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慈柳

作品数:24 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癫痫
  • 7篇颞叶
  • 7篇内侧颞叶
  • 5篇颞叶癫痫
  • 5篇细胞
  • 5篇内侧颞叶癫痫
  • 4篇血管
  • 4篇血管内皮
  • 4篇血管内皮细胞
  • 4篇通透性
  • 4篇内皮
  • 4篇内皮细胞
  • 4篇海马
  • 4篇儿童
  • 3篇蛋白
  • 3篇鼠脑
  • 3篇突变
  • 3篇综合征
  • 3篇微血管
  • 3篇微血管内皮

机构

  • 24篇中南大学

作者

  • 24篇尹飞
  • 24篇张慈柳
  • 23篇彭镜
  • 22篇何芳
  • 16篇邓小鹿
  • 12篇吴丽文
  • 7篇杨丽芬
  • 6篇向秋莲
  • 4篇王国丽
  • 2篇陈晨
  • 2篇吴蕾
  • 2篇欧曼
  • 2篇王霞
  • 1篇刘景平
  • 1篇盖楠
  • 1篇杨治权
  • 1篇马玉平
  • 1篇李玉飞
  • 1篇姜尚军
  • 1篇唐幸

传媒

  • 6篇中国当代儿科...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2篇第十四届全国...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解剖学报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ynamin-1和磷酸化dynamin-1在内侧颞叶癫癎患儿及大鼠海马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内侧颞叶癫癎(mes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MTLE)患儿及MTLE大鼠海马组织中dy-namin-1和磷酸化dynamin-1蛋白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MTLE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25日龄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急性期对照组、急性期模型组、潜伏期对照组、潜伏期模型组、慢性期对照组、慢性期模型组,应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建立MTLE动物模型。同时收集接受神经外科手术、并经病理结果确认存在海马硬化的5例患儿的海马组织,及病理科尸检4例对照组海马组织。提取海马组织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总dynamin-1蛋白及磷酸化dynamin-1蛋白在MTLE患儿及不同时间点MTLE大鼠海马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显示磷酸化dynamin-1蛋白在MTLE大鼠急性期及慢性期表达较同时期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同时,磷酸化dynamin-1蛋白在MTLE患儿海马组织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而dy-namin-1总蛋白在MTLE大鼠各期、MTLE患儿及对照组海马之间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磷酸化dynamin-1在对照组大鼠急性期、慢性期、对照组患儿海马神经元胞浆中高表达,而在同时期MTLE大鼠和MTLE患儿海马神经元胞浆中表达下降(P<0.05)。结论磷酸化dynamin-1而不是dynamin-1总蛋白在MTLE患儿及MTLE大鼠出现癎性发作期间表达下调,其表达变化提示dynamin-1可能通过磷化酸/去磷酸化方式参与MTLE的发生发展。
张慈柳尹飞杨治权何芳陈晨姜尚军彭镜
关键词:海马
脂多糖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了解脂多糖(LPS)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通透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分离和培养原代大鼠BMECs,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PS干预组。利用跨内皮细胞电阻抗检测BMECs屏障功能,Pull-down法测定RhoA活性,Western blot检测p115RhoGEF和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claudin-5的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159.0±8.6Ω.cm2)比较,LPS作用3 h后,大鼠BMECs跨内皮细胞电阻抗值明显下降(108.3±4.2Ω.cm2),作用12 h后达最低(85.4±2.5Ω.cm2)。LPS作用5 min后RhoA明显活化,1 h后出现p115RhoGEF蛋白表达上调,3 h后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和claudin-5的表达水平均不同程度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S诱导大鼠BMECs中p115RhoGEF/RhoA信号通路活化,导致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引起BMECs通透性增加。[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13(11):908-911]
邓小鹿何芳彭镜杨丽芬张慈柳向秋莲吴丽文王国丽尹飞
关键词:脂多糖内皮细胞
CIC-3氨离子通道蛋白在内侧颞叶癫痫中的表达变化
张慈柳彭镜何芳邓小鹿向秋莲尹飞
Dynamin-1基因新生突变导致婴儿痉挛症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 探讨Dynamin-1(DNM1)基因突变导致婴儿痉挛症(IS)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儿科2012年4月首诊,2015年9月明确诊断的1例DNM1基因突变导致的IS患儿资料进行分析,并以“Dynamin-1”“DNM1”为检索词查阅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16年4月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结果 患儿男,首次就诊年龄1岁5月龄,患儿7月龄时出现抽搐,表现为典型的痉挛发作,精神、运动发育重度迟滞.就诊时体格检查示竖头不稳,不能翻身和独坐,肌张力减低,脑电图检查示高度失律,后头部显著,染色体核型未见异常.1岁5月龄时给予肾上腺促皮质激素治疗28 d,并逐步加用丙戊酸钠及左乙拉西坦抗癫痫治疗,3岁5月龄至5岁5月龄使用丙戊酸钠单药治疗无发作.4岁10月龄时基因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患儿及父母)发现DNM1 c.443A >G(p.Glu148Arg)新生杂合错义突变.文献检索未见中文文献,国外报道9例,表型为IS或Lennox-Gastaut综合征,且均为DNM1新生突变所致.结论 DNM1基因突变导致的癫痫性脑病的主要临床特点包括难治性癫痫、肌张力减退和抽搐发作前即存在精神、运动发育落后.
邓小鹿尹飞张慈柳马玉平何芳吴丽文彭镜
关键词:癫痫突变DYNAMIN
学龄期男孩发热、全身疼痛并肺部多发结节
2016年
9岁男孩,左下肢外伤后疼痛5d,发热、全身疼痛2d入院。当地医院行左下肢X片未见异常,肺部CT示双肺多发结节,肾上腺CT示左肾上腺明显增粗,并出现全身小疱疹及间断胡言乱语,血压升高达155/93mmHg,疑诊嗜络细胞瘤转入我院。入院时血压86/44mmHg,全身皮肤散在斑丘疹及疱疹,全身触痛并浅表静脉显露,舌右侧白色脓苔覆盖,腹肌紧张,左下肢未见皮肤破损,强迫伸直位,膝关节以下肿胀明显,实验室检查发现血小板降低,低蛋白血症并肌酶大幅升高。CRP348mg/L,PCT>100ng/m L,胸腹盆腔CT:两肺多发斑片及结节,脾大。左膝关节、左胫骨骨膜下穿刺液、血培养及骨髓培养均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给予抗休克,万古霉素抗感染,左胫骨骨髓炎病灶清除及持续冲洗引流等治疗,仍反复寒颤高热,皮下及肺部结节增多,于入院后第8天加用利奈唑胺治疗后体温于入院后第24天恢复正常,皮下结节和肺部结节逐日减少并消失,疗程共两个月、痊愈停药。
邓小鹿王霞张慈柳唐幸尹飞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发热感染相关性癫痫综合征12例诊治分析及治疗进展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 探讨发热感染相关性癫痫综合征(FIRES)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18年本院小儿神经专科收治的12例FIRES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基本信息、临床表现、脑电图、影像学检查、治疗经过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12例FIRES患儿男7例,女5例,发病年龄1岁4个月至13岁,平均(7. 0±3. 7)岁;住院治疗时间中位数52 d(外院+本院34~86 d)。12例病前均体健,抽搐前均有发热,发热至抽搐发作间隔时间1~7(3. 5±1. 7) d;起病后以癫痫持续状态和意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8例入院脑电图提示癫痫持续状态,12例均存在意识障碍;急性期发作形式为局灶性发作(100%,12/12)和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41. 7%,5/12)。所有患儿急性期使用3~5种抗癫痫药物(中位数4种),均接受激素和丙种球蛋白治疗。起病2周内开展生酮饮食治疗患儿4例,起病至脑电图好转时间(19. 2±5. 0) d;而未及时开展生酮饮食患儿8例,起病至脑电图好转时间(29. 9±9. 6) d。结论 FIRES多见于既往正常学龄期儿童,主要表现是急性热性疾病后数天出现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发作形式以局灶性发作为主,抗癫痫药物耐药,早期开展生酮饮食能缩短急性期疾病时间。
王国丽邓小鹿彭镜王霞吴丽文张慈柳杨丽芬尹飞何芳
关键词:癫痫持续状态耐药性癫痫
TLR4、MRP8在内侧颞叶癫痫幼大鼠海马中表达的动态变化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痫幼大鼠各期海马中Toll-样受体4(TLR4)、髓样相关蛋白8(MRP8)表达的变化,探讨其是否与内侧颞叶癫痫(MTLE)发生有关。方法 21d SD雄性大鼠90只,随机分对照组(30只)和模型组(60只),腹腔注射氯化锂。17~18h后模型组腹腔注射匹罗卡品诱导癫痫持续状态(SE);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取代匹罗卡品腹腔注射。按自发发作出现和稳定时间(自发痫性发作在致痫后约3w出现,8w趋稳定),对照组和模型组随机分6个亚组:急性模型组(SE后2h)、潜伏模型组(SE后3w)、慢性自发发作组(SE后8w)及相对应时间点对照组。每亚组动物10只。免疫组化、免疫印迹、RT-PCR技术测定各亚组幼大鼠海马内TLR4、MRP8的表达。结果 TLR4、MRP8在模型组海马内表达明显增多,以CA3、CA1、DG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模型亚组内,TLR4、MRP8在急性期和慢性期表达明显增高,而潜伏期无明显表达变化;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鼠海马内TLR4、MRP8表达增多可能与MTLE发生有关。探讨其机制可能为MTLE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向秋莲张慈柳彭镜何芳吴丽文欧曼尹飞
关键词:内侧颞叶癫痫
发动蛋白-1的脯氨酸和精氨酸富集域功能域与大鼠神经突触小体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及鉴定
2012年
目的筛选及鉴定发动蛋白-1(Dynamin-1)的脯氨酸和精氨酸富集域(PRD)功能域在大鼠神经突触小体中的相互作用蛋白。方法构建Dynamin-1 PRD功能域的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GEX-4T-2-PRD,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进行诱导表达;谷胱甘肽琼脂糖凝脂柱纯化得到融合蛋白GST-PRD,继而利用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沉淀技术,筛选出GST-PRD融合蛋白与分离提取的大鼠神经突触小体的相互作用蛋白,并通过液相质谱技术结合数据库,对上述获得的相互作用蛋白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通过构建pGEX-4T-2-PRD重组质粒及诱导表达,成功纯化出了融合蛋白GST-PRD;同时成功提取了大鼠神经突触小体,经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沉淀技术联合液相质谱分析,获得在大鼠神经突触小体中与Dynamin-1的PRD域有相互作用的蛋白共35个,分别属于突触囊泡相关蛋白、细胞骨架蛋白、代谢酶及其他类的蛋白。结论本研究获得的与Dynamin-1的PRD域有相互作用的蛋白共35个。
彭镜张慈柳李玉飞吴蕾何芳邓小鹿尹飞
儿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病复发因素及预防复发方案疗效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儿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MOG)抗体病的临床特点、复发因素及预防复发方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20年9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小儿神经专科住院的41例儿童MOG抗体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是否复发分为单相病程组(n=19)、复发组(n=22),复发患儿根据是否采用预防治疗分为预防治疗组及未预防治疗组。分析各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比较各预防方案治疗前、治疗中年复发率(annualized relapse rate,ARR)的差异。结果41例患儿中最常见的首发表现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56%,23/41)。54%(22/41)患儿复发,共有57次复发事件,最常见的复发事件为视神经炎(30%,17/57)。复发组急性期皮质激素疗程不足3个月的患儿比例高于单相病程组(64%vs 32%,P<0.05)。预防治疗组和未预防治疗组A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评估32例次预防治疗方案发现,使用利妥昔单抗、硫唑嘌呤的治疗中ARR较治疗前ARR降低(P<0.05)。结论超半数儿童MOG抗体病会出现复发,多数复发患儿急性期皮质激素疗程不足3个月;利妥昔单抗、硫唑嘌呤可能减少复发风险。
朱飒英彭镜毛蕾蕾邓小鹿张慈柳杨丽芬尹飞何芳
关键词:复发免疫治疗儿童
NF-κB参与脂多糖致永生化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高的调控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对永生化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通透性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实验分3组:bEnd.3细胞组、bEnd.3/vector细胞组和bEnd.3/muIκBα细胞组,后2组中分别转染空载pcD-NA3.1hygro质粒和IκBα显性负性突变体DNMu-IκBα质粒。利用报告基因法、跨内皮细胞电阻抗(TEER)法、直接荧光染色法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LPS对细胞的NF-κB活性、细胞通透性、骨架蛋白F-ac-tin分布、紧密连接蛋白(ZO-1和claudin-5)表达以及肌球蛋白轻链(MLC)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bEnd.3组和bEnd.3/vector组细胞中,LPS作用0.5 h可引起NF-κB活化(P<0.05);3 h时细胞TEER开始下降(P<0.05),并伴随细胞F-actin重构,ZO-1表达下调;12 h时,LPS对细胞的TEER、F-actin、ZO-1和claudin-5的破坏程度均达到最高。LPS对bEnd.3组和bEnd.3/vector组细胞早期损害伴有MLC磷酸化增加。而bEnd.3/muIκBα组细胞的NF-κB活性被明显抑制;相应时点,LPS对细胞的TEER、F-actin、ZO-1和claudin-5的损害作用也被减轻。同时LPS引起细胞MLC磷酸化增加的作用被明显抑制。结论:LPS通过破坏紧密连接增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该过程受NF-κB调控。
何芳彭镜邓小鹿杨丽芬吴丽文张慈柳尹飞
关键词:脂多糖类NF-ΚB肌球蛋白轻链血管内皮细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