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合华

作品数:77 被引量:206H指数:8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9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5篇疗效
  • 15篇脑梗
  • 15篇急性
  • 15篇出血
  • 13篇蛛网膜
  • 13篇蛛网膜下
  • 13篇蛛网膜下腔
  • 13篇蛛网膜下腔出...
  • 13篇网膜
  • 13篇下腔出血
  • 13篇膜下
  • 12篇血管
  • 12篇脑梗死
  • 12篇梗死
  • 11篇脑血
  • 10篇脑血管
  • 9篇出血患者
  • 8篇血清
  • 7篇血管痉挛
  • 7篇皮素

机构

  • 65篇新乡医学院第...
  • 5篇新乡医学院
  • 5篇枣阳市第一人...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安阳地区医院
  • 1篇焦作市人民医...

作者

  • 73篇李合华
  • 23篇王玉梅
  • 19篇毛兴爱
  • 13篇宋志秀
  • 12篇邢红霞
  • 12篇常利
  • 10篇朱岩岩
  • 9篇李彤
  • 9篇闫海清
  • 7篇赵建华
  • 7篇刘丽
  • 6篇秦红英
  • 5篇卢乙众
  • 5篇史莉瑾
  • 4篇张平
  • 4篇吉四辈
  • 4篇牛晓露
  • 3篇王蕾
  • 3篇田小军
  • 3篇刘小红

传媒

  • 5篇山东医药
  • 4篇中西医结合心...
  • 4篇中华脑科疾病...
  • 3篇中国误诊学杂...
  • 3篇心脑血管病防...
  • 3篇中国医药
  • 2篇中国民康医学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合理用药...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现代护理
  • 1篇临床荟萃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河北中医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8篇2007
  • 8篇2006
  • 4篇2005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miR-181a表达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miR-181a表达水平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19年3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68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后采用中文版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否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根据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73例)和非认知功能障碍组(95例),其中认知功能障碍组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中度认知功能障碍组和重度认知功能障碍组3个亚组。于清晨空腹抽取所有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5 mL,并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血清中miR-181a表达水平,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比较组间miR-181a、NSE、S-100β表达水平及MMSE评分,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miR-181a表达水平诊断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与非认知功能障碍组相比,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清miR-181a、NSE和S-100β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而MMSE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中度认知功能障碍组和重度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清miR-181a、NSE和S-100β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和中度认知功能障碍组相比,重度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清miR-181a、NSE和S-100β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中度认知功能障碍组相比,重度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清miR-181a、NSE和S-100β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miR-181a与NSE(r=0.514,P<0.05)和MMSE量表评分(r=-0.336,P<0.05)均存在相关性,而与S-100β无明显相关性(r=0.223,P=0.087)。血清miR-181a诊断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9[95%CI(0.826,0.951)],当取最佳截断值1.14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5%和84.2%。结论缺血性脑卒
刘丽牛晓露常利朱岩岩李合华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高分辨磁共振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通过高分辨磁共振检查发现不稳定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19-08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74例缺血性脑血管症状的住院及门诊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高分辨磁共振检查结果,分稳定斑块组34例,不稳定斑块组40例,筛选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血TC、TG、LDL、Hcy是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cy、TC、LDL同时是不稳定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较多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血脂异常、Hcy等,因此应注意早期识别及干预,进一步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生。
陈青李合华赵帅王蕾张玉婷张晓莉朱岩岩张建龙李文慧葛晓敏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斑块稳定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与脑脊液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研究
王玉梅邢红霞刘平李合华史莉瑾田小军杨道坤
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的人数逐年增加,脑血管病病人的生存质量下降。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脑血管病种类之一,SAH后脑血管痉挛一直是SAH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引起脑血管痉挛的机制比较复杂。近年发现脑血...
关键词: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蛛网膜下腔出血动物实验
辛伐他汀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NO和NO S的影响
2006年
李合华王玉梅毛兴爱
关键词:辛伐他汀蛛网膜下腔出血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
奥扎格雷纳、纤溶酶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32例疗效观察
2007年
目的:观察丹奥、纤溶酶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9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静脉滴注丹奥80mg,2次/d;联合治疗组静滴丹奥80mg和纤溶酶100IU,各1次/d;对照组静脉滴注丹参10ml,1次/d,并口服阿斯匹林100mg/d,疗程均为2周。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凝血功能和出血性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联合治疗组总疗效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P<0.05)。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7d时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优于治疗组(P<0.05)。结论:丹奥、纤溶酶联合可用于治疗进展性脑梗死。
李合华王玉梅毛兴爱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自由基含量的影响及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析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自由基含量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抽选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治疗的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施探究实验。结果:治疗后1周与治疗后2周,两组患者的ADL、ESS评分...
李合华宋志秀闫海清
关键词:依达拉奉急性脑出血自由基含量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局部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谷氨酸转运体功能的影响
2006年
目的:观察病变侧缺血至再灌期亚低温(32~33℃)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体积、水肿程度、谷氨酸转运体功能及谷氨酸含量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8/11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8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6只、常温脑缺血组32只和亚低温脑缺血组32只。3组再均分为缺血再灌注后2h,1,3,7d4个时间点,假手术组每个时间点4只,另两组每个时间点8只。②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即刻应用采用可调控半导体制冷仪对大鼠病变侧给予亚低温治疗,并持续至再灌期。③采用TTC染色测梗死体积,物理方法测水肿程度,利用脑组织突触膜颗粒对3H-L-谷氨酸摄入量的测定及分光光度法观察皮层谷氨酸转运体功能及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谷氨酸含量。结果:8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同常温脑缺血组相比,亚低温脑缺血组梗死体积明显减少(梗死体积减少56.3%~66.0%)。②同常温脑缺血组相比,亚低温脑缺血组水肿程度明显减少(减少2.8%~6.5%)。③同常温脑缺血组相比,亚低温脑缺血组谷氨酸转运体功能增强(P<0.05)。④同常温脑缺血组相比,亚低温脑缺血组谷氨酸含量降低(P<0.05)。结论:病变侧亚低温能显著减小脑梗死体积和脑水肿,其机制可能为通过谷氨酸转运体降低谷氨酸的含量。
邢红霞李合华秦红英王玉梅赵建华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谷氨酸
纤溶酶治疗发病72小时内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评价纤溶酶与三七总皂苷对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应用投掷硬币法随机分为纤溶酶组与三七总皂苷组各60例,纤溶酶组给予纤溶酶治疗,三七总皂苷组给予三七总皂苷治疗,疗程均为14d,观察其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纤溶酶组显效36例(60.0%)及有效55例(91.7%)均明显高于三七总皂苷组的25例(41.7%)及46例(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纤溶酶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而对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延长。结论纤溶酶是溶栓治疗发病72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一种疗效好、安全性高的药物。
田小军郝洁吉四辈王玉梅李合华
关键词:脑梗死纤溶酶
C-反应蛋白某基因位点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rs1130864基因位点与缺血性卒中(IS)的相关性。方法 64例IS患者设定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间段内无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史体检者5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rs1130864位点基因型,分析IS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rs1130864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及显性模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隐性模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rs1130864隐性模型(TT+CT)均属于I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C-反应蛋白rs1130864基因位点与缺血性卒中具有一定相关性。
李合华
关键词:C-反应蛋白缺血性卒中基因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浆和脑脊液ET、CGRP变化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伴和不伴脑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与脑脊液中ET和CGRP浓度的变化。方法:根据是否合并脑血管痉挛,将5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有症状脑血管痉挛组、无症状脑血管痉挛组和非痉挛组。72h、1W、2W、3W和4W时分别抽血和采取脑脊液,对照组为无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与免疫相关疾病的外科手术病人,分别测定血浆和脑脊液中ET和CGRP含量。结果:出血后。3组患者血浆和脑脊液ET逐渐增加,1-2W时达最高,随后含量又逐步降低,而血浆和脑脊液CGRP逐渐降低,1-2W时降到最低,随后含量又逐步升高:1W、2W、3W时痉挛组血浆和脑脊液中CGRP含量较非痉挛组明显降低,而ET含量较非痉挛组明显增高。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浆和脑脊液ET升高与CGRP含量降低可能是引起脑血管痉挛的重要因素。
李合华王玉梅赵建华邢红霞毛兴爱
关键词:脑血管痉挛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