HCV、HBV感染者为明显。
陈谐捷蔡卫平张坚生陈劲锋贾卫东唐小平
关键词:肝脏损害
丙型肝炎病毒基因酶切分型及其在干扰素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
1996年
为了解广州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基因型及其与对干扰素应答效果的关系,应用逆转录-聚会酶链反应(RT-PCR)对133例丙型肝炎病人血清进行HCV5’端非编码区基因片段扩增,对116例阳性PCR产物进行酶切分型。并观察了国产基因工程干扰素对其中51例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结果,HCVⅡ型感染101例(87.1%),D型感染15例(12.9%),在干扰素治疗的病例中,Ⅱ型感染(41例)的应答率为43.9%(18例),其中完全应答与部分应答分别为26.8%(11例)和17.1%(7例);Ⅲ型感染(10例)的应答率为80%(8例),其中完全应答与部分应答分别为60%(6例)和20%(2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HCVⅡ型感染是广州地区的优势株,Ⅲ型感染对干扰素应答较Ⅱ型敏感。
唐小平袁小珍吴婉芬许永俊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病毒聚合酶链反应干扰素
2004年中国4例散发SARS病例的实验室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2004年中国广州4例散发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例实验室检查的特点。方法分析2004年确诊的4例散发SARS病例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并与流行时的情况相比较。结果确诊的SARS患者白细胞及淋巴细胞呈不同程度降低,下降时间较流行时提前,下降程度较小;2例外周血T细胞亚群计数轻微降低;3例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轻度升高;肾功能、血糖、血脂及心肌酶均无异常;所有患者血清SARSIgM/IgG抗体早在发病第6d由阴转阳,滴度在短期内呈4倍以上升高,中和抗体实验阳性,1例咽拭子中检测出SARS冠状病毒(SARSCoV)RNA。结论2004年中国广州4例散发SARS病例临床表现较轻,病程短,无并发症;各常规实验室检查与生化检查变化均较流行时为轻,归因于此次致病的SARSCoV毒力小,抗体出现较早,病毒迅速被清除。
关玉娟唐小平张复春陈燕清尹炽标黎毅敏钟南山
关键词:SARS病例外周血T细胞亚群SARS冠状病毒SARS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实验阳性
共3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