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欢

作品数:8 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鹦鹉
  • 3篇虎皮鹦鹉
  • 2篇地震
  • 2篇声行为
  • 2篇听觉
  • 2篇鸣声
  • 1篇地震预报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研究
  • 1篇调幅
  • 1篇短翅鸣螽
  • 1篇信号
  • 1篇振动
  • 1篇神经支
  • 1篇神经支配
  • 1篇声通讯
  • 1篇声信号
  • 1篇衰变
  • 1篇听觉系统
  • 1篇腿部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8篇唐欢
  • 6篇徐慕玲
  • 6篇蒋锦昌
  • 6篇陈浩
  • 4篇杨新宇
  • 2篇沈钧贤

传媒

  • 4篇声学学报
  • 2篇Curren...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震研究

年份

  • 1篇1997
  • 1篇1995
  • 4篇1994
  • 1篇1992
  • 1篇199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斑蝉(Gaeana maculata Drury)鸣声调幅特性的衰变及其发声机制的分析被引量:4
1994年
斑蝉自然鸣声起鸣声和重复声的前奏及高潮声,分别由若干个分别含3个亚脉冲(SP1-3)的脉冲组成。基本音和载频带的主频率(PFb和PFc)份别为338±20Hz和3617±87Hz。起鸣声的前奏合22个脉冲(P1-22),调幅特性逐渐衰变,SP1的载波振荡失去对称性,并与基波叠加,SP2,3近似为正弦波。同时,鸣声由以PFc为主音逐渐转变为以PFb为主音。起鸣的高潮声、重复声的前奏和高潮声都进一步失去调幅特性,载波振荡主要与SP2的基波叠加,其PFc的幅值都比PFb平均低10dB以上,鸣声都是以基本音的PFb为主音。由发声膜的结构来看,其三条长肋的振动频率可能由质量控制逐渐转变为力阻控制,相应的鸣声由以PFc为主音的起鸣前奏逐渐衰变为PFb为主音的高潮声和重复声。
蒋锦昌刘向群杨新宇陈浩徐慕玲唐欢
关键词:鸣声调幅发声机制
蚱蝉听觉中间神经元对声信号特征编码的电生理研究被引量:4
1992年
本文首次报道蚱蝉听觉系统中放电模式不同的两类中间神经元的阈值-频率关系曲线,及它们对声刺激信号的强度与时间特征的编码方式.它们的功能可能分别是简易的声强与时间编码器和声脉冲标记器.
沈钧贤高磐磐唐欢
关键词:听觉系统声信号电生理昆虫
鸣鸣蝉发声肌对神经支配的频率响应特性
1994年
蝉由发声肌收缩运动驱动发声膜振动发声.发声运动的神经支配有同步和异步类型,有些种两侧发声肌同步收缩,有些种为交替收缩,收缩速率由数十到数百,一般低于500 pps.本文在鸣鸣蝉(Oncotym Pana maculaticollis Motsch)鸣声特性和有关机制的研究基础上,观察了发声肌运动的神经支配的频响特性,结果为阐明蝉类变音调鸣声的产生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蒋锦昌杨新宇唐欢徐慕玲陈浩
关键词:神经支配频率响应
蝉类用于声通讯的鸣声特性及其飞行趋声范围的估计被引量:5
1995年
本文比较了不同种类的蝉鸣声和听觉特性。结果表明,蝉类用于飞行趋声的鸣声种特性不仅与鸣声的优势频率有关,而且与鸣声的音调和节奏的变化有关。同时,鸣声的优势频率与相应的生态环境有关,其飞行趋声范围一般不超过200m,主要范围约100-60左右。
蒋锦昌杨新宇唐欢徐慕玲陈浩
关键词:声通讯
虎皮鹦鹉(Melopsittacus undulatfus)的振动敏感性研究被引量:2
1994年
本文研究了虎皮鹦鹉对正弦振动的敏感性,旨在探索其腿部存在赫氏小体,和阐明其震前声行为反应与地面振动的关系提供依据。虎皮鹦鹉对50-80Hz的正弦振动不敏感,振动位移约200-50μm才可能激起声行为反应.但对100-250Hz的正弦振动具有显著的敏感性,反应阈值约10-2μm。对130-170Hz和200-250Hz阈值反应,约70%的潜伏期(LP)分别为LP<305和LP<15s。
徐慕玲陈浩唐欢蒋锦昌
关键词:虎皮鹦鹉声行为振动敏感性地震
短翅鸣螽的鸣声特征分析与听觉研究被引量:14
1991年
本文利用声分析方法研究了短翅鸣螽Gampsocleis gratiosa鸣声的结构、频谱与时域特征。短翅鸣螽主要靠复翅闭合运动时左翅腹面上的音锉与右翅内缘(刮器)相摩擦而发声。音锉脉冲声列是短翅鸣螽鸣声的基本组分,它由一个开翅脉冲和6—7个闭翅脉冲组成。鸣声的频谱较宽,声能主要分布在3—35kHz范围内;主、次能峰分别位于7.5kHz与4.0kHz附近,在10cm远处鸣声强度L_p约为105dB。鸣声的时域特征与环境温度有关。鸣声的三维数字功率谱图分析揭示了频谱能峰的瞬时变化特征。鸣螽有较高的听觉灵敏度,在与其鸣声主能峰区相应的频率范围内(7—18kHz),反应阈值均在30dBL_p以下。螽斯的听觉神经元能对其鸣声的时域特征进行编码。
沈钧贤唐欢
关键词:短翅鸣螽鸣声听觉螽斯科
虎皮鹦鹉(Melopsittacus undelafus)的声行为习性及其微机分析被引量:2
1994年
本文对自然条件下虎皮鹦鹉(BG)声行为观测资料,进行了微机分析。所得到的BG声行为特性很好地反映相应的自然习性。这就为地震生物观测站(SBOS)的BG声行为与地震关系观测资料的微机分析提供了基本方法,进而提高了动物习性异常在临震预报中的有效性。所得到的BG始鸣时和终鸣时,分别与观测站的日出和日没时呈正相关,变化速率都为0.9,即很好地反映BG声行为昼夜节律的季节变化习性。所得到的BG单次叫声(SC)、变音调叫声(VTC)、单音节和多音节抗议叫声(MoSPC和MuSPC)的占有率,很好地反映出所表征的行为活动和相应的自然习性,并可看到BG不同声行为叫声的相互之间关系,及其与天气变化的关系。所得到总叫声峰相位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与始鸣时呈负相关,而与终鸣时呈正相关。同时,不同叫声与总叫声的峰相位具有一定的跟随关系,反映出每天的叫声算术平均值的时间位置特性。
陈浩徐慕玲唐欢蒋锦昌常志权朱俊德张志来李卓武蒋秀军
关键词:地震预报虎皮鹦鹉声行为微机
虎皮鹦鹉腿部的赫氏小体及切断传入神经前后振动敏感性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1997年
虎皮鹦鹉(Melopsitacusundulatus)腿部的赫氏小体(Herbst)的分布长度约65~80mm,平均含125个感受单元。感受单元的宽度较均一,平均为36μm。但感受单元的长度呈不规则分布,前、中和后段内感受单元的长度分别平均为173±13μm、232±6μm和253±27μm。在前兆地声优势频段内振幅3~10μm的100、130、170和200~250Hz正弦振动刺激下,腿部赫氏小体传入神经切断动物的反应率比正常动物下降约75%,基本上失去对该频段内振动刺激的敏感反应。
唐欢徐慕玲陈浩杨新宇蒋锦昌
关键词:虎皮鹦鹉传入神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