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免疫
  • 5篇细胞
  • 5篇白血
  • 5篇白血病
  • 2篇脂质体
  • 2篇肿瘤
  • 2篇粒细胞
  • 2篇基因
  • 2篇放射免疫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治疗
  • 1篇碘放射性同位...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血细胞
  • 1篇血液
  • 1篇血液系统
  • 1篇血液系统肿瘤
  • 1篇药物

机构

  • 9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娄世峰
  • 4篇周慷
  • 3篇陈林
  • 3篇罗云
  • 2篇张颖
  • 2篇邓建川
  • 2篇陈姝
  • 1篇徐诣芝
  • 1篇邓扬嘉
  • 1篇翁春岚
  • 1篇白凤霞
  • 1篇曹春

传媒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国外医学(肿...
  • 1篇肿瘤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重组免疫毒素IL3-PE38KDEL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2011年
目的:构建大肠杆菌-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IL3-Linker-PE38KDEL。方法:用PCR的方法扩增所需要的目的片段IL3及PE38KDEL,再通过酶切和连接的方法定向克隆到载体Ppic9k-Linker中,得到融合基因Ppic9k-IL3-Linker-PE38KDEL。重组载体经酶切,菌落PCR鉴定,DNA序列分析插入片段完全正确。结果: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菌落PCR及DNA序列分析表明重组表达载体Ppic9k-IL3-Lin-ker-PE38KDEL构建成功。结论:成功地构建融合基因IL3-PE38KDEL的毕赤酵母表达载体,为后续的蛋白质的表达、纯化及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白凤霞娄世峰
关键词:融合基因PE38KDEL真核表达载体PPIC9K
甲磺酸伊马替尼诱发剥脱性皮炎1例被引量:7
2007年
报道l例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诱发剥脱性皮炎的病例。患者70岁,3年多前经骨髓检查诊断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长期予羟基脲及干扰素治疗,白细胞控制在(4-15)×10^9/L之间。此次人院诊断为慢粒急变,给予伊马替尼200mg,bid治疗。服药后即出现皮肤骚痒,服用H1受体阻断剂后好转。服药后第8天出现红皮病,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好转。服药后第16天出现麻疹样药疹,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无好转,第18天出现面部及手足皮肤大面积剥脱,被迫停止伊马替尼治疗。
张颖娄世峰陈林罗云
关键词:甲磺酸伊马替尼剥脱性皮炎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干扰素治疗H1受体阻断剂
^131I标记GM—CSF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SCID小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2007年
目的观察^131I标记粒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31I—GM—CSF)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剂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用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CID)建立HL-60细胞白血病动物模型,用氯胺-T法制备^131I-GM-CSF。SCID白血病小鼠随机分为6组,Ⅰ、Ⅱ、Ⅲ治疗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9.25×10^5,22.20×10^5,37.00×10^5Bq的^131I-GM-CSF,Ⅳ、Ⅴ两对照组分别给予未标记的^131I及^131I、GM—CSF混合物,Ⅵ为空白对照组。给药后监测外周血和骨髓HL-60细胞及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变化,观察生存时间。结果治疗组外周血和骨髓HL-60细胞、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以Ⅱ、Ⅲ组降低明显;治疗后2周Ⅱ、Ⅲ组血小板显著上升[分别为(901.00±102.77)×10^9/L,(494.63±130.38)×10^9/L],与对照组[Ⅴ组(109.00±19,61)×10^9/L,Ⅵ组(106.44±16.34)×10^9/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鼠最长生存时间为60d,治疗组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结论^131I-GM-CSF可提高SCID小鼠存活率;低、中剂量的^131I-GM—CSF与疗效之间可能存在剂量依赖关系;^131I-GM-CSF可用于放射免疫治疗。
邓扬嘉娄世峰徐诣芝
关键词: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碘放射性同位素HL-60细胞放射免疫疗法
DHAQ-GM-CSF免疫脂质体对HL60细胞的杀伤作用研究
2008年
目的:制备DHAQ-GM-CSF免疫脂质体并观察其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杀伤作用,为探索临床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的新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逆向蒸发法制备DHAQ脂质体、戊二醛交联法偶联GM-CSF和DHAQ脂质体制备GM-CSF免疫脂质体,MTT法测定其对白血病HL60细胞的杀伤作用,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测定凋亡率。结果:DHAQ-GM-CSF免疫脂质体对HL60的细胞毒作用显著强于DHAQ脂质体和DHAQ,免疫脂质体作用后细胞超微结构破坏,形成大量凋亡小体。结论:成功制备并鉴定了GM-CSF-DHAQ免疫脂质体,其对HL60细胞具有靶向性杀伤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张颖娄世峰
关键词:免疫脂质体免疫导向治疗白血病HL60细胞
血液系统肿瘤放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2年
近十余年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有了很大进展 ,但复发和难治仍然是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多药耐药和微量残留是白血病难治和复发的主要原因。免疫导向治疗有望克服这些问题 ,并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现综述放射免疫技术在血液系统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实验结果以及同位素的选择 ,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
周慷娄世峰
关键词:放射免疫治疗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免疫表型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探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acute myeloid leukemia-type M2,AML-M2)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多参数FCM和CD45/侧向角散射(side scatter,SSC)设门,对93例AML-M2患者的白血病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 :93例AML-M2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表达髓系祖细胞抗原CD117(91.4%)、CD34(80.6%)和HLA-DR(46.2%)及髓系相关抗原CD13(86.0%)、CD33(67.7%)和CD71(50.5%)。部分患者伴有淋系分化抗原的表达,CD7阳性表达率最高(31.2%),其次为CD56(25.8%)。17例RUNX 1-RUNX 1T 1融合基因阳性AML-M2患者白血病细胞阳性表达率最高的抗原为CD34(76.4%),其次为CD33(70.6%)、CD117(70.6%)和CD13(52.9%)。76例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阴性AML-M2患者白血病细胞高表达CD117(96.1%)、CD13(93.4%)、CD34(81.6%)、CD33(67.1%)和CD71(55.3%)。在RUNX 1-RUNX 1T 1融合基因阳性患者中,阳性表达率最高的淋系分化抗原为CD56(47.1%);在RUNX1-RUNX 1T 1融合基因阴性患者中,阳性表达率最高的淋系分化抗原为CD7(35.5%)。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患者的CD117、CD13和CD71阳性表达率低于RUNX 1-RUNX 1T 1融合基因阴性患者(P值均<0.05),而CD38和CD56阳性表达率均高于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阴性患者(P值均<0.05)。结论 :AML-M2白血病细胞抗原表达复杂,异质性强,强表达髓系相关抗原并常伴有淋系分化抗原的表达。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与阴性AML-M2患者表现出不同的免疫表型特征。
曹春娄世峰陈林邓建川陈姝周慷罗云
关键词:免疫表型
Infliximab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噬血细胞综合征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抗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infliximab)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噬血细胞综合征疗效。方法:大剂量免疫球蛋白(10 g/d×4 d)联合2次Infliximab(100mg/d)。结果:1例有多个脏器功能损害的患者诊断为柯萨奇病毒感染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治疗后病情完全缓解。结论:噬血细胞综合征本身只是一种过度免疫反应,infliximab可能成为阻断细胞因子的重要治疗手段。
周慷娄世峰陈林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INFLIXIMAB肿瘤坏死因子
泊沙康唑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预防侵袭性真菌病的效果和安全性:单中心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泊沙康唑(posaconazole,PCZ)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期间预防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进行allo-HSCT的80例患者资料,观察移植期间接受泊沙康唑(泊沙康唑组,n=50)和同期接受其他抗真菌药物(对照组,n=30)预防IFD的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泊沙康唑组6例(12.0%)发生IFD,其中确诊2例,临床诊断4例。对照组14例(46.7%)发生IFD,其中确诊6例,临床诊断6例,拟诊2例。泊沙康唑组IF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泊沙康唑组一级预防38例,4例(10.5%)发生IFD;二级预防12例,2例(16.7%)发生IF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对IFD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1)。泊沙康唑组IFD相关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1.0%vs 61.5%,P=0.030)。不良反应方面,泊沙康唑组肝功异常明显少于对照组(20%vs 46.7%,P=0.012)。结论泊沙康唑能更有效地预防allo-HSCT过程中IFD的发生,减少IFD相关死亡,不良反应更少。
张艳芳娄世峰陈姝周慷罗云黄曦邓建川
关键词:泊沙康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侵袭性真菌病
脂质体在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07年
随着生物技术、抗体技术、物理技术等学科的发展,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在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脂质体包封药物可以延长药物的血浆半衰期,提高血药浓度,增加疗效,减小药物的毒副作用。本文就脂质体的特点、靶向性及脂质体在白血病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翁春岚娄世峰
关键词:白血病脂质体药物载体靶向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