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维明

作品数:121 被引量:495H指数:11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2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6篇化学工程
  • 6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0篇啤酒
  • 24篇酵母
  • 19篇麦芽
  • 17篇双乙酰
  • 16篇啤酒酵母
  • 16篇发酵
  • 16篇高级醇
  • 9篇食品
  • 9篇教学
  • 8篇麦汁
  • 8篇课程
  • 7篇代谢副产物
  • 7篇糖化
  • 7篇Γ-氨基丁酸
  • 7篇氨基丁酸
  • 6篇芽苗
  • 6篇制麦
  • 6篇响应面
  • 6篇胁迫
  • 5篇啤酒发酵

机构

  • 118篇扬州大学
  • 13篇南京农业大学
  • 9篇盐城工学院
  • 3篇江苏大学
  • 2篇江苏省农业科...
  • 2篇泰州市疾病预...
  • 2篇苏州技师学院
  • 1篇东京大学
  • 1篇淮海工学院
  • 1篇江苏农学院
  • 1篇江南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扬州工业职业...
  • 1篇杭州娃哈哈集...
  • 1篇江苏出入境检...
  • 1篇九州工业大学
  • 1篇江苏安惠生物...
  • 1篇湖北周黑鸭企...
  • 1篇扬州和信食品...

作者

  • 121篇方维明
  • 39篇汪志君
  • 37篇杨振泉
  • 26篇饶胜其
  • 26篇尹永祺
  • 20篇高璐
  • 14篇余晓红
  • 7篇葛庆丰
  • 7篇顾振新
  • 7篇蒋栋磊
  • 5篇王资生
  • 5篇虞华芳
  • 5篇钱静亚
  • 4篇高庆
  • 3篇吴满刚
  • 3篇孟庆阳
  • 3篇黄为一
  • 3篇金昌海
  • 3篇崔凤杰
  • 3篇杨智

传媒

  • 10篇食品科学
  • 9篇中国酿造
  • 9篇酿酒科技
  • 8篇食品工业科技
  • 6篇扬州大学学报...
  • 6篇现代食品科技
  • 6篇现代食品
  • 5篇食品与发酵工...
  • 5篇扬州大学烹饪...
  • 5篇科技视界
  • 4篇江苏农业研究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大麦科学
  • 3篇啤酒科技
  • 2篇中国畜产与食...
  • 2篇酿酒
  • 2篇食品科技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食品工业
  • 2篇核农学报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1
  • 7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4篇2016
  • 9篇2015
  • 8篇2014
  • 9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09
  • 2篇2008
  • 10篇2007
  • 10篇2006
  • 15篇2005
  • 2篇2004
  • 7篇2003
  • 3篇2001
1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来源泡菜中乳酸菌的16S-23S rDNA间隔序列扩增及种群多样性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对不同来源的三种泡菜进行乳酸菌分离,并应用16S-23SrDNA间隔序列扩增指纹图谱结合16SrDNA测序对分离株进行种群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在368株革兰氏阳性、接触酶阴性的产酸细菌中存在7个不同的分子指纹图谱(A~G型),其中杆菌指纹图谱为A、B和D型,球菌的指纹图谱为C、E、F和G型,不同来源的泡菜样品中乳酸菌谱型构成具有明显差异,其中52.3%(193/368)菌株扩增指纹图谱属于E型,显示了E型菌株是泡菜中的优势菌。从不同指纹图谱的菌株中随机挑取25株分离株进行16SrDNA扩增和测序分析,比对结果表明A型指纹图谱菌株属于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B和D型指纹图谱菌株属于Lactobacillus casei;E和G型指纹图谱菌株属于Lactococcus lactis;C和F型指纹图谱菌株属于Enterococcus sp.。在三种泡菜样品(a、b、c)中存在不同的乳酸菌种群构成,其中样品a和b菌群构成较为接近,而样品c中的菌群与a和b在构成上具有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为泡菜发酵剂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及分析方法。
杨振泉高璐尹永祺祁凤娥方维明顾瑞霞
关键词:泡菜乳酸菌指纹图谱
低氧联合酸胁迫富集大麦芽中γ-氨基丁酸工艺优化被引量:5
2020年
为优化低氧联合酸胁迫发芽工艺条件富集大麦芽中功能物质γ-氨基丁酸(GABA),本研究以大麦为试材,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研究浸麦阶段通氧量、培养液pH和浸麦时间对大麦GABA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发芽阶段中低氧发芽方式、通氧量、和发芽时间对于麦芽指标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浸麦阶段控制通氧量为3 L/min,浸麦36 h为最佳浸麦条件;发芽最优方式为正常发芽1 d后再经低氧胁迫发芽3 d;发芽工艺优化得到的响应面回归模型极显著,各因素对GABA含量影响次序为培养液pH>发芽时间>通氧量,低氧胁迫发芽最优工艺为培养pH 4.0,通氧量4.5 L/min,发芽时间111 h,在此条件下麦芽中GABA含量最高为0.335 mg/gDW,相较大麦籽粒中GABA含量提高了33.6倍。
周新勇陆燕婷尹永祺王友根杨正飞方维明
关键词:大麦Γ-氨基丁酸低氧胁迫响应面优化
大豆过敏原β-伴大豆球蛋白提取纯化工艺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大豆蛋白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而其致敏性却给大豆敏感人群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其中7S伴大豆球蛋白是一种主要过敏原。本实验采用碱溶酸沉法从大豆中分离纯化出β-伴大豆球蛋白(7S伴大豆球蛋白)。通过设置浓度、料液比、pH、提取液的单因素对比实验,研究对大豆球蛋白提取的影响,并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提取的7S伴大豆球蛋白进行了纯度分析。结果显示,使用pH9.0、浓度为0.10 mol/L的Tris-HCl缓冲液在料液比1︰18的条件下,7S伴大豆球蛋白提取率为47%。
蒋栋磊葛攀玮俞程凯郭伟葛庆丰方维明
关键词:大豆蛋白分离纯化正交试验
等离子体活性水处理对生鲜牛肉在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
2020年
本文以生鲜牛肉为研究对象,探索等离子体活性水处理对牛肉在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活性水处理可以显著降低生鲜牛肉中的菌落总数,在贮藏过程中,对照组牛肉中微生物的最大生长速率为1.1,显著高于等离子体活性水处理组0.91(P<0.05),但对牛肉的色泽无显著影响。
张婉玉方维明
关键词:贮藏
不同贮藏温度下斑点叉尾鮰鲜度及优势腐败菌群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为揭示常温和低温贮藏中斑点叉尾鮰腐败菌群的构成及变化规律,研究测定了4℃和20℃贮藏中斑点叉尾鮰的鲜度指标变化,并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时间点的菌相构成及其丰度变化。结果表明,在4℃和20℃贮藏期内鮰鱼p H值变化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挥发性盐基氮(TVB-N)、感官评分(QI)、菌落总数(TAC)呈上升趋势,其中QI、TVB-N值与TAC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16个属的细菌在贮藏期内相对丰度超过0.1%,其中Pseudomonas spp.,Shewanalla spp.和Bacillus spp.在新鲜点的相对丰度分别达到20.62%、3.21%和1.25%。在20℃贮藏1 d后Pseudomonas spp.,Shewanalla spp.,Bacillus spp.,Acinetobacter spp.,Coprothermobacter spp.菌属相对丰度均超过1.0%,表明这些菌属是20℃贮藏中潜在的主要腐败菌。在4℃贮藏中Shewanalla spp.相对丰度显著上升,由3.21%(0 d)上升到45.96%(12 d),而其他菌属变化并不显著,表明Shewanalla spp.是鮰鱼4℃冷藏中主要的致腐菌群。
陶晓雅杨振泉张辉高璐饶胜其尹永祺方维明
关键词:斑点叉尾鮰TVB-NTAC高通量测序
一株酿酒酵母的特征区域序列扩增标记
2007年
以23株不同来源的酿酒酵母为研究对象,分别提取基因组DNA,试用50条随机引物对其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筛选到两条具有菌株鉴别能力的随机引物。P09可以从2.412,ST—01,SK—26,ZD—01四株酿酒酵母基因组DNA中扩增出长度为433bp的Sc—433片断Sc—433;P46可以从2.1882,ST—01,NJ—02三株酿酒酵母基因组DNA中扩增出长度为665bp的Sc—665片断,其中仅有目的菌株ST—01能稳定的扩增出这2个标记。把这2个片断分别克隆到pUCmT质粒载体中,经过酶切鉴定后测序,根据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把RAPD标记转化为特征区域序列扩增标记,为酿酒酵母菌株的分子鉴别提供了新的借鉴。
方维明杨智杨振泉孟庆阳汪志君
关键词:酿酒酵母分子标记
乳清蛋白酶解肽与鸡蛋清蛋白酶解肽联合作用下的抗氧化效应被引量:2
2014年
牛乳蛋白和鸡蛋蛋白及其水解产物均具有较高的生物效价和营养价值。将制备得到的乳清蛋白酶解液MWPH和鸡蛋清蛋白酶解液EWPH以及相应分级组分M_Fs和E_Fs分别按照肽质量比1︰1进行两两复配,并通过Chou-Talalay联合指数(CI)分析复配酶解液和复配分级组分对总还原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协同效应。研究表明,酶解液MWPH和EWPH具有显著的协同还原能力,而相应分级组分M_Fs和E_Fs具有显著的协同还原能力以及协同DPPH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同时还表明,超滤和树脂粗分离能有效增强酶解液的协同抗氧化能力。
饶胜其方维明
关键词:乳清蛋白抗氧化效应
不同锌处理对麦芽富锌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ZnSO4以及一定浓度的ZnSO4配合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对麦芽富锌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浸麦度达到4 1 8%时用15 0mg/L的ZnSO4处理效果最好,麦芽有机锌含量是对照的2 0 3倍;当ZnSO4浓度为10 0mg/L ,赤霉素浓度为0 10mg/L时,对富锌作用促进最大,是对照的2 35倍。文中还对麦芽的富锌速度和有机锌在麦芽中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芽36h麦芽转化的有机锌量最多,达到36 0 0μg/ (g·d) ;蛋白质和多糖中有机锌的比例分别占总锌的6 6 %和2 3%。
虞华芳汪志君方维明
关键词:麦芽富锌有机锌赤霉素GA3锌含量
亚精胺促进发芽大豆γ-氨基丁酸富集的工艺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为得到亚精胺促进发芽大豆中γ-氨基丁酸富集的工艺,通过喷施不同浓度亚精胺处理发芽大豆,研究发芽大豆生理指标变化和γ-氨基丁酸代谢情况。结果显示,与单独盐胁迫相比,亚精胺显著提高了发芽大豆芽长,降低了丙二醛含量,并显著提升了谷氨酸脱羧酶和氨基醛脱氢酶活性。经0.10 mmol·L^(-1)亚精胺处理的大豆,γ-氨基丁酸含量是对照组的2.26倍,含量达1.171 mg·g^(-1)DW。
何旭东徐佳宁方维明尹永祺
关键词:发芽大豆Γ-氨基丁酸亚精胺盐胁迫
紫外处理和热激处理调控芥菜芽苗主要生理生化及褪黑素富集研究
2021年
为研究紫外处理和热激处理对芥菜芽苗生理生化及其褪黑素富集的调控机制,本试验以芥菜籽粒为试材,研究经紫外处理和热激处理芥菜芽苗的主要生理生化指标及褪黑素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经紫外处理和热激处理后,发芽期间,芥菜芽苗的芽长显著低于对照组(CK),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CK(P<0.05),在观察时间点(4和7 d),热激处理发芽4 d的芥菜芽苗褪黑素含量最高,分别是CK和紫外处理的2.89和2.47倍。发芽期间,紫外处理和热激处理各关键酶基因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热激处理4 d时芥菜芽苗TDC2、T5H2及SNAT4的表达量较CK均显著上调,而SNAT2及ASMT3的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本研究表明热激处理可作为芥菜芽苗富集褪黑素的有效手段。
耿钰涵程超吴悦豪方维明杨正飞尹永祺
关键词:褪黑素热激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