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宜晋

作品数:11 被引量:13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地震
  • 6篇波速
  • 4篇波速变化
  • 2篇地震波
  • 2篇地震波速
  • 2篇信噪比
  • 2篇虚拟仪器
  • 2篇虚拟仪器技术
  • 2篇仪器技术
  • 2篇震波
  • 2篇震前
  • 2篇采样
  • 2篇采样率
  • 1篇地震发生
  • 1篇地震模型
  • 1篇地震前
  • 1篇地震前后
  • 1篇地震台
  • 1篇地震台网
  • 1篇地震台站

机构

  • 10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北京市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11篇李宜晋
  • 7篇王宝善
  • 6篇葛洪魁
  • 6篇杨微
  • 3篇袁松湧
  • 3篇辛维
  • 2篇宋丽莉
  • 2篇陈颙
  • 2篇王伟涛
  • 2篇郭志伟
  • 1篇徐平
  • 1篇贾玉华

传媒

  • 3篇世界地震译丛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地震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虚拟仪器技术在地震波速变化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介绍了虚拟仪器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在调研的基础上,利用虚拟仪器技术接收并处理地震波数据,并利用近场数据进行校正,明显减小了地震波走时测量误差,实现地震波速变化高精度测量。
辛维李宜晋郭志伟王宝善葛洪魁杨微
关键词:地震波虚拟仪器技术
追踪苏门答腊M_W=9.3级地震在超过1150km远震距离处的破裂
2007年
F. KrügerM. Ohrnberger李宜晋王宝善
关键词:地震发生远震区域地震台网地震台站
利用高采样率数采实现地震波速变化高精度测量被引量:2
2011年
介质物理性质与应力状态的改变是导致地震波速变化的主要因素,通过高精度波速变化测量可推测地下介质发生的变化。然而,高精度波速变化测量对测量仪器提出了较高要求,波速变化的测量精度常常受到仪器的采样率、信噪比以及时间触发精度的影响。为实现高精度测量,设计一套由大功率稀土超磁致可重复震源和高采样率通用数采组成的观测系统,通过叠加的办法提高信噪比,利用增加采样率的方法提高时间触发精度。同时,使用近场数据进行校正,以消除仪器响应对波速变化的影响。实际观测表明,该系统能够明显减小走时测量误差,实现地震波速变化高精度测量。
李宜晋辛维王宝善葛洪魁杨微徐平
关键词:波速变化信噪比采样率
利用主动震源检测汶川地震余震引起的浅层波速变化被引量:40
2009年
为了监测汶川地震后断裂带附近的波速变化,2008年6月,我们利用快速响应探测系统,在龙门山断裂带北端进行了为期3周的连续观测实验。实验使用电动落锤作为主动震源,GPS连续同步授时的高精度数采作为接收系统。利用记录到的高时间精度观测数据,结合互相关时延检测技术,计算了P波和面波走时的相对变化,来表征地下波速的变化。我们观测到两次面波波速的异常变化,变化幅度最高达到2%,远远大于气压变化所能引起的波速变化。结合该时段内地震活动记录,我们认为面波的波速变化是由在附近发生的两次地震事件的同震效应引起的,该观测结果同理论计算结果相符。
王伟涛王宝善葛洪魁陈颙袁松湧杨微李宜晋
关键词:汶川地震波速变化同震效应
由帕克菲尔德圣安德烈斯断层深部观测台钻井点主动源监测得到的震前速度变化被引量:79
2008年
测量地震活跃断层区内的应力变化一直是地震学长期探寻的目标。在此我们指出,利用在圣安德烈斯断层深部观测台(SAFOD)钻孔点进行的井间主动源试验所得的地震波波速对应力的依赖性就可测量到这种应力变化。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观测到沿着地下固定路径传播的S波走时变化(几微秒)与气压变化之间存在非常好的负相关性。我们还发现在走时数据中有两次很大的偏移,这两次偏移的时间与两个预计在圣安德烈斯断层深部观测台会产生最大同震应力变化的地震的时间吻合。有趣的是,这两次偏移分别在地震事件之前约10小时和2小时的时间开始,说明它们可能与早期实验室研究(Braceetal,1966;Scholz,1968)观测到的破裂前应力导致的裂纹性质改变有关。
P.G.SilverT.M.DaleyE.L.Majer李宜晋
关键词:圣安德烈斯断层深部观测台震前
测震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展望
葛洪魁王宝善袁松湧宋丽莉杨微王伟涛李宜晋
虚拟仪器技术在地震波速变化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1.引言波速变化不仅能反映地下应力场随固体潮、大气压、温度及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还能够反映出地震前后波速随应力场的剧烈变化。介质的许多物性都是与波速相关的,例如其温度,含水量等等,如果
辛维李宜晋郭志伟王宝善葛洪魁杨微
文献传递
由精密控制人工震源观测到的绵竹5.6级地震前后波速变化被引量:42
2010年
地震危险区断层的应力状态变化及其精确测量一直是地球物理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主动震源探测技术的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带来了可能.汶川大地震后,结合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在四川省绵竹市九龙镇——跨越龙门山断裂带前山断裂,利用10 t精密控制人工震源进行了连续监测试验,在试验观测期间的2009年6月30日凌晨2时3分,当地发生了M_s 5.6级地震,地震前后观测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该地震发生前后,穿过断裂带的直达S波走时发生了时延为5~9 ms的微弱变化,射线路径上的平均波速相对下降了约0.3%,该时延主要是由地震同震效应引起的断裂带内应力调整和物性变化造成的.所使用的精密控制人工震源性能稳定,适于开展断层监测.这一结果对于发展断裂带主动震源动态监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杨微葛洪魁王宝善袁松湧宋丽莉贾玉华李宜晋
关键词:波速变化动态监测反褶积
地震旋转效应教材:历史实例
2010年
地震旋转效应被观测到已有几个世纪。最初的旋转地震模型有两种,均由Mallet在19世纪中叶基于物体相对于其底部结构的旋转所定义。地震旋转效应能够完满地解释所观测到的地表旋转现象。本教材(大部分基于西方文献)中,我们将从历史角度简要介绍地震旋转效应。
J.T.Kozók李宜晋
关键词:地震模型
小尺度人工震源地震波速变化观测系统的技术研究
地球内部介质的结构及其变化对于了解地震孕育发生过程和地下应力变化,开展油气流动监测等具有重要意义。地球内部介质变化可通过地震波波速变化来反映。目前,利用人工震源激发地震波,进行地下介质监测已成为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基于观测...
李宜晋
关键词:波速变化小尺度人工震源采样率信噪比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